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全文及赏析 内容: ●小重山【作者: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一江一 南阔,无处觅征鸿。 【鉴赏】陈亮曾在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 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受到朝臣攻击,斥为狂怪。 他在长期的乡居生活中,报国之志不减,曾在自己的家里葺治小圃,有柏屋三间,名之曰抱膝,这是用诸葛亮的典故,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向。 但他的心情象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是很不平静的。 他在给吕祖谦的信中谈到自己的遭遇时,说: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 (《陈亮集》卷十九)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首词抒写的是他悲泪填臆时的思想感情。 词的开头一句写出了秋天薄暮的景色:碧幕霞绡一缕红,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 这微弱的霞光表明了日迫崦嵫,夜幕降临。 这种景色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名句:夕一陽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不同的是李诗还有留恋晚霞的意思,而此词里流露的则是无所依恋的心情。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浓密,残霞消失,暮色苍茫。 啼字、冷字表明出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一情一色彩。 小楼愁倚画阑东,这句带出一个愁字,表明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上,排遣愁绪。 下句月字之上冠以黄昏二字,表明了这时候不是月光如水,而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又听到透过碧云风传来的笛声。 碧云这个词来自南朝诗人一江一 淹的《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文选》卷三十一)在词里,碧云风三字似含有怀念佳人之意,这佳人不是美一女 丽姝,而是政治上的知音,为写下片埋下伏笔。 下片往事已成空,什么往事呢? 显然指的是当年上《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的三书,全都如石沉大海,而自己忠愤未泯。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这里是以楚国逐臣屈原自比。 屈原当年款款陈情,楚王只当耳边风,今天的楚王是谁呢? 就是皇帝赵(孝宗),他比起楚怀王、顷襄王为,好不了多少,但词人仍常想见到他,再进忠言,可惜梦魂难越九重,飞不到他的身边。 怎么办呢? 翠绡和泪暗偷封。 这句用的是唐朝一个典故。 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 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这里词人以灼灼自比,想用青翠色的丝巾裹着泪寄给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却差谁寄去呢? 一江一 南阔,无处觅征鸿。 一江一 南的辽阔大地,找不到寄书的鸿雁所在。 征鸿,指过往的雁。 雁能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一奴一单于的话,说苏武托大雁带来书信,知道他还活着。 后人从此把鸿雁传书作为典故,在文学作品里经常引用。 词里说找不到征鸿,实际上是说没有人能把他的耿耿忠心、恢复大计向皇帝表白,故使他郁结于心,悲怀难展。 这首词上片写景,从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到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 下片写情,托为逐臣,托为情女,曲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 和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相比,更觉哀婉,这在他的词里是十分鲜见的。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10 11:06:4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