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颐卦第二十七 内容: 怡情养性颐卦寓意颐神养志、怡情养性。 【题解】民以食为天。 在《易经》里,以嘴动口咬,咀嚼食物为意象的卦名,就有需、噬嗑和颐三卦。 噬嗑作为口中有物之象,其咬硬物的喻指是严审重案。 而震下艮上的颐,与乾下坎上的需,则与饮食有更密切的关系,即都是根据饮食之道,由浅入深地说明如何食与养的哲学道理。 颐的本义是下巴,也可指腮帮或脸颊。 成语颐指气使,就是指有权势者不说话,仅以下巴或脸色来示意的傲慢之态。 而颐既是指脸颊或下巴,其动态就和兼指须眉毛发的需,有了可比之处,二者的动作,均与脸动有关,有张口吞食之意。 但颐还有从脸色、形貌、饮食引申出去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保养,并且还可兼指精神方面的保养修炼,如所谓的颐神养志、怡情养性、颐养天年等等。 这是《易经》强调互养的颐德与强调等待的需德,在修养食德的共性基础上,又有所不同的地方。 从卦辞、《彖传》和《象传》旨意看,颐卦的主旨,在于从动物取食和人类自我保养的行为中,找寻到修养颐德的正确途径,这确是很有意思的。 【原文】颐①,[《尔雅释诂》:颐,养也。 ]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②。 【注释】①颐:卦名。 本义指下巴,引申为颐养,保养等义。 ②口实:口中所含的东西,口粮。 【译文】颐卦象征着颐养,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观察万物养育的现象,可知以自己努力谋取养口果腹的道理。 【解说】颐卦上艮下震,上与初为阳爻,像口之两唇,中皆阴爻,像齿。 上艮为止是上颚,下震为动就是下颚。 此卦以口取象,有饮食、有养之象,是吃饭糊口之意。 养之义有养身、养德、养民、求养。 养身、养德、养民皆要正。 求养就是被人家所养,则关于出处、进退、辞受、取予为立身志节所关,更要正,故贞吉。 自求口实是自谋口粮,就是出仕得职,食人俸禄,受人重用。 【原文】《彖》曰:颐,贞吉,养正①则吉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宋衷曰:颐者,所由饮食自养也。 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 是故所养必得贤明,自求口实,必得体宜,是谓养正也。 ]观颇,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②大矣哉。 【注释】①养正:养育之事得其正道。 ②时:及时,因时制宜。 【译文】《彖传》说:颐卦象征着颐养,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说明用正道颐养自身故而获得吉祥。 观察万物养育的现象,是说观察它们如何养活自己。 自己谋求果腹之物,这是观察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天地养育着万物,而圣人以德养育着贤能之士和天下百姓,可见因时制宜进行养育的道理太重要了。 【解说】观颐是观养人之道,是观其所养之人是否正,观其所养之道是否正。 养贤就是礼贤下士。 古时大贵族有养士之风。 观其自养也,上静不动,下才能任意滋生。 天地间生养万物绝不干预万物之生长,万物则各自蓬勃,圣人养万民亦复如此。 所以颐卦强调贞、慎、节。 这正是颐的宏大的时义。 颐卦图颐卦下震上艮。 颐有两层意思:一为面颊;二为养。 本卦的卦辞、爻辞中,提出了只有垦荒开田,精耕细作,才是解决粮食问题(颐养)的正道。 而为了粮食不足而去征伐别人的人,这违背了颐养的正道。 【原文】《象》曰:山下有雷①,颐。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注释】①山下有雷:颐卦,上艮为山同,下震为雷,因而说山下有雷。 【译文】《象传》说:山下响动着春雷,象征着颐养万物。 君子效法这种精神,言语谨慎而修养德性,节制饮食以养德养生。 【解说】颐上艮下震,取象为山下有雷,称为山雷颐。 上卦艮为止为节,为慎,颐本言语饮食之口象,故曰慎言语,节饮食。 山静雷动,静动得宜,颐养天年要知节止,故宜观不宜动。 【原文】初九,舍①尔②灵龟③,观我朵颐④,[周振甫《周易译注》:朵颐,吃东西时面颊鼓起来像花朵,指食物。 ]凶。 《象》曰:观我朵颐,[李鼎祚《周易集解》:朵颐垂下,动之貌也。 ]亦不足贵也。 【注释】①舍:丢弃。 ②尔:你。 ③灵龟:古人用龟甲占卜,认为龟能预知吉凶,因而称灵龟。 ④朵颐:本是鼓动下巴,引申为咀嚼大块肉的意思。 【译文】初九,舍弃你的灵龟,来观看我垂腮进食,有凶险。 《象传》说:观看我垂腮进食,说明这样观而不为的行为不值得尊重。 【解说】舍,弃也。 尔指初九,就是占问者自己。 我是筮者,在此泛指他人、别人。 朵,动也。 此口颊上下张合之状。 传说灵龟之生存,不食谷而食气,此是说舍去自己的谋生之道而羡慕别人口中的咀食,初九舍其自有之灵宝,而窥观他人之宠禄,不合慎节之义。 如此则躁进失机贻人笑柄,殃咎必至。 亦不足贵,是妄动轻浮之象。 言初九本来可贵,反因妄动而不足贵。 