标题:卷之二○ 内容: 禅 林   酸馅气   唐诗僧中叶以后,其名字班班,为时所称者甚多;然诗皆不传。 如“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 陵迟至贯休、齐己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 中间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甚过人处。 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 往往反拾掇模仿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子瞻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尝语人曰:颇解蔬笋语否? 为无酸馅气也,闻者无不皆笑。 石林诗话   无蔬笋气   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 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 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 齐己云:“春深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惠崇云:“晓风飘磬远,暮雪入廊深”之句,华实相副,顾非佳句耶! 天圣间,闽僧可士,有送僧诗云:“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 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 他年访禅室,宁惮路岐赊! ”亦非肉食者能到也。 西清诗话   灵 彻   灵彻诗僧中第一。 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弦。 ”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雪浪斋日记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世俗相传,以为俚谚。 庆历中,许元为发运使,因修江岸,得斯石于池阳江水中,始知为灵彻诗也。 集古录   船子和尚   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 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句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 ”冷斋夜话   道 潜   吴僧道潜,有标致。 常自姑苏归西湖,经临平道中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东坡赴官钱塘,过而见之,大称赏。 已而相寻于西湖,一见如旧相识。 及坡移守东徐,潜往访之,馆于逍遥堂,士大夫争识之。 东坡馔客罢,约而俱来,红妆拥随之。 东坡遣一妓前乞诗,潜援笔而成曰:“寄语巫山窈窕娘,好将魂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一坐大惊,自是名闻海内。 然性褊,憎凡子如仇。 尝作诗曰:“去岁春风上国行,烂窥红紫厌平生。 而今眼底无姚魏,浪蕊浮花懒问名。 ”士论以此少之。 道潜作诗,追法渊明,其语有逼真处。 曰:“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又曰:“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渔隐曰:余细味之,句格固佳,但不类渊明,岂得谓之逼真! 若东坡和陶诗:“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此方是逼真处。 惠洪不善评诗,不足凭也。 时从东坡在黄州,士大夫以书抵坡曰:闻日与诗僧相从,岂非“隔林仿佛闻机杼”者乎? 真东山胜游也。 坡以书示潜,诵前句笑曰:此吾师七字师号。 冷斋夜话   东坡长短句云:“村南村北响缫车。 ”参寥诗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秦少游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三诗大同小异,皆奇句也。 高斋诗话   仲 殊   “瑞麟香暖玉芙蓉,画蜡凝辉到晓红。 数点漏移衙仗北,一番雨滴甲楼东。 梦游黄阙鸾巢外,身卧彤帏虎帐中。 报道谯门初日上,起来帘幕李花风。 ”僧仲殊诗也。 王安中守平江日会客,仲殊亦预焉。 继以疲倦,先起,熟寐于黄堂中,不知客散;及觉,日已曈昽,因罚以此诗,始放去。 “瑞麟”,安中家所造香也。 遗珠   润州北固楼赋诗曰:“北固楼前一笛风,碧云飞尽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烟雨中。 ”云斋广录   元丰末,张诜枢言龙图之守杭也,一日宴客湖上,刘泾巨济、僧仲殊在焉。 枢言命即席赋诗曲,巨济先唱云:“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 ”仲殊遽云:“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枢言又出梅花,邀二人同赋。 仲殊云:却作前章,曰:“江南二月,犹有枝头千点雪;邀上芳尊,却占东君一半春。 ”巨济不复继也。 后陈袭善云:我为续之,曰:“尊前眼底,南国风光都在此;移过江来,从此江南不复开。 ”复斋漫录   惠 洪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 洪觉范为赋诗云:“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 爱君脩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未见同参木上座,空余听法石于菟。 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批风得饱无? ”黄太史见之喜,因手为书之,以故名显。 