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间词话附录 内容: 一《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 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二蕙风《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①及《苏武慢》寒夜闻角②二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①况周颐《洞仙歌》(秋日独游某氏园):一曏闲缘借。 便意行散缓,消愁聊且。 有花迎径曲,鸟呼林罅。 秋光取次披图画。 恣远眺、登临台与榭。 堪潇洒。 奈脉断征鸿,幽恨翻萦惹。 忍把。 鬓丝影里,袖泪寒边,露草烟芜,付与杜牧狂吟,误作少年游冶。 残蝉肯共伤心话。 问几见,斜阳疏柳挂? 谁慰藉? 到重阳,插菊携萸事真假。 酒更贳。 更有约东篱下。 怕蹉跎霜讯,梦沈人悄西风乍。 (据《惜阴堂丛书》本《蕙风词》卷下)②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 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 风际断时,迢递天街,但闻更点。 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 珠帘绣幕,可有人听? 听也可曾肠断? 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 料南枝明日,应减红香一半。 (据《蕙风词》卷上)以上赵万里录自《蕙风琴趣评语》三彊村词,余最赏其《浣溪沙》独鸟冲波去意闲二阕①,笔力峭拔,非他词可能过之。 ①朱祖谋《浣溪沙》:独鸟冲波去意闲,环霞如赭水如笺。 为谁无尽写江天。 并舫风弦弹月上,当窗山髻挽云还。 独经行地未荒寒。 其一。 翠阜红厓夹岸迎,阻风滋味暂时生。 水窗官烛泪纵横。 禅悦新耽如有会,酒悲突起总无名。 长川孤月向谁明? 其二。 (据《彊村遗书》本《彊村语业》卷一)四蕙风《听歌》歌诸作,自以《满路花》为最佳①。 至《题香南雅集图》诸词②,殊觉泛泛,无一言道著。 ①况周颐《满路花》(彊村有听歌之约,词以坚之。 ):虫边安枕簟,雁外梦山河。 不成双泪落,为闻歌。 浮生何益,尽意付消磨。 见说寰中秀,曼睩修蛾。 旧家风度无过。 凤城丝管,回首惜铜驼。 看花余老眼,重摩挲。 香尘人海,唱彻《定风波》。 点鬓霜如雨,未必愁多。 问天边问嫦娥。 (梅郎兰芳以《嫦娥奔月》一剧蜚声日下。 )(据《蕙风词》卷下)②按《题香南雅集图》诸词,无从查考。 据《蕙风词史》,知《蕙风词》卷下之《戚氏》属之,因录如下。 《戚氏》(沤尹为畹华索赋此调,走笔应之。 ):伫飞鸾。 萼绿仙子彩云端。 影月娉婷,浣霞明艳,好谁看? 华鬘。 梦寻难。 当歌掩泪十年闲。 文园鬓雪如许,镜里长葆几朱颜? 缟袂重认,红帘初卷,怕春暖也犹寒。 乍维摩病榻,花雨催起,著意清欢。 丝管。 赚出婵娟。 珠翠照映,老眼太辛酸。 春宵短。 系骢难稳,栩蝶须还。 近尊前。 暂许对影,香南笛语,遍写乌兰。 番(去)风渐急,省识将离,已忍目断关山。 (畹华将别去,道人先期作虎山之游避之。 )念我沧江晚。 消何逊笔,旧恨吟边。 未解《清平调》苦,道苔枝、翠羽信缠绵。 剧怜画罨瑶台、醉扶纸帐,争遗愁千万。 算更无、月地云阶见。 谁与诉、鹤守缘悭。 甚素娥、暂缺能圆。 更芳节、后约是今番。 耐清寒惯,梅花赋也,好好纫兰。 以上赵万里自丙寅日记所记《先生论学语》中摘出五(皇甫松)词,黄叔旸称其《摘得新》二首①,为有达观之见②。 余谓不若《忆江南》二阕③,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补注)上也。 ①皇甫松《摘得新》:酌一卮。 须教玉笛吹。 锦筵红蜡烛,莫来迟。 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其一。 摘得新。 枝枝叶叶春。 管弦兼美酒,最关人。 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其二。 (据观堂自辑本《檀栾子词》)②黄升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 (按:实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不知所本。 )③皇甫松《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其一。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其二。 (据《檀栾子词》)[补注]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见宋本《白氏文集》卷三十四。 刘禹锡二首,见宋本《刘梦得文集外集》卷四及宋本《乐府诗集》卷八十二,各录一首于此:白居易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刘禹锡词: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六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 观昔人颜、谢优劣论①可知矣。 ①《南史颜延之传》: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 照曰: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延年终身病之。 又钟嵘《诗品》:汤沐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缕金。 颜终身病之。 七(毛文锡)词比牛、薛诸人,殊为不及。 叶梦得谓:文锡词以质直为情致,殊不知流于率露。 诸人评庸陋词者,必曰:此仿毛文锡之《赞成功》①而不及者。 (补注)其言是也。 ①毛文锡《赞成功》:海棠未坼,万点深红。 香包缄结一重重。 似含羞态,邀勒春风。 蜂来蝶去,任绕芳丛。 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 美人惊起,坐听晨钟。 