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剥卦第二十三 内容: 去伪存真剥卦本意为剥落,引申为剥去表象,去伪存真。 【题解】所谓剥,从易理卦序看,是因为贲卦多方修饰达到了美饰要求后,再过多文饰就不会通达了,所以接下来的是剥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剥就是剥去事物的表层、表象、表皮或伪饰,暴露其本质,显示其真相,从而掌握制衡它的规律,或确认其真正的价值。 所谓剥德,即剥伪存真显美之德,它与贲德强调的文饰美,是文明进程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没有必要的文饰,人类就会粗野无文,缺少美感,而不剥去过时的、虚假的、有害的繁文缛礼、多余修饰,人类又会丧失天真活泼的本性,变得僵化而虚伪。 而紧接贲德之后,强调修养剥德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 也正是从剥的反面意义上,易家主张君子要不甘于被小人剥蚀,被恶俗腐蚀,要积极奋起,反其道而用之,剥上益下,剥外实内,剥阴壮阳,脱胎换骨,进入天然去雕饰,真美更风流的美德境界。 【原文】剥①,[《说文》:剥,裂也,割也。 ]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①剥:卦名。 卦义:割掉,剥落,剥皮,剥离,剥削,剥夺等。 ②有攸往:有所往,有所动作。 【译文】剥卦象征剥,不利于有所前往。 【解说】剥本是果木凋谢之义,引申为事物衰落。 剥卦一阳在上,五阴在下,是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 君子最好急流勇退。 上卦艮亦是止,故不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剥,剥也,柔变刚①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②也。 顺而止之③,观象也。 君子尚④消息⑤盈虚,天行⑥也。 【注释】①柔变刚:坤卦六爻皆柔,上爻变阳成剥卦,因而说柔变刚。 ②长:即是增长。 ③顺而止之:剥卦,下坤为顺,上艮为止,因而说顺而止之。 ④尚:重视。 ⑤消息:即谓阳增阴减称作息,阴增阳减称作消。 十二月卦,复、临、泰、大壮、夬、乾为六阳息卦;姤、遯、否、观、剥、坤为六阴消卦,像一年四季循环运行。 ⑥天行:天道,自然规律。 【译文】《彖传》说:剥,就是剥落衰败,阴柔增进,侵蚀改变阳刚的性质。 不利于有所前往,说明小人的势力增长。 君子这时应当顺应时势,停止行动,从观察卦象可知此理。 君子崇尚事物消亡生息、盈盛亏虚的变化,这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解说】柔变刚,是由乾到坤中间消息卦渐变的过程,原本六爻皆刚为乾,由初到上,柔一步一步取代刚,一爻变为天风姤,二爻变天山遯,三爻变天地否,四爻变风天观,五爻变山地剥,至此一阳尚存,刚几乎被柔剥尽。 阴柔改变阳刚,柔长而刚剥。 柔就是阴,是小人;刚是阳,是君子。 剥下坤为顺,上艮为止,是要君子顺应潮流而静止。 【原文】《象》曰:山附于地①,剥。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卢氏曰:上,君也。 宅,居也。 ]上以厚下安宅②。 【注释】①山附于地:剥卦,上艮为山同,下坤为地,因而说山附于地。 ②安宅:安居。 【译文】《象传》说:高山侵蚀颓落附着于地面,象征剥落。 在上者应效法此精神,敦厚地对待下民,以此安居稳定。 【解说】剥卦上艮下坤,即山附于地,称为山地剥。 山高于地故被剥蚀削损。 在上位者观剥之象,在施政上应厚待人民以长治久安。 【原文】初六,剥①床以足,蔑贞凶。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蔑,无。 贞,正也。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注释】①剥:剥开。 【译文】初六,寝床剥蚀起自床脚,床足蚀灭。 预示着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起自床脚,是说蚀灭都是从基础开始。 【解说】足,床腿。 初爻在下故以足为喻。 蔑,小也。 蔑贞凶是小凶。 床乃安身之所,床足被剥,忧患已生。 天宝年间,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已经呈现出一些危机。 当初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唐朝建立了一个极为辽阔的边疆。 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管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置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 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患,这种外重内轻的局面正是剥床以足,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祸根。 【原文】六二,剥床以辨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郑玄曰:辨,分也。 ]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②也。 【注释】①辨: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 ②与:帮助。 【译文】六二,寝床剥蚀已达床头,床头蚀灭,预示着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已达床头,说明没有得到互相扶助。 【解说】辨,榫头。 剥床以辨是榫头被剥,比剥床以足稍凶,但也是小凶,只是凶象暴露更明显,灾比剥足更近。 