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 七 内容: 同年叶书山太史,掌教钟山。 生平专心经学,而尤长于《春秋》,自称啖助、赵匡,不足多也。 注《毛诗》“佻兮达兮”一章为两男子相悦之诗,人多笑之。 然作诗颇有性情。 《出都》云:“行年七十古来稀,东、马、严、徐事已非。 检点良方医老病,所须药物是当归。 ”“白石清泉故自佳,九衢车马漫纷孥。 欲知此后春相忆,只有丰台芍药花。 ”“行色匆匆鬓影疏,骑驴犹忆入京初。 蒯缑一剑酸寒甚,今日归装有赐书。 ”太史讳酉,桐城人。 二   壬戌岁,余改官金陵,寓王俣岩太史家,遇戚晴川太守言:“书生初任外吏,参见长官,不惯屈膝,匆遽间,动致声响。 ”余试之果然。 戏吟云:“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 ”戚《宿承恩寺》句云:“瓦沟落月印孤榻,檐隙入风吹短檠。 ”殊冷峭。 戚讳振鹭,湖州人。 三   舒城任自举学坡,为庄明府记室,好吟咏。 一日余访庄公,闻书斋中高唱拍案,细听之,乃余诗也。 庄出笑曰:“幸而任先生大赏公诗;如其大骂,则奈何? ”后任死,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六旬失足下蓬瀛,今日才欣返玉京。 直以聪明还造化,但凭樵牧话子生。 花当春尽应辞树,鸟际冬残合罢声。 见说群仙同抗手,迟余受代主蓉城。 ”   四   通州李方膺晴江,工画梅,傲岸不羁。 罢官,寓江宁项氏花园,日与沈补萝及余游览名山,人观者号“三仙出洞”。 《题画梅》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秋葵》云:“肃瑟风吹永巷长,采衣非复旧时黄。 到头只觉君恩重,常自倾心向太阳。 ”晴江牧滁州,见醉翁亭古梅,伏地再拜。 其风趣如此。 五   上犹令方绮亭,名求义,聩于耳而聪于心;与人言,必大声高呼,谐谑百出,而一本于天真。 《辞官归里》云:“三年政罢喜忘机,老去仍思竹里扉。 携取清风随棹去,添来白发湖头归。 不妨琴鹤为行李,那计妻孥说是非。 力倦眼昏贪稳卧,误传高尚遂初衣。 ”死后,余为铭墓。 陈古渔哭之云:“不见白头凭几坐,尚疑朱履出堂来。 ”   六   予过苏州,常寓曹家巷唐静涵家。 其人有豪气,能罗致都知录事,故尤狎就之。 两家妻女无嫌,如庞公之于司马德操,不知谁为主客也。 静涵有句云:“苔痕深院雨,人影小窗灯。 ”《花朝分韵》云:“薄醉微吟答岁华,春寒十日掩窗纱。 多情昨夜楼头雨,吹出满墙红杏花。 ”其少子七郎咏《落花》云:“零落嫣红归不得,杨花相约过邻家。 ”真佳句也。 长子湘昀居随园,吟云:“小住名园又一年,石阑干畔听流泉。 夜深怕作还乡梦,月到南窗尚未眠。 ”“小窗闲坐夕阳斜,对此教人不忆家。 喜见香荷才出水,一枝高叶一枝花。 ”从来荷叶高出水者,必有花;湘昀居园久,故知之。 静涵有姬人王氏,美而贤;每闻余至,必手自烹饪。 先数年亡,余挽联云:“落叶添薪,心伤元相贫时妇;为谁截发,肠断陶家座上宾。 ”   七   元人诗曰:“老不甘心奈镜何? ”李益《览镜》云:“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本朝郑玑尺先生云:“朱颜谁不惜? 白发尔先知。 ”皆嫌镜之示人以老也。 宋人云:“贫女如花只镜知。 ”又曰:“镜里自应谙素貌,人间只解看红妆。 ”又曰:“自家怜未了,临去复徘徊。 ”本朝高夫人有句云:“乍见不知谁觌面,细看真觉我怜卿。 ”是镜有恩于女子,有怨于老翁也。 容成侯何容心哉? 八   苏州枫桥西沿塘,有余本家渔洲居士,乃前明六俊之后,爱客能诗。 家有渔隐园,水木明瑟,余为作记,镌石壁间。 每过姑苏,必泊舟塘下,与其叔春锄、弟又恺,为剪烛之谈。 年甫五十而亡。 有《新柳》一律云:“二月韶光媚,春风嫩柳条。 含烟初作态,泡露不胜娇。 腰细柔难舞,眉疏淡欲描。 丰神与谁并? 好女乍垂髫。 ”   九   香亭弟偶吟,往往如吾意所欲出,不愧吾家阿连也。 余三十年前,选妾姑苏,所需花封甚轻;今动至数金。 香亭《过吴门》云:“传闻近日选花枝,百两缠头费莫支。 争及当年吴市好,一钱便许看西施。 ”《消夏杂咏》云:“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衫尚觉多。 不信热场人不热,红灯围着听笙歌。 ”   一O   《南史》言:“阮孝绪之门阀,诸葛璩之学术,使其好仕,何官不可为? 乃各安于隐退,岂非性之所近,不可强欤? ”近今吾见二人焉;一为尹文端公之六公子似村,一为傅文忠公从子我斋。 似村举秀才,终日闭户吟诗;我斋虽官参领、司马政,而意思萧散,不希荣利。 有人从都中来,诵其《环溪别墅》诗云:“将官当隐称畸吏,未老先衰号半翁。 ”又曰:“不是门前骑马过,几忘身现作何官。 ”长洲女子陶庆余,嫁大司马彭公孙希洛,年二十二而亡。 有《琼楼吟》行世。 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 ”《婢去》云;“院从汝去长青苔,小榻香消午梦回。 不觉疏帘摇树影,风前误认摘花来。 ”   一一   己卯秋,在扬州遇万近蓬秀才,属题《红袖添香图》。 近蓬少时托李砚北写此图,虚拟娉婷,实无所指。 裘姓友见画中人,惊笑,以为绝似其家婢;遂延近蓬至其家,出婢赠之。 婢姓花。 一时题者纷然。 余独爱吴玉墀诗曰:“红楼翠被知多少,如此消魂定姓花。 ”又曰:“聘钱若许名流敛,第一须酬作画人。 ”廿年后,余至杭州,花姬已下世矣。 近蓬访余湖上,不值,投诗云:“惜花人早出,载酒客迟来。 ”   一二   辛丑秋,忽有浙中校官入山见访,方知即玉墀,字小谷,是吾乡尺凫先生之少子、鸥亭居士之季弟。 予少时,乞假归娶,饮于鸥亭之瓶花斋,其时小谷才四岁。 故见赠云:“园林心契卅年余,今日真来大隐居。 修贽忙于投要路,扣门快比访奇书。 相看共讶须眉古,久别浑忘问讯疏。 细认双瞳点秋水,依然竹马识君初。 ”呜呼! 四十余年乡里故人,二十年前诗中知己,彼此茫茫,绝无晤期,而天必为两人作合,文章有神,信矣! 小谷在随园赏芙蓉,赋五古千言,以太长,不能全录。 