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复卦第二十四 内容: 周而复始复卦寓意周而复始,循环再生。 【题解】复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如日月东升西落,植物生老壮死,动物冬眠春醒,四季更迭,寒往暑来,飞雪迎春,夏雨金秋,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等等,呈现出一种周而复始的规律性运动。 也正因为复的含义以好的居多,而且是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固有现象,不可逆转,故此《易经》复卦卦辞认为,复归畅通无阻。 此时出出入入都不会染上疾病,朋友间来往也不会有过错。 反复是自然的规律,七天为一周期。 就像从一阴初生的姤卦开始,经过遯、否、观、剥、坤等卦的演变,又重新出现一阳初生的复卦一样。 复归的时代是顺利无阻的。 从复卦所代表的天寒地冻,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冬季看,确实不是一个出游经商、巡视检查的好季节。 然而,正是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季节,易家却根据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识,看到了万物阴盛至极转消,大地微微暖气吹的阳气复苏之象,这是极不简单的。 从六爻的爻辞里,看到改变剥削的错误,脱离被剥夺的困境,修养复德的要旨,及复兴之道的真谛。 【原文】复①,[陆德明《经典释文》:复,音服。 反也,还也。 ]亨。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 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 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 ]出入无疾②,朋③来无咎。 反复其道④,七日来复⑤。 利有攸⑥往。 【注释】①复:卦名。 卦义:一阳来复,复归、归本,复返等。 ②疾:病。 ③朋:朋友。 ④反复其道:一年配十二月卦,天道反复运行。 ⑤七日来复:剥卦初位是甲日,至上位为己日,覆成复卦初九为庚日,一共七日,庚日为刚日,因而说七日来复。 ⑥攸:所。 复卦图复含有相反、返回二义。 第一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第二指事物的发展要经过否定之否定阶段。 所以复既是运动转化,又是循环再生。 【译文】复卦象征复归,亨通顺利。 出入没有疾患,友朋前来无灾患。 返转复归循着一定的规律,七日中打一个来回。 利于往前进发。 【解说】复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阳气潜藏,却生机已萌,后势看好,故亨。 复字有往复、恢复、反复、复原之义。 复是震雷潜藏于地之下,有万物死而复生之义。 阳气始动于凝阴之中,阴盛将尽而阳将生。 剥至极上阳就要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原文】《彖》曰:复亨①,刚反②。 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 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天行③也。 利有攸往,刚长④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⑤乎。 【注释】①亨:通达。 ②反:通返。 ③天行:天道。 ④长:增长。 ⑤心:中心,最重要的地方。 【译文】《彖传》说:复归,亨通顺利,表明阳刚反归。 阳动而顺从自然之理往上行,所以出入没有疾患,友朋前来无灾患。 返转复归循着一定的规律,七日中打一个来回,这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 利于往前进发,说明阳刚之道逐渐增长。 复卦中可以见到天地生生不息的规律。 【解说】复卦是由剥卦而来,是上九刚爻下返初六位置而来,就是刚反复卦下震为动,上坤为顺,就是动而以顺行,此时阳气萌发,可以行动。 在消息盈虚渐次变化的轨道上,刚爻从一位复卦,依次经过六个消息卦,重新回到一位复卦,一个轮回共七个次序,一个位次一日,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叫作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这七个阶段的卦分别是:阳于初爻的复,二爻的师,三爻的谦,四爻的豫,五爻的比,六爻的剥,再回到初爻的复,有如一周有七天。 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生不已的天道。 【原文】《象》曰:雷在地中①,复。 先王以至日②闭关③,商旅不行,后④不省⑤方⑥。 【注释】①雷在地中:复卦上,下震为雷,上坤为地,因而说雷在地中。 ②至日:指冬至之日。 ③关:关卡。 ④后:君王。 ⑤省:视察。 ⑥方:邦国,泛指天下各地。 【译文】《象传》说:震雷藏于地中,象征复归。 先代君王效法此种精神,在冬至那一天封闭关卡,不使商贾旅客通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 【解说】复卦上坤为地,下震为雷,是雷在地中的象,称为地雷复。 震雷潜伏在地下,是阳气潜伏的状态,但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开始从回归线回归,也就是一阳来复。 复卦代表冬至,当日黑夜最长,白日最短。 再往后,白日渐渐变长,黑夜慢慢变短。 至日一为冬至,一为夏至(阳极一阴生),一潜,一伏,故古时这两天皆公休,安静休养生息,不宜妄动。 【原文】初九,不远复①,无祗②悔,[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祗,大也。 ]元③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④身也。 【注释】①复:返回。 ②祗:大。 ③元:大。 ④修:修养。 【译文】初九,行之不远就要返回,不会有灾患悔恨,至为吉祥。 《象传》说:行之不远就要返回,这是修身迁善改过的方法。 【解说】不远复就是尽快地复得,初爻知过速改,即是失而迅速复得,才不至于悔。 元者善之长,初阳元气再生,故吉。 阳微故宜修养以待,不宜远行躁动。 春秋时期,晋灵公残暴成性,滥杀无辜。 他经常还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以此来取乐。 有一次,厨子做的熊掌没有熟,灵公就下令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扔掉。 经过朝廷时赵盾和士季偶然经过,发现了厨子的手,于是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得知事情原委后,为这件事感到忧虑。 赵盾准备去进谏,士季说:如果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去吧,如果没有采纳,您还可以再继续劝说。 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并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看见。 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一眼,说道: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正准备改正它。 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嘴上认错,实际上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赵盾多次进谏,灵公竟派人暗杀赵盾。 