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困卦第四十七 内容: 知困、早悟、重实践困卦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去克服。 【题解】人在困中生烦恼,眼前无路心忧愁。 人生总有遭困无计的时候。 从上升不止必然会受困,联想到升卦之后是困卦,由植物学意义上木的受困,联想到哲学意义上人的受困,《序卦传》说的和语义学的是同一道理。 人往往不困不学,困而后学。 而人受困程度又与上升的进度成正比,即地位越升得快升得高,越感到人际关系、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复杂,越感到陷入的困境深,越感到因知识、才力、修德不足的困惑。 这就是知识圈外延越大,未知的领域也越大,学而后知不足,升而后知困的深刻道理。 学习易理,分析困卦,将使我们对困的产生和解除,有更形象更深刻的了解,修养困德,不断解决升与困、困与学、学与知、知与升的永恒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及其知识经济的发展。 从困卦的卦义和六爻之辞里,我们可以看到,受困难免,但并非不可解脱,关键是知困早悟重实践。 这也就是说,受困遭难者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采取何种对策,都不能靠空话许诺解困,而要靠修养困德、及早觉悟、拼命苦干的实际行动。 这是解困出险的第一原则。 【原文】困①,[朱熹《周易本义》:困者,穷而不能自振之义。 ]亨。 贞大人吉,无咎。 [王弼注:处困而得(无)咎,吉乃免也。 ]有言不信②。 【注释】①困:卦名。 卦义:指穷困,穷遇,围困等。 ②有言不信:上兑口舌朝上,下坎为耳、心病多疑,因而说有言不信。 【译文】困卦象征困顿,困顿之时而能自强自济也能亨通。 坚守正道,大人可获吉祥,没有过错。 此时仅有空言不会见信于人。 【解说】困的前卦是升卦,是显示非常顺利的一个卦,但接着的困卦里就显得非常苦,这是物极必反的易理。 困卦的阳爻都被阴爻掩蔽,象征君子被小人穷困,所以称作困卦。 【原文】《彖》曰:困,刚揜①也。 [《释文》:揜,本作掩。 ]险以说②,困而不失其所亨,[王弼注:处险而不改其说,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其唯君子乎。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谓五虽弇于阴,近无所据,远无所应,体刚得中,正居五位,则吉无咎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兑为口,上变口灭,故尚口乃穷。 ]【注释】①刚揜:揜同掩。 困卦,下坎之刚爻掩于二柔爻之中,三爻至上爻,二刚爻掩于二柔爻之中,因而说刚揜。 ②险以说:困卦,下坎为陷,上兑为悦。 说同悦。 【译文】《彖传》说:穷困是由于阳刚被掩盖。 处险难而心中愉悦,虽处困顿也不失亨通之道,大概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坚守正道,大人可获吉祥,因为他有刚正中直的美德。 空言语不会见信于人,说明仅靠多言巧辩无补于事,反而会使自己更加困顿。 困卦图困卦从卦形上看,上卦兑为静水,下卦坎为流水。 上方水静不动、下方水流不止。 这是水库的形象,水库为困水之所,所以此卦命名为困。 【解说】揜,掩盖。 指困卦阳爻掩在柔爻之中,阳刚被阴柔所掩。 从卦象上看,困卦下坎上兑,坎刚被兑柔所掩。 再以卦的性格来说,下卦坎是险,上卦兑是悦(险以说),象征君子陷身于穷困之中,仍然自得其乐,不被困难吓倒,这样的人必然是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原则(困而不失其所)的,所以通达(亨)。 像这样坚守正道,唯有伟大的人物,才能做到,因而吉祥(贞,大人吉)。 上兑为口,故为言。 但兑卦形是上穷,指柔弱的一阴居上,尚通上,故为尚口乃穷也。 其意是说,被小人掩蔽,所说的话,不会有人相信(有言不信),应当隐忍,保持沉默。 