未有与,言与五无应,无应是没有援手。 这里是指不参与,不理会。 六二以阴居阴,阴为暗,看不到凶象。 所以也是蔑贞凶。 君子于此应当分辨清楚,有所变通,凶象已显,再不解决就迟了。 唐玄宗却在危急时刻杀了帮手,正应此爻。 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唐玄宗命封常清坐镇洛阳,募兵以抵御叛军。 封常清募得的几万市井之徒,从未经过正规训练,因此连败数阵,玄宗大怒,以大将高仙芝代之,命封常清在高仙芝军中白衣效力。 高仙芝到任后,审时度势,考虑到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决定放弃洛阳,退守潼关,扼住通往长安最重要的隘口,想等待各路援军到来,再进行反攻。 可唐玄宗好大喜功,他派去监军的太监又不断给玄宗上书,称高仙芝、封常清治军无能,一败再败,玄宗大怒,这回直接下诏于军中诛杀了二将。 【原文】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①。 【注释】①失上下也:这是以六三的爻位为说的。 六三虽是阴爻,但与上卦相应的是上九,是阳爻,阴阳得以相应,这在剥卦的五个阴爻中是与众不同的,也就与其他四个阴爻的作用不同,独立其间,所以说是失上下也。 【译文】六三,剥蚀没有灾祸。 《象传》说:剥蚀没有灾祸,说明与上下没有牵连。 【解说】剥蚀而曰无咎,是因为六三有上九相应,无咎是有贵人相助。 六三在众阴之间,唯一有应,不动如山,得道多助。 六三处五阴之中,与上应,是能从善不与上下二阴结党,故曰失上下。 唐朝国都长安城即将陷落之际,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时,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导致安禄山造反,玄宗为平息军心,于是杀了杨国忠。 六军还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既然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于是玄宗忍痛命贵妃缢死。 此时杨氏一家已很不得人心,故而玄宗剥之以保全性命。 【原文】六四,剥床以肤①,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②灾也。 【注释】①肤:通胪,腹部。 ②切近:接近。 【译文】六四,寝床剥蚀已达床面,有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已达床面,说明六四已迫近灾祸。 【解说】六四居艮体,艮为表面,为肤,故曰剥床以肤。 肤,犹如床面。 人卧于床,身与床接近密切,剥及床面就是说近于灾祸,所谓切肤之痛,是切身之害,故凶。 此爻与五爻天子比邻,有犯上之举,伴君伴虎(切近灾也)。 安禄山起兵造反之时标志着这种矛盾已经激化,事态不可逆转。 【原文】六五,贯鱼①,[徐子宏《周易全译》:贯鱼,犹今言鱼贯,依次而进之意。 ]以②宫人③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④也。 【注释】①贯鱼:把鱼一条一条穿起来。 ②以:用。 ③宫人:君王宫中的嫔妃。 ④尤:过失。 【译文】六五,像串鱼一样引领嫔妃承宠于君王,没有什么不利。 《象传》说:引领嫔妃承宠于君王,说明终究没有过失。 【解说】贯鱼,是鱼依次相续而前进。 过去皇帝临幸妃子有既定秩序(贯鱼以宫人宠)。 是求上九庇护、宠信。 五为至尊与上九阳刚比邻,如果在此停止剥蚀,以阴顺阳,即如彖辞所说顺而止则可以转危为安,故无不利。 以宫人宠是小人受宠,小人停止作为,顺从阳君则吉。 《韩非子内储说下》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候,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怀王对她非常宠爱。 楚王的夫人郑袖对此非常嫉妒,但表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对这位美人大献殷勤。 凡是美人喜欢的东西,她都派人送去。 楚王见了后,还不时地夸奖夫人郑袖的贤德。 其实郑袖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楚王的信任,好再设计陷害这位美人。 有一天,郑袖对这位美人说:君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想得到君王的长久宠爱,今后见君王时,最好把鼻子掩住。 这位美人听了之后就按她说的去办。 楚王对此大为不解,就前去问郑袖其中的缘故。 郑袖装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在楚王的再三追问下,她才说这位美人掩鼻是因为厌恶楚王身上的臭味。 楚王听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后宫争宠是常有的,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酿成大祸。 【原文】上九,硕①果不食,君子②得舆③,小人剥庐④。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注释】①硕:大。 ②君子:这里与小人相对,指当时的统治阶级。 ③舆:马车。 ④庐:房舍。 【译文】上九,硕大的果实没有被摘食,君子得之能驱车济世,小人得之则剥蚀万家。 《象传》说:君子得之能驱车济世,是因得到了人民的拥戴。 小人得之则剥蚀万家,说明小人终究不可任用。 【解说】硕,大也,阳为大。 卦剩一阳在上未被阴剥蚀,硕果仅存,故曰硕果不食。 舆是大车,下卦坤为民众为大车,大车能任重道远。 庐是屋。 艮为门宅,象征庐,上阳穷途而知由乱反治之始,得到人民的支持,负重致远。 故不言吉凶悔吝。 唯一阳爻在群阴之上像是庐顶,小人亢扬逆势剥落它,就无安身之地。 发布时间:2025-08-08 14:09: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