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艮卦第五十二 内容: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艮卦象征山。 【题解】动极生静,震极艮止。 艮就是停止的意思。 艮卦由震卦上转下转而来,根据万物不可以始终震动,需要适可而止的卦序逻辑要求,接着震卦的必然是艮卦。 它是事物经震荡动极之后,复处于一种不可避免的极为静止的状态的表现。 艮是八纯卦之一,以山为象。 历史上的《连山易》以本卦为首,记录了先民穴居时代披荆斩棘,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 艮卦的卦象,艮下艮上,下山上山,前山后山,有山叠山,山外山,山上山之貌,是山障路阻,前行止步之时,内含因势而止之意。 有人认为,止是停滞、倒退,对事物的发展十分不利,故是凶态。 这是片面的。 天下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知进不知止,绝非明智睿达。 易家提醒人们注意艮德的修养,即达到卦辞所说的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于庭,不见其人的境界,从而动定自如,知进识止,无悔无咎。 【原文】艮①,[孔颖达《周易正义》:艮,止也。 ]其背,不获其身②。 [王弼注: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 ]行其庭③,不见其人,无咎④。 【注释】①艮:卦名。 卦义:即山,止,时止,行止,止步,静止等。 ②不获其身:艮卦,说辅颊不说口,说身不说腹,说夤(夹脊肉)不说脐,是一人背面站立之象。 凡对应之爻都是敌应。 ③庭:庭院。 ④咎:灾祸,过失。 【译文】艮卦象征抑止,抑止其背部的活动,其身体不能面向所抑止的地方。 犹如在庭院中行走,没看见背后的人,没有过错。 【解说】艮卦的卦形是反震。 震为动,艮为止,一动一静,相互为用。 艮卦卦形也是山的形象,表现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 艮引申有违背,怨恨、坚硬、艰难的含义。 人的身体,最不容易动的静止部分,就是背部。 它不为身体和外物所动,不会妄动,如此就可达到行其庭,不见其人忘我的境界,也就不存在咎害。 【原文】《彖》曰:艮,止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位穷于上,故止也。 ]时①止则止,时行则行,[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时止谓上阳穷止,故止。 时行谓三体处震,为行也。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②也。 上下敌应③,不相与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艮其背,背也。 两象相背,故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注释】①时:最合适的时间。 ②所:场所,所在。 ③敌应:一卦六爻分上下两个八经卦,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同性相对为敌应;异性相对为正应或比应。 【译文】《彖传》说:艮的意思是抑止。 应当停止时就停止,可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都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 在该停止的地方停止,说明抑止要适得其所。 全卦六爻上下相互敌对,不能相应。 所以说其身体不能面向所抑止的地方,犹如在庭院中行走,没看见背后的人,没有过错。 【解说】艮是止的意思,能够适时适地适可而止。 背在人身不是不随身体动,而是不知道身在动。 吉凶祸福都全然不知,所以光明。 艮卦内外两艮各止其所。 艮卦的初四、二五、三上皆不相应,所谓上下敌应,也就不相亲密相处。 不相应有人也似无人,有人走过庭院,也不觉得。 宁静自然会无咎。 【原文】《象》曰:兼山①,艮。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君子谓三也。 三君子位。 震为出。 坎为隐伏,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者,止之为义,各止其所。 故君子于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已位也。 ]【注释】①兼山:艮卦,艮为山,一卦上下都是山,因而说兼山。 兼,同时具有。 【译文】《象传》说:两山重叠,象征抑止。 君子察此,经常考虑行动不应超越本位。 【解说】山连着山就是兼山,就是艮卦的形象,艮意味着止,卦名称作艮为止。 