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凄凉犯·绿杨巷陌》原文及赏析 内容: 凄凉犯绿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旧游在否? 想如今、翠凋红落。 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 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鉴赏】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 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 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 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 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 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 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 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 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 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 这两句与换头三句所描绘的画面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一个过渡,即由追念转到目前。 于是,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自己的感情。 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 所以,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7-20 12:11: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