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涣卦第五十九 内容: 有正就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涣卦本意涣散,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 【题解】人一高兴愉悦就会显得精神焕发。 虽然涣卦的涣是水旁而不是火旁,但从卦意看,涣卦的涣散接兑卦的善说而来,跟高兴愉悦也很有关系,是说而悦,悦而涣然冰释,开心一乐,气血由凝结而舒散的结果。 就涣卦的本质而言,涣就是涣散。 涣散是聚合的反面,是离散、分散的意思。 有正就会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 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 涣散在自然界里,是一定的系统在内部运动和外界影响下,发生显著结构变化的解体消散现象,其中又以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水的固体、液体、气体变化为最明显和常见。 老子所说的涣呵其若冰释,说的正是春天来到,坚冰化水的涣散现象。 而易学的涣卦,坎下巽上,水在风下,也是水面在风吹而过的外界影响下,水纹被风力吹得四散而去的意象。 可以说,聚与散,萃与涣,是万物发展的两种相辅相成的时段和组合形式。 易家将涣象列入易学范畴,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哲学贡献,它生动说明了古易家看问题全面而不片面的辩证观点。 【原文】涣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序卦》曰: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 涣者,离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人说,忘其劳死,而后可散之以征役,离之以家邦,故曰说而后散之,故受之涣。 涣者,离也。 ]亨,王假②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注释】①涣:卦名。 卦义:涣散,流散,离散等。 ②假:至,到。 【译文】涣卦象征涣散,亨通顺利,君王以至诚之心到宗庙祈祷保有庙祭,利于涉越江河巨流,利于坚守正道。 【解说】涣是冰融解破裂,离散的意思。 这一卦,下卦坎是水,上卦巽是风,风吹水上,形成水波离散的现象,所以称作涣卦,象征喜悦使郁闷涣散,或者相反。 本卦九二刚爻得中,前临重阴,所以亨通。 上巽木,下坎水,象征木舟行在水上,所以利涉大川。 当天下离散时,君王应以至诚,到宗庙祈祷(王假有庙;假是至),获得神的保祐,使人民看到君王的诚意,因而感化,再重新聚结,所以利贞。 【原文】《彖》曰:涣,亨①。 刚来而不穷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③。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卢氏曰:此本否卦。 乾之九四,来居坤中,刚来成坎,水流而不穷也。 坤之六二,上升乾四,柔得位乎外,上承贵王,与上同也。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④。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⑤也。 [王弼注:乘木,即涉难也。 木者,专所以涉川也。 ]【注释】①亨:通达。 ②刚来而不穷:此句和以下几句都是以涣卦的卦象和有关各爻的爻位爻象为说的。 涣卦的下卦中位九二是阳爻,表刚,上卦的中位九五也是阳爻,也表刚,所以说是刚来而不穷。 不穷,就是没有穷尽。 ③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涣卦上卦的六四是以阴爻居于阴位,表柔,上卦又称为外卦,所以说是柔得位乎外。 六四表柔,九五表刚,六四居于九五之下,是柔顺从于刚,下顺从于上,所以说是上同,即同于上。 ④王乃在中也:九五居于全卦的尊位,即上卦的中位,既是阳爻居于阳位,又是居于中位,所以说是王乃在中也。 ⑤乘木有功:上巽为木,喻船,下坎为水,木乘水,可用涉大川。 【译文】《彖传》说:涣散,亨通顺利。 阳刚汹涌而来居阴柔之中而不致穷困,阴柔获得高正位并与阳刚同德同心。 君王以至诚之心到宗庙祈祷保有庙祭,说明君王处居众人之正中。 利于涉越江河巨流,说明乘着木舟而得风助必会建功立业。 【解说】涣卦三阴三阳,是由否卦九四刚爻与六二柔爻换位演变来的。 其中柔爻上到外卦四位,与上卦其他的刚爻融为一体,所以是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刚爻下来改变了否卦阴阳否塞不通和阴欲灭阳的状况,所以刚来而不穷,所以亨通。 