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畜卦第二十六 内容: 畜而后动,寓进于畜,欲动先止,止而后动大畜卦寓意为涵容之德。 【题解】大畜,是山中有天,无所不容的卦象。 中国易家以东方哲人的智慧,辩证地对待蓄与止、静与动的关系。 在大自然里,常可见到水在流动中先蓄止于洼处,再漫出洼地继续奔流的现象。 而在易家的思维看来,大畜的卦象正是如此。 乾下艮上,山上天下,天虽大而虚空,山虽小而坚实。 天性向上,山势压下,组成了一对前进与蓄止的矛盾。 要打开这个死结,改变天受制于山的被动局面,既不可停滞也不宜冒进,易家解决矛盾的办法是止而蓄、蓄而强,最终冲破山的重压,如熔岩喷出火山而后止。 这种蓄而后动,寓进于蓄,欲动先止,止而后动的哲学易理,是相当高深的。 正如人所能蓄积的才力、财力和美德是有限的,而人的精神世界却是无限的一样,只要有大蓄万物的海量,日新其德的毅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不惧山险路艰,健而不躁,学而不止,蓄而不息,勇于登攀,那么再高的险峰,再大的困难也终究能克服。 这就是蓄止涵容之德,也就是大畜之德予人的丰富启示。 从大畜之卦的爻位时段看,其所弘扬的这一卦德是贯穿始终的。 大畜一卦基本上是与小畜一卦相对而言的。 【原文】大畜①,[《说文》:畜,积也。 《广雅释诂》:蓄(畜),聚也。 ]利贞,不家食②,吉,利涉大川。 【注释】①大畜:卦名。 卦义:丰厚的积累,畜大德,畜颐养等。 ②不家食:不在家中进食,即出外谋生之意。 【译文】大畜卦象征大为蓄积,利于坚守正道,外出谋生,吉祥,利于涉越大江巨流。 【解说】畜是容,大畜是大容,是无所不容。 大畜是以小积大,要长期积累磨砺,故要利贞。 不家食是养贤,是出仕而人尽其才。 积蓄完成之时,就是才华力量大显之时,则无物可以抵挡,所以利涉大川。 【原文】《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①,日新②其德。 刚上而尚贤,能止健③,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④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注释】①刚健笃实辉光:大畜卦,上艮为山,其体坚厚,下乾为健,因而说刚健笃实;三至上互大离,离为日,因而说辉光。 ②日新:一天新于一天。 ③能止健:这也是以卦象为说的。 乾表刚健,艮表静止,所以说能止健。 ④养贤:指国家尚贤而能容纳广大的人才。 【译文】《彖传》说:大畜具有刚健笃实的美德,因而光辉焕发,他的这种美德日新月异。 阳刚居上而崇尚贤能的人,能蓄积刚健者,这是天下最大的正理。 外出谋生,吉祥,说明国君尚贤养贤。 利于涉越大江巨流,说明行动顺应天理。 【解说】大畜外艮慎而不躁,内乾气度恢弘。 乾之刚健,力行不倦,而艮以静敛之,蓄势待时而发。 内在刚健,外在艮止,是内心的学问才智丰富、生命力充沛,外在的行为举止却谨慎小心,温良恭俭,这是充容大气之象。 大畜是大器晚成,是修养品德、百年树人,为国培养栋梁之才,这是意义重大的大正之事。 【原文】《象》曰:天在山中①,大畜。 君子以多识②前言往行,以畜③其德。 【注释】①天在山中:大畜卦,下乾为天,上艮为山同,因而说天在山中。 ②识:记住。 ③畜:通蓄。 【译文】《象传》说:天包藏在山中,是大有蓄积的象征。 君子效法此种精神,多多记取前贤的嘉言和善行,从而使蓄积道德学问。 【解说】大畜卦上艮为山,下乾为天,称为山天大畜。 天很大,但被包容在山里面,这是多么大的包容,君子感到应当储备蓄藏大量前人的良言善行,来增进自己的品德修养。 【原文】初九,有厉①,利已②。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注释】①厉:厉害,危害。 ②已:停止,完结。 【译文】初九,有危险,停滞不前才有利。 《象传》说:有危险,停滞不前才有利,是说不要冒险前行。 【解说】已是已经,意即停止。 利已就是停止有利。 初九居阳刚乾体,乾健行故欲进往应六四,但前有二阳窒碍不得行。 故危厉。 初九力弱应当潜伏,若不知停止而进必有灾。 例如不可以拔苗助长。 【原文】九二,舆①说②輹③。 《象》曰:舆说輹,中④无尤⑤也。 【注释】①舆:车厢。 ②说:通脱。 ③輹:古代木制车辆在车箱之下卡住车轴的曲形零部件,上联车箱,下接车轴,形如伏于车轴之兔,所以通常叫作伏兔。 ④中:中正。 ⑤尤:过失,怨恨。 【译文】九二,车子与轮脱离。 《象传》说:车子与轮脱离,说明行动合于中正,能够及时停止,故而不会犯过失。 【解说】舆,大车,可以乘担重任。 说同脱。 輹,车轴。 舆说輹是车轴脱落,大车不能行。 阳至九二本当大显身手,但前遇阳而窒,又在蓄止之时故有不得行之象。 九二居中,行为不过分,是自己知止。 所以中无尤,即内心没有怨尤。 九二是适可而止。 《论语乡党》曰:不多食。 宋代朱熹作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这正体现了儒家所奉行的中庸之道。 【原文】九三,良马逐①,[李镜池《周易通义》引《集韵》:逐,牝牡合也。 ]利艰贞。 日②闲③舆④卫⑤,利有攸往⑥。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⑦也。 【注释】①逐:奔驰而去。 ②日:每日。 ③闲:习,学习训练。 ④舆:驾车。 ⑤卫:护卫。 ⑥有攸往:有所往,有所作为。 ⑦上合志:合上志,符合上天的意志。 【译文】九三,良马驰逐,利于警觉艰险,守持正固。 每日训练车马防卫,利于往前进发。 《象传》说:利于往前进发,说明与人天的意志相合。 【解说】良马是指乾的三个刚爻,比喻为贤人,有才干之人。 逐,驰骋,逐利,就是终日辛苦奔走。 闲,练习。 日闲舆卫,日日习驾车之术以备不时之需。 可见九三非常艰辛。 三爻居互兑体,兑为泽,在沼泽中驾车,所以格外艰辛。 