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更漏子·烛消红》原文及赏析 内容: ●更漏子【作者:赵长卿】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 鸦唤起,马行,月来衣上明。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人人①睡。 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赏析】此词相当通俗浅白。 上片描写自己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则叙旅途夜宿时回忆和怀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满了一种凄清缠一绵 的感情。 诗人写离人早行,最为绝妙的莫过于一温一 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两句,它只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叠合起来,就给人们勾勒了一幅早行的图画。 欧一陽一修曾称赞它写道路辛苦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手法确实不凡。 比较起来,赵长卿的功力自然不及。 不过,赵词却也另有自己的妙处,那就是描写细致真切,善于使用动词(一温一 诗中则全是名词的组合,无一个动词)。 试看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其中就很富动一态 :红烛已经燃尽,窗外透进了晨曦的乳白色,折射到床 上的被衾,气氛显得凄清、冷落,由此一夜 间之孤衾冷卧可知。 冷落一衾寒色,更如寒山一带伤心碧那样,直接以词人的主观情绪涂抹在客观物象之上。 营造冷清氛围更进一步的反映了作者的心境。 这是上片的第一层:写早行二字中的早字,或者也可说是写早行之前的待发阶段。 接下来再写早行之中的行字(当然它仍紧紧扣住一个早字):鸦唤起,马疾行,月来衣上明。 首句写起,次句写行,第三句回扣早字。 窗外的乌鸦已经聒噪乱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 鸦自呜耳,而词人认作是对他的唤起。 诗词中写鸟声每多以主观意会,此亦一例。 唤起后,词人只得披衣上马,由马驮着,开始了他一天的跋涉。 驮同驼,通驮。 词人由马驮之而行,写其了无意绪,不得不行之情状。 《西厢记》写张生长亭分别后的马迟人意懒,可为马行句注脚。 自己的心绪怎样呢? 词中没有明说,但月来衣上明一句婉转表出。 前人词中,一温一 庭筠曾以灯在月胧明来衬写绿杨陌上多离别的痛楚(《菩萨蛮》),牛希济也以残月脸边明来衬写他别泪临清晓的愁苦(《生查子》)。 赵长卿此词也使用了和他们同样的写法,它把离人上马独行的形象置于月光犹照人衣的背景中来描绘,既见出时光之早,又见出心情之孤独难堪,其中已隐然有事在。 此为上片。 上片着重叙事,但作者心情已显露无遗。 旅情词中所谓事,通常是男女情事,或为夫妻或为情侣之别后相思。 但是上片写到结束,我们似乎还只见到了心情苦闷的男主角,而另一位女性人物却尚未出现。 因此下片就通过词人的回忆来勾画出她的形象。 酒香唇妆印臂,忆共人人睡,这是本片的第一层:追忆离别前的两件事。 第一是临寝前的对坐饮酒,她的樱唇上散放出酒的香味;第二是枕榻上啮臂誓盟,她的妆痕到现在似乎还残留在自己的臂膀上(此句变化用元稹《莺莺传》的某些意境)。 这两件事,一以见出她的艳美,二以见出她的多情。 所以当词人在旅途中自然会把她的音容笑貌、欢会情事长记心头。 第二层三句,则衔接上文的睡字而来;分别前共睡时如此一温一 存,而孤身在外,无人相伴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字三句实为倒装,意为:自别后不知她睡得安稳否? 即使她没有失眠,那么夜间做梦也肯定不会做得美满。 魂蝶乱与梦鸾孤实是互文,合而言之的意思是:梦魂犹如蝶飞那样纷乱无绪,又如失伴的鸾鸟(凤凰)那样孤单凄凉。 词人在此饱含深情的笔触,既表现了他那番怜香惜玉的情怀,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他此刻自怜孤独的叹息,同时又补写出自己这一夜 岂不也是这样。 在宋代描写男女恋情和别绪的大量词篇中,赵长卿的这首《更漏子》算不上是名作。 词中某些场面,甚至还稍涉艳亵。 不过,由于它的笔法比较通俗直露,语言接近口语,加上作者感情的真挚深厚,所以读后仍能让人感到一种伤感缠一绵 的气氛,不失为一篇可读之作抒写别情离愁的。 赵长卿的词集名为《惜香乐府》,此亦足以觇其香艳词风之一斑。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3 11:55:4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