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井卦第四十八 内容: 勤勤恳恳,为民服务井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题解】中国有句古话改邑不改井,记载在《易经》中的井卦里,最早强调了井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井卦辞里关于井水眼看提至井口了,却打翻了水瓶,凶险的警告呢? 难道井卦真是一个避之唯恐不及的凶卦吗? 这与易者提倡的高尚伟大的井德岂非大相径庭? 首先,从井的卦象看,如《象传》所言,是木上有水之象,就像用桶盛水,用勺舀水,使水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提上来,这就是井。 故此君子以辛勤的劳动来鼓励和劝慰人民,提倡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井德精神。 而《彖传》也说,顺应水的本性把井水提升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井。 它滋养万物而没有穷尽。 所谓改变了城邑改不了井,这是因为井有刚正中直的井德。 眼看把水提到井口了却没把水提上来,这是还没有取得功劳啊。 打翻了水瓶,无水可饮,所以才凶险。 由此可见,井之象虽然有深陷之意,却并无必然的危险。 危险的是汲井人的不修井德和粗心大意,以至功败垂成。 易家唯恐人们有负井德,有违井训,故提出此警告,用心可谓良苦。 这一切可从井卦五常一吉的爻辞里看出。 【原文】井①,改邑②不改井,无丧③无得,往来井井。 汔④[《说文》:汔,水涸也。 ]至亦未繘⑤井,羸⑥其瓶⑦,凶。 [《广雅释诂》:矞,穿也。 程颐《易传》:羸,毁败也。 ]【注释】①井:卦名。 卦义:饮水用井。 比喻养人,比喻用之不竭。 ②邑:小的村落。 ③丧:丧失。 ④汔:几乎。 ⑤繘:汲井水用的绳子。 ⑥羸:通儡,损毁。 ⑦瓶:古代在井中汲水的尖底陶瓶。 【译文】井卦象征水井,村邑迁移而井不改变,每日汲取不见减少,泉水流入不见增多,来来往往者都依赖井水为用。 汲水已至井口,绳索还没离开井口时水瓶却倾覆,有凶险。 【解说】在远古,水井是群聚村落的生命之源。 井卦以井取象,阐述古代宗法社会中贵族养民的道理。 村落变迁而井不会变迁(改邑不改井),井水不丧失也不获得什么(无丧无得),不变的只是养育人民。 而井边来来往往的人(往来井井),水井快干枯了(汔至)也不修治井(亦未繘井),以至汲水的瓦瓶,翻覆破裂(羸其瓶;羸为毁缺),人们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养护,危险啊! 【原文】《彖》曰:巽乎水而上水①,井。 井养②而不穷③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王弼注:以刚处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变也。 ]汔至亦未繘井,[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汔至者,阴来居初下。 至汔,竟也。 繘者,所以出水通井道也。 今乃在初,未得应五,故未繘也。 繘得,绠汲之具也。 ]未有功也。 羸其瓶,是以凶也。 【注释】①巽乎水而上水:井卦,上坎为井上之水,互大坎为井下之水,巽为入、为绳直,汲水时放绳瓶,经上水而入下水,然后再提起水瓶,因而说巽乎水而上水。 ②养:养活众人。 ③穷:尽。 【译文】《彖传》说:木瓶入于水而汲水上来,便是水井。 水井养人而功德无穷。 村邑迁移而井不改变,是因为刚正中直的品德。 汲水已至井口,绳索还没离开井口,说明这时仍未有所收获。 水瓶倾覆,无水可饮,所以有凶险。 【解说】井上卦坎水,下卦巽是入(巽为风,故无所不入)。 进入于井中汲水(巽乎水而上水),井水养育人们而不枯竭。 卦中阳爻表示水,阴爻表示井身。 井卦的二五以阳爻居中不会改变(乃以刚中也),象征改邑不改井。 这寓意造福人民的工具,不可轻易毁弃,处理事务有成例,不可以任意变更。 未有功也指不修治井,不会发挥其功用。 汲水的瓦瓶翻覆破裂,提醒人们处事应当谨慎小心,贯彻始终,不可功亏一篑。 【原文】《象》曰:木上有水①,井。 君子以劳民劝相②。 [王弼注:木上有水,井之象也。 上水以养,养而不穷者也。 相,犹助也。 可以劳民劝助,莫若养而不穷也。 ]【注释】①木上有水:井卦,下巽为木,上坎为水。 因古人用木框井,因而说木上有水。 ②相:相互帮助。 【译文】《象传》说:使水源源不断自地下提来,象征水井。 君子应效法于此,鼓励百姓勤劳,并劝勉他们相互协助。 【解说】井上卦是坎水,下卦是巽木,古井皆在井底部制以四方形木框,所以井为木上有水,命名为井卦,称为水风井。 君子看到井的状况和人们打水的过程,感悟到:要像井水养人一样慰劳人民,要像修井一样使民劳作,像小心打水一样让人民互相劝勉。 【原文】初六,井泥①不食,旧井无禽。 [丁晏《周易解诂》:井之无禽,犹云无鱼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 旧井无禽,时舍②也。 【注释】①井泥:指井底的泥沙。 ②舍:舍弃。 