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庄子解卷九·外篇 内容: 马蹄引老子无为自正之说而长言之。 马: 句。 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 陆犹陆梁之陆,跳也。 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 烧其毛如今火印,剔其蹄。 刻之、雒之, 旧注:雒络通。 刻之以甲,络之以辔。 连之以羁馽, 络首曰羁,络足曰馽。 馽,絷本字。 编之以皁栈, 栈音斩。 皁栈,槽枥也。 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 衔曰橛,缨曰饰。 而后有鞭 之威, 、策同。 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名曰天放。 放与仿同。 天如是,则亦如是。 〔解曰〕 以其意之所趋,矫人之固不然者合之于己,自谓足以齐一天下,而不知适欲其党己也。 驭马者乘之骑之,马效于己以从其意之所趋、喻其所欲为而顺之,是人与马为党也。 既已党矣,而又安能一乎! 一者,一之于天也。 天之所然而然之,天之所未有而不然,惟天是效而己不参焉,岂容以斯人为马,己为伯乐,以治之哉? 非天是放,是谓逆天,故曰皞天不宜。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 旧注:填音田,迟重貌,行不迤也。 其视颠颠。 颠颠,专一也,目不游也。 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自相聚于林薮。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长,上声。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评曰:民本无知无欲,因而顺之。 〔解曰〕 导以知,则将知其所不当知;节其欲,则愈节而愈启其欲。 天不使之有知,而固使不欲其所不欲。 惟天是放,性无不得矣。 性者天之所与,非天则非性也。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 蹩躠音别萨,又音撇屑,行不正貌,不能行而强行。 踶跂为义, 踶,丈几切,音止,驻足用力也。 跂音企,举足望也。 不可及而企及。 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 澶音但,从衍也。 漫,靡也。 烦杂众声,靡靡娱人。 摘僻为礼, 摘,取也。 僻,擘通,挥也。 多其去取,劳伤肌骨。 僻一本作辟。 刘辰翁曰:摘如摘埴之摘,辟如鞭辟之辟。 而天下始分矣。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 牺音莎。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五色不乱,孰为文采? 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夫残朴以为器, 残,戕通。 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解曰〕 鸟兽自成其群,草木自长其类,各相为体而不淆杂,不一者乃一也。 以一人之情,蹩躠焉求合于众人,而谓之仁;以一事之法,踶跛焉求合于众事,而谓之义;齐其不齐而为礼,摘僻而已;和其不和而为乐,澶漫而已。 此物不足,贷彼物以就之;一人不足,联众人以成之;能之者号为君子,不能者号为小人。 人无非党也,此仁义礼乐之必继以兵戎寇仇也。 皆圣人有为之心启之,而恶能禁之!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靡、摩通。 怒则分背相踶, 踶音蹄,蹋也。 马知已此矣。 已此犹止此。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月题,马辔饰。 旧注:马额上当颅如月形,乃的卢也,非是。 而马知介倪、 介音戛。 介倪犹睥睨也,邪视不肯行。 扼、 ,曲也。 扼音厄,按也。 回身不受鞍。 鸷曼、 鸷,抵也。 曼,突也。 谓冲腾也。 诡衔、 不受衔。 窃辔。 潜脱去辔。 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之时, 上古帝氏。 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 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 屈折与曲折通。 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 县音悬,悬之使人跂及。 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圣人之过也! 〔解曰〕 踶跂好知,乱之所繇生也。 所好之知,皆非性之所有也。 圣人匡之,而人始知吾形之可奋迅曲折以为其所难为;圣人慰之,而人始知吾欲之可侥幸县跂以希所难得;赫胥氏之民,化而为争夺之民,朴雕德离,不可复一矣。 《庄子解》卷九终 发布时间:2025-08-09 13:24: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