【原文】《象》曰:泽无水①,困。 [朱熹《周易本义》: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 ]君子以致命②遂③志。 [徐子宏《周易全译》:致命,犹言显出生命。 遂志,犹言实行志愿。 ]【注释】①泽无水:观困卦,上兑为泽,下坎为水,水在下,泽上干涸,因而说泽无水。 ②致命:指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遂:完成。 【译文】《象传》说:泽中没有木,象征穷困。 君子应效法于此,困顿之中不惜以生命来实现理想。 【解说】困卦上兑泽,下坎水,称为泽水困。 水性润下,宜处于下方,但此时大泽却处在了上方,泽水就会向下流失而干枯,所以是泽无水,显得非常困穷。 君子见此种情景由衷感到,天命与心志相违背,要舍弃生命实现其志向(致命遂志)。 【原文】初六,臀困于株木①,入于幽谷,三岁不觌②。 [王弼注:最处底下,沉滞卑困,居(无)所安,故曰臀困于株木也。 欲之其应,二隔其路;居则困于株木,进不获拯,必隐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 困之为道,不过数岁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岁不觌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注释】①株木:木桩。 ②觌:见。 【译文】初六,臀部困坐于树桩上不能动,只得在幽深的山谷中徘徊,三年不见光明。 《象传》说:在幽深的山谷中徘徊,说明处在幽暗不明的处所。 【解说】《易经》中卦的取象比较复杂,有时相同有时又相异,容易混淆。 如取马象,乾键行,故为马;而坤忠贞,故为牝马;坎中刚故为美脊马。 如取牛象,坤柔顺,故为牛;火性附丽(附贴),故为牝牛。 如取木象,巽为木,多指直木;离为火,木能生火,故离为槁木;坎中刚,故为坚木、栋木等等。 如取车象,坤厚载物故为大车,坎中刚故为底轴坚实的车。 再加上卦变,取象更为繁复,限于篇幅有些爻辞的取象只能大致说说。 此爻的取象就比较复杂,臀部是属四位,而初爻与四爻相应,故提及。 坎为险为困为株(栋)木,臀困于株木是指九四被困。 而初爻在坎的下部,坎为险,象征初六入于幽谷。 初六与九四之间有互离卦(二三四爻),离为目,故为见,因为入于幽谷不明,所以是不见。 三岁指多年,初六与九四之间有坎险,有坎株木、离槁木等,阻隔重重,所以相见困难。 初爻一般利害关系都不大,但此初爻一开始就陷入严重的困难当中。 这与它自性柔弱、位置不正也有关系。 【原文】九二,困于酒食,朱绂①方来,[朱绂,李镜池说:红色的服装,代指穿红色服装的民族。 《说文》:绂,蛮夷衣。 ]利用享祀。 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注释】①朱绂:红色的蔽膝,这是周代王侯公卿才能使用的一种服饰,由天子赐用。 【译文】九二,被酒食应酬困住,荣禄即将到来,利于主持宗庙祭祀。 此进发有凶险,但没有灾咎。 《象传》说:被酒食应酬困住,说明居守中道会有喜庆。 【解说】坎为水,故为酒食。 朱绂是红色官服,九二为中正君子,所以无咎。 君子以道穷为困,九二与九五阳阳敌应,所以受困,但不受穷,有酒食,是心志受困。 此时不宜前行(征凶),可以用酒食祭祀(利用亨祀),诚心正意,会有吉庆到来(中有庆也)。 此爻是说九二在困时,信仰更加虔诚。 【原文】六三,困于石,据①于蒺藜②。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二变正时,三在艮山下,故困于石。 蒺藜,木名。 坎为蒺藜。 二变艮手,据坎。 故据蒺藜者也。 ]入于其宫③,[《系辞下转》: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 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不祥也。 【注释】①据:依附,这里是攀附的意思。 ②蒺藜:一种有刺的植物。 ③宫:室,家。 【译文】六三,被巨石困住,而背后所附是多刺的蒺藜。 回到家中,看不到自己的妻子,有凶险。 