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据观堂自辑本《毛司徒词》)[补注]叶梦得语,见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不知所从出。 八(魏承班)词逊于薛昭蕴、牛峤,而高于毛文锡,然皆不如王衍。 五代词以帝王为最工,岂不以无意于求工欤。 九(顾敻)词在牛给事、毛司徒间。 《浣溪沙》春色迷人一阕①,亦见《阳春录》。 与《河传》《诉衷情》数阕②,当为敻最佳之作矣。 ①顾敻《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 细风轻露著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据《顾太尉词》)②顾敻《河传》:燕飏。 晴景。 小窗屏暖,鸳鸯交颈。 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 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 无消息。 心事空相忆。 倚东风。 春正浓。 愁红。 泪痕衣上重。 其一。 曲槛。 春晚。 碧流纹细,绿杨丝软。 露华鲜□杏枝繁。 莺啭。 野芜平似剪。 直是人间到天上。 堪游赏。 醉眼疑屏障。 对池塘。 惜韶光。 断肠。 为花须尽狂。 其二。 棹举。 舟去。 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岸花汀草共依依。 雨微。 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 啼猿切。 此意向谁说。 舣兰桡。 独无憀。 魂销。 小炉香欲焦。 其三。 又集中《诉衷情》凡两阕,其一已见删稿一一注,其另一如下: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 双凤。 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 □沉沉。 □断肠无处寻。 □□负春心。 (据《顾太尉词》)(按:《花间集》此数首俱无空格,宜从。 )一○(毛熙震)周密《齐东野语》称其词新警而不为儇薄①。 余尤爱其《后庭花》②,不独意胜,即以调论,亦有隽上清越之致,视文锡蔑如也。 ①周密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今传各本均阙。 (按:实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 疑非周密语。 沈雄书所引多无稽。 )②毛熙震《后庭花》:莺啼燕语芳菲节。 瑞庭花发。 昔时欢宴歌声揭。 管弦清越。 自从陵谷追游歇。 画梁尘黦。 伤心一片如珪月。 闲锁宫阙。 其一。 轻盈舞伎含芳艳。 竞妆新脸。 步摇珠翠修蛾敛。 腻鬟云染。 歌声慢发开檀点。 绣衫斜掩。 时将纤手匀红脸。 笑拈金靥。 其二。 越罗小袖新香蒨。 薄笼金钏。 倚栏无语摇金扇。 半遮匀面。 春残日暖莺娇懒。 满庭花片。 争不教人长相见。 画堂深院。 其三。 (据观堂自辑本《毛秘书词》)一一(阎选)词唯《临江仙》第二首①有轩翥之意,余尚未足与于作者也。 ①阎选《临江仙》:十二高峰天外寒。 竹梢轻拂仙坛。 宝衣行雨在云端。 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 欲问楚王何处去? 翠屏犹掩金鸾。 猿啼明月照空滩。 孤舟行客,惊梦亦艰难。 (据观堂自辑本《阎处士词》)一二昔沈文慤深赏(张)泌绿杨花扑一溪烟①为晚唐名句②。 然其词如露浓香泛小庭花③,较前语似更幽艳。 ①张泌《洞庭阻风》: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据《全唐诗》卷二十七)②沈文慤语见《唐诗别裁》卷十六张蠙《夏日题老蒋林亭》一诗后评语。 ③张泌《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 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 但凭魂梦访天涯。 (据观堂自辑本《张舍人词》)一三(孙光宪词),昔黄玉林赏其一庭花(当作疏)雨湿春愁①为古今佳句②。 余以为不若片帆烟际闪孤光③,尤有境界也。 ①孙光宪《浣溪沙》: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 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 泪沾魂断轸离忧。 (据观堂自辑本《孙中丞词》)②黄升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 (按:亦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③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据《孙中丞词》)以上录自《唐五代二十一家词集》诸跋一四(周清真)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 玉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 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①。 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②。 然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殆先生。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才子之流。 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 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昔人以耆卿比少陵③,犹为未当也。 