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震卦第五十一 内容: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震卦教导人们要做到临乱不惊,镇定从容。 【题解】震动所造成的巨大力量的破坏性释放,无论是自然界的大地震,还是社会中的大震荡,都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周期性现象。 对于自然和社会发生的各类大震荡,一般人若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会很难适应,甚至惊恐不安。 易家则不然。 由于早已掌握了自然、社会由震而定、由乱而治的演变规律,易家对大自然的雷霆震怒,以及人类社会的大碰撞、大震荡等现象,均取静观促变态度。 从卦辞的主旨,以及《彖传》、《象传》的发挥看,易家对雷震现象进行了卦象思维后,采取的是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客观态度,既不充耳不闻,假作镇定而形同木偶,也不惊慌失色,一味恐惧害怕而无所措手足;而是主张将闻雷后自然发生的心理恐惧转化为自觉的震德修养,由远及近,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培养自己临乱不惊,镇定从容的长者气质和风度,为即将担当的大任做好人格和心理准备。 【原文】震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郑玄曰:震为雷。 雷,动物之气也。 雷之发声,犹人君出政教以动中国之人也。 故谓之震。 人君有善声教,则嘉会之礼通矣。 ]亨。 震②来虩虩③,[陆德明《经典释文》:虩虩,恐惧貌。 ]笑言哑哑④,[《说文》:哑,笑也。 ]震惊百里,不丧⑤匕鬯⑥。 [王弼注:威震惊乎百里,则是可以不丧七鬯矣。 七,所以载鼎实。 鬯,香酒。 奉宗庙之盛也。 ]【注释】①震:卦名。 卦义;震动,震荡,震撼,震悚,震惊,震慑,震怒,雷厉等。 ②震:雷震。 ③虩虩:恐惧的样子。 ④哑哑:笑声。 ⑤丧:失落。 ⑥匕鬯:代指宗庙祭祀。 匕,勺子、羹匙。 鬯,用黍与香草酿成的酒,祭祀时多用此酒。 【译文】震卦象征震动,亨通顺利。 雷电袭来万物恐惧,然后戒惧慎行遂能谈笑自若,雷声惊动百里,而祭主没有被惊吓致失落手中的酒匙。 【解说】震卦象征长子,含义是动。 鼎是祭器,古人认为主持国家重器的人没有比嫡长之子更适当,所以鼎卦之后接着是震卦。 虩虩是壁虎,引申为恐惧。 哑哑是笑声。 匕是匙。 当地震来时,使百里以内震惊,但虔诚祭祀的人,手中的酒匙,却没有掉落;比喻平时戒慎恐惧,当突然遭受震惊时,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镇定。 鬯是黍米酒,浸泡香草,洒在地上,以香气请神降临。 震卦,是象征大地的坤卦,由最下方一阳初生,使大地震动。 也有阴阳交合,发生雷电。 又有纯阴的母亲的坤卦,与纯阳的父亲的乾卦,首次交媾得子的形象。 所以,象征地震、雷震、震撼、震动、或长子。 震卦图震卦是由两个三画的震卦重叠而成,上下两个震卦卦形都是一阳生于二阴之下,阳欲动而上进,与阴相激。 震为雷,两雷接连而到,有震动之象,所以为震。 【原文】《彖》曰:震,亨。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惧变承五应初,故恐致福也。 ]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远谓四,近谓初。 震为百,谓四出惊远。 初应惧近也。 ]出可以守宗庙①社稷②,以为祭主也。 【注释】①宗庙:祭祀祖宗的庙宇或场所。 ②社稷:古代称土地之神为社,谷物之神为稷。 祭土地神的坛台也叫社,祭谷物神的坛台也叫稷。 古人认为社和稷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所以以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或代称。 【译文】《彖传》说:震动可致亨通顺利。 雷电袭来万物惶恐惊惧,说明恐惧而戒备能带来福泽。 戒惧慎行遂能谈笑自若,说明警惧之后就能防患于未然。 雷声惊动百里,以致远近都震惊恐惧,防患于未然。 继承大业的长子能做到如此,说明他出来能够长守宗庙社稷的安危,成为祭祀典礼的主持人。 【解说】震动,本身就能亨通。 雷电袭来,令人恐惧。 初九之阳居下,震之始能以恐惧自修以致福祥,初九以阳爻居阳位得正,故不因恐惧而失去法度。 主祭者继续谈笑自若。 雷声震惊百里,震惊远方要戒惧近处。 国君出去,长子守宗庙社稷,可以作为祭礼的主持人。 【原文】《象》曰:洊雷①,[孔颖达说:洊者,熏也。 ]震。 君子以恐惧修省②。 【注释】①洊雷:震卦,上下都是震,因而说洊雷。 洊,指再、重。 ②省:反省。 【译文】《象传》说:接连不断的轰轰震雷,象征震动。 君子当效法于此,心怀惊惧,自我修身反省。 【解说】震卦震上震下,卦名称作震为雷。 洊,意思是再,重复。 雷一个接一个地打来就是震卦的象。 君子从中得到启示,应当知道有所恐惧而不断修养反省自己的道德。 