《象传》说:背后所据是多刺的蒺藜,说明六三以阴柔凌驾于阳刚之上。 回到家中,看不到自己的妻子,这是不祥的征兆。 【解说】坎为险为坚木,故为蒺藜,六三在坎上部,所以是据于蒺藜。 六三在互巽(三四五爻),巽为长女为妇,故为妻。 六三在互离(二三四爻)当中,离为目为见,所以是不见其妻。 此爻是说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与上六又无应。 前后左右无不受困,找不到安身的场所,小人受困,极为不祥。 【原文】九四,来徐徐①,[《说文》:徐,安行也。 《广雅释诂》:徐,缓也。 ]困于金车②,[《释名释天》:金,禁也。 ]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注释】①徐徐:行动迟缓。 ②金车:用铜装饰的豪华马车。 【译文】九四,迟缓前来,被金车困住,有所憾惜,最终仍能有满意结果。 《象传》说:迟缓前来,是说志在援救下层。 虽然它本身居处的位置不妥当,但因与下应合,能达到目的。 【解说】九四自身以刚爻居柔位不正,但与初六相应(有与也),九四欲解困初六(志在下也),但中间有同样阳刚的九二妨碍,以致行动迟缓(来徐徐)。 坎为坚实的车,故为金车,金车表示沉重迟缓。 但因为两者正应,志同道合,所以虽吝,但最终会好。 【原文】九五,劓①刖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割鼻曰劓。 断足曰刖。 四动时震为足,艮为鼻。 离为兵,兑为刑。 故劓刖也。 赤绂谓二。 否乾为朱,故赤。 坤为绂,二未变应五,故困于赤绂也。 ]困于赤绂③。 乃徐④有说⑤,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 乃徐有说,以中直也。 利用祭祀,受福也。 【注释】①劓:割鼻的刑罚。 ②刖:砍脚的刑罚。 ③赤绂:朱绂,见本卦九二爻注。 ④徐:缓慢。 ⑤说:通脱。 【译文】九五,割鼻断足,受困因穿着不合身的赤色祭服。 但可以逐渐摆脱困境,利于举行祭祀。 《象传》说:割鼻断足,说明尚未实现其心志。 逐渐摆脱困境,因为它持守刚中正直之道。 利于举行祭祀,这样可得神的降福。 【解说】劓是削鼻,刖是砍脚的刑罚。 赤绂即朱绂,红色官服。 九五被上六掩蔽,就像被削去鼻子,九五和上六都在尊位,削鼻是高官受辱,所以是困于赤绂。 九二与九五敌应,就像被砍脚。 九五大人没有九二的支持,志愿难以施行(志未得也)。 但九五刚毅中正,慢慢地历史终究会给他的沉冤昭雪(乃徐有说;说当脱讲)。 九五被褐怀玉,其心唯有苍天可鉴,只有以祭祀告天,最终九五大辱之后享受大荣福。 九五所受为大辱,是大人受辱,是历史性的冤屈。 【原文】上六,困于葛藟①,于臲尯②。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巽为草莽,称葛藟,谓三也。 兑为刑人。 故困于葛藟,于臲卼也。 ]曰动悔③有悔④,征⑤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乘阳,故动悔。 变而失正,故有悔。 三已变正,已得应之,故征吉也。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 动悔有悔,吉行也。 【注释】①葛藟:藤本植物。 ②臲尯:不安的样子。 ③动悔:行动的悔恨。 ④悔:这个悔与上句不同,是悔改的意思。 ⑤征:行。 【译文】上六,被葛藤缠绕困住,陷入动摇不定的危险境地。 这行动将招致悔恨,及时悔过,前进仍然吉祥。 《象传》说:被葛藤缠绕困住,说明居位还不妥当。 行动将招致悔恨,及时悔过,说明往前进发可走出困境,获得吉祥。 【解说】葛是葛与蔓,攀附缠绕的蔓生植物。 臲卼,是动摇的危险场所。 上六居上,穷困到极点,从三至六爻,卦象为正反巽,即三四五爻组成互巽,上卦兑形为倒置的巽,巽为草木,正反巽表示被葛蔓缠绕,无法挣脱,稍动就有难受。 上六此际开始悔改,因为上六已在困卦的最上位,再向前进,就可以走出困卦了,所以征吉。 发布时间:2025-08-08 16:03:4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