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泰卦第十一 内容: 天人合一,安康和谐泰卦意味着万事通泰、平和安宁。 【题解】易家主张:小心地履行各项礼仪,人类社会自然就康泰和谐了。 所以接着履卦的是泰卦。 泰字与太、极、最诸字意义相通,其在中华文化的辞典中,主要是安宁、平安的意思。 泰字含义十分吉祥,如安泰、富泰、康泰、和泰、福泰、通泰等等。 如果我们将此太平时代,称之为古人赞美的尧舜盛世,那么,泰德,即是万古称颂的尧舜之德,是一种高尚无私,求贤禅让,造福大众,万民景仰的美德。 可以说,正因为尧舜修养了这种美德,才有了天人合一,社会和泰的局面。 要而言之,泰时的祥和局面,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是天下的温暖阳气逐渐上升,地上阴湿之气逐渐退缩,冷暖二气交融汇和,催化万物生长;从人类社会角度看,是泰德发扬,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和气生财,安康和谐的时代。 关键在统治者要能够观察并辅助天地化生万物的神妙机宜,修养泰德,任人唯贤,虚位尊贤。 【原文】泰①,[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 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 ]小往大来,吉亨②。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蜀才曰:小,谓阴也。 大,谓阳也。 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 ]【注释】①泰:通畅,平安,太平,安泰等。 ②亨:通顺。 【译文】泰卦象征亨通太平,阴柔者往外,阳刚者入内,表示吉祥,顺利。 【解说】泰意为通,所谓通泰,守礼即可通泰平安,所以履卦之后就是泰卦。 泰卦是三阴三阳且阴阳相互交流通达的卦,是阴阳平衡最和谐的卦,故泰字极为吉祥,如开泰、泰山、否极泰来等。 小即是阴柔,大即是阳刚,小往大来,就是阴阳交泰,非常吉祥亨通。 【原文】《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①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此明人事也。 阳为君子,在内,健于行事。 阴为小人,在外,顺以听命。 ]君子道长②,小人道消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此就卦爻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更就人事之中,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注释】①天地交:这是以泰卦的卦象为说的。 泰卦下乾上坤,也就是内乾外坤。 乾表天,坤表地,乾在下位,要往上行,故言天地交。 下文的下上、内外、阳阴、建顺、君子小人等几组概念均由乾坤二卦而来。 ②长:生长。 【译文】《彖传》说:泰卦象征亨通太平,阴柔者往外,表示阳刚者入内,吉祥,顺利。 这表明了天地的阴阳交合,万物的生养畅通,君臣上下交相沟通,志同道合。 本卦卦象内阳刚而外阴柔,内刚健而外柔顺,内为君子而外是小人。 这表明了君子之道渐长,小人之道渐消。 【解说】乾天清阳在下趋上,地阴浑厚在上趋下,所以泰卦里乾坤、天地、阴阳相交,犹如清阳之气蒸腾而上,阴雨之水绵绵而下,万物得以滋润化生。 上卦为外,下卦为内,所以泰卦是内刚健(乾)外谦和(坤)的君子。 阳在下而成长,阴在上而消退,非常祥和。 外柔内刚,道出了中国文化里极为重要的君子的基本的面貌风骨。 泰卦图泰卦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天大地小,阴气从上往下降,阳气自下往上升,天地相交,所以小往大来。 从卦象看,天在地下,地在天上,是天地错位。 泰卦三阴三阳,阴阳两两应合,阴气下行,阳气上升,阴阳交汇,三阳开泰,所以该卦既吉祥又亨通。 【原文】《象》曰:天地交,泰。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坤气上升,以成天道。 乾气下降,以成地道。 