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愁倚阑·春犹浅》全文及赏析 内容: ●愁倚阑【作者:程垓】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 杨柳杏花一交一 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 小屏上、水远山斜。 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鉴赏】诗中的绝句,词中的小令,都是难作的。 不仅字数少,而且又要有丰富的诗情画意,所以要字字锤炼,字字着力,小而一精一工,玲珑剔透,才见大家风范。 程垓的这首小词,仅四十二字,正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情趣盎然,颇能显示出美文的艺术魅力。 小词而能铺排,是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要表达的意思极为单一:不要惊醒酒后春睡的他。 但直接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文字,却只有全词的最后一句;绝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铺排的手法来描写与他有关系的环境、景物,极力渲染出一幅恬静、安逸、静谧的图画。 起句写初春景物,交代时令节气。 春犹浅,是说春一色 尚淡。 柳芽儿、杏花儿,皆早春之物,更着一初字,正写春一色 之浅。 《愁倚阑》又名《春一光 好》。 古人作词,有依月用律之说,此调入太蔟宫,是正月所用之律,要求用初春之景。 此词景与律很相适应。 杨柳句总前三句之笔,以一交一 影进一步写景物之美,缀一处字,则转为交代处所,紧接着点出这里有人家。 从一交一 影二字看,这里正是春一光 聚会处,幽静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铺排,与上片室外一派春一光 相对应。 窗外杨柳杏花一交一 相辉映,窗内明暖如烘霞,给人以春暖融融,一陽一光明媚之感。 而小屏上水远山斜的图画,亦与安谧的春景相应。 小屏一句,语小而不纤,反能以小见大,得尺幅千里之势,水远山斜,正好弥补了整个画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 这正是小屏画图安排的绝妙处。 此词一句一景写到这里,一幅色彩、意境、情调极为和谐的风景画就铺排妥当了。 作者以清丽婉雅的笔触,在这极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后才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 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写景由远及近,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 细味深参,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 显然,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一般常例来看,艺术上的渲染、铺排,往往会导致语言上的雕琢、繁缛。 但是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 语言平淡,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读他的《书舟词》,几乎首首明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得之。 况蕙风论词,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韵语一陽一秋》论诗的一段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 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 梅圣俞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 李白云: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 平淡而到天然,则甚善矣。 况氏然后说:此论一精一微,可通于词。 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即倚声家言自然从追琢中出也。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程垓这首小小的《愁倚阑》,以平淡的语言一精一心写景,巧藏情致,具见巧夺天工,终得自然之美,足以为况氏的词论作一佳证。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8 12:28: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