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易稗疏卷四·说卦 内容: 生蓍生,始制用之也。 蓍,蒿属,一名因陈。 因,俗作茵,非。 凡蒿茎皆冬枯死,至春别发新苗。 唯此蒿宿梗不死,至春因其旧茎而发枝叶,故名曰因陈。 蓍从艸从耆。 耆,高年之谓,亦因陈之意,宿茎不凋,则其枝条长而坚韧,故可为用筮策。 今此草所在而有,其丛生而枝茎繁盛者,因地之肥泽耳。 《说苑》见妇人刈蓍薪而遗其蓍簪,蓍适足为薪,非幽赞神明而始生之瑞草,明矣。 圣人取以为筮筴,以其条直,因乎自然,不假人之修治也。 今陕西有一丛百茎者,土人采之,谓为文王墓草,以充馈遗,岂亦圣人之德所致邪? 生蓍者,圣人所以幽赞神明也。 神明不能以善恶吉凶之几明诏于人,故圣人始制用蓍以筮,助神明之聪明而显之,《经》文之义如此。 若《史记龟筴传》云王道得而生满百茎,其说出自战国术士之口,《本义》用之,徒为诞而已。 参天两地三、二者,本数也。 参、两者,参之、两之,从而分析以数之也。 天本无三,地亦非二。 以形言之,天包地外,天大而地小;以气言之,阳盈而阴虚,地得天三分之二,故谓之二,繇地之二而见天之三。 此圣人所以以三数天,以二数地,而为九,为六,为三十六,为二十四,为二百一十六,为百四十四,皆倚此以立也。 其画之为象,则阴爻,三分而缺其一,阳则兼有二而实其中,以成乎三,其画,所谓以一函三,亦函地二而更盈其一也。 圣人因阴阳已然之迹以起数,而非天地之有数。 参之,两之者,人也。 故数不可以穷神,而术者知数而不知数之所自起,宜其徒乱天地之常也。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本义》以《乾》《兑》《离》《震》为已生之卦,《巽》《坎》《艮》《坤》为未生之卦,两端相迎为次序,谓之曰逆,云此伏羲之《易》也。 勿论遥指一无从授受之伏羲,与庄周之言泰氏、许行之言神农以压倒文、周、孔子者,同其夸诞;孔子所赞者《周易》也,《连山》《归藏》,当时尚存,而无所杂引,即使伏羲之《易》果存,亦置而弗论。 故《序卦》明以《周易》之序为序,《杂卦》亦以错综相比并论,一皆《周易》之次,何但于此言先天,又不明言,而但云顺逆,以启后人之疑? 康节所传者,陈抟以授穆修,修以授李挺之者也。 抟又传自吕严。 《乾》南左旋,《坤》北右转,乃阴阳交媾之说。 其《坤》起正北,历《艮》《坎》《巽》《乾》《兑》《离》《震》左旋之方位,则六壬家正月亥将之次第,盖合黄冠日者之小术,为还丹火候之定局。 为君子儒者,用以释先圣之正教,不亦过乎? 诚以《经》文合筮法之实理言之,则数往者顺,相譬之词;知来者逆,正言《周易》。 故曰:《易》,逆数也。 逆如《周礼》复逆之逆,谓自下达上也。 自上而下谓之顺,自下而上谓之逆。 数已然于既往,则自上而下。 如序五帝,则伏羲为一,神农为二,至舜为五。 又如累十二棋子,则以居上者为一,至最下者为十二,所谓顺也。 欲知将来之吉凶,则善恶有基,得失有本,必从下而上。 故《易》卦以下一爻为初,筮法先得初,次得二,次三,次四,次五,以终于上,而数乃合十八变之积,以成吉凶之象,所谓逆也。 如《乾》之策二百一十六,从下一爻三十六起数。 卦画之生因乎数,数繇下积;卦既成而后成乎象,则象自上垂。 故但云逆数,不云逆象。 如康节之言,则象亦逆矣。 且其以《兑》次《乾》者,阴自上生,而其自《巽》而《坎》而《艮》,又自下生;两端交凑于中,《震》《巽》交媾于内,则又半逆半顺,而非但云逆数矣。 