托罗两峰画《板桥遗迹》,题云:“谈罢罗家《鬼趣图》,去寻旧院影模糊。 芦根瑟瑟如人语,中有莺莺燕燕无? ”“绿芜一片众香埋,半没桥身半没街。 艳迹但余残础在,也曾亲近玉人鞋。 ”“此柏婆娑似旧人,盘桓几度板桥春。 只怜生长烟花里,犹作亭亭倩女身。 ”“者番游绪已怆然,又对风斜雨细天。 画最凄凉天最惨,看君笔上起苍烟。 ”   一四   余自幼,诗文不喜平熟。 丙辰,诸征士集京师,独心折于山阴胡天游稚威。 尝言:“吾于稚威,则师之矣;吾于元木、循初,则友之矣;其他某某,则事我者也。 ”元木者周君大枢,循初者万君光泰也。 稚威骈体文,直掩徐、庾,散行耻言宋代,一以唐人为归。 诗学韩、孟,过于涩拗。 今录其近人者。 如《明妃》云:“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解语。 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百千许。 ”咏《谏果》云:“苦口众所挥,余甘几人赏。 置蜜锟鋙端,或者如舐掌。 ”《赠某营将》云:“大声当鼓急,片影落枪危。 剑血看生瘿,天狼对持髭。 ”皆奇句也。 亦有风韵独绝者,《晓行》云:“梦阑莺唤穆陵西,驿吏催诗雨拂衣。 行客落花心事别,无端俱趁晓风飞。 ”   丁巳春,予与元木、循初同在稚威寓中,夜眠听雨,元木见赠一篇云:“文章之家无不有,袁郎二十胆如斗。 ”诗甚奇诡,不能备录。 壬申岁,余起病至长安,元木再赠七古。 起句云:“忆昔相见长安邸,志气如虹挂千里。 狂飞大句风雨来,头没酒杯笑不已。 ”真乃替余少时写照。 元木廷试报罢,果毅公讷亲延为上客。 每公余之暇,命讲《通鉴》数则,亦想见当日公卿风雅也。 元木诗最坚瘦,独咏《桃花》颇婉丽。 其词曰:“寂寂朱尘度岁华,又惊春色到桃花。 五陵游客知何限,只有渔人最忆家。 ”《管仲墓》云:“浪说儒门羞五尺,至今江左几夷吾? ”   早行诗,二人同调,而皆有妙境。 梁药亭云:“鸿雁自南人自北,一时来往月明中。 ”元木云:“行人飞鸟都何事,一样冲寒度晓堤。 ”周兰坡学士多髯,冬日同元木咏雪,和东坡“尖叉”韵。 元木押“盐”字韵云:“修髯绕作离离竹,妙句清于《昔昔盐》。 ”   一五   予宰江宁时,俞来溪秀才见赠云:“谁道楼前多鼓响,只闻花外有琴声。 ”余道:“不如宋人‘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花村’。 ”又有人赠云:“事到眼前亮于雪,民从心上养如春。 ”余道:“不如余《沭阳杂兴》云‘狱岂得情宁结早,判防多误每刑轻’。 ”   一六   人言通天文者不祥。 四川高太史名辰,字白云,向为岳大将军西席。 尝在金陵观星象,言山东有事。 次年,果有王伦之逆,而太史已先亡矣。 过随园,命其子受业门下,赠诗云:“名重随园讵偶然? 兴来神妙写毫颠。 已知葛井来勾漏,岂但香山数乐天? 入座岚光时拱揖,依人鹤影自翩跹。 荀香近处瞻先辈,慰我调饥三十年。 ”《过定军山吊武侯》云:“三代而还论出处,两朝之际见权宜。 ”   一七   孙过庭《书谱》云:“学书者初学先求平正;进功须求险绝;成功之后,仍归平正。 ”予谓学诗之道,何以异是? —八   为人,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自恃恨用之病多;孔子所以“无固”、“无我”也。 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韩昌黎所以“惟古于词必己出”也。 北魏祖莹云:“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   一九   诗有现前指点语最佳。 香树尚书《题红叶》云:“一夜流传霜信遍,早衰多是出头枝。 ”程鱼门《观打渔》云:“旁人束手休相怪,空网由来撒最多。 ”张哲士《观弈》云:“笑渠敛手推枰后,始羡从旁拢袖人。 ”宋人诗云:“无事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哲士《月夜》云:“恐有闲人能见访,满庭凉影未关门。 ”两意相反,而皆有味。 二O   唐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选》理者,不独杜少陵也。 韩、柳两家文字,其浓厚处,俱从此出。 宋人以八代为衰,遂一笔抹杀,而诗文从此平弱矣。 汉阳戴思任《题文选楼》云:“七步以来谁抗手,‘六经’而外此传书。 ”   二一   近日文人,常州为盛。 赵怀玉字映川,能八家之文;黄景仁字仲则,诗近太白;孙星衍字渊如,诗近昌谷;洪君亮吉字稚存,诗学韩、杜:俱秀出班行。 黄不幸早亡。 录其《前观潮行》云:“客有不乐游广陵,卧看八月秋涛兴。 伟哉造物此巨观,海水直挟心飞腾。 龙堂谁作天吴介,对此茫茫八埏隘。 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砰崖槌岳万穴号,雄呿雌吟六节摇。 是岂乾坤共呼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 一信将无渤湃空,再来或恐鸿漾湿。 唱歌踏浪输吴侬,曾将何物赍海童。 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我思此语等儿戏,员也英灵实难避。 只合回头撼越山,那因抉目仇吴地。 吴颠越蹶曾几时,前胥后种谁见知? 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 ”《后观潮行》云:“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 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 鹅毛一白尚天际,侧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潮头如折铁。 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卷晴雪。 