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点绛唇·燕雁无心》原文及赏析 内容: 点绛唇燕雁无心[1],太湖西畔随云去[2]。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3]。 第四桥边[4],拟共天随住[5]。 今何许[6]。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注解】[1]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2]太湖:一江一 苏南境的大湖泊。 [3]商略:商量、酝酿。 [4]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5]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6]何许:何处,何时。 【译文】春燕和鸿雁,都是那么无心无愁,在太湖的西畔飞翔,从云间飞向天边去。 湖边的一座座山峰显得那么冷清孤独,云重雾绕,仿佛在议论,黄昏时能不能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找个去处,和那位潇洒的天随子结成邻居。 问今昔是何年? 我再次向远望去,想起人间百年往事,心中起伏,只见残柳,飘拂在西风中,成为永恒的风景。 【鉴赏】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 当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这年春天,由杨万里介绍。 前往苏州见范成大。 此词作于丁未年秋冬间,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淞时。 这首词以移情手法使眼前景物附着作者自身的感时伤事之情。 小词清新蕴藉,寓情于景,即兴抒感,表达了怀念古人和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感。 姜夔一生倾慕晚唐诗人陆龟蒙,陆对当时的黑暗深恶痛绝,不赴朝廷征召,曾在松一江一 隐居,这是本词抒情的出发点。 上片中用清、苦二字赋予寒山以感一情一色彩。 下片中的桥、柳等物象,无不是诗人情感之外化。 陈廷焯赞云: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 本词只写眼前景物以寓情思,化实为虚,意在象外,无穷哀感,全在虚处。 意象高远,笔致清峭,气韵生动。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7-18 11:50:2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