遗珠   近时僧洪觉范颇能诗,其题李愬画像云:“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 公得李祐不肯诛,便知元济在堂股。 ”此诗当与黔安并驱也。 顷年仆在长沙,相从弥年,其他诗亦甚佳。 如云“含风广殿闻棋响,度日长廊转柳阴。 ”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 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至如仲殊、参寥,虽名世,皆不能及。 许彦周诗话   余至琼州,刘蒙叟方饮于张守之席,三鼓矣,遣急足来觅长短句。 问:欲叙何事? 蒙叟视烛有蛾,扑之下去,曰:为赋之。 急足反走,持纸曰:急为之,不然,获谴也。 余口授吏书之曰:“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也知爱处实难拼。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蒙叟醉笑首肯之。 既北渡,夜发海津,又赠行为之词曰:“一段文章种性,又谪仙风韵,画戟丛中,清香凝宴寝。 落日清寒勒花信,愁似海,洗光词锦。 后夜归舟,云涛喧醉枕。 ”冷斋夜话   洪觉范诗云:“已收一霎挂龙雨,忽起千岩攧鹞风。 ”“挂龙”对“攧鹞”,皆方言,古今人未尝道。 又云“丽句妙于天下白,高才俊似海东青。 ”又云:“文如水行川,气如春在花。 ”皆奇句也。 雪浪斋日记   予自并州还故里,馆延福寺,寺前有小溪,风物类斜川,予儿童时戏剧之地也。 尝春深独行溪上,作小诗曰:“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 新晴为不平,约束晚见还。 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钓背落日,一叶懒红间。 ”又尝暮寒归见白鸟,作诗云:“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 个中着我添图画,便似华亭落照湾。 ”鲁直曰:观君诗,说烟波缥缈处,如陆忠州论国政,字字坦夷,前身非篙师沙户种类耶! 有诗,其略曰:“吾年六十子方半,槁项顶螺忘几年。 脱却衲衣著蓑笠,来佐涪翁刺钓船。 ”予尝对渊材诵之,渊材曰:此退之“之”下冷斋夜话有一“赠”字登观“我欲收敛加冠巾”换骨句也。 冷斋夜话   余尝自并州还江南,过都下,逢上元,符宝郎蔡子因约见相国寺。 未至,有道人求诗,且曰:觉范尝有寒岩上元怀京师诗曰:“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青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上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东华。 ”今当为作京师上元怀山中可也。 余戏为之曰:“北游烂熳看并川,重到皇州及上元。 灯火风光忆前事,管弦音律试新翻。 期人未至心如海,穿市皈来月满轩。 却忆寒岩曾独宿,雪窗残夜一声猿。 ”冷斋夜话   惠 诠   东吴僧惠诠,佯狂垢污,而诗语清婉。 尝书湖上一山寺壁曰:“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 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 惟闲犬吠声,步入青萝去。 ”东坡一见为和其后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诠竟以此诗知名。 竹坡诗话云:余观东坡和诠诗,未尝不喜其清绝,过人远甚。 晚游钱塘,始得诠诗,乃知其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 东坡老人虽欲回三峡倒流之澜,与溪壑争流,终不近也。 冷斋夜话   清 顺   西湖僧清顺,颐然清苦,多佳句。 尝赋十竹诗曰:“城中寸土如寸金,幽轩种竹只十个。 春风慎勿长儿孙,穿我阶前绿苔破。 ”又有“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 从渠绿阴繁,不碍清风度。 闲来石上眠,落叶不知数。 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 ”荆公游湖上,爱之,乃称杨其名。 坡晚年亦与之游,甚多酬唱。 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记西湖僧清顺诗:“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 从渠绿阴繁,不碍清风度。 闲来石上眠,落叶不知数。 一鸟忽飞来,啼破幽寂处。 ”余见子苍言后两句不同云:“困则磻石眠,莫省落花数。 惟闻犬吠声,又入烟萝去。 ”后两句虽不同无害,第“落叶不知数”一句不可。 盖初夏间未应落叶之多耳。 苕溪渔隐曰:“惟闻犬吠声,又入烟萝去。 ”乃惠诠诗。 东坡尝和之云:“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者是也。 子苍之言,冷斋之记,皆误也。 复斋漫录   癞 可   近时诗僧祖可,被恶疾,人号癞可;善权者,亦能诗,人物清癯,人目为瘦权。 可得之雄爽,权得之清淡。 可诗如“清霜群木落,尽见西山秋。 ”又“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皆佳句也。 西清诗话   清诗话   癞可东溪集有诗云:“伛步入萝径,绵延趣罙深。 僧居不知处,仿佛清磬音。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渔隐   癞可诗云:“琴到无弦听者希,古今唯有一钟期。 几回拟鼓阳春曲,月满虚堂下指迟。 ”晦翁尝大书此诗,刻石于家。 柳溪近录   显 忠   王荆公书一绝句于壁间云:“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清风为扫门。 ”盖诗僧显忠诗也。 洪驹父诗话   庆 老   泉州僧庆老有诗云:“交情老去淡如水,病骨秋来瘦作松。 ”真方外语也。 诗说隽永   悟 清   前辈好称僧悟清“鸟归花影动,鱼没浪痕圆”,以为句意俱新。 