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平乐·雨晴烟晚》原文及赏析 内容: 清平乐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 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少一妇 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 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 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 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一妇 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后放晴,夕一陽一残照,烟霭空蒙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 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 她乍一看春一色 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 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一妇 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 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 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 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 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 至此读者看到春一色 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一团一 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下片黄昏独倚朱阑,说明她在等待归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为什么那样凝神于双燕了。 从雨晴烟晚到黄昏,再到眉月斜挂西南,夜色渐深,她等待归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在这静夜,望月思人的情怀也更浓更深了。 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 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 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 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7-12 12:17: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1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