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内经要语 内容: 肺朝百脉,〔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 肺居至高,脏腑各经之气,无不上熏故也。〕气口寸成,以决死生。 〔气口、即寸口,六部皆统于肺脉。〕尺外以候肾,〔尺脉前半部也。 背为阳,肾附于背也。〕尺里以候腹。 〔尺脉后半部也。 腹为阴,小肠、膀胱在腹也。 余仿此。〕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关脉也,掌后高骨之分。〕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举鬲而言,则中焦之鬲膜、胆腑在其中矣。〕右外以候肾,内以候脾。 上附上,〔言上而又上,即寸脉也。〕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鬲膜之上皆是,即寸主上焦,关主中焦,尺主下焦之义。〕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脉诀云∶包络与心,左寸之应;惟胆与肝,左关所认;膀胱小肠肾,左尺为定;胸中及肺,右寸昭彰;胃与脾,属在右关,大肠并肾,右尺班班。〕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一呼一吸为一息,四至为平和,而五至亦为平脉者,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息,如岁一闰,五岁再三象历闰也。〕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一息三至为迟、迟则为寒,二至转寒,而阳气衰少可知。〕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一息六至为数。 躁者,急病也。 尺热,言尺后近臂有热,则必通身皆热,脉数躁而身发热,故知病温;数滑而身不热,当病内风,以外风身必热也。〕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荣卫已绝也。〕乍疏乍数曰死。 〔气血溃乱也。〕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言贵虚其心,静其志,保不失也。〕切脉动静,〔脉诊也。〕而视精明,〔视目之精明,神诊也。〕察五色,〔色诊也。〕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证诊也。〕形之盛衰,〔形诊也。〕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以此数者、与脉参伍推求,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自无遁状。 可以决生死之分。 不齐之谓参,剖其异而分之也。 相类之谓伍,比其同而合之也。〕诊病不问其始,〔是不求其本也。〕忧患饮食之失节,〔内因也。〕起居之过度,〔外因也。〕或系于毒,〔不内外因也。〕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荣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 〔营者运也,经脉营运于身,昼夜凡五十周,以运五脏之精。 其有太过不及,则不应此数矣。 狂者妄也,犹言幸而生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寸口,数其至也。 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 予之短期,要在终始。 〔短期,死期也。 终始,本经篇名。〕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有,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气。 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日春胃微弦平,〔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缓不忒,此时令之平脉也。 故宜微弦微毛微石,而不至太过,是谓胃气之冲和也。〕弦多胃少曰肝病,〔弦多者,过于弦也。 胃少者,少和缓也。〕但弦无胃曰死。 〔但弦急而无冲和之气,是胃气已绝,而肝之真脏脉见。〕胃而有毛曰秋病,〔春得秋脉是贼邪,以胃气尚存,故至秋病。〕毛甚! 曰今病。 夏胃微钩曰平,〔钩即洪脉也,万物畅茂,垂枝布叶,下而如钩也。〕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弱无胃曰死。 软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秋胃微毛曰平,〔浮涩而和缓,类羽毛之轻虚也。〕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冬胃微石曰平,〔即沉也,如石沉水之谓。〕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即但弦但石之类。〕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肝无气则不弦,亦由不得胃气而然,与真脏无胃者等耳。〕察九候,〔三部各浮中沉三候,共得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者言三部之中察其独异于他部者,推其病之所在也。 独热,阳部得阳脉也,独寒,阴部得阴脉也。〕独陷下者病。 〔沉伏而不起也。〕夫脉者血之腑也,〔营行脉中,故为血腑,然血随气行,实兼而言也。〕长则气治,〔气足则脉长。〕短则气病,〔气虚则脉短。〕数则烦心,〔火热盛也。〕大则病进。 〔邪方张也。〕上盛则气高,〔寸盛则火亢气逆。〕下盛则气胀,〔关尺盛则邪实胀满。〕代则气衰,〔气将绝也。〕细则气少,〔气不充也。〕涩则心痛。 〔血少气滞。〕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浑浑者,汹涌之貌。 革脉之至,如皮革之坚急也。 涌泉,状其盛满也,见此脉者,病渐增进,而色夭不泽也。 绵绵弦绝,则胃气绝而真脏脉见,故死。〕形气相得者生,〔如形盛脉大,形瘦脉细,是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 〔外有余而中不足也。〕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阴不足而阳有余也,阴形既败,孤阳无附矣。〕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若形虽衰,脉未败,根本犹存,与形脱之大肉去尽不同。〕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 〔外貌无恙,脏气已坏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脾主肌肉,为脏之本,肉脱则脾绝,脉虽调无益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应大反小,应小反大也。〕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见于目,五色显于面,皆五气之精华,言气而血在其中也。〕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黑欲如重漆,不欲如地苍。 〔地之苍黑色。 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润,五色之不欲者,皆恶其枯槁也。〕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此皆五色精微之象,凶兆既见,寿不远矣。〕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 〔色脉相应者顺。〕见其色而不得其脉,〔色脉相悖者逆。〕反得其相胜之脉则生矣,〔色脉相克者凶。〕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色脉相生者吉。〕面青目赤,面青目黑,面赤目青,面赤目白,面黑目白,皆死。 〔色中无黄,胃气已绝,〕赤色出两颧,〔两颧亦为肺部。〕大如母指者,〔成块成条,聚而不散也。〕病虽小愈,必卒死。 黑色出于庭,〔天庭,处于至高,黑干之,是肾绝也。〕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发布时间:2025-08-02 11:26:4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