君子从中得到启示,思考问题不超越自己的地位,适可而止。 【原文】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①贞。 [王弼注:处止之初,行(无)所之,故止其趾乃得(无)咎。 至静而定,故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注释】①永:长久。 【译文】初六,抑止其脚趾的行动,没有过错,利于永久坚守正道。 《象传》说:抑止其脚趾的行动,说明没有离失正道。 【解说】初爻为趾,脚趾不动仅仅是自己不动而已,但脚趾的停止还要服从上面部位的停止,上止则止,上行则行,这就是艮未失正也,故利永贞。 阴柔弱小不要妄动,宜服从。 【原文】六二,艮其腓①,不拯其随②,其心不快。 [王弼注:虽,谓趾也。 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 腓体躁而处止,而不得拯其随,又不能退听安静,故其心不快也。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③也。 【注释】①腓:小腿肌肉,腿肚子。 ②不拯其随:上巽为进退、震为拯,震伏巽为不拯,因而说不拯其随。 拯,上举,抬起。 随,足趾。 ③听:听从。 【译文】六二,抑止其小腿的行动,无法举步向上承应跟随,心里不痛快。 《象传》说:无法举步向上承应跟随,这是由于未能听从其劝退回。 【解说】腓是腿肚,指小腿,六二所在相当于小腿肚。 不拯其随是不能抬腿,拯为举,随为腿,就是小腿艮止不能动了,六二本来居中得正,但居互坎(二三四爻)被陷,不能退让听从九三(大腿)。 坎为耳,为听从。 小腿僵直是因为不顺从上面,六二此时是不当止而止。 【原文】九三,艮其限①,[陆德明《经典释文》:限,要也。 朱熹《周易本义》:限,上下身之际,即腰胯也。 ]列②其夤③,[王弼注:夤,当中脊之肉也。 ]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注释】①限:腰部。 ②列:同裂,分离。 ③夤:夹脊肉。 【译文】九三,抑止其腰部的行动,脊肉撕裂,危险就像烈火一样熏灼其心。 《象传》说:抑止其腰部的行动,说明身处的危险像烈火一样熏烤其心。 【解说】艮其限,是腰不能动。 限,人体上下的界限,指腰部。 九三处上下两阴之间,阴阴排斥,故危厉,心急如焚。 夤是脊背的肉。 列是裂的本字。 九三刚爻居刚位,又不在中位,过分刚硬僵直,使腰不能屈伸,痛苦万分。 九三阳爻是下卦艮的主爻,又与上卦唯一的阳爻敌应,与上下左右的人,都不能和谐相处,当然危厉。 【原文】六四,艮其身①,无咎。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身,腹也。 观坤为身,故艮其身。 得位承五,故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②躬③也。 【注释】①身:躯干。 ②诸:之于。 ③躬:身体,自身。 【译文】六四,抑止上身的活动,没有过错。 《象传》说:抑止上身的活动,说明能自己控制而保持正直。 【解说】六四是腰以上的身体部分不动(止诸躬也,躬即是身)。 六四阴爻居阴位得正,这部分从来不自行其是地妄动,与腰腿和谐相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所以无咎。 【原文】六五,艮其辅①,[程颐《易传》:辅,言之所由出也。 ]言有序②,[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言有序,不妄谈也。 ]悔亡③。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以中正者,位虽不正,以居得其中,故不失其正,故言有序也。 ]【注释】①辅:颊辅,即面部的两颊,此指嘴巴。 ②序:次序,条理。 ③亡:消除。 【译文】六五,抑止其口,说话中肯而条理分明,悔恨消亡。 《象传》说:抑止其口,因为不偏倚,正确无误。 【解说】辅是颚的关节。 六五在卦的上方,相当于颚的关节,艮止在颚的关节,是要求言语谨慎,说话中肯条理分明。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语有所把关,自然可以悔亡。 【原文】上九,敦①艮,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无应静止,下据二阴,故敦艮,吉也。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注释】①敦:敦厚。 【译文】上九,敦厚而知足知止,吉利。 《象传》说:谨慎敦厚而知足知止,吉利,说明上九能以敦厚的品德获得善终。 【解说】上九是艮止的最上方,且是终极阳爻,说明能够保持晚节,止于至善。 发布时间:2025-08-08 16:30:0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