【译文】初六,井底泥沙沉积,不能饮用,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兽也不来饮水。 《象传》说:井底泥沙沉积不能食用,说明处在最卑下的位置。 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兽也不来饮水,说明因迁移而将其舍弃。 【解说】禽,禽兽。 初六在最下位,相当于井底的泥沙。 这是旧井,井中只有泥沙,没有水,不能汲水(井泥不食)也没有禽兽来井边饮水(旧井无禽),旧井随时会被舍弃(时舍也)。 初六在下巽,巽卦形为反兑,兑口为食,反兑故为不食。 不合时宜的人,会像旧井一样被淘汰。 【原文】九二,井谷①射鲋②,[王引之《经义述闻》:井谷,井中容水之处也。 ]瓮③敝④漏。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离为瓮。 瓮瓶毁缺,羸其瓶凶,故瓮敝漏也。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注释】①井谷:井口。 ②射鲋:射杀小鲫鱼。 用弓箭射鱼是古代捕鱼的一种方法。 ③瓮:装水的陶器。 ④敝:破。 【译文】九二,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鱼,瓶罐破漏。 《象传》说: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鱼,说明上方没有人迎合援引。 【解说】九二刚爻居阴位不正,所以与九五不相应(无与也),而趋下与初六相比,趋下就是到井底,所谓井谷,谷即壑,井中容水处。 鲋是小鱼,在谷底,所以初六为鲋。 有鱼的井,是人们厌恶的,这个井就像破旧漏水的瓮一样。 此井不被养护,也不会养育人,只能养些小鱼。 【原文】九三,井渫①不食,[孔颖达《周易正义》:渫,治去污秽之名也。 ]为我心恻②。 [《说文》:恻,痛也。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王引之《经义述闻》:并,普也。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注释】①渫:意为清除污秽。 ②恻:悲伤,悲痛。 【译文】九三,水井已掏治洁净却没有人汲用,这使我心里为之忧虑。 这是可以汲取饮用的水,如果君王贤明,君臣万民必同享井水的福泽。 《象传》说:水井已掏治洁净却没有人汲用,说明九三的行为让人忧虑。 希望君王圣明,是希望赏识它的上级享受福泽。 【解说】渫,是将井中的泥沙挖出,使井水清洁。 九三在下卦最上位,已经接近上坎水,这种去泥的水已经清澈,但还不能饮用(井渫不食),但不用未免可惜。 这犹如有贤士在野不用,君王如果英明(王明),就应该发掘人才,对君王还是贤士,这都是福运。 九五为王在坎为隐伏,所以是不明。 【原文】六四,井甃①无咎。 [《说文》:甃,井壁也。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注释】①甃:砌井壁,修治水井。 【译文】六四,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没有过错。 《象传》说: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没有过错,说明这是修井的美德。 【解说】甃是修理井的内壁。 二三四爻为互兑,兑为毁折,六四居互兑上,喻示井快修好。 六四阴爻居阴位得正,故无咎。 这说明贤者应进修充实,以等待时机。 【原文】九五,井洌①,寒泉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泉自下出称井。 周七月,夏之五月,阴气在下。 二已变坎,十一月为寒泉。 初二已变,体噬嗑食。 故洌寒泉食矣。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注释】①洌:清凉。 【译文】九五,井水清凉且有如寒泉,很好喝。 《象传》说:井水清凉且有如寒泉,很好喝,说明它具备刚毅中正的德性。 【解说】洌是洁。 九五刚毅中正位尊,表示水大量涌出,九五居上坎中,坎为冬(寒)为水,故为寒泉。 泉甘洌可食,九五虽无应。 然位正中,故可食。 【原文】上六,井收①勿幕②。 有孚元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幕,盖也。 收,谓以辘轳收繘也。 坎为车,应巽绳,为繘。 故井收勿幕。 有孚谓五坎。 坎为孚,故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注释】①井收:收取井上汲水用的器物,如绳、瓶等。 ②幕:遮盖。 【译文】上六,汲取井水的功事已成,不必覆上盖子。 心怀诚信,至为吉祥。 《象传》说:至为吉祥在于将美德发扬,说明此时大功告成。 【解说】收是汲取,幕是盖子。 坎为隐伏,故为覆盖。 井水应供应汲取使用,不宜盖上(井收勿幕)。 上六与阳爻九三相应,故有孚,就是有水。 上六居坎上说明井已经完成(大成也),所以吉祥。 发布时间:2025-08-08 16:07: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