星驰电掣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 此时万户同屏息,但见窗棂齐动摇。 涛头障天天亦暮,苍茫却望潮来处。 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愿乘世外鹿卢趼,孰职就里阴阳鞲。 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 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 ”   二二   余尝谓孙渊如云:“天下清才多,奇才少。 君天下之奇才也。 ”渊如闻之,窃喜自负。 《登千佛楼》云:“城东佛楼几年闭,塞径秋棍刺芒利。 飞磷射屋鸟啄墙,鬼风吹檐断佛臂。 此间非墓非战原,岂有厉魄号烦冤? 青狸捧骨夜窥月,日气不足罗神奸。 迎廊一僧病枯瘠,见惯妖踪讶人迹。 老莎出户曲复斜,反锁空堂昼深黑。 楼前惨碧竹作围,逼袖细影明寒晖。 残霖滴阶渍幽血,败粉剥壁生阴苔。 竹梢朦胧上无路,疑堕中宵梦游处。 回头不忆隔世来,过眼复恐今生去。 檐牙压肩楼脚摇,惊起穴栋千年鸦。 屏声独立瓦争落,失势一坠魂难招。 原头日落树苍莽,既下心神久惝悦。 林端却顾寺角移,那得腾身立平壤。 ”又,《妻病》云:“眉痕只觉瘦来浓,指爪都从病后长。 ”抑何哀艳! 二三   洪稚存题某官《散赈图》云:“河流东来不可当,忆昨鱼鳖升君堂。 官卑方摄丞簿尉,天险欲合江淮黄。 河流决城已旬日,散赈遂呼尉官出。 尉官耳聋年六十,验粟呼人百无失。 大者屋角狂狐奔,小者树底饥鹰蹲。 头颠颈缩三日饿,共闻赈粟来空村。 持瓢举釜复携斗,已见千人立沙阜。 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深泥没髁无肩舆,尉来村北跨一驴。 行筹散尽整鞭去,不遣索米来豪胥。 淮阴太守知君绩,早晚台端奏贤迹。 君今所补非寸尺,不见遗黎活千百? ”   二四   裴晋公笑韩昌黎恃其逸足,往往奔放。 近日才人,颇多此病。 惟王太守梦楼能揉之使遒,炼之使警,篇外尚有余音。 录其《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云海望迢迢,八度花朝与雪朝。 徼外蛮烟空目极,楚南芳草易魂销。 抽身我本疏慵惯,奋翅君方搏击遥。 岂是升沉关气类? 轻舟相继返林皋。 ”“增城琼苑蕊珠宫,香案西偏紫阁东。 梦里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 蓬瀛消息无清鸟,烟水生涯有雪鸿。 近日愈谙禅悦味,繁华清净两俱空。 …‘每向东华散玉珂,相于花下酌红螺。 欧、梅自许贤豪聚,苏、李偏教阔别多。 棋局居然更甲子,酒垆真自邈山河。 何戡解话当年事,也与樽前唤奈何。 ”“栈道连云粤海霏,星轺先后有光辉。 去岁芷塘典试四川,顷竹虚典试广东。 吟诗喜得江山助,问字欣添玉笋围。 旧雨定知萦远梦,野云端不耐高飞。 年来自署西湖长,占取苏堤作钓矶。 ”   二五   唐人句云:“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宋人句云:“正思秋信到,一叶坠中庭。 ”古今人下笔,往往不谋而合。 二六   吴中诗人,沙斗初、张昆南外,有张玉谷,诗工古风,在家渔洲处一见后,遂成永诀。 仅记其《乌夜啼》云:“参横月落庭乌啼,窗前有女犹鸣机。 闻声停梭低头思,乌何夜啼想乌饥。 老乌辛苦饥常忍,小乌啾啾老乌悯。 劝乌且莫啼高声,娇儿甫眠恐惊醒。 ”玉谷尤长乐府。 有义妇袁氏因夫作窃,劝之不从,乃沉水死。 其事其诗,俱足千古。 惜太长,不能备录。 二七   佳句有无心而相同者。 张宝臣宗伯《晚步》云:“竹枝风影更宜月,荷叶露香偏胜花。 ”厉樊榭《游智果寺》云:“竹阴入寺绿无暑,荷叶绕门香胜花。 ”王梦楼《游曲院》云:“烟光自润非关雨,水藻俱香不独花。 ”梁守存《看新荷》云:“似经雨过风犹扬,未到花时叶早香。 ”   二八   周幔亭:“山光含月淡,僧影入松无。 ”鲁星村:“酒中万愁散,诗外一言无。 ”方子云:“香篆舞来檐际断,水痕圆到岸边无。 ”陈古渔:“花阴拂地香方觉,桥影横波动即无。 ”四押“无”字,俱妙。 前人《咏始皇》云:“怜君未到沙丘日,知道人间有死无? ”尤奇。 二九   七夕,牛郎、织女双星渡河。 此不过“月桂”、“日乌”、“乘槎”、“化蝶”之类,妄言妄听,作点缀词章用耳。 近见蒋苕生作诗,力辨其诬,殊觉无谓。 尝调之云:“譬如赞美人‘秀色可餐’,君必争‘人肉吃不得’,算不得聪明也。 ”高邮露筋祠,说部书有四解:或云:“鹿筋,梁地名也;有鹿为蚊所啮,露筋而死,故名。 ”或云;“路金者,人名也;五代时将军,战死于此,故名。 ”或云:“有远商二人,分金于此,一人忿争不已,一人悉以赠之,其人大惭,置金路上而去。 后人义之,以其金为之立祠,故名路金,讹为露泾。 ”所云“姑嫂避蚊者”,乃俗传一说耳。 近见云松观察诗,极褒贞女之贞,而痛贬失节之妇:笨与苕生同。 不如孙豹人有句云:“黄昏仍独自,白鸟近如何? ”李少鹤有句云:“湖上天仍暮,门前草自春。 ”与阮亭“门外野风开白莲”之句,同为高雅。 三O   诗有干无华,是枯木也。 有肉无骨,是夏虫也。 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有直无曲,是漏卮也。 有格无趣,是土牛也。 三一   古词奇奥,多不可解。 大抵本其时之方言,而流传失真。 如《盘庚》之“吊由灵”,《国语》之“暇豫之吾吾”,《巾舞歌》之“来吾婴”,伯牙》之“软钦伤宫”,古乐府之“收中吾,羊无夷,何何,吾吾”,《尚书大传》之“舟张辟雍,鸽鸽相从”,皆是也。 北魏缪袭仿其体,作《尤射经》,拗涩不可句读,殊觉无谓。 三二   选诗如用人才,门户须宽,采取须严。 能知派别之所由,则自然宽矣;能知精采之所在,则自然严矣。 余论诗似宽实严,尝口号云:“声凭宫徵都须脆,味尽酸咸只要鲜。 ”   三三   杨、刘诗号西昆体,词多绮丽。 《宋史》:杨文公之正直,人皆知之。 刘筠知制诰时,不肯草丁谓复相之诏。 