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比卦第八 内容: 比卦象征人或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亲君子远小人。 【题解】比通常指一种认识的方法,即比较、对比、比照等。 用来确定事物的比例、比重等等。 但比的本意,主要还是亲比的意思,一般指人或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所谓比喻、比拟、比兴,以及比较、对比等,都需要将互比的双方放在一起作比,才可得出比的结果,引出比的意象。 因此,比就是关系的紧密,如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形容的那样。 那么,比的行为或态势是否值得称道呢? 看来需具体分析。 对于有伟大志向的同道者来说,比无疑是一种亲密无间,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人际关系。 而对于心怀诡计,相互勾结的恶人贼党来说,比则是指狼狈为奸,亦即所谓的比周。 《荀子臣道》说的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以及《论语为政》所说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皆一个道理。 从易家网开一面,让叛逃者离去而不加强制,待心悦诚服真心来归顺才亲比的做法,可以联想到诸葛亮七擒孟获释放敌手,终于使他真心臣服而归顺,巩固了蜀国大后方的历史故事,这就是修养《易经》比德的成功例子。 【原文】比,[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众,则群类必有所比矣。 ]吉。 原①筮②,[《广雅释言》:原,再也。 ]元③永贞,无咎。 不宁④方⑤来,后夫⑥凶。 【注释】①原:再一次。 ②筮:占卜。 ③元:始。 ④不宁:不安定。 ⑤方:古代将诸侯、小国称之为方国,或称为方。 ⑥后夫:指后来的人。 【译文】比卦象征相亲相辅,吉祥。 再一次占卜的结果,是只要决定诚意,亲辅有德君长长久而坚贞,就不会有灾祸。 内心不安而前来占筮,这些迟来的人会有凶险。 【解说】比是比邻,引申为亲合、亲比、亲辅,所以比较吉利。 此卦表示天威远著,诸侯、外邦纷纷归附的景象。 比卦是紧随师卦而来,《易经》六十四卦,两两相偶,非覆即变。 覆卦是各爻位置次序刚好倒置的两个卦,注意不是上卦与下卦倒置,而是各爻次序相反。 如前面所讲的屯与蒙、需与讼,以及师与比。 变卦是正看倒看都一样,但阴阳相反的两个卦,最简明如乾坤两卦就是。 易经排列每两卦组合就是采用非覆即变的方式,覆卦又叫错卦,变卦又叫综卦。 一般分析卦象都要参照它的覆卦或变卦。 比如上面爻辞中不宁方来,意思就是比卦从师卦用兵后,四方归附,所以叫(战争)不宁方来。 后来归附亲比的人和诸侯比较凶险,因为它们是走投无路才来投奔的(后夫凶)。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把主动归附的叫作起义,迫不得已归附的叫作投降,两者有本质不同。 比卦首先对此做了区别。 【原文】《彖》曰:比,吉也。 比,辅①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水性流动,故不宁。 坤阴为方,上下应之,故方来也。 ]后夫凶,其道穷②也。 【注释】①辅:辅助。 ②穷:尽。 【译文】《彖传》说:相亲相辅,必有吉祥。 比是相互辅助,如下位顺从于上位。 再一次占卜的结果,是只要决定诚意,亲辅有德君长久而坚贞,就不会有灾祸,说明此爻刚毅中正。 内心不安而前来占筮,是指上下五个阴爻都与九五阳爻呼应。 迟来的人会有凶险,是指相亲相辅之德已穷尽。 【解说】比卦下为坤顺,所谓下顺从也。 原筮就是推究、原究占卜,人遇到大事往往要占卜分析。 元永贞就是开始建立,要永久正固。 比卦唯一阳爻居中,就是以刚中也,即刚健中正。 【原文】《象》曰:地上有水①,比。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宴曰:水性润下,今在地上,更相浸润,比之义也。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注释】①地上有水:比卦,下坤为地,上坎为水,因而说地上有水。 【译文】《象传》说:地面布满水,象征着相亲相辅。 古代贤君便是以此德封建邦国,与诸侯相亲相辅。 【解说】比卦上坎下坤,象征地上有水,称为水地比。 世界上各国最早都是在地上有水的地方建立族群和国家的,先王自然也是。 【原文】初六,有孚①比之,无咎。 有孚盈②缶③,[《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 ]终来有它吉。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它,重文作蛇。 是古人称意外之患曰它。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注释】①孚:诚信。 ②盈:满,溢出。 ③缶:陶制盛水器,如今天的陶罐。 【译文】初六,心怀诚信,相亲相辅,没有灾患。 诚信如充盈酒缸的美酒,终将有人前来投附,必然可获吉祥。 《象传》说:比卦的初六爻,表明将获得意外的吉祥。 【解说】比卦中各阴爻都亲信、追随唯一阳爻九五爻,叫有孚比之。 坤为地、为腹,借为缶。 坤上为水,有盈满之象,比喻亲比充满信心,即所说有孚盈缶。 