最后赵值族人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晋灵公作恶多端,经人劝诫也没有不远复,最终被杀,实在是罪有应得。 【原文】六二,休①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②仁也。 【注释】①休:休息。 ②下:作动词,让。 【译文】六二,美满地复归,吉祥。 《象传》说:美满地复归,吉祥,说明让贤于有德君子。 【解说】休意为止息。 休复,休息以待来复,这是说初元之纯阳之气与六二纯阴之气相提携、相济助而成长。 初九之元吉是复归于元,六二爻为休养生息以恢复。 六二本来乘刚于初九,但初九力弱,没有逼迫六二,加之六二中正,对下面的初九极为仁义,虚位以待(以下仁也),所以有休复之吉。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正与此爻义相合。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但是他贪玩、不好学。 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跑出去玩。 他四处闲逛,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地磨着铁杵。 李白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么粗一根铁杵几年才能磨完?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深受教育,从此刻苦学习,后来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原文】六三,频①复,[李镜池《周易通义》:频,借为颦,皱眉头。 ]厉②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①频:频繁。 ②厉:严重,危险。 【译文】六三,频繁地复归,虽有危险却无灾咎。 《象传》说:频繁地复归的危险,从改邪归善之意来看没有灾咎。 【解说】频复是频频躁动,又频频休息;频频犯错,又频频改过。 六三以柔居刚位失位,上承下乘皆阴,又无应与,无朋无友,无依无靠,故频复而有厉,但知其危厉而复归息养,则可无咎。 小过不断,大过不犯,总比死不改错好。 所以《小象》说义无咎。 就道义上来说上有可原谅之处。 此爻为反复。 春秋时期的蘧伯玉就是一个富于自省精神的人。 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最近的情况,来人回答说:他现在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是却苦于做不到。 蘧伯玉每一天都要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之处,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 此所谓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原文】六四,中行①独复。 [徐子宏《周易全译》:中行,中途,半路。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②也。 【注释】①中行:中道,中途。 ②道:道义。 【译文】六四,与多人一同出行中途独自返归。 《象传》说:与多人一同出行中途独自返归,说明遵从正道。 【解说】六四居众阴爻之中,独与初应,故曰中行独复。 特立独行,孑然一身。 六四在众阴之中尚能知复,可见六四主观上是好的,但从客观上来看所应的初爻阳弱给予的支援不够,无法成大器,故不言吉凶悔吝。 此爻不肯苟合众阴,为道是从,身虽孤独,道却不孤。 在坤中不从坤而从阳,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随俗而不附和,居乱而不为所污。 从道远应,德不孤,必有芳邻襄助。 陶渊明即是这样的人。 他年轻时曾胸怀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于是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每次任期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污浊,于是四十一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道,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他的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种境界,使他的诗流传后世,经久不衰。 【原文】六五,敦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敦复者,受人之督责促迫而返。 ]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①以自考②也。 【注释】①中:正。 ②自考:自我成就。 【译文】六五,敦厚笃诚地复归,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笃诚地复归,没有悔恨,说明以居中持正来反身自察。 【解说】敦是质朴敦厚貌,是积厚之象。 六五敦复是历尽沧桑,大彻大悟,是扪心自问(中以自考也),是无怨无悔,是返归本性。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就大彻大悟地表达了觉今是而昨非的人生感悟。 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极为混乱、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他厌弃仕途,主动隐遁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文章也因为作者洒脱的精神境界而显得灵动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欧阳修甚至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原文】上六,迷①复,凶,有灾眚②。 用行师③,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④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⑤君道也。 【注释】①迷:迷失道路。 ②眚:过错,祸殃。 ③行师:出兵作战。 ④克:能。 ⑤反:违反。 【译文】上六,迷途不返,有凶险,有灾祸。 如行兵作战,最终将有大败,危及国君,以至十年之久不能出兵征战。 《象传》说:迷途不返有凶险,这是说违背了君王之道。 【解说】迷复是迷失道路而不知返,一意孤行。 上坤为荒,为乱,故为灾眚。 灾是外来之祸,是天灾。 眚是内生之祸,是自作孽。 灾眚是内忧外患皆至,动辄得咎。 坤为众,故为师。 坤为至阴为死丧,又复本是休息之卦,故行师终有大败。 坤为国,震为诸侯为王,故曰国君。 不克征者,是说不能战胜,不能兴起。 他爻皆可承阳,独上六无路不能,反君道,即上六不承阳,强与阳争则是叛君命,而殃及国君,故曰以其国君凶。 十是终数,是说只要迷的状况不改变,灾眚也不会改变。 残暴成性的晋灵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假使他听了赵盾等人的劝告,迷途知返,就会大吉大利。 可他非但不听,还要暗杀赵盾,最终被杀,连性命都丢了,比十年不克征的灾难还要重。 上六鬼迷心窍,妄为行师,必尝败绩,想要回头迷失已远再也回不去,虽十年也无法攻克。 老子曾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系辞》说:复,德之本也。 发布时间:2025-08-08 14:17:0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