刚爻下到二位居中,就是王乃在中也。 【原文】《象》曰:风行水上①,涣。 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注释】①风行水上:涣卦,下坎为水,上巽为风,因而说风行水上。 【译文】《象传》说:风吹行于平静水上,象征涣散。 先代君王观此象,隆重地祭祀上帝,建立宗庙,从而以归系人心。 【解说】涣卦上巽风,下坎水,称为风水涣。 风吹行到水面上,水象披离解散,君子由衷地感到,应当建立宗庙,祭享先王,以至诚祭祀,来凝聚人心。 【原文】初六,用拯①马壮,吉。 [王弼注:不在危剧而后乃逃窜,故曰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注释】①拯:健壮。 【译文】初六,借助健壮的兵马勉力拯济可获吉祥。 《象传》说:初六的吉祥,是因为顺应时势的缘故。 【解说】初六居坎下,坎为险,为美脊马,象征初六遇险有良马来拯救。 初六柔顺,是能顺九二之阳,九二是坎中之刚,就是美脊马。 初位是涣散的开始,还不严重,用健壮的马追赶,就可以拯救,转为吉祥。 【原文】九二,涣奔其机①,悔亡。 [王弼注:机,承物者也,谓初也。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注释】①机:通阶,台阶,引申意义为安全之地。 【译文】九二,涣散之时直奔安全之地,悔恨消亡。 《象传》说:涣散之时直奔安全之地,说明达成了阴阳聚合的愿望。 【解说】涣奔其机就是水流奔到房子台阶。 九二居坎险之中,本有悔,但因以阳刚居中位,前遇重阴,志得行,所以是得愿也。 九二化险为夷是赖以刚中和险中有机遇。 【原文】六三,涣其躬①,无悔。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涣,水冲洗也。 涣其躬谓以水冲洗其身之污垢以清除德行之邪恶。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志在外者,释六三所以能涣其躬者,正为身在于内,而应在上九,是志意在外也。 ]【注释】①躬:身体。 【译文】六三,涣散不惜自身受损,无悔恨。 《象传》说:涣散不惜自身受损,说明心志在于向外发展。 【解说】涣其躬就是大水冲击自身。 六三居坎险之终,与上九相应,故济难之志在于外卦上九之应缘(志在外也),遇涣险而能出险。 【原文】六四,涣其群①,元吉。 涣有丘②,匪③夷④所思。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位半艮山,故称丘。 匪,非也。 夷谓震,四应在初,三变坎为思,故匪夷所思也。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注释】①群:人群。 ②丘:山丘。 ③匪:通非。 ④夷:平。 【译文】六四,涣散朋党,至为吉祥。 涣散小团体,而结成山丘般的大团体,这是常人的思虑达不到的。 《象传》说:涣散朋党,至为吉祥,说明行为光明正大。 【解说】涣其群,大水冲散了人群。 互艮(三四五爻)为丘,聚则成丘,六四上承九五之阳,因为有九五这个大水中的丘山,大涣散后仍能大聚合,这是平常怎样都不能想象的。 六四是从二位上到四位的,在涣之时,能上顺承九五得救,所以元吉,光大也。 【原文】九五,涣汗其大号①,涣王居,无咎。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谓五建二,为诸侯使下君国,故宣布号令。 百姓被泽,若汗之出身,不还反也。 此本否卦。 体乾为首,来下处二,成坎水,汗之象也;阳称大,故曰涣汗其大号也。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注释】①号:命令。 【译文】九五,像发汗一般发布君王的命令,散发君王居积的财富,没有过错。 《象传》说:散发君王居积的财富,说明君王尊位正当而坚固。 【解说】五位是君位,就是王居。 大水冲到了王居处,王居是王乃在中也,王即颁布光显其号令。 九五刚爻居刚位,中且正,下有六四顺从,所以是正位,位正就可以得到拥护。 涣散之中,不知其谁是臣、谁是主,王居的大号令一出,则众有所归,重新凝聚,所以无咎。 九五之君是以正大来克服水涣的。 【原文】上九,涣①其血,去②逖③出,[孔颖达《周易正义》逖当作惕。 ]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注释】①涣:流。 ②去:离开。 ③逖:忧患。 【译文】上九,散流体内瘀血,除去忧患,没有过错。 《象传》说:散流瘀血,是说当彻底远离祸害。 【解说】血为古文恤字,逖与惕通用。 皆忧患之意。 上九相应于六三,六三在坎险上部,而上九高出卦上。 离坎险远,下临互艮为山为止,止其水涣,忧惕解除,所以无咎。 发布时间:2025-08-08 17:10:5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