九三在乾之上,基础厚实,刚阳健行,虽艰而能往而有利。 三遇重阴,阳遇阴则通,故曰上合志也。 九三功在平时勤于练习。 【原文】六四,童牛①之牿②,[周振甫《周易译注》:童牛,小牛。 ]元③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注释】①童牛:牛犊。 ②牿:在牛角上所加的一根横木,用以防止牛用牛角伤人。 ③元:大。 【译文】六四,绑缚在初生牛犊牛角上的木牿,至为吉祥。 《象传》说:六四至为吉祥,说明本是值得喜庆。 【解说】牿,牛角上的横木,小牛燥猛好动故以牛牿防止伤人。 六四居艮体,艮为止,故曰牿。 六四应初九,初九为童牛。 这是说止于初萌的阶段,在尚未露头角的时候就蓄止最有效。 所谓元吉就是一开始就吉,六四得位当止则止,又居兑体,兑为悦,即有喜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六四该蓄止而能止,将来必成大器。 孟母就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孟母搬到一所学宫旁边,认为这才是教子的好地方,就定居下来,送孟轲去拜师学习。 可是,孟轲很贪玩。 一次,他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一怒之下,砍断了织布机上的机杼,非常生气地说:你不好好读书学礼,就如同这台织布机断了机杼一样,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孟轲听了,心里受到震动,从此苦读经书,后来成了有名的儒家学者,被后人尊为亚圣。 【原文】六五,豮豕①之牙,[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刘表:豕去势曰豮。 ]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注释】①豮豕:阉割过的公猪。 【译文】六五,阉割过的公猪的牙齿,吉祥。 《象传》说:六五的吉祥,表明有喜庆。 【解说】豕是猪。 豮豕为大猪,喻指奸佞之人。 六五、六四两个柔爻夹在九三、上九两个刚爻中间,像是利牙,故喻猪。 大猪之牙可以断物,凶猛之极。 但在大畜里居艮止之体,故不动。 大猪之牙蓄止不动故吉。 有如以栏舍圈住奸佞小人则九二贤人可进用,故吉而有庆。 商周之时野猪初受人驯养,其性尚未驯服。 人们有喜事杀猪庆祝。 豮牙之庆,就是打牙祭。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意思就是说: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的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保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 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使得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原文】上九,何天之衢①,[朱熹《周易本义》:何天之衢,言何其通达之甚也。 ]亨②。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注释】①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②亨:通顺。 【译文】上九,像天空一样通行无阻的大道,亨通顺利。 《象传》说:像天空一样通行无阻的大道,说明上九的蓄德之道大为通行。 【解说】衢,道路。 何天之衢,上九阳刚在上不为所蓄,通达之甚,大行其道,通达无碍。 大畜至此积蓄已成,已成大器,所以可以大行其道,所谓道大行也。 传说中列子御风而行,就是因为道大行的缘故。 列子拜壶丘子为师,与伯昏瞀人结为至交好友,尽力学习他们的技能。 后来学会了凭虚空御风的本领后,就很高兴的乘风归来,引起了一时的轰动。 有个叫尹生的人想向列子学习御风而行的绝技,就来到列子家,认真帮列子做事,并且一再恳求,可是列子却总是默然不理,最后尹生实在没有了耐性,便愤然离去。 数月之后尹生又回来了。 列子问他:你为何去而复返呢? 尹生回答:我已经知道自己太急切、太鲁莽了。 过去我还以为你很通达,所以没有跟你多说。 列子平静地说,自从我拜了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了整整三年时间的磨炼,变得心中不敢有各种是非念头,口中不敢说利害得失,才勉强使老师多看我一眼而已! 过了五年,我又变成了另一种心中想是非、口中言利害的心境,才勉强博得老师会心一笑。 七年以后,我已经达到了从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所言而无利害得失了,老师这时才要我和他并席而坐。 九年以后,我已经达到了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是非利害的程度了。 那时只觉得我内外如一,体光通明,我甚至可以把眼睛当耳朵、耳朵当鼻子、鼻子当嘴巴,都没有任何差别。 于是我心神凝聚,形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就随风飘浮,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 可见,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得此大道。 发布时间:2025-08-08 14:26: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