真宗不得已,命晏元献草之。 后晏见刘自惭,至掩扇而过,其刚正不在杨下。 可见“桑间”、“濮上”之音,未必非贤人所作。 三四   杨龟山先生云:“当今祖宗之法,不必分元祜与熙丰也。 国家但取其善者而行之,可也。 ”予闻人论诗,好争唐、宋,必以先生此语晓之。 三五   从古讲六书者,多不工书。 欧、虞、褚、薛,不硜硜于《说文》、《凡将》。 讲韵学者,多不工诗。 李、杜、韩、苏,不斤斤于分音列谱。 何也? 空诸一切,而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注,趣便索然。 三六   《三百篇》不著姓名,盖其人直写怀抱,无意于传名,所以真切可爱。 今作诗,有意要人知有学问、有章法、有师承,于是真意少而繁文多。 予按:《三百篇》有姓名可考者,惟家父之《南山》,寺人孟子之《萋菲》,尹吉甫之《崧高》,鲁奚斯之《閟宫》而已。 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 三七   人但知寥寥短章之才短,而不知喋喋千言之才更短。 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 予尝箴一名士云:“吟诗羞作野才子,行己莫为小丈夫。 ”   三八   阮亭《诗话》,道晚唐人之“布谷啼春雨,杏花红半村”,不如盛唐人之“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 余以为真耳食之论。 阮亭胸中,先有晚、盛之分,故不知两诗之各有妙境。 若以浑成而言,转觉晚唐为胜。 二九   或言八股文体制,出于唐人试帖,累人已甚。 梅式庵曰:“不然。 天欲成就一文人、一儒者,都非偶然。 试观古文人如欧、苏、韩、柳,儒者如周、程、张、朱,谁非少年科甲哉? 盖使之先得出身,以捐弃其俗学,而后乃有全力以攻实学。 试观诸公应试之文,都不甚佳;晚年得力于学之后,方始不凡。 不然,彼方终旧用心于五言八韵、对策三条,岂足以传世哉? 就中晚登科第者,只归熙甫一人。 然古文虽工,终不脱时文气息;而且终身不能为诗:亦累于俗学之一证。 ”   四O   休宁布衣陈浦,字楚南,白髯伟貌。 壬辰年,与陈古渔同来,投一册诗而去。 余当时未及卒读,庋之架上,蠹蚀者过半。 庚子春,偶撷读之,乃学唐人能得其神趣者。 问古渔。 曰:“死数年矣。 ”余深悔交臂而失诗人。 其《庐山瀑布》云:“喷雪万峰巅,风吹直下天。 长悬一匹练,飞作百重泉。 松近无晴鬣,村遥有湿烟。 因知元化大,江海与周旋。 ”《秋月》云:“秋月一何皎,照人生远哀。 闭门不忍看,自上纸窗来。 ”《孤雁》云:“月因孤影冷,夜以一声长。 ”《鄱阳湖》云:“岸阔山沉水,天低浪入云。 ”七言如:“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 ”“割爱折花因赠妾,攒眉入社为吟诗。 ”皆不凡也。 其可怜者,《醉后题壁》云:“贫归故里生无计,病卧他乡死亦难。 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呜呼! 余亦识方干于死后,能无有愧其言哉? 四一   明季秦淮多名妓,柳如是、顾横波,其尤著者也。 俱以色艺受公卿知,为之落籍。 而所适钱、龚两尚书,又都少夷、齐之节。 两夫人恰礼贤爱士,侠骨棱增。 阎古古被难,夫人匿之侧室中,卒以脱祸。 厉樊榭诗云:“蛾眉前后皆奇绝,莫怪群公欠致身。 ”较梅庚“蘼芜诗句横波墨,都是尚书传里人”之句,更觉蕴藉。 四二   或问:“太白乐府‘元气是文康之老亲’作何解? ”余按:周舍《上云乐》曰:“西方老胡,厥名文康。 ”此其所本。 然乐府语多不可解,如:《乌栖曲》之“目作宴填饱,腹作宛恼饥,刀作离娄僻”,措语奥僻。 又曰:“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明月魄”,可解也;“玻璃魂”,不可解也。 周宣王时《采薪歌》曰:“金虎入门吸元泉。 ”“金虎”、“元泉”,的是何物? 四三   联句,始《式微》。 刘向《烈女传》谓:“《毛诗》‘泥中’、‘中露’,卫二邑名。 《式微》之诗,二人同作。 ”是联句之始。 《文心雕龙》云:“联句共韵,《柏梁》余制。 ”   四四   集句,始傅咸。 傅咸有《回文反复诗》;又作《七经诗》:其《毛诗》一篇,皆集经语。 是集句所由始矣。 四五   诗文集之名,始东京。 《隋经籍志》曰:“集之名,东京所创。 ”盖指班史某人文几篇,某人诗几篇而言。 后人集之,非自为集也。 齐、梁间始有自为集者:王筠以一官为一集,江淹自名前后集,是也。 有一人之集,止一题者:《阮步兵集》五言八十篇,四言十三篇,题皆曰《咏怀》;应休琏诗八卷,总名曰《百一诗》:是也。 亦有一集止为一事者:梁元帝为《燕歌行》,群臣和之,为《燕歌行集》;唐睿宗时,李适送司马承祯《还山诗》,朝士和者三百余人,徐彦伯编而序之,号《白云记》:是也。 有一集止一体者:崔道融《唐诗》二卷,皆四言,是也。 有数人唱和而成集者:元、白之《因继集》,皮、陆之《松陵集》,温飞卿之《汉上题襟集》,是也。 四六   余尝铸香炉,合金、银、铜三品而火化焉。 炉成后,金与银化,银与铜化,两物可合为一;惟金与铜,则各自凝结;如君子小人不相入也。 因之,有悟于诗文之理。 八家之文、三唐之诗,金、银也。 不搀和铜、锡,所以品贵。 宋、元以后之诗文,则金、银、铜、锡,无所不搀,字面欠雅驯,遂为耳食者所摈,并其本质之金、银而薄之,可惜也! 余《哭鄂文端公》云:“魂依大袷归天庙。 ”程梦湘争云:“‘袷’字入礼不入诗。 ”余虽一时不能易,而心颇折服。 夫“六经”之字,尚且不可搀入诗中;况他书乎! 刘禹锡不敢题“糕”字,此刘之所以为唐诗也。 东坡笑刘不题“糕”字为不豪,此苏之所以为宋诗也。 人不能在此处分唐、宋,而徒在浑含、刻露处分唐、宋;则不知《三百篇》中,浑含固多,刻露者亦复不少。 此作伪唐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 四七   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 天籁易工,人籁难工。 