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醉太平·情高意真》全文及赏析 内容: ●醉太平【作者:刘过】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销香减云屏,更那堪酒醒! 【鉴赏】自辛稼轩始,豪放词异军突起,与婉约词并称大宗。 但这两种词风并非对立,而能兼容,特别是一些辛派词人仍能于豪放中见其婉约,词的委婉细腻的特质并未消失。 在刘过的《龙洲词》中,那些长调颇受稼轩词的影响,豪放狂逸是其主导风格。 而大部分小令却写得宛转有度,深沉多情,仍旧保持了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 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情人 的萦念。 题材虽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感情。 这一点既不同于花间词的剪一江一 刻翠,也有异于南宋词坛上姜夔、吴文英那种刻意求工,表现出它自己特有的风格。 词的主旨在于相思忆别。 上阕为下阕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的发展和深化。 起首二句从内心和外貌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挚,她的思想非常真诚。 不但品德好,仪容也很美。 仅仅眉长鬓青四字,便把她美丽的容貌刻画出来。 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 崔豹《古今注》云:魏宫人好画长眉。 司马相如《上林赋》也说:长眉连娟,微睇绵藐。 这里仅以寥寥四字,便如电一影 中的特写镜头,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秀发,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没有浓墨重涂,而只是象素描一般,几笔勾勒,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楼二句,写环境,写动作。 在唐宋词中,凡称小楼,或指佳人独处的妆楼,或指文人孤栖的寓所。 如李璟《摊破浣溪沙》: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也说:小楼一夜 听春雨。 因此长期以来小楼在读者的心目中成为一种诗化的意象。 这里的小楼,是指女子的妆楼。 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 词人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词中像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样,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而只是用春风二字概括出筝声的神韵。 这声音好似春风,它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一温一 馨;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绵绵。 此处的写字,用语极其工妙,它既生动地表现出了筝声意境和神韵,又暗示了女子的灵心慧性,表现力极强,可谓千锤百炼,妙手偶得。 下阕又陡转笔势,将沉浸在甜蜜中的回忆拉回到寂寞相思的无情现实。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是用白描手法,纯系口语白话,然又归于醇雅。 词人曾在《柳梢青》中说:觉几度魂飞梦惊。 又在《浣溪沙》中说:千里闲情凭蝶梦。 《蝶恋花》中说:后夜短篷霜月晓,梦魂依约云山绕。 用语极其工丽,但其艺术效果却不如这里来得好。 原因何在? 就在简炼明确如从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 倘加以状语、定语,再间以典故,丽则丽矣,工则工矣,但读后需费一番思索。 此则白描一大好处也。 翠销句谓由于分别已久,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 简单六个字,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可谓高度凝炼简洁! 柳永《八声甘州》云:是处红消翠减,冉冉物华休。 秦观《八六子》云: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都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更那堪酒醒,暗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 可是正如词人所说: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临一江一 仙》),酒醒不禁寒力,纱窗外,月华薄(《霜天晓角》),酒醒以后,离愁重新袭来,更觉不堪。 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境界。 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亦白描之特点也。 这首词词牌名《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可见是以四字一句为主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四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汉魏以降,仍有人运用此种形式。 这首词前后阕各四平韵,一、二句均为四言,句中第三字一律用仄声,念起来两字一顿,抑扬顿挫,饶有韵味。 第三句虽为六言,第四句虽为五言,但其基本结构仍不失四言的格局。 六言句和缓平稳,在声情上起了过渡作用。 五言句因系上一下四句式,先以一个去声(或上声)字领起,使声调扬起,逐渐低沉转折,留有不尽意味。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9 11:45:0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