初六离九五最远,中间隔着一个互坤,是远方来贺,格外吉祥(它吉)。 【原文】六二,比之自内,[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自内而比,不失已亲也。 ]贞①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释】①贞:卜问。 【译文】六二,相亲相辅发自内心,结果就可获吉祥。 《象传》说:相亲相辅发自内心,说明没有失去自己的主动性。 【解说】六二柔爻居柔位,又居中,正道不失,且六二与九五正应,所以六二的亲比是发自内心的。 吉利。 与人交往,亲近某人,没有比心诚更可贵了,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就是这种情况。 汉武帝时期,匈奴一直对汉朝和西域各国有很大威胁。 汉武帝想与西域各国加强联系,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克服了艰难险阻,终于到达西域,西域各国不忍匈奴的压迫,主动表示想与汉朝结交。 在双方的努力下,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道终于被打开。 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地往来于这条道路上,这不仅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同时也为抗击匈奴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正是因为双方具有诚意,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贞吉。 【原文】六三,比之匪人①。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匪,非也,失位无应,三又多凶,体剥伤象,弑父弑君,故曰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言六三所比,皆非己亲之人。 四自外比,二为五贞,近不相得,远又无应,是所欲亲比,皆非其亲,是以悲伤也。 ]【注释】①非人:不合适的人。 匪,通非。 【译文】六三,相亲相辅于不应当亲近的人。 《象传》说:相亲相辅于不应当亲近的人,难道不是很悲伤的事吗? 【解说】六三四周都是阴柔小人,六三位置不正,不能洁身自好,亲近的都是不应当接近的小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不叫人感伤? 【原文】六四,外比之,贞吉。 [王弼注:外比于五,履得其位,比不失贤,处不失位,故贞吉也。 ]《象》曰:外比于贤①,以从上②也。 【注释】①贤:贤良。 指六四言。 九五为君王,六四为辅佐之贤。 ②上:指君主。 【译文】六四,在外亲密亲辅于君主,结果可获吉祥。 《象传》说:在外亲密亲辅于贤明的君主,说明要以这样的态度顺从尊上。 【解说】六四已经进入上卦,上卦又称外卦,所以六四前来亲附,可谓外比之,九五中正贤明,四位是诸侯位、大臣位,亲比九五是外比于贤。 【原文】九五,显①比,[《尔雅释诂》:显,光也。 ]王用三驱②,失前禽,[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三驱,谓驱下三阴,不及于初,故失前禽。 ]邑人③不诫④,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 舍⑤逆⑥取顺⑦,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⑧也。 【注释】①显:显扬,显著。 ②三驱:古代帝王狩猎取乐时,从左、右、后三方驱赶禽兽,就叫三驱。 ③邑人:此处泛称普通老百姓。 邑是古代的居住点,有如后世的村落。 ④诫:戒备,警惕。 ⑤舍:弃。 ⑥逆:迎面而来。 ⑦顺:顺从。 ⑧中:中正。 【译文】九五,以光明之道相辅佐的例子是,君王狩猎,由三面包围驱赶,听任前方的禽兽逃走,只追逐而不猎杀,吉祥。 《象传》说:以光明之道相辅佐的吉祥,说明君主居位端正适中。 舍弃背逆而只取顺从,正如听任前方的禽兽逃走,只追逐而不猎杀,这是说君王谨守中庸之道让臣民不惊。 【解说】九五是全卦唯一刚爻,又位居尊位,各爻都以它为核心来亲比,非常显赫,故称显比。 下卦为坤田,有狩猎之象,大王(九五)用三驱之礼来狩猎,因为中正,虽然兴师动众,所经过地区的人(邑人)并不惊惧戒备。 以不伤猎物正面,特别是以颜面为贵,这种猎物可以用来祭祀,所以打猎时候,要放过猎物正面(前面),从侧后面射杀,舍逆取顺。 失前禽即指此意。 这种浩荡、祥和的场面,说明九五真是天下归心。 【原文】上六,比之无首①,凶。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阳欲无首,阴以大终。 阴而无首,不以大终。 故凶也。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注释】①首:首领,领袖。 【译文】上六,相亲相辅于人而不领先居首,有凶险。 《象传》说:相亲相辅于人而不领先居首,说明未能善始善终故没有好结果。 【解说】上六前面无路,没有亲比的对象,掉头回来亲比九五,上位是首,这样比之仿佛无首,茫茫然不知所归。 凶险。 发布时间:2025-08-08 12:54: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