《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绝千古。 汉、魏以下,有题方有诗,性情渐漓。 至唐人有五言八韵之试帖,限以格律,而性情愈远;且有“赋得”等名目,以诗为诗,犹之以水洗水,更无意味。 从此,诗之道每况愈下矣。 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 ”略见大意。 四八   秦涧泉修撰将朝考,关庙求签,得句云:“静来好把此心扪。 ”不解所谓。 朝考题是《松柏有心赋》。 通篇忘押“心”字韵。 总裁列之高等,被上看出,乃各谢罪。 上笑曰:“状元有无心之赋,试官无有眼之人。 ”按宋莒公试《德车结旌赋》,亦忘押“结”字。 《谢表》云:“掀天破浪之中,舟人忘楫;动地鼓鼙之下,战士遗弓。 ”   四九   香亭宰南阳,大将军明公瑞之弟讳仁者,领军征西川,路过其邑。 于未到前三日,飞羽檄寄香亭;合署大骇,拆视,乃诗一首,云:“双丁、二陆闻名久,今日相逢在道途。 寄问南阳贤令尹,风流得似子才无? ”呜呼]枚与公绝无一面,蒙其推挹如此。 因公在京时,曾托尹似村索诗,枚书扇奉寄,而公已殁军中,故哭公云:“团扇诗才从北寄,雕弓人已赋西征。 ”   五O   襄城刘芳草先生,名青芝,雍正丁未翰林。 与兄青藜友爱,筑江村七一轩同居。 所谓“七一”者,仿欧阳六一居士之义,多一弟,故名七一。 先生初入词馆,即请假省兄。 座主沈近思留之曰:“顷阅子上张仪封书、与王丰川札,知君有经济之人,何言归也? ”先生诵其兄寄诗云:“今生不尽团圆乐,那有来生未了因? ”沈怜而许之。 丙辰秋,同征友张雄图引见先生于僧寺中,须已尽白,德容粹然。 秀水张布衣庚为之立传。 初,先生与张诀,脱珮玉为赠。 后闻讣,张奉玉为位以哭云。 五一   或诵诗句云:“鸟声穿树日当午,灯影隔帘人读书。 ”问:“当是何人之句? ”余曰:“似宋、元名家。 ”其人曰:“非也。 近人李松圃所作。 ”   五二   云南蒙化有陈把总,名翼叔。 《即景》云:“斜月低于树,远山高过天。 ”《从军》云:“壮士从来有热血,秋深不必寄寒衣。 ”有如此才,而隐于百夫长,可叹也! 陈凿一山洞,命子俟其死,藏而封焉。 五三   广东珠娘皆恶劣,无一可者。 余偶同龙文弟上其船,意致索然。 问:“何姓名? ”龙文笑曰:“皆名春色。 ”余问:“何以有此美名? ”曰:“春色恼人眠不得! ”   五四   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不选杜少陵;高仲武选《中兴间气集》,不选李太白:所谓各从其志也。 五五   吴中多闺秀。 崔夫人之子景俨娶妇庄素馨,能诗,早卒。 夫人为梓其《蒙楚阁遗草》。 咏《蝉》云:“吟风双翅薄,饮露一身轻。 ”《新月》云:“帘卷西风小院门,玉阶凉动近黄昏。 蛾眉一曲横天半,疑是嫦娥指爪痕。 ”洪稚存为志墓云:“景俨感逝既殷,伤心屡赋。 十二时之内,欲废黄昏;《三百篇》之间,竟删《蒙楚》。 ”彭希涑孝廉之妻顾韫玉,亦能诗,早卒。 咏《白燕》云:“银剪轻风送晓寒,穿来飞絮讶春残。 那知暂向林间宿,犹作枝头霁雪看。 ”《舟行》云:“鸟啼知月上,犬吠报村来。 ”   五六   味甜自悦口,然甜过则令人呕;味苦自螫口,然微苦恰耐人思。 要知甘而能鲜,则不俗矣;苦能回甘,则不厌矣。 凡作诗献公卿者,颂扬不如规讽。 余有句云:“厌香焚皂荚,苦腻慕蒿芹。 ”   五七   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 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 古无别号,起于史卫王,纨挎子弟创“云麓”、“十洲”之号,互相称栩。 而今则市井少年,皆有一别字矣。 索题者累百盈千,余不得已,随手应酬。 尝口号云:“别号称非古,题图诗不存。 ”偶然翻撷《全集》,存者尚多;可见割爱甚难。 然所存,亦十分中之一二。 五八   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此言最妙。 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 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 古梅花诗佳者多矣! 冯钝吟云:“羡他清绝西溪水,才得冰开便照君。 ”真前人所未有。 余咏《芦花》诗,颇刻划矣。 刘霞裳云:“知否杨花翻羡汝,一生从不识春愁。 ”余不觉失色。 金寿门画杏花一枝,题云:“香骢红雨上林街,墙内枝从墙外开。 惟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 ”咏梅而思至于冰,咏芦花而思至于杨花,咏杏花而思至于状元:皆从天外落想,焉得不佳? 五九   余家藏古剌水一罐,上镌:“永乐六年,古剌国熬造,重一斤十三两。 ”五十年来,分量如故。 钻开试水,其臭香、色黄而浓,里面皆黄金包裹:方知水历数百年而分量不减者,金生水故也。 《池北偶谈》:“左萝石《咏古剌水》云:‘瓶中古刺水,制自文皇年。 列皇饮祖泽,旨之如羹然。 ’又曰;‘再拜尝此水,含之不忍咽。 ”似乎古刺水可饮也。 明人《宫词》云:“闻道内人新浴罢,一杯古刺水横陈。 ”似乎宫人浴罢染体之水也。 厉太鸿诗曰:“一洒罗衣常不灭,氤氲愿与君恩终。 ”又似乎熏洒衣服之用矣。 三君子者,不知何考耶。 严分宜籍没时,其家有古剌水十三罐,人以为奇。 则此水之贵重可知。 六O   骨董家相传:雨过天青色磁,始于柴世宗。 按晚唐早有之。 陆龟蒙诗曰;“九天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六一   宋人词云:“斜阳何处最消魂? 楼上黄昏,马上黄昏。 ”陈古渔《咏月》云:“闺中少妇关山客,楼上无眠马上看。 ”《清波杂志·咏望后月》云:“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本朝杨文叔先生《咏十六夜月》云:“休言三五团圆好,二八婵娟更可怜。 ”《玉壶清话·咏新月》云:“一二初三四,蛾眉影尚单。 待奴年十五,正面与君看。 ”近人方子云《咏新月》云:“宛如待嫁闺中女,知有团圆在后头。 ”心思之妙,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 六二   前朝广东惠州,有苏神童《咏月》三十首。 其最佳者:《初一月》云:“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无? 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 ”《初二月》云:“三足金乌已敛形,且看兔魄一丝生。 嫦娥底事梳妆懒? 终夜蛾眉画不成。 ”《初三月》云:“日落江城半掩门,城西斜眺已黄昏。 何人伸得披云手,错把青天搦一痕。 ”《初四月》云:“禁鼓才闻第一敲,忽看新月挂林梢。 谁家宝镜新藏匣? 盖小参差掩不交。 ”《十八月》云:“二九良宵此夜当,镜轮虽破有余光。 劝君夜饮停杯待,二鼓初敲管上窗。 ”《二十一月》云:“破镜缘何少半规,阳精倒迫若相催。 弓弦过满知何似,正是弯弓欲射时。 ”《二十二月》云:“三更半夜未成眠,残月今宵正下弦。 若有远行人早起,也应相伴五更天。 ”神童年十四而卒。 人问;“几时再生? ”应声曰:“五百年。 ”   六三   吴云岩殿撰,在潮州眷一妓。 妓持纸乞诗,吴书一绝云:“涛笺亲捧剪轻霞,小立当筵蹙锦靴。 休讶老坡难忍俊,多因无奈海棠花。 ”此妓声价顿增,人呼“状元嫂”。 六四   谭默斋进士掌教岭南。 其同年谢兴士新纳宠,不肯告人。 谭寄诗调之,云:“玉指丹唇鸦髻盘,东山丝竹妙吹弹。 定知钟得夫人爱,帘卷常教太傅看。 ”谢笑曰:“既吾家有此故事,敢不自首? ”谭著《楚庭稗珠录》,皆游黔、粤所得。 自序云:“人有到南海得大蚁尺许者,渍盐带归,以夸示人。 东坡食蚝而甘,戒其子勿告人,虑有公卿谋谪南海,以夺其味者。 余为此书,当蚁以夸人,不学东坡之馋,虑人夺味也。 ”其言甚隽。 谭名萃。 六五   杜云川太史,送周震夫之天长,仆马俱已戒途。 《口号》一首云:“招寻有约竟何尝,判袂匆匆语未遑。 半晌花前嫌日短,”至第四句久停,乃疾书曰:“一帆江上到天长。 ”真巧对也! 六六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 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若认以为真,则两家之集,宜塞破屋子;而何以仅存若干? 且可精选者,亦不过十之五六。 人安得恃才而自放乎? 惟糜惟芑,美谷也,而必加舂揄扬簸之功;赤堇之铜,良金也,而必加千辟万灌之铸。 六七   用典一也,有宜近体者,有宜古体者,有近古体俱宜者,有近古体俱不宜者。 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 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 宋乔子旷好用僻书,人称“孤穴诗人”,当以为戒。 或称予诗云:“专写性情,不得已而适逢典故;不分门户,乃无心而自合唐音。 ”虽有不及,不敢不勉。 六八   高青丘笑古人作诗,今人描诗。 描诗者,像生花之类,所谓优孟衣冠,诗中之乡愿也。 譬如学杜而竟如杜,学韩而竟如韩:人何不观真杜、真韩之诗,而肯观伪韩、伪杜之诗乎? 孔子学周公,不如王莽之似也;孟子学孔子,不如王通之似也。 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 杜所伏膺者,庾、鲍两家;而集中亦绝不相似。 萧子显云:“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陆放翁曰:“文章切忌参死句。 ”黄山谷曰:“文章切忌随人后。 ”皆金针度人语。 《渔隐丛话》笑欧公“如三馆画笔,专替古人传神”,嫌其描也。 五亭山人《嘲鹦鹉》云:“齿牙余慧虽偷拾,那识雷同转可羞。 ”又曰:“争似流莺当百啭,天真还是一家言。 ”   六九   人莫不有五官百体,而何以男夸宋朝,女称西施? 昌黎《答刘正夫》云:“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皇甫持正亦云:“虎豹之文必炳,珠玉之光必耀。 ”故知色彩贵华也。 圣如尧、舜,有山龙藻火之章;淡如仙佛,有琼楼玉宇之号。 彼击瓦缶、披短褐者,终非名家。 七O   老学究论诗,必有一副门面语。 作文章,必曰有关系;论诗学,必曰须含蓄。 此店铺招牌,无关货之美恶。 《三百篇》中有关系者,“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也。 有无关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也。 有含蓄者,“棘心天天,母氏劬劳”是也。 有说尽者,“投畀豺虎”、“投畀有昊”是也。 七一   钟、谭论诗入魔,李崆峒作诗落套。 然其佳句,自不可掩。 钟云:“子侄渐亲知老至,江山无故觉情生。 ”《慰人下第》云:“似子何须论富贵,旁人未免重科名。 ”皆妙。 李《游黄曾岭》云:“搔首黄曾霄汉近,旧题应被紫苔封。 ”《舟饮》曰:“贪数岸花杯不记,已冲江雨缆犹牵。 ”《春暮》云,“荷因有暑先擎盖,柳为无寒渐脱绵。 ”俱有风味,不似平时阔落。 七二   乙未冬,余在苏州太守孔南溪同年席上,谈久夜深。 余屡欲起,而孔苦留不已,曰:“小坐强于去后书。 ”予为黯然,问是何人之作。 曰:“任进士大椿《别友》诗也。 首句云:‘无言便是别时泪’。 ”   七三   人有生而潇洒者,不关学力也。 傅玉笥先生有句云:“莺花日办三春课,风月天生一种人。 ”   七四   严冬友最爱陈梅岑“怕锄野草伤新笋,偶检残书得旧诗”之句;以为闲中锄地、翻卷,往往有之。 七五   张南华先生,画白头鸟立桃花上。 题者难之。 李玉洲先生云:“桃花红满三干岁,青鸟飞来也白头。 ”   七六   程鱼门多须纳妾,尹公子璞斋戏贺云:“莺啭一声红袖近,长髯三尺老奴来。 ”文端公笑曰:“阿三该打! ”   七七   熊蔗泉观察咏《兰》云:“伴我三春消永昼,垂帘一月不烧香。 ”予谓第二句并非兰花,的是兰花。 七八   桐城孙容克《题采石》诗云;“从古江山闲不得,半归名士半英雄。 ”盖一指太白,一指常开平也。 虞山陈见复先生《过桐城》云:“弥天险手高人笔,如此村墟大有人。 ”一指姚广孝,一指李公麟也。 七九   方制府问亭栽棉花,招幕府吟诗,多至数十韵。 桐城马苏臣曰:“我止两韵。 ”提笔云:“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方公击节不已。 常州杨公子措一联云:“谁知姹紫嫣红外,衣被苍生别有花? ”   八0   同年舒瞻,字云亭,作宰平湖,招吾乡诗人施竹田、厉樊榭诸君,流连倡和,极一时之盛。 同时,杭郡太守鄂筠亭先生,亦修禊西湖,名流毕集,各有歌行。 临去时,布衣丁敬送哭失声。 云亭《偶成》一首云:“芳草青青送马蹄,垂杨深处画楼西。 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 ”鄂公《修禊序》云:“诗者,先王之教也。 山水清音,此邦为最。 无与合之则调孤,有与倡之则和起。 余安得拘俗吏之规规乎? 此拟《兰亭》之所由作也。 ”呜呼! 似此贤令尹、贤太守,何可再得? 鄂公名敏,上改名乐舜。 八一   丙辰入都,一时耆士中,得见前辈甚少。 惟翁霁堂照曾见西河、竹坨,谢皆人芳莲曾见阮亭。 谢风调和雅,如春风中人。 阮亭有《香祖笔记》,故自号香祖。 其诗淡洁,而蹊径殊小。 尚茶洋比部称为盆景诗。 《溪村早起》云:“早起杏花白,饭牛人出门。 野田多傍水,深柳自为村。 比屋尽耕稼,服畴皆弟昆。 炊烟犹未散,林鸟乱朝暾。 ”其弟子王继祖敬亭能传其派。 《晓起》云:“晓起临幽槛,无人一径清。 淡烟萦竹翠,微露点花明。 梁燕梳新羽,林鸦杂乳声。 偶然忘盥栉,得句且怡情。 ”敬亭与余同校甲子科乡试,闱中自诵其《过古墓》云:“古墓郁嵯峨,荒鸱立华表。 当时会葬时,车马何扰扰! ”余不觉其佳。 王笑云:“君且闭目一想。 ”敬亭牧泰州,为太守杨重英所劾,落职后,《游朝阳洞》云:“洞古层崖上,藤萝挂石扉。 白云时出没,一半湿僧衣。 ”《雨过》云:“阴云初过雨,一半夕阳开。 闲立豆棚下,蜻蜓去复来。 ”   八二   常州陈明善,字亦园,乡居甚富,家有园亭,性好吟咏。 《种蔬》云:“闲种半畦蔬,芳叶纷满目。 天意答小勤,盘餐遂余欲。 ”亦清才也。 锡山邵辰焕主其家。 有《柳枝词》云:“前溪烟雨后溪晴,桃叶、桃根惯送迎。 谁似小红桥畔柳,系侬画舫过清明? ”亦园忽有仕宦之志,尽卖其田,出仕远方,家业荡然,园归他姓。 余为诵白傅诗曰:“我有一言君应记:世间自取苦人多。 ”   八三   诗占身份,往往有之。 庄容可未遇时,咏《蚕》云:“经纶犹有待,吐属已非凡。 ”后果以状元致官亚相。 唐郭代公元振咏《井》云:“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亦此意也。 齐次风宗伯,年十二,《登巾子山》云:“江水连天白,人烟满地浮。 巾山山上望,一览小东瓯。 ”龙为霖太史改官为令,咏《大树》云:“但教能覆地,何必定参天? ”陆双桥贫困,《有感》云:“老骥尚怀千里志,枯桐空抱五音材。 ”   八四   马观察维翰,字墨麟,嘉兴人,貌不逾中人,而抱负甚大。 中康熙辛丑进士,内大臣看验时,诸人皆跪,公不可;九门提督隆科多呵之,公夷然不动。 隆转笑曰:“不料渺小丈夫,乃风骨如许! ”公曰:“区区一跪,尚未见维翰风骨也。 ”隆大奇之。 从部郎擢四川建昌道。 忤总督某,直揭部科,被逮入都。 皇上登极,授江南常镇道。 在都时,余以后辈礼见,蒙有“三异人”之称。 其二,则尚君廷枫、万君光泰也。 公《南行漫兴》云:“西方多说无生法,但演刀山即下乘。 ”咏《梅》云:“雅值心知原欲笑,淡无人赏亦终开。 ”其心胸可想。 与卢雅雨同年,一时号“南马北卢”。 亡后,卢哭之云:“前辈典型亡北斗,中原旗鼓失南军。 ”   八五   眼前欲说之语,往往被人先说。 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子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 ”杭堇浦诗云:“千林乌桕都离壳,便作梅花一路看。 ”是此景被人说矣。 晚年好游,所到黄山、白岳、罗浮、匡庐、天台、雁宕、南岳、桂林、武夷、丹霞,觉山水各自争奇,无重复者。 读门生邵圮诗云:“探奥搜奇兴不穷,山连霄汉水连空。 较量山水如评画,画稿曾无一幅同。 ”知此意又被人说过矣。 八六   商宝意先生咏《菜花》云:“小朵最宜村妇鬓,细香时簇牧童衣。 ”其同乡刘鸣玉翻其意云:“半亩只邀名士赏,一生不上美人头。 ”鸣玉与童二树、陈芝图,号“越中三子”。 八七   《宋诗纪事》载:“有罗颖者,《题汉高祖庙》云;‘果然公大度,容得辟阳侯。 ’夜梦高祖召而责之,旦遂病卒。 ”异哉! 果有此事,彼伪撰《天宝遗事》者,明皇何以不诛? 八八   论诗区别唐、宋,判分中、晚,余雅不喜。 尝举盛唐贺知章《咏柳》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初唐张谓之《安乐公主山庄》诗:“灵泉巧凿天孙锦,孝笋能抽帝女枝。 ”皆雕刻极矣,得不谓之中、晚乎? 杜少陵之“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琐碎极矣,得不谓之唐诗乎? 不特此也,施肩吾《古乐府》云:“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绕肠线。 ”如此雕刻,恰在晚唐以前。 耳食者不知出处,必以为宋、元最后之诗。 八九   元微之《自嘲》云;“饭来开口似神鸦。 ”姚武功《某寺》云:“无斋鸽看僧。 ”二句皆摹神之笔。 九O   《古乐府》:“羞涩佯牵伴。 ”五字写尽女儿情态。 唐人因之有“强语戏同伴,希郎闻笑声”之句。 他如“从来不坠马,故遣髻鬟斜”;“小胆空房怯,长眉满镜愁”;“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皆不愧氵㸒思古意矣。 