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全文及赏析 内容: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作者:刘过】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鉴赏】刘过是布衣之士,但他一生关心北伐,热衷于祖国的统一。 加之他的词闻名天下,所以宋史虚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 (见《龙洲词跋》)因此,刘过与当时某些将领有过交往。 词题中张路分,姓张,担任路分都监的官职,生平不详。 路分都监为宋代路一级的军事长官。 古代军队常于秋天演一习一 ,由长官检阅,故称秋阅。 这首词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 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一习一 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 万马,说明演一习一 规模之大。 万马而不嘶,让人想见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 在如此寂静之中,突然响起了一声寒角,显得格外嘹亮清彻。 寒字,不仅暗应词题之秋,也烘托了一派肃杀气氛。 而寒角只一声,就令行柳营,全军立即闻声而动,可见这支军队具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功无不克。 下面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 见秋原如掌四句,从整体上写雄壮阵势。 槍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从不同侧面描绘演兵场上的壮观景象:平原上槍林刀丛突现;铁骑奔驰,快如流星;队形纵横,变化莫测。 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将,由分而总。 人,指张路分。 这时,他正在油幢军帐之中,按兵法指挥万马千军。 然而其仪态却是羽扇从容裘带轻,表现出一派儒雅风度:手执羽毛大扇,身着轻裘缓带,举止从容不迫,令人想起苏轼的《念一奴一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与演兵场上那种惊心动魄景象和将帅的风一流 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势上的起伏跌宕,也为下文描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作了过渡。 君知否三句开始写张路分的文才诗情。 词人用设问转入,摄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将种收束上文,意谓此乃天生将种,然后才说这位善于治军用兵的统帅曾系诗盟,即曾参加过诗人的集会。 行文顿挫有致,上下映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人以立体感。 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片的进一步描写奠定了基础。 下片换头两句,直承曾系诗盟而来。 龙蛇纸上飞腾,写其诗情之饱满,文思之敏捷,草书时笔走龙蛇。 这是正面刻画。 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写其诗意绝妙,风雨为惊,四座无不倾倒,大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况味。 这是侧面烘托。 行文至此,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在目前。 如果仅以赞扬人物的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陆游《汉宫春》)为目的,则未足以使人物形象更具内蕴,而应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这是写其不屑于一己之荣升。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腰间利剑,他经常拂拭,以此剑杀却那占据中原的金国统治者,不足以遂其生平之志。 这几句前后又恰成反照:前四句从反面着笔,否定了意在封侯挂印;后三句从正面落墨,肯定了志在还我河山。 否定坚决有力,肯定斩钉截铁,将一个在金瓯半缺、神州陆沉时代的抗战派儒将的磊落胸襟豪情壮志揭示出来,令人肃然起敬。 至此,才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后三句写秋阅结束和作者的感受。 归来晚,说明演一习一 时间之长。 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随军乐队演奏之一声 ,在作者听来,似乎已带上边地战场上的那种冲杀之一声 。 那里,随军鼓吹之所以幻化为边声,正说明词人北伐抗金心情之迫切,希望及早举兵。 这首词是以塑造一个抗战派儒将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词人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成分。 其中不斩楼兰心不平,既是通篇之巨眼,又是主人公之灵魂,同时也正是词人之心声。 在艺术上,作者一精一心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入词。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注意选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如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羽扇从容裘带轻。 二注意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如拂拭腰间,吹毛剑在等。 所以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 宋词中集中描绘军事场面与刻画军事将领形象的成功之作,并不多见。 这首词可谓佼佼者。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9 11:56:1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