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临江仙·绿暗汀州三月暮》全文及赏析 内容: ●临一江一 仙【作者:晁补之】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一陽一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赏析】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 下片承前愁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 全词情景一交一 融,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韵深长。 上片首句大笔勾勒。 三月暮一交一 待节令。 汀州即汀洲,点明地点。 绿暗二字,浓墨重彩,为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涂上一层一陰一沉的底色,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 接着词人点染岸边近景,此时风已收煞,落英缤纷,布帆暂卷,垂杨下兰舟斜横,气氛一派清幽。 景中仿佛杳无人迹,然而从刚收风帆、暂傍垂柳的兰舟,不难想象见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一陽一愁,正是这位游子面对眼前实景而产生的真切感受。 一江一 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一陽一将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 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 这里明写舟外景物,暗写舟中游子。 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 词的前半部分,通过落花、风帆、木兰舟、春水夕一陽一等物象,环环扣合,结出一个愁字。 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词意似断实续。 灞月桥,陕西长安县东。 唐一人离开京都,多于此处折柳赠别,如郑谷《阙下春日》诗:秦楚年年有离别,挥鞭扬袖灞陵桥。 罗邺《莺》诗:何处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袅垂杨。 因此,灞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 词中游子凝想当日方别之后,回望红楼,仍见艳妆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一江一 渚,怀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遥远,希望有青鸟使者传递消息。 然而,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 这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 游子不仅有江湖飘泊之感慨,且有怀念情人 、音信难通之愁苦,则心情的怅惘寥落,可想而知。 于是,这深沉的旅愁游子心头激荡起绵绵无尽的遐思。 行云归楚峡一句,化用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宋玉《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临别前告诉他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一陽一台之下。 往日情事,如今虽只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游子岂能忘怀,他要追寻、找回那失去的一切。 往日的情遇同繁华的扬州有关,联系上文美人新上帘钩来看,这里用的是杜牧所咏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峡一样,都是虚指冶游之地。 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飞梦到扬州了。 词之结句,飞扬灵动,想象奇特,表达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 综上,此词思绪绵绵而情韵清幽。 读后给人以流连忘返、余韵不尽的美感,堪称潇洒清丽的佳作。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6 11:44:2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