【原文】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虩虩谓四也。 初位在下,故后笑言哑哑。 得位,故吉也。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笑言哑哑,后有则也①。 【注释】①见本卦的卦辞与《彖辞》注。 【译文】初九,雷电袭来万物恐惧,然后戒惧慎行遂能谈笑自若,吉祥。 《象传》说:雷电袭来万物恐惧,说明恐惧而戒备能带来福泽。 戒惧慎行遂能谈笑自若,说明恐惧能使其拥有做事准则。 【解说】此爻辞及其小象辞内容,与卦辞、《彖辞》相同。 解释亦同。 意在说明提高警觉,以后才能平安。 【原文】六二,震来厉①。 [程颐《易传》:厉,猛也,危也。 ]亿丧②贝③,[陆德明《经典释文》:亿,本又作噫,辞也。 ]跻④于九陵⑤,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注释】①厉:危险。 ②丧:失去。 ③贝:殷周以贝为货币,这里以贝代表钱财。 ④跻:登。 ⑤九陵:形容其高峻的地方。 【译文】六二,震动骤至,有危险。 大大地丧失财帛,应当登上高峻的九陵高山以远避,不要去追索,七天后将失而复得。 《象传》说:震动骤至,有危险,说明性本柔弱却偏乘凌在阳刚之上。 【解说】雷声传来十分危厉,因危厉丧失亿万财富。 古以贝为货币(亿丧贝)。 九陵是九重的山陵,跻,攀升。 互艮(二三四爻)为山,震为足,象征有人劫持亿万财富跑到高山之上。 震卦形一阳在下,表示一阳复初,指一阳依次经过六个爻位重新来到初位,就是在第七个次序复初,所以丢失的财产不用追,七天后会得而复失(七日得,勿逐)。 初九是震惊的主体,而六二以柔爻居于初九阳爻之上,所以是乘刚,所以感到危厉不安,六二是首当其冲。 在危历的气氛中,首先要保持镇静,才不至于遭受损失。 【原文】六三,震苏苏①,[孔颖达《周易正义》:苏苏,畏惧不安之貌。 ]震行无眚②。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注释】①苏苏:恐惧的样子。 ②眚:灾祸。 【译文】六三,震动之时恐惧不安,因雷动而谨慎前行将不遭祸患。 《象传》说:震动之时恐惧不安,说明阴爻居阳位,位置不妥当。 【解说】苏苏是恐惧不安。 眚是病、过失。 互坎(三四五爻)为疾病。 六三阴爻居阳位,不中不正,地位不当,而地震是人类的天谴,以致六三恐惧不安。 然而六三上承九四阳爻,表明因恐惧而能改过迁善,仍然不会有灾难。 【原文】九四,震遂①泥。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坤土得雨为泥。 位在坎中,故遂泥也。 ]《象》曰:震遂泥,未光②也。 【注释】①遂:通坠,坠落。 ②光:光大。 【译文】九四,震动之时惊落泥潭。 《象传》说:震动之时惊落泥潭,说明阳刚之德没能发扬光大。 【解说】遂是坠、止的意思。 互坎为险为泥,震为动为行。 故九四坠落在泥淖中(震隧泥),行动艰难。 在震动不安中,不要远行,而要戒惧近处。 【原文】六五,震往来厉①。 意无丧②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③,大无丧也。 【注释】①厉:严重,厉害。 ②丧:失掉。 ③中:中正,中庸。 【译文】六五,震动之时上下来往行动有危险。 万无一失,长保祭祀盛事。 《象传》说:震动之时上下来往,行动有危险,说明谋事在中正之位,中允无偏,不会有太大损失。 【解说】六五下乘九四阳刚,前遇上六敌阴,所以往来都危厉,但因九五得中位尊,处于祭祀之事。 虔诚恭顺,并没有丢掉匕鬯,故大无丧也。 危难中更加恭谨虔诚,就会不害怕危险,也就不会在乱中遭到损失。 【原文】上六,震索索①,[陆德明《经典释文》:索索,犹缩缩,足不正也。 ]视矍矍②,[《说文》:矍,鹰隼之视也。 ]征③凶。 震不于其躬④,于其邻,无咎,婚媾⑤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⑥也。 虽凶无咎,畏邻戒⑦也。 【注释】①索索: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②视矍矍:惊惶而视线不定的样子。 ③征:出行。 ④躬:自身。 ⑤婚媾:姻眷,亲戚。 ⑥未得中:这是以上六的爻位为说的。 上六居于最上位,未在中位,所以说未得中。 ⑦戒:戒备。 【译文】上六,震动之时畏畏缩缩,两目惶恐不安,若行动会有凶险。 震动还没波及自身,而只是波及近邻时,没有过错,婚媾将导致闲言。 《象传》说:震动之时畏畏缩缩,说明上六未修得中正之德。 虽然凶险没遭过错,是因为畏惧近邻所受的震惊而心存戒备之故。 【解说】地震发生在邻近,还没有到达自己身上,所以无咎。 但上六在震卦的极点,感到了惊惧,索索,是震恐沮丧的样子。 矍矍,视线不安定,心神不定。 上六婚媾的对象(应爻)在三位,但六三同样是阴爻不应,上六反而遭到周围邻居的怨言。 由于对邻居的震灾感到危险,并采取戒备措施,所以虽凶无咎。 此爻体现了《彖辞》所说惊远惧迩之意,如熟语说的大意失荆州,畏惧可以存身,但上六在邻居遭灾的时候却谈论嫁娶的喜事,于情理不顺,是不应该的。 发布时间:2025-08-08 16:24:3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