【原文】六二,颠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王肃曰:养下曰颠。 ]拂①经②于丘。 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③失类④也。 【注释】①拂:违反。 ②经:常,常理。 ③行:出行。 ④类:同类。 【译文】六二,颠倒养生之德,又违背常理,向上寻求供养,往前进发有凶险。 《象传》说:六二往前进发有凶险,说明它的行动没有同类相伴。 【解说】颠是填。 填颐,犹言填饱肚子。 拂经,原意为不去自己经营,此指违反常道,不求正道。 丘,高坡,指高贵富有者。 于丘颐,谓往高处求高贵者收养。 六二想要糊口却不自己经营而去乞食求养于人,非谋生正道,故凶。 二、五不应,六五亦不是经营者,故前往有凶(征凶)。 三、四、五皆阴,阴遇阴则窒,阴遇阳方为类,今六二不遇阳,故曰行失类也。 【原文】六三,拂①颐,[孔颖达《周易正义》:拂,违也。 ]贞②凶,十年勿用,无攸③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④也。 【注释】①拂:违反。 ②贞:占卜。 ③攸:所。 ④悖:违背。 【译文】六三,违背养生之德,意味着凶险,十年中将没有作为,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象传》说:十年内不受重用这是大大背离了万物颐养的道理的恶果。 【解说】拂,弗也。 拂颐是说口不能食,引申为不能养活自己。 十年指多年。 勿用,不能有所作为。 无攸利,发展下去很不利。 六三不当位,承乘皆阴,故十年不用,无攸利也。 六三缺乏谋生能力,故凶。 【原文】六四,颠颐,吉。 [王弼注:体属上体,居得其位,而应于初,以上养下,得颐之义。 ]虎视眈眈①,其欲逐逐②,无咎③。 《象》曰:颠颐之吉,上④施光⑤也。 【注释】①眈眈:瞪目逼视的样子。 ②逐逐:无止境的样子。 ③咎:灾祸。 ④上:即君上。 ⑤光:通广。 【译文】六四,取于民而用于民,吉祥。 要像老虎一样眈眈而视,显示出贪欲无厌的样子,这样才不致有灾咎。 《象传》说:取于民而用于民的吉祥,说明居上而能下施光明美德。 【解说】眈作耽,谓目不转睛地注视。 逐逐是迫切强烈的追求,四爻居艮,震动为欲,艮止也,寡欲也。 虽如虎之贪欲而能止欲,以此欲转而应初九,是以虎贪之欲转而求贤,求贤若渴,故吉。 初阳应四,然为二三所隔,难以下施,故须初上施而吉也。 故曰上施光。 周公就是求贤若渴的代表。 他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也常常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 这就是被后人称颂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来历。 【原文】六五,拂①经②,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③也。 【注释】①拂:违。 ②经:常。 ③上:在上者。 【译文】六五,违背颐养之道,但居守正道可获吉祥,不可涉越大江巨流。 《象传》说:居守正道获得吉祥,说明顺从依附上层则吉。 【解说】拂经是因五以柔居刚不当位。 居,安也,止也,节也。 贞,固守。 安居五位,顺上承阳,故贞吉。 若下涉坤地,阴遇阴则窒,故不可涉大川。 上九阳,故六五当投靠顺从上九,六五知节善顺则吉。 【原文】上九,由①颐,[欧阳维诚《周易新解》:由,顺随,听从。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厉②吉。 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注释】①由:顺从。 ②厉:危险。 【译文】上九,顺从颐养之道,经历过危险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江巨流。 《象传》说:顺从颐养之道,经历过危险可以获得吉祥,说明大有吉庆。 【解说】由,自由、自得。 上九依靠下面众阴供养。 故曰由颐。 上九居亢龙之位故厉。 但上九高居万民之上,恐其贪于安逸,故振厉警醒方吉。 上九与六三应,故利涉大川。 上九本来路尽就要引退,但上九下临互卦为坤为安(三四五爻),可转为安,得以颐养天年,所以是大有庆也。 安史之乱期间,玄宗避难逃到蜀地。 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截留,于是乘机改道,北上到了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 即位后,他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唐玄宗虽然经历了叛乱,并失去了皇位,但他在战乱中承认肃宗即位的事实,激流勇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发布时间:2025-08-08 14:31: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