然余读后梁沈君攸临水诗云:“花落圆纹出,风急细流翻。 ”迺知“鱼没浪痕圆”之句出于此。 复斋漫录   希 昼   刘氏传记载:炀帝既诛薛道衡,乃云:尚能道“空梁落燕泥”否? 盖道衡诗尝有是句。 杨公谈苑载:僧希昼北宫书亭云:“花露盈虫穴,梁尘堕燕泥。 ”予以谓炼句虽工,而致思不逮于薛矣。 麈史   景 淳   桂林僧景淳,工诗,福老顺为余言:淳意苦而深,世不可遽解。 如曰:“夜色中旬后,虚堂坐几更。 隔溪猿不叫,当槛月初生。 ”又曰“后夜客来稀,幽斋独掩扉。 月中无事立,草际一萤飞。 ”余时方十六七,心不然之。 福州僧   南方浮屠能诗者多矣,往往多不显其名。 福州有一僧,作诗百余篇,其中佳句有云:“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 ”又有诗云:“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子低。 ”不减古人。 古今诗话   志 南   僧志南诗云:“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晦庵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如云云,余深爱之。 后作书荐至袁梅岩,袁有诗云:“上人解作风骚话,云谷书来特地夸。 杨柳杏花风雨外,不知诗轴在谁家! ”柳溪近录   圆 悟   圆悟未识晦庵,尝和其梅花诗云:“独怜万木凋零后,屹立风霜惨澹中。 ”晦翁自是与之酬唱。 柳溪近录   病 僧   唐末一山寺,有僧卧病,因自题其户曰:“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 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 ”适有部使者经从过寺中,恻然怜之,邀归坟庵疗治。 后部使者贵显,因言于朝,遂令天下寺置延寿寮,专养病僧也。 庚溪诗话   方 外   吕洞宾   钟弱翁帅平凉,一方士通谒,从牧童牵黄犊,立于庭下。 弱翁异之,指牧童曰:道人颇能赋此乎? 笑曰:不烦我语,是儿能之。 牧童乃操笔大书云:“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两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既去,郡人见方士担两大瓮,长歌出郭,迹之不见。 两瓮乃二“口”,岂洞宾耶? 西清诗话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 东坡   吕洞宾自咏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谈苑   韩 湘   韩湘,字清夫,文公犹子也。 落魄不羁,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所学,非公知之。 公令作诗以观其志。 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 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 宝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公览而戏之曰:子能夺造化耶? 湘曰:此事甚易。 公为开樽,湘聚土以盆覆之,良久花开,乃碧花二朵;于花间拥出金字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公未晓其句意,湘曰:事久可验。 遂告去。 未几,公以佛骨事谪官潮州,一日涂中遇雪,俄有人冒雪而来。 乃湘也。 湘曰:忆花上之句乎? 正今日事也。 公询其地,即蓝关。 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此诗。 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事,岂于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须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别湘诗曰:“人才为世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名成就日,却抽身去上烟萝。 ”湘别公诗云:“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余独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青琐集   玄真子   玄真子张志和,会稽人,守真养气,卧冰不冷,入水不濡。 颜鲁公守湖州日,与宾客唱和,为渔父词。 志和曰:“西塞山前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坐客叹服不已。 后果传之。 唐 求   唐末,蜀州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 吟诗有所得,即将稿捻为丸,投大瓢中。 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瓢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 瓢至新渠江,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 接得,十才二三。 题郑处士隐居云:“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古今诗话   希夷先生   陈抟,字图南,隐居武当山,后徙华山云台观。 周世宗召至京师,赐号白云先生。 太宗朝再召,赐号希夷先生。 抟负经纶之才,历五季离乱,每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闻太祖登极,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尝有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游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恬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青琐   陈希夷先生每睡则半载,或数月,近亦不下月余。 