天地二气,若时不交,则为闭塞。 今既相交,乃通泰。 ]后①以财②成天地之道,辅相③天地之宜④,以左右⑤民。 【注释】①后:君主,帝王。 ②财:通裁,剪裁。 ③相:辅佐。 ④宜:适宜。 ⑤左右:支配,调节。 【译文】《象传》说:天地相互交合,象征着亨通太平。 君王应效法此道,适当裁剪运用,掌握安排天地化生的规律,从而调节管理天下百姓。 【解说】泰卦上坤地,下乾天,称为地天泰。 天地相交而万物化生。 所以帝王要效法天地交流感通的法则,制定人伦交往秩序,推行天道,以领导民众。 【原文】初九,拔茅茹①,[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也。 茹,相牵引之貌也。 ]以其汇②。 [欧阳维诚《周易新解》:汇,草木茂盛的样子。 ]征③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④也。 【注释】①茹:茅根,一说为相牵引貌。 ②汇:类,族类。 ③征:前进。 ④志在外:外卦坤为帜,以帜通志。 【译文】初九,拔起茅草时,根系牵连,是因同类汇聚相互牵动。 往前进发,可获吉祥。 《象传》说:拔起茅草时,往前进发,可获吉祥。 说明是志向在向外发展的缘故。 【解说】此句爻辞意象和语义都相对模糊,就连断句都有差别,有的版本作:拔茅茹,以其汇。 茹字有很多意思可以讲通,认识上难免分歧。 茅是一种草本植物,一般认为拔茅象征向上生长,表现君子道长。 泰卦的下乾是健进不息之象,征为行进,故为征吉。 初九在地下,欲突出地面,其志向在外。 【原文】九二,包①荒②,用冯河③。 [《尔雅释训》:冯河,徒涉也。 ]不遐遗④,朋亡。 得尚⑤于中行⑥。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注释】①包:借作匏,即葫芦。 ②荒:空,虚。 泰卦上坤为川,下乾为木果,喻义为葫芦漂在水上。 ③冯河:渡河。 ④不遐遗:不遗遐的倒装。 遗,弃。 ⑤尚:佑助。 ⑥中行:道中,途中。 【译文】九二,有包容污秽的胸怀,涉越大河的气概,广纳远方贤哲的德性,不结党营私,这一切都是得之于光明正大的原则。 《象传》说:包容污秽,得之于光明正大的原则,说明九二可凭此发扬光大。 【解说】包为包容,荒为荒远广大,冯河即涉水过河。 取象于九二、九三、六四爻组成的互兑,兑为泽为河;九三、六四六五组成互震,震为足,足在水中为涉水过河。 遐是远,平时常说的遐迩就是远近的意思,不遐遗,就是不遗弃偏远地方。 朋指朋友、同类。 朋亡指坤阴消退,借指大公无私。 泰卦上坤下乾,都是最广大深远的卦象,天地交往,无所不包。 九二上行(尚通上)中正无私,光明正大(以光大也)。 本爻旨在强调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相互交流感通是天地万物的存在的法则。 【原文】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勿恤②其孚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艰,险。 贞,正。 恤,忧。 孚,信也。 ]于食④有福⑤。 《象》曰:无往不复⑥,天地际⑦也。 【注释】①陂:山坡,斜坡。 ②恤:忧。 ③孚:诚信。 ④食:食物,引申为广义的生活来源。 ⑤福:此处指福气。 ⑥复:返。 ⑦际:会合,交会。 【译文】九三,没有平原不起波坎的,没有一味前往而不返回的。 只要在艰难中能坚守正道,就可免遭祸患。 不要担心,能取信于人生活就会有福庆。 《象传》说:没有一味前往而不返回的,这就是位处天地交接的九三爻反映出的自然规律。 【解说】三位是反复道,乾来坤往,无往不复,泰卦阴阳是平衡,但乾长坤退,平衡在打破,变得不平,陂就是不平,所以说无平不陂。 九三处在健进与消退的前沿,自然不会容易,所以艰贞,但因于上六正应,又无咎。 阴阳即消长又相互依赖(有孚),这种交往进退是自然现象,不必担心(勿恤其孚)。 九三在互兑中,兑为口(见履卦),坤为众为多,乾为福祉,所以说于食有福。 九三在乾坤交界处,所以说天地际也。 就如骑自行车,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动态中才能保持平衡和前进。 改革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发展是硬道理。 【原文】六四,翩翩①,[欧阳维诚《周易新解》:翩翩,不踏实、往来轻浮的样子。 ]不富以其邻,不戒②以孚③。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注释】①翩翩:轻快飞舞的样子。 ②戒:戒备。 ③孚:信任。 【译文】六四,轻浮者,不再殷实富有,而近邻也受到影响不存戒心,心存诚信。 《象传》说:轻浮者,不再殷实富有,说明失去了实际的态度。 心存诚信,没有戒心,这是发自内心的意思。 【解说】六四进入上坤,坤为虚在上,所以说翩翩,刚爻为实,坤为三阴,所以说皆失实也。 六四失实不富,与初九正应,与九三亲比,与乾接触相吸引,不存戒心而诚信相待(不戒以孚),是发自内心的(中心愿也)。 泰卦阴阳交往处理得非常好,相互沟通、理解、信赖,所以事情进展很顺利。 【原文】六五,帝乙①归②妹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五者,帝位,震象称乙,是为帝乙。 六五以阴处尊位,帝者之姊妹。 五在震后,明其为妹也。 五应于二,当下嫁二。 妇人谓嫁曰归。 故言帝乙归妹。 ]以祉④元⑤吉。 [《说文》:祉,福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⑥以行⑦愿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中以行愿者,释以祉元吉之义,正由中顺,行其志愿,故得福而元吉也。 ]【注释】①帝乙:殷代帝王名,即殷王纣的父亲殷高宗。 ②归:嫁。 ③妹:少女。 据史载,帝乙曾经嫁少女给周文王。 ④祉:福祉。 ⑤元:大。 ⑥中:正。 ⑦行:实现。 【译文】六五,帝乙嫁出少女,这给他带来福祉和大吉。 《象传》说:这给他带来福祉和大吉,是说他把握中庸原则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解说】帝乙是商朝的一个帝王,是商纣王和微子的父亲。 帝乙下嫁自己的妹妹给周王季,生周文王。 《易经》的这一爻辞也是这段史事的一个有力佐证。 六五与九二阴阳正应,心愿相合。 天子嫁妹是莫大的福祉(以祉元吉)。 归妹卦为上震下兑,震为长男,兑为少女为妹。 有嫁娶之象。 泰卦中有互震在上,互兑在下的归妹卦象(见九二爻解说),六五居中能推行心愿,可谓皆大欢喜。 【原文】上六,城复①于隍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隍,城下沟。 无水称隍,有水称池。 ]勿用师③,自邑④告命。 贞⑤吝⑥。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注释】①复:通覆,倾倒。 ②隍:城外的护城壕沟,有水称为池,无水称为隍。 ③师:军队。 ④邑:聚居之地,这里指某诸侯的国邑。 ⑤贞:占卜。 ⑥吝:困难。 【译文】上六,城墙倾覆进城壕里,命令是不可以动用武力,要在自己的邑中祷告天命。 占卜结果是知道有一定困难。 《象传》说:城墙倾覆城壕里,说明国家的政令已陷入混乱。 【解说】坤阴消亡,首先是上六,上六在最上,物极必反,天地消长是自然规律。 城墙要塌在护城河里不是人力能及,不必兴师动众来抵抗。 命令不从国都发出,而发自士大夫的邑地,其命乱也,乾天本亲乎上,就要上复,坤本亲乎下,就要下返,此大势所趋。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 当时,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 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们,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 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 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剑砍伤了长公主,然后吊在紫禁城煤山上的一棵槐树上。 明朝的灭亡,正是城复于隍,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发布时间:2025-08-08 13:02: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