近时杨公子捂一联云:“行来踯躅浑无力,不倚阑干定倚人。 ”   九一   唐人咏小女诗云:“见爷不相识,反走牵娘裾。 ”是画小女之神。 “发覆长眉侧,花簪小髻旁。 ”是画小女之貌。 “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 ”是画小女之态。 “爱拈爷笔墨,闲学母裁缝。 ”是写小女之憨。 九二   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 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九三   离别涛最佳者,如:“路长难算日,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想,终思未别前,”“醉中忘却身为客,意欲仍同送者归。 ”皆读之令人欲泣。 又宋人云:“西窗分手四年余,千里殷勤慰索居。 若比九原泉路别,只多含泪一封书。 ”   九四   唐人《女坟湖》云:“应是离魂双不得,至令沙上少鸳鸯。 ”宋人《青楼》诗云:“与郎酣梦浑忘晓,鸡亦流连不肯啼。 ”   九五   陆代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淡,不召自来。 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 ”余见史称孟浩然苦吟,眉毫脱尽;王维构思,走入醋瓮:可谓难矣。 今读其诗,从容和雅,如天衣之无缝j深入浅出,方臻此境。 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   九六   溧阳相公为大司寇时,奉旨教习庶吉士,到任庶常馆,而此科状元庄容可以在南书房,故不偕诸翰林来。 史公怒曰:“我二十年老南书房,不应以此绐我。 ”将奏召之。 彭芝庭侍讲为之通其意甚婉,遂为师弟如常。 彭故史公本房弟子,而庄又彭公本房弟子也。 庄献诗云:“绛帐自然应侍立,蓬山未到总支吾。 ”溧阳公馆课,出《春日即事》题。 同年管水初一联云:“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 ”公擢为第一,同人以“管杏花”呼之。 公七十寿旦,某庶常献百韵诗。 公读之,笑曰:“把老夫做题,也还耐得百韵;可惜无一句搔痒处,都是祝嘏浮词,不敢领情。 ”盖公总督八省,兼领六卿故也。 记许刺吏佩璜有句云:“三朝元老裴中令,百岁诗篇卫武公。 ”余有句云:“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 ”俱为公所许可。 九七   余雅不喜杜少陵《秋兴》八首;而世间耳食者,往往赞叹,奉为标准。 不知少陵海涵地负之才,其佳处未易窥测;此八首,不过一时兴到语耳,非其至者也。 如曰“一系”,曰“两开”,曰“还泛泛”,曰“故飞飞”;习气大重,毫无意义。 即如韩昌黎之“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铿”;此与《一夕话》之“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何殊? 今人将此学韩、杜,便入魔障。 有学究言:“人能行《论语》一句,便是圣人。 ”有纨挎子笑曰:“我已力行三句,恐未是圣人。 ”问之,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狐貉之厚以居”也。 闻者大笑。 九八   余尝教人:古风须学李、杜、韩、苏四大家;近体须学中、晚、宋、元诸名家。 或问其故。 曰:“李、杜、韩、苏,才力太大,不屑抽筋入细,播入管弦,音节亦多未协。 中、晚名家,便清脆可歌。 ”   九九   《高惠功臣表》,班氏以“符”与“昭”押韵。 《西南夷两粤赞》,班氏以“区”与“骄”押韵。 王岐公为人作碑铭,俱仿此例。 一OO   蔡孝廉有青衣许翠龄,貌如美女,而夭。 记性绝佳。 尝过染坊,戏焚其簿,坊主大骇,翠龄笑取笔为默出之:某家染某色,及其价值,丝毫不差。 主人亡,翠龄哭以诗云:“双泪啼残遗仆在,一灯青入旅魂来。 ”初孝廉在苏州安方伯幕中请乩,有女仙刘碧环下降,赠诗云:“升沉已定君休戚,他日长安道上人。 ”孝廉喜,以为东野“看遍长安花”之意,后竟死于陕西。 一O一   福建歌童名点点者,柔媚能文。 有客行酒政,要一句唐诗、一句曲牌名,曰:“闲看儿童捉柳花。 《合手拿》。 ”点点应声曰:“有约不来过夜半。 《奴心怒》。 ”点点又唱曰:“柳下惠风和。 ”合席噤口,以为绝对。 一O二   余已选杨次也、李啸村《竹枝》,自谓妙绝矣。 近又得程望川《扬州竹枝》云:“准备明朝谒梵宫,痴情不与别人同。 薰笼彻夜衣香透,故意钩人立上风。 ”“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 临行自顾生憎色,袖底何人泼酒痕? ”“长幡飘动绕炉香,摄级同登拜上方。 此去下坡苔露滑,侬扶小妹妹扶娘。 ”“绣花帘下霭晴烟,特漏全身到客前。 忽听后舱人赞好,安排斗眼看来船。 ”四首皆眼前事,而笔足以达之,殊可爱也。 望川名宗洛,桐城人。 一O三   吴俗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士女出游。 徐朗斋作《竹枝词》云:“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 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 ”“赤日当天驻火轮,龙船旗帜一时新。 东家女笑西家女,桥上人看桥下人。 ”“葑门城门门绕湖,湖光一片白模糊。 荷花生日年年去,若问荷花半朵无。 ”“丹阳段郎官长清,天然诗句自然成。 怪郎面似荷花好,郎是荷花生日生。 ”  发布时间:2025-07-07 17:47:0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