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老子变化经 内容: 经名:老子变化经。 撰人不详,疑系东汉末道士所造。 一卷。 《正统道藏》未收。 底本出处:敦煌S・2295号残抄本,写于隋大业八年(612)。 (S・2295抄本,前缺)立大始端。 行乎大之原浮熬幽灵空之◇◇入窈冥之先门亲子皆志之未别和清浊之外仿佛之与功古荒忽之廓然阅托而之容徐同门之先遍匝步宙天门1。 其生无蚤,独立而无沦;行乎古昔,在天地之前。 乍匿还归,存亡则为先。 成则为人,悦忽天浊,化变其神。 托形李母,胎中易身,优命腹中,七十二年。 中见楚国李◇,序与肩颊有参午大理,日角月玄,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2二年3,手把天关。 其性无欲,其行无为,翊天辅佐三皇,倚徙观之,匿见无常,本皆由此,弥历久长。 国将衰,王道崩毁,则去楚国,北之昆仑,以乘白鹿,讫今不还。 此皆自然之至精,道之根霸,为〔万〕乘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生梯端,为神明之帝君,为阴阳之祖首,为万物之魂魄。 条畅灵无,造化应因,挨帝八极,载地悬天,游骋日月,回走星辰,呵投六甲,〔总〕此干坤,纪易四时,推移寒温。 手把仙锡玉简,今字称以银人善初凤头缁,圣父制物,屋命直父为之生焉。 老子能明能冥,能亡能存,能大能小,能屈能申,能高能下,能纵能横,能反能覆,无所不施,无所不能。 在火不熏,在水不寒,逢恶不疾,触祸不患,厌之〔无〕荤,伤之无盘,长生不死,须灭身形。 偶而不双,只而不倚,附面不离,莫子其无为也,莫能不随世。 此老子之行也,严诫眇矣,诚难知矣。 老子元生九重之外,形变化自然。 子知吾九人,何忧仙? 夫为生道甚易,难子学吾生道,无如中止卅日,共月道毕沧。 第一姓李名老,字符阳;第二姓李名𨈭,字伯阳;第三姓李名中,字伯光;第四姓李名石,字子光;第五姓李名召,字子文;第六姓李名宅,字子长;第七姓李名元,字子始;第八姓李名愿,字子生;第九姓李名德,字伯文。 老子合元,污元混成,随世沉浮,退则养精,进则帝王师。 皇苞羲时号曰温荚子。 皇神农时号曰春成子,一名陈豫。 皇祝融时号曰广成子。 帝颛顼时号曰赤精子。 帝誉4时号曰真子,一名表。 黄帝时号曰天老。 帝尧时号曰茂成子。 帝舜时号曰廓叔子,化形。 舜立坛,春秋祭祀之。 夏禹时老子出,号曰李耳,一名禹师。 殷汤时号曰斯宫。 周父皇5时号曰先王国柱下吏。 武王时号曰卫成子。 成王时号曰成子如故。 元康五年6,老子化入妇女腹中,七十二年乃生,托母姓李,名躯,字伯阳。 为柱下吏七百年,还变楚国,而平王乔蹇7不从谏,道德不流,则去楚而西度咸谷关,以《五千文》上下二篇授关长尹喜。 秦时号曰蹇叔子。 大胡时号曰浮庆君。 汉时号曰王方平。 阳加元年始见城都,为鵰爵鸣山。 建康元年化于白禄山,托葬涧。 大初元年复出白禄庙中,治崔,号曰仲伊。 建和二年于崩山卒,出城都8左里城门,坏身形为真人。 汉知之,改为照阳门,楚国知之,生司马照。 永寿元年复还白禄山,号曰仆人,大贤问,闭口不言,变化卅年,建庙白鹿为天传。 老子曰:吾敖以清,吾事以明,吾政以成。 吾变易身形,托死更生,周流四海,时岀黄庭,经历渡,践履三皇,戴冒三台,被服无形,愚者不知,死复更生。 偻至为身,僮儿为群,外为亡仆,内自为真,自屋俱潦,自有精神。 昼夜念我,吾不忽云,味梦想吾,我自见信。 吾发动官汉,令自易身,愚者踊跃,智者受训。 天地事絶,吾自移运,当世之时,简滓良民,不须自去,端质守身,吾自知之,翁养文鳞。 欲知吾处,读《五千文》,〔诵〕过万遍,首自知身,急来诣我,吾与精神。 子当念父,父当念子,怡忽相忘,去之万里。 所治解台,神不为使,疾来遂我,吾絶刚纪。 青白为表,黄黑为里,示为生我,从一而始,中有黄气可絶酒。 教子为道,先当修己,恬泊静穿9,检其满乎,无为无欲不忧患,谷道来附身可度矣。 精思放我,神为走使,吾衡刚茅更胜负。 生气在左,原气在右,中有黄气,元阳为上,通无极九宫僮子,精之思之,可以成己。 一亜道成,教告诸子:吾六度大白横流,疾来逐我,南岳相求,可以度厄,思子稽留,立春癸巳,放纵罪囚,吾谷惊起,民人有忧,疾病欲至,饿者纵横。 吾转运冲托汉事,吾民闻之自有志,凡鄙自浑无姓字,因汉自职,万民见口,端直实心,乃知吾事。 今知圣者习吾意,耶心艮斥,谓我何人。 吾以度数,岀有时节而化。 知吾者少,非吾者多。 老子变化经大业八年八月十四日经生王俦写用纸四张玄都玄坛道士 覆校装潢人秘书省写1以上文义不可通读,疑原文有讹脱。 2蹈字原脱,据文义补。 以下方括号中文字,系拟补。 3二年当作二午或作二五。 4帝誉当作帝喾。 5周父皇当作周文王。 6元康五年当作康王五年。 7乔蹇当作情蹇。 8城都当作成都。 9静穿当作静寂。 发布时间:2025-08-07 14:47:5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