康节之说,求之一部全《易》,无可证据,不获已而曲引此段《经》文以文其诐辞,当时二程子已知其不足学,蔡神与憙习《葬经》,尚术数,乃从而表章之。 朱子与神与父子交,因为所惑,使《周易》之大义白日昼晦,良可惜也。 雷以动之  以下八章凡此八章,次序各别。 雷以动之章,首《震》《巽》,次《坎》《离》,次《艮》《兑》,终《乾》《坤》者,盖以卦德之用言。 德以渐而成,用以渐而进,故阴阳从下起。 雷风者,大化发用之始也。 次上而《坎》《离》,见其功;次上而《艮》《兑》,收其效,乃以成《乾》《坤》之大用。 君德成而藏之固,大用之所以不穷,无有骤跻乎! 至健大顺,躐等速成之道也。 帝出乎《震》一章,则以四时生物之化而言。 因四时而定八方,取诸地有四游之义。 盖虽有纯《乾》之卦,而实言天气之行乎地中者,故与六子同序,而《坤》居《离》《兑》之中,《乾》居《兑》《坎》之介。 若以实言之,则此《乾》《坤》与六子,皆《乾》君《坤》藏之发见于生物者也,此又一义也。 其言帝,言万物,皆以植物之生化言之。 若人与鸟兽则无定时,不待春生,夏长,至秋实而冬落成也。 《乾》健也以下诸章,则就卦之本体而言。 《乾》健也一章,其德之体。 《乾》为马以下,则其生物而成乎物之体者。 故建《乾》《坤》为宗主之君、富有之藏,而六子以次而效其成能,又一义也。 因此可见《周易》之广大不测,因时以大明终始,而无一成之典要,特无《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序耳。 陈抟之传,为方士之术,益明矣。 大赤五色之赤,见之经传者,无大小之异。 今世有所谓大红者,乃宋以后用红蓝花及梅子取汁,染为极艳之色,夺古正色之朱,非古所有也。 按:《礼》五辂有建大赤者。 大旗而色赤,其色昭明,而揭于竿上以指麾,故《乾》象。 苍筤竹筤音卢党切,蓝色也。 苍者,今天青色。 苍筤竹者,嫩竹枝茎苍翠也。 《震》木道未成,仅为竹而未老,一阳初生之象。 坚多心木有中边,其中可谓之心。 然心一而已,何得云多! 此心乃枝之心,节之心也。 木之瘿,其纹盘曲,而中结为心。 多心者,多瘿也。 《坎》,险也,而为劳卦,难于斫治,故有此象。 杂卦大过颠也  以下八卦《杂卦》俱以错综二体相连,因《周易》本然之次而相并以论。 徒此下八卦参差不等,故《本义》疑之。 而颠、刚、行、正、定、终、穷,古韵相叶,则非有错简。 《大过》《颐》错而不综,《归妹》《既济》《未济》皆既错而又综。 卦体既杂,故不同余卦而自为一例。 唯《中孚》《小过》不应不相配说,《夬》《姤》尤宜与《剥》《复》一类,此为可疑。 意者欲以《夬》终之,寓扶阳抑阴之旨,且可生起《乾》卦为运行不穷之化,而《中孚》《小过》,《大象》为《离》《坎》,水火不相射,故与《既济》《未济》皆不相并论。 此抑见圣人于卦之序,不主故常、变化无方之妙,非后世言《易》者臆测为一成之局所能与也。 《未济》为男之穷者,程子得之西蜀隐者曰三阳失位。 然阳失则阴亦失,而《归妹》上六阴未失位,义不可通。 盖《未济》阳往而不返,《归妹》阴骄而上,六五得中,尤增亢傲。 亢则必折,故与《未济》同其失焉。 隐者之说,知其一而未知其全也。 《周易稗疏》卷四终 发布时间:2025-08-10 18:23:2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