题西峰曰:“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 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 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   蜀道士   秦川北绝顶之上,有隗嚣宫;宫之宏丽,莫得状之。 今为寿山寺,寺有三门,门限琢青石为之,莹彻如琉璃色。 余尝待月纳凉,夕处朝游,不离于是。 尔后入蜀,蜀有道士谓余曰:嚣宫石门限下诗记之乎? 余曰:余为孩童,迨乎壮年,游处于此,未尝见有诗。 道士微哂曰:子若后游,但于石门限下土际求之。 丙戌岁,蜀破还秦,至则访求之,果得一绝云。 详观此篇,飘飘然有神仙体裁,远近词人,竞来讽味,那知道士非控鲤驾鹤之流乎? 奇哉,奇哉! 诗曰:“越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洞门深锁玉窗寒,滴露研朱写周易。 ”   斸药翁   “柴芝兮春荑,黄精乎秋肥,余未始与老辞兮老余辞。 ”李文叔与李伯时书,记太山所遇斸药翁所歌,味其辞甚文而有理,盖为士而终遁者耶? 抑如古之避世者,言出于口,自不违于理而又文者耶? 安得穷探极览,万或凯一,如昔人者与之邂逅也耶! 耄矣,已矣,安得适吾愿耶! 赵章泉吃嗒   罗浮仙   近有人游罗浮,宿留岩谷间,中夜见一人,身无衣而绀毛覆体。 意必仙也,乃再拜问道,其人了不顾,但长啸数声,响振林木,歌诗云:“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 长啸两三声,空山秋月白。 ”西清诗话   闲却一溪云   范致虚居方城,有高士馆于家,自言昔乃白发社翁,遇师授以神药,今年逾下寿,颜渥如丹,有孺子色。 既久告归,留一绝,末句云:“莫讶杖藜归去早,旧山闲却一溪云。 ”西清诗话   张亶   张亶,熙宁中梦行入空中,闻天风海涛,声振林木;徐见海中楼阙金碧,琼裾琅珮者数百人,揖亶,出纸请赋诗。 细视笔砚,皆碧玉色,且戒之曰:此间文章,要似隐起鸾凤,当与织女机杼分巧,过是乃人间语耳。 亶成一绝句云:“天风吹散赤城霞,染出连云万树花。 误入醉乡迷去路,傍人应笑忘还家。 ”有仙人曰:子诗佳绝,未免近凡。 酌酒一杯,极甘寒,忽觉身堕万仞山而寤。 六言诗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李王好书神仙隐遁之词,岂非遭罹多故,欲脱世网而不得者耶! 东坡   蔡真人词   陈东,靖康间尝饮于京师酒楼,有倡打坐而歌者。 东不顾,乃去倚栏独立,歌望江南词,音调清越,东不觉倾听。 视其衣服皆故弊,时以手揭衣爬搔,肌肤绰约如雪,乃复呼使前再歌之。 其词曰:“阑干曲,红飏绣帘旌。 花嫩不禁纤手捻,被风吹去意还惊。 眉黛蹙山青,铿铁板,闲引步虚声。 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泠月华清。 ”东问何人制? 曰:上清蔡真人词也。 歌罢,得数钱,即下楼。 亟遣仆追之,已失矣。 夷坚志   闺 秀女类也   双头牡丹   唐高宗宴众臣,赏双头牡丹诗。 上官昭容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 ”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 许彦周诗话   费 氏   熙宁间,奉诏定蜀、楚、秦民三家所献书,得一弊纸所书花蕊夫人诗三十二首,乃夫人亲笔,而辞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 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取。 前受诏定三家书者,又斥去之,甚可惜也。 谨令缮写入三馆而归,口诵数篇于丞相安石,明日与中书语及之,而王珪、冯京愿传其本,于是盛行于世。 夫人伪蜀孟昶侍人,事具国史。 如“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 ”“梨园弟子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 试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应,含羞走过御床前。 ”“内人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皆清婉可喜。 又别有逸诗六十六篇,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索续之,篇次无伦,语意与前诗相类者极少,诚为乱真矣。 聊摘其一二云:“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闲向殿前骑御马,掉鞭横过小红楼。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沉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杯水上来。 ”王平甫   国亡诗   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 效王建作宫词百首。 国亡,入备后宫。 太祖闻之,召使陈诗,诵其国亡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太祖悦,盖蜀兵十四万,而王师才数万尔。 后山诗话   七岁女   唐如意中,有女子七岁能诗,则天令赋之,皆应声而就。 其兄别之,则天令作诗送兄,曰:“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   薛 氏   五代末,濠梁人南楚材游陈颍间,颍守欲子妻之,楚材已娶薛氏,以受颍守之恩,遣人归取琴书之属,似无还意。 薛氏善书画,能属文,自对鉴图其形,并作诗寄之曰:“欲下丹青笔,先拈玉鉴端。 