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归妹卦第五十四 内容: 夫妇之道归妹卦象征着男婚女嫁。 【题解】中国商朝的英明君王帝乙,为了弥合商周两家濒临破裂的政治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帝乙归妹,它开创了商周良好关系的新时期,为热爱和平的商周人民所深深感激怀念。 易家借用这一人所皆知的历史事件,以及古代娣侄制度的规矩,来形象说明人生的哲理。 由卦辞、《彖传》和《象传》的主旨可见,女子出嫁成婚,本是天经地义的男女的终身大事,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故此夫妻间应相敬如宾,白头到老,如果一方违反夫妻之义,或角色不正,或以强凌弱,甚至随意破坏婚姻这一稳定的关系,那是必然会招来凶险之事的。 归妹谐音鬼魅,直斥捣鬼的妖媚之卦辞中又明确强调它征凶,无攸利,都是从反面苦口告诫人们,不要暗中搞不得人心的阴谋诡计,否则是会害人害己的。 它反过来也就是对正人君子的警戒,恶虽小而不为,自可免祸避难。 更多好书分享关注公众号:sanqiujun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易家做出了君子必修养归妹之德,维护好文明的婚姻关系的结论。 而这一结论,是贯穿于六爻爻辞的始终的。 【原文】归妹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归,嫁也。 兑为妹。 泰三之四,坎月离日,俱归妹象。 阴阳之义配日月,则天地交而万物通。 故以嫁娶也。 ]征凶,无攸利。 【注释】①归妹:卦名。 卦义:少女出嫁,男有室女有家,嫁娶等。 【译文】归妹卦象征婚嫁,一步走错就有凶险,没有什么利益。 【解说】归妹卦与渐卦是综卦,渐卦是娶进,归妹是嫁归,相反相成。 归是妇人停留在夫家,原意是嫁,也有回到应当回去的地方的归宿的意思。 下卦兑是少女,相当于妹,上卦震是长男,少女与长男结合,所以称作归妹,亦即嫁妹。 少女应当与少男结婚,与长男不相配,所以征凶,无攸利。 【原文】《彖》曰:归妹①,天地之大义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人之终始也。 [王弼注:阴阳既合,长少又交,天地之大义,人伦之终始。 ]说以动②,所归妹也。 征凶,位不当也。 无攸利,柔乘刚也。 【注释】①归妹:嫁女,婚嫁。 ②说以动:归妹卦,下兑上震,震动,兑悦。 说,同悦。 【译文】《彖传》说:婚嫁,这是天地间意义至为重大的事。 天地阴阳不交合,万物就不能繁殖兴盛。 婚嫁使人类始终循环无止境。 欢喜而向上行动,是出嫁的少女。 一步走错就有凶险,说明位置安排不妥当。 没有什么利益,是因为阴柔乘凌阳刚之上。 【解说】归妹虽属不匹之配,从古代伦理角度上讲亦是合理的,女归男而生育,为人之始,是符合能繁衍子息的天经地义的。 归妹卦下兑为说(悦),上震为动。 表示女方欢喜的主动向男方行动,这与夫唱妇随的原则违背,所以征凶。 归妹中四爻皆失位,二四位是阳爻居阴位,三五位是阴爻居阳位。 而且六三阴爻居九二阳爻之上,六五阴爻居九四阳爻之上,这叫柔乘刚,不符合男尊女卑的伦理,所以位不当也,无攸利。 【原文】《象》曰:泽上有雷①,归妹。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雷薄于泽,八月九月将藏之时也。 君子象之,故不敢恃当今之虞,而虑将来祸也。 ]君子以永终知敝②。 【注释】①泽上有雷:归妹卦,上震为雷,下兑为泽,因而说泽上有雷。 ②敝:通弊,弊病。 【译文】《象传》说:水泽上雷声震响,象征婚嫁。 君子体察这种现象,长久不渝终守正道,知道男女恒定婚姻关系被破坏的弊端。 【解说】归妹卦上震为雷为长男,下兑为泽为少女,泽上有雷,少女配长男就是归妹的卦象,称为雷泽归妹,君子从中感到,要长久至终,就要知道不正的弊端,以求不断补正能够永终。 【原文】初九,归妹以娣①,[《说文》:娣,女弟也。 ]跛②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 跛能履吉,相承③也。 【注释】①娣:本义是女弟,即妹妹。 先秦贵族的礼俗,姐姐出嫁时常以其妹妹陪嫁做妾,也称为娣。 这里的娣就是指陪姐姐出嫁作妾的少女。 ②跛:跛脚者。 ③相承:相佐,相助。 【译文】初九,嫁出少女作为侧室,就像跛脚的人努力行走,吉祥。 《象传》说:嫁出少女作为侧室,这是恒常之道。 就像跛脚的人努力行走,吉祥,说明能秉承夫意协助匡扶家务。 【解说】娣是姊妹同嫁一夫,其中的妹妹称作娣,娣也就是女弟,亦即妾。 初九与九四又没有正当的相应;所以不是正妻,故为娣,初九在兑下。 与上震不应,震为足为行,兑为毁折,比拟归妹身份卑微,就像人走路跛脚,不过,初九是刚爻,一是表示女弟,二是象征女人承接阳刚的德性(相承也),表示贞节,虽然以妾的身份出嫁,仍然吉祥。 【原文】九二,眇①能视,利幽人②之贞。 [王弼注:虽失其位,而居内处中,眇犹能视,足以保常也。 