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歌词类《清真词》二卷《续词》一卷,下云:周周美成邦彦撰,多用唐人诗语,隐栝入律,浑然天成。 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②张炎《词源》卷下: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 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自己者,乃其所长。 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③张端义《贵耳集》卷上:项平斋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 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一五(清真)先生之词,陈直斋谓其多用唐人诗句隐栝入律,浑然天成。 张玉田谓其善于融化诗句,然此不过一端。 不如强焕云: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为知言也。 ①①见汲古阁本《片玉词》强焕题《周美成词》。 一六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 ①诚哉是言! 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 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惟诗人能经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 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祕妙也。 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 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 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 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与世也尤广。 (清真)先生之词,属于第二种为多。 故宋时别本之多,他列与匹。 ②又和者三家③。 注者二家④。 (强焕本亦有注,见毛跋)自士大夫以至妇人女子,莫不知有清真,而种种无稽之言,亦由此以起⑤。 然非入人之深,乌能如此耶? ①此数语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 ②观堂先生《清真先生遗事箸述二》:案先生词集,其古本则见于《景定严州续志》、《花庵词选》者曰《清真诗余》。 见于《词源》者曰《圈法美成词》。 见于《直斋书录》者曰《清真词》,曰《曹杓注清真词》。 又与方千里、杨泽民《和清真词》合刻者曰《三英集》。 (见毛晋《方千里和清真词跋》)子晋所藏《清真集》,其源亦出宋本,加以溧水本,是宋时已有七本。 别本之多,为古今词家所未有。 ③宋人之和清真全词者有方千里《和清真词》(汲古阁刻《宋六十名家词》本)杨泽民《和清真词》(江标刻《宋元名家词》本)及陈允平《西麓继周集》(朱祖谋刻《彊村丛书》本)三家。 ④宋人注《清真词》者,有曹杓、陈元龙两家。 曹注已逸,陈注即《彊村丛书》本《片玉集》。 ⑤宋人笔记之记清真轶事者甚多,若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王明清《挥麈余话》、王灼《碧鸡漫志》等书均有,类多无稽之言。 观堂先生于《清真先生遗事事迹一》中一一辨之,斥为好事者为之也。 一七楼忠简简谓(清真)先生妙解音律①,惟王晦叔《碧鸡漫志》谓: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 周美成与有瓜葛。 每得一解,即为制词。 故周集中多新声。 ②则集中新曲,非尽自度。 然顾曲名堂,不能自已,固非不知音者。 故先生之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 惟词中所注宫调,不出教坊十八调之外。 则其音非大晟乐府之新声,而为隋、唐以来之燕乐,固可知也。 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 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 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①楼錀《清真先生文集序》:公性好音律,如古之妙解,顾曲名堂,不能自已。 ②见《碧鸡漫志》卷第二。 以上录自《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一八(《云谣集杂曲子》)天仙子词①特深峭隐秀,堪与飞卿、端己抗行。 ①在《云谣集杂曲子》内有《天仙子》二首,但观堂先生写此文时,犹仅见其一,惟不知为何首耳。 兹将两首一并录之。 燕语啼时三月半。 烟蘸柳条金线乱。 五陵原上有仙蛾,携歌扇。 香烂漫。 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 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知何限? 串向红丝应百万。 其一。 燕语莺啼惊觉梦。 羞见鸾台双舞凤。 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 休把同心千遍弄。 叵耐不知何处去? 正是花开谁是主? 满楼明月应三更,无人语。 泪如雨。 便是思君肠断处。 其二。 (按:观堂后已见此二首,见集中此文自注》)以上录自《观堂集林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一九(王)以凝词句法精壮,如和虞彦恭寄钱逊升(当作叔)《蓦山溪》一阕①、重午登霞楼《满庭芳》一阕②、舣舟洪江步下《浣溪沙》一阕③,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其他作亦多类是也。 (按,此则乃观堂所录阮元《四库未收书目王周士词提要》,实非观堂论词之语。 )①王周士《蓦山溪》(和虞彦恭寄钱逊叔):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 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 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 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 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 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 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 《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 (据《彊村丛书》本《王周士词》)②王周士《满庭芳》(重千登霞楼):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 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 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 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 陶陶。 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 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 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茠。 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 (据《王周士词》)③王周士《浣溪沙》(舣舟洪江步下):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 杖挐惊起睡鸳鸯。 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 疏篷今夜梦潇湘。 (《据王周士词》)二○有明一代,乐府道衰。 《写情》、《扣舷》,尚有宋、元遗响。 仁、宣以后,兹事几绝。 独文愍(夏言)以魁硕之才,起而振之。 豪壮典丽,与于湖、剑南为近。 以上录自《观堂外集桂翁词跋》二一王君静安将刊其所为《人间词》,诒书告余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 余与 君处十年矣,比年以来,君颇以词自娱。 余虽不能词,然喜读词。 每夜漏始下,一灯荧然,玩古人之作,未尝不与君共。 君成一阕,易一字,未尝不以讯余。 既而睽离,苟有所作,未尝不邮以示余也。 然则 余于 君之词,又乌可以无言乎? 夫自南宋以来,斯道之不振久矣! 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 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 嘉、道以后之词,非不谐美也。 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盖鲜矣。 尤痛诋梦窗、玉田。 谓梦窗砌字,玉田叠句。 一雕琢,一敷衍。 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 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 其持论如此。 及读君自所为词,则诚往复幽咽,动摇人心。 快而沈,直而能曲。 不屑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殆往往度越前人。 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 君始为词时,亦不自意至此,而卒至此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 求之古代作者,罕有伦比。 呜呼! 不胜古人,不足以兴古人并,君其知之矣。 世有疑余言者乎,则何不取古人之词,与君词比类而观之也? 光绪丙午三月,山阴樊志厚叙。 二二去岁夏, 王 君静安集其所为词,得六十余痊,名曰《人间词甲稿》,余既叙而行之矣。 今冬,复汇所作词为《乙稿》,丐余为之叙。 余其敢辞。 乃称曰: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 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自夫人本能观古人之所观,而徒学古人之所作,于是始有伪文学,学者便之,相尚以辞,相习以模拟,遂不复知意境之为何物,岂不悲哉! 苟持此以观古今人之词,则其得失,可得而言焉。 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珠玉》所以逊《六一》,《小山》所以愧《淮海》者,意境异也。 美成晚出,始以辞采擅长,然终不失为北宋人之词者,有意境也。 南宋词人之有意境者,惟一稼轩,然亦不欲以意境胜。 白石之词,气体雅健耳。 至于意境,则去北宋人远甚。 及梦窗、玉田出,并不求诸气体,而惟文字之是务,于是词之道熄矣。 自元迄明,益以不振。 至于国朝,而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 崛起于方兴之族。 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杰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矣。 同时朱、陈,既非劲敌,后世项、将,尤难鼎足。 至乾、嘉以降,审乎体格韵律之间者愈微,而意味之溢于字句之表者愈浅。 岂非拘泥文字,而不求诸意境之失欤? 抑观我观物主事自有天在,固难期诸流俗欤? 余与静安,均夙持此论。 静字之为词,真能以意境胜。 