已惊颜寂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楚材见而惭焉,与之偕老。 唐宋遗史   慎 氏   天祐中,毗陵有慎氏,本儒家女,王史严灌夫娶之,数年无子,因拾其过而出焉。 慎氏慨然登舟,留诗一章为别曰:“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飞一饷间。 便挂孤帆从此去,不堪重过望夫山。 ”灌夫览而愧,乃留之。 唐宋遗史   二十八字媒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此赵德麟细君王氏所作也。 德麟既鳏居,因见此篇,遂与之为亲。 余以为二十八字媒也。 王直方诗话   三英诗   天圣中,礼部郎中孙冕三英诗:刘元载妻,詹茂先妻,赵晟之母,早梅、寄远、惜别三诗。 刘妻哀子无立,詹妻留夫侍母病,赵母惧子远游。 孙公爱其才以取之。 早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 ”寄远诗云:“锦江江上探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 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 ”惜别诗云:“暖有花枝冷有冰,惟人没后却无凭。 预愁离别苦相对,挑尽渔阳一夜灯。 ”金华瀛州集,又搜遗记梅花诗是女仙题蜀州江梅阁。 李易安   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 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秘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诗说隽作   荆公女   荆公女吴安持之妻,工诗。 尝寄荆公曰:“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 极目江山千万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冷斋夜话   虞美人草行歌行也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云:“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 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路非天亡。 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 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 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 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滔滔逝水流今古,汉楚兴亡两丘土。 当年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 ”苕溪渔隐曰:此诗乃许彦国表民作。 表民,合肥人。 余昔随侍先君守合肥,尝借得渠家集,集中有此诗。 又合肥老儒郭全美,乃表民席下旧诸生,云亲见渠作此诗。 今曾端伯编诗选,亦列此诗于表民诗中,遂与余所见所闻暗合。 览者可以无疑,亦知冷斋之妄也。 黄谷城母夫人孙氏   谷城母夫人孙氏道绚,极有词藻,尝赋九日诗,有“别墅苍烟萦古木,寒溪白浪卷轻沙。 ”又拟进士试月华临静夜诗,其贴静夜处云:“大疑当作天虚万籁息,人散一帘斜。 ”思致极不浅也。 其小词云:“月光飞入林间屋,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又宫词:“翠柏红蕉影乱,月上珠帘恰半。 风自碧空来,吹落歌珠一串。 不见,不见,人被绣帘遮断。 ”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 蒨桃   余观古今诗话、翰府名谈,皆载寇莱公侍儿蒨桃诗二首,和章一首并同。 翰府名谈仍益以怪辞,吾所不取,今但笔其诗云。 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 蒨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拖梭织得成。 ”其二云:“夜冷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公和云:“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 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渔隐   倡周氏   陈筑,字梦和,莆田人。 崇宁初登第,为福州古田尉。 既至官,惑一倡周氏,周能诗,尝赠筑云:“梦和残月过楼西,月过楼西梦已迷。 唤起一声肠断处,落花枝上鹧鸪啼。 ”首句盖寓筑之字也。 又春晴诗云:“瞥然飞过谁家燕,蓦地香来甚处花? 深院日长无个事,一瓶春水自煎茶。 ”夷坚志   营妓僧儿   广汉妓女小名僧儿,秀外惠中,善填词。 有姓戴者,忘其名,两作汉守,宠之。 既而得请玉局之祠以归。 僧儿作满庭芳见意云:“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 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 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 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 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花月湖边。 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 闻道霓旌羽驾。 看看是玉局神仙。 应相许,冲云破雾,一到洞中天。 ”渔隐 发布时间:2025-07-07 14:29:3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