在内履中,而能守其常,故利幽人之贞也。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注释】①眇:一目失明。 ②幽人:尚未出嫁的闺女。 【译文】九二,眼睛偏盲而勉强看物,利于坚守妇德。 《象传》说:利于深居妇人坚守妇德,说明没有改变恒常之道。 【解说】眇能视,眼睛不好但有些视力,指幽人。 互离(二三四爻)为目,兑为毁折,故曰眇。 九二刚爻居柔位,外暗内明,形同幽人,对女人来说,表示有坚定的贞操与中庸的德性。 九二与上卦的六五相应,六五柔爻居刚位不正,但二五相应没有改变,九二守贞不变。 初九、九二自强不息,会改变逆境的。 【原文】六三,归妹以须①,反归②以娣。 [王弼注:室主犹存,而求进焉,进未值时,故有须也。 不可以进,故反归待时,以娣乃行也。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注释】①须:通媭,古时指姐姐。 ②反归:即来归,古代已嫁女子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回到娘家就叫来归。 【译文】六三,出嫁之后尚需等待扶为正室,不如反归嫁为侧室。 《象传》说:出嫁之后尚需等待扶为正室,说明此种行为不妥当。 【解说】古代贱妾为须,地位低于娣,须也有等待的意思。 六三爻柔爻居刚位,失位不正,乘刚于两阳之上,以为高于初与二的娣的身份,在下卦兑悦之上,象征女人主动急于出嫁,就显轻佻淫乱,反而一直在等待嫁不出去。 不过。 如果回归到以妾娣的身份出嫁,就能够嫁出去。 六三是终于知敝而能反正。 【原文】九四,归妹愆期①,[《说文》:愆,过也。 ]迟归有时。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注释】①愆期:误期。 【译文】九四,出嫁少女延误了婚期,延迟婚嫁以待时机仍有希望。 《象传》说:九四延误婚期的心志,是为了等待合适的配偶而后行。 【解说】愆期就是过期。 九四在下卦没有相应,找不到配偶。 但九四刚居柔位,外柔内刚,节操坚强,不肯轻易许嫁,以致延误婚期。 九四居互坎,坎为险阻,所以延期。 九四居震下,震为行,所以九四有嫁的志愿,可以行动,只是等待时机,等到升五位成正娶。 愆期者,非时不动。 迟归者,动必有时,但年龄所限,不宜迟嫁,所以不言凶吉。 【原文】六五,帝乙归妹,其君①之袂②,不如其娣③之袂良。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三四已正。 震为帝,坤为乙,故曰帝乙。 泰乾为良,为君。 乾在下,为小君,则妹也。 袂,口袂之饰也。 兑为口,乾为衣,故称袂。 谓三失位无应。 娣袂,谓二得中应五,三动成乾,为良,故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既以长適少,非归妹之美而得吉者,其位在五之中,以贵盛而行,所往必得合,而获吉也。 ]【注释】①君:指出嫁的帝乙之女,因嫁给周文王以后,所以称君。 ②袂:衣袖,这里泛指嫁妆衣着。 ③娣:陪嫁的妹妹。 【译文】六五,帝乙嫁女,正室的衣饰反不如从嫁的妾衣着华丽。 月亮接近圆满,吉祥。 《象传》说:帝乙嫁女,正室的衣饰反不如从嫁的妾衣着华丽,说明地位品德均中正无偏,以高贵之位下嫁。 【解说】帝乙是殷代的帝王之一。 君是女君,指帝乙的妹妹。 月几望,是接近满月的时候。 袂,衣袖,这里指衣服。 六五阴爻在君位,相当于天子的女儿,与下卦的九二相应,象征下嫁给臣子。 六五身份高贵,但柔爻居刚位不正,但她柔顺中庸,以德补正,所以她的衣着还没有从嫁的妾的衣着华丽。 然而,行为高贵,在德性上,却发出像接近满月般的光辉,吉。 【原文】上六,女承①筐②无实,士③刲羊④无血,[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刲,刺也。 震为士,兑为羊,离为刀,故士刲羊。 ]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注释】①承:捧着,承接。 ②筐:这是指结婚三月后祭于宗庙仪式中新娘所捧的筐,内装枣栗等果品以献神。 ③士:男子美称。 ④刲羊:是指婚仪中新郎宰羊祭神。 刲,割刺。 【译文】上六,女子手拿竹筐,里面没装东西,男子宰羊,不见血腥。 办事不能顺利。 《象传》说:上六空虚无物,正如手拿虚空的竹筐。 【解说】女,指年轻的女子,兑为女子。 士指年轻的男子,震为长男为士。 筐是新娘的提篮,装有枣、栗、干肉等吉祥的干果,当作拜见公婆的礼物。 震形上虚下实,有筐之象。 刲是割,婚礼的仪式之一,割羊用作合卺时饮交杯酒的菜肴。 兑为毁折为羊。 上六位在上,与下卦无应,这是名存实亡,即或勉强结婚,也终于分离。 在结婚时,已经出现不祥的预兆,新娘的提篮中,竟然空无一物;新郎在婚礼中行割羊的仪式时,羊也没有流血(士刲羊无血),一切都不顺利。 如果不知不正,则最终会为以敝而终。 事情就已经无可挽回。 发布时间:2025-08-08 16:41: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