夫古今人词之以意胜者,莫若欧阳公。 以境胜者,莫若秦少游。 至意境雨浑,则惟太白、后主、正中数人足以当之。 静安之词,大抵意深于欧,而境次于秦。 至其合作,如《甲稿浣溪沙》之天末同云①、《蝶恋花》之昨夜梦中②、《乙稿蝶恋花》之百尺朱楼③等阕,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 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乎千秋之间。 骎骎乎两汉之疆域,广于三代,贞观之政治,隆于武德矣。 方之侍卫,岂徒伯仲。 此固君所得于天者独深,抑岂非致力于意境之效也。 至君词之体裁,亦与五代、北宋为近。 然君词之所以为五代、北宋之词者,以其有意境在。 若以其体裁故,而至遽指为五代、北宋,此又君之不任受。 固当与梦窗、玉田之徒,专事摹拟者,同类而笑之也。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山阴樊志厚叙。 (按:此二序虽为观堂手笔,而命意实出自樊氏。 观堂废稿中曾引樊氏之语,而樊氏所赏诸词,观堂集林亦不尽入选,可证也。 )①《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 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 今宵欢宴胜平时。 ②《蝶恋花》:昨夜梦中多少恨。 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 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隐辚。 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 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③《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以上录自《观堂外集》二三欧公《蝶恋花》面旋落花云云①,字字沈响,殊不可及。 ①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据《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卷二)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六一词》眉间批语二四《片玉词》良夜灯光簇如豆①一首,乃改山谷《忆帝京》词②为之者,似屯田最下之作,非美成所宜有也③。 ①周邦彦《青玉案》: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溜。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据《清真集补遗》)②黄庭坚《忆帝京》(私情):银烛生花如红豆。 占好事,而今有。 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 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 恨啼鸟辘轳声晓。 岸柳微凉吹残酒。 断肠时至今依旧。 镜中消瘦。 那人知后。 怕夯你来僝僽。 (据《彊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编》卷之二)③杨易霖《周词订律补遗》上本词后注云: 王静安 先生云:此词乃改山谷《忆帝京》词为之者,决非美成作。 案:《绿窗新话》引《古今词话》淮海《御街行》词与美成此词亦多相合,未知孰是。 似杨氏亦 曾悉 先生有此语,惟不知所见之处耳。 (按:观堂《清真先生遗事》云:伪词最多,强焕本所增,强半皆是。 如《片玉词》上《青玉案》良夜灯光簇红豆一阕,乃改山谷《忆帝京》词为之者,决非先生作。 不独《送传国华》、《寄李伯起》二首,岁月不合也。 杨氏所云本此。 )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片玉词》眉间批语二五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①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当作乱)燕泥香。 ②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①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据《金荃词》)(按:末句《花间集》作无憀独倚门,宜从。 )②秦观《画堂春》(或刻山谷年十六作):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宋本《淮海长短句》不载,据汲古阁本《淮海词》。 )(按:《花庵词选》、《草堂诗余》俱作杏花零落燕泥香,较毛本《淮海词》为可据,观堂所引非误也。 又其他文字,亦多异同,亦较可据。 )二六白石尚有骨,玉田则一乞人耳。 二七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 若同叔、永叔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 此天才与人力之别也。 二八周介存谓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书,但便后人模仿。 予谓近人所以崇拜玉田,亦由于此。 二九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 宋喜同叔、永叔、子瞻、少游而不喜美成。 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 介存《词辨》所选词,颇多不当人意。 而其论词则多独到之语。 始知天下固有具眼人,非予一人之私见也。 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词辨》眉间批语 发布时间:2025-07-07 14:58:3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