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洞仙歌·卖花担上》全文及赏析 内容: ●洞仙歌【作者:戴复古】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 说着重一陽一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 一笑且开怀,小阁一团一 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鉴赏】这首词的作者戴复古,终生仕途失意,浪迹江湖,生活贫穷之状况可想而知。 他的词作不多仅存四十余首,风格接近他的老师陆游。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歌唱自己的一片忧国丹心(《大一江一 西上曲》)。 明代毛晋辑《宋六十家词》,收入他的词集《石屏词》,毛晋在《石屏词跋》中称戴复古:性好游,南适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一江一 ,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归老委羽之下。 可见他浪游江湖的时间很长。 足迹所至之地甚多,且多为祖国的秀丽山川。 《四库全书提要》盛称他的《赤壁怀古》词,以为豪情壮采不减苏轼。 他长期飘零在外,除了晚年于家乡隐居,几乎一生都在路上,这种体验在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中相当普遍,无论作官,还是白衣,几乎都有深重的飘泊感。 于是思念家乡和亲人成为他们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写作者如何超脱了思乡的哀愁。 这首《洞仙歌》写得很活泼,运用清新俚俗的语言,以素描手法对酒肆风光加以描写。 词中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所以使人读了之后,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和作者一道分享市饮酒听曲、驱遣旅途劳累的快乐。 作者长期在异乡行走,内心深处有着深重的孤独寂寞之情,对家乡亦是时时想念。 但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而是力图自我安慰,酒肆自然是排遣寂寞的地好去处。 时节已近重一陽一,就从在闹市上听到卖花的叫卖声写起。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 说着重一陽一怎虚过。 这三句写卖花人担着初开的黄菊走来,边走边叫卖:重一陽一快到了,不要虚过呀! 一年才一次,不能错过这么美的菊花啊! 寥寥数语,将花之美姿,人之妙语生动逼真地呈现给读者。 作者在卖花声中点明季节,落笔非常自然。 接着以看画城三句,表明此刻并没有买花,他纵目街头,只见繁华的大街上,高楼栉次鳞比,到处有酒店歌楼。 街市越热闹作者越感寂寞,无处容身,不由叹道:在这样红尘世界,宝马香车,来来往往,怎奈没有个好处所安排我啊! 下片家乡煞哩三句,紧接上片。 作者徘徊良久,随意观赏了一会儿,不由排遣自己说:家乡可远哩,总是想念,枉自把眉头紧锁,只是自寻烦恼啊! 思量到此,这才爽然一笑,赶紧找个合意的所在。 下面一笑且开怀三句,是说自己进了个酒店,选个小阁儿,定了个雅座。 很快地酒保摆上了几盘时果和菜蔬,筛上了酒。 为了喝上个三杯两盏度过这重一陽一时光,作者不但开怀畅饮,还想听支曲儿聊佐清欢。 结句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把酒肆饮酒的心情,写得极为欢畅。 这在当时,非常符合作者的身份和环境,唱曲佐酒,在唐、五代、北宋时期的酒店里,早有这种风气,唐代的旗亭,北宋的樊楼,都是征歌侑酒的场所。 南宋也不例外。 歌唱者不少是民间艺人,或寄身乐队的妙龄女郎,她们备个摺子,任人点曲,名为清唱。 作者用点唱两句,作词的结语,使得酒肆风光,历历在目,而且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 词至南宋末,崇尚醇雅之风,戴复古此词却一反时尚,用了很多俚言俗语,极有生活气息,使人备感亲切有味。 此外,这首词在构思上颇为灵活,把作者在异乡的生活、思想、情感曲折地呈现出来,显示出一定的思力。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10 12:02: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