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内容: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大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丰,泰九二之四也。 乾变离明,坤易震动,明以动则亨,亨则大,丰大也,故曰丰亨。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此合两体言致丰之道也。 假,至也。 乾在上之象。 王者明以动,其道亨,乃能至于丰大。 九二上行至四,王假之也。 王假之者,尚大也。 四海之广,万物之众,无一物不得其所,无一夫不获自尽,非小道之所能至,故曰王假之,尚大也。 此以九四言乎丰之才也。 二四失位为忧,离下有伏坎为加忧。 离见坎伏,勿忧也。 然明以动勿忧,其至于大也。 进而至于五,则得位矣,故曰勿忧。 此以九二之四言乎丰之才也。 离日震动,日当五为中,曰动于下,升于东方,明动不巳,九四进五,何忧乎不至于中而无所不照哉。 日之大明,万物咸睹,宜,照天下也。 乾为天,五离应二,照天下也。 太玄曰:日正于天,何为也? 曰:君子乘位,为车为马,车龄马𩧦,可以周天下,故利其为主也。 宜日中则正于天,利其为主之谓也。 故曰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此以九二进而至五,言乎丰之才也。 五复降四,坎离象变,离成兑,日在西,日中则昃也。 坎成兑,巽兑为口,月阙于巽辛,月盈则食也。 四乾阳长于震,二坤阴生于离,阳长,盈也,息也。 阴生则盈者虚,消者息矣。 有天地,然后有人,有鬼神。 鬼神往来于天地之间者也。 丰大之时,所宜忧者,不在乎未中,而常在乎日之既中也。 何则? 日中俄且昃矣,月盈俄且食矣。 盈者必虚,息者必消。 天地之所不能违者,时也。 而况天地之间,聚而为人,散而为鬼神乎? 明动不巳,未有能保其大者也。 保此道者,其唯中乎! 故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此复以坎离升降明丰之戒也。 在卦气为六月,故太玄准之以大廓。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雷电皆至,万物丰大之时,丰则生讼,故君子法其威明,并用以治刑狱。 电明照也,所以折狱。 雷,威怒也,所以致刑。 折狱者,以正折其不正。 初二三正也,而二有伏,坎为狱不明,则枉者不伸。 致刑者,刑其不正而巳。 四五不正也。 兑为刑杀不威,则小人不惧。 噬嗑其明在上,君子在上之事也,故为明罚饬法。 丰用明在下,君子在下之事也,故为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泰九二之四成丰,故九四为丰之主。 配者阴阳相匹,孟氏、郑氏本作妃,嘉耦曰妃。 妃,嫓也,亦匹配之意。 初九,九四,阳也;六五,阴也。 初与四不应,六五亦无应,四虽不应,初可因四为主而配五,阴阳相配,故九四为配主。 遇者不期而会,四不应初,而初九主之,不期于会而会,故曰遇其配主。 旬,均也。 初九、九四,均也。 然明动相资,致丰之道,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是以均而无咎。 无咎者,初九以正相资也。 初九遇四,往而相易以致用,则初得尚于五,而丰之道上行矣。 尚亦配也,与尚于中行之尚同,故曰往有尚也。 夫初九遇九四,所以得尚于五者,以正相资而成丰。 譬之共难,则仇怨勰力,势使之然。 若妄动不正,过四而有其位,明动不相为用,过旬也。 过旬则失其配主,往而无所尚,与坎险相会,灾至矣。 丰道亡,所以灾也,故曰过旬灾也。 初动有小过象,故曰过旬。 谓之均者,六甲周行乘八节,其数四百八十而成钧。 钧,匀也。 初九,离纳巳,九四震纳庚。 自巳至庚凡十日,十日周而复始,故训匀。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震巽为草,二在草中,有周匝掩蔽之意,故曰蔀。 陆震曰:历法凡十九年,闰分尽为一章,四章凡七十六年为一蔀,五蔀周六甲,凡三百八十年而历象小成。 丰蔀之名,盖寓此意。 离目为见,丰为日中,五兑伏艮,艮离为天文,贲之象也。 震少阳,其策七。 震为动,有星在上,动于中而其数七,斗之象也。 二有至明中正之才,以丰时遇暗弱不正之君,犹当昼而夜,至于见斗,其昏甚矣。 坤为冥,晦暗之象。 五既不能下贤,二自往见,反得疑疾。 自往者,亦取疑之道。 巽为不果,六五阴失位,疾也。 然二五相应之地,有孚之理,二积中正,不巳尽其诚信以感发其志,则五动而应之乃吉。 易传曰:苟诚意能动,虽昏蒙可开也。 虽柔弱可辅也。 虽不正可正也。 古之人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巳之诚上达而君见信之笃耳。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 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沛,古本作旆,正弼以为幡幔,震为玄黄,兑,金断之旆也。 幡幔围蔽于内,故丰其旆。 沬,斗后小星,微昧之光,子夏传及字林作昧。 三之上成艮,艮离为天文。 星在斗之后,随斗而动者。 昧也。 三明极而刚正,处丰之昧。 上六暗极矣。 犹日中当明,而反见斗后之星,其暗尤甚。 巽为事,阳为大,伏坎为可。 丰尚大也。 丰其旆,往见则不明,故退而守正,以不可大事故也。 兑为右,伏艮为肱。 兑折之。 折右肱也。 上六暗极,不可用之,以有为从之,必罹其咎,故自折其右肱,示终不可用则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遁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四动成坎离,光明也;不动成震巽,震巽为草,掩蔽周匝,蔀也。 四在蔀中,处不当位,自蔽其光明,故曰丰其蔀。 兑有伏艮,四应离初,艮离为天文,震,动也。 其策七,有星动于上而其数七之象。 离目为见,四处不常位,又不能变,若动而交初,则幽者明矣。 坎为隐伏故也。 以此处丰,犹日中之时而反见斗,处幽暗而巳不明,故曰幽不明也。 九四不正,其不明自取之,异于二三矣。 夷主者,谓初也。 九四与初九均为阳,而上下不敌,四忘其势,下夷于初。 四者,初之所主也,故曰夷主初正,正则吉。 初九助四而上行,以资其明,吉行也。 易传曰:居大臣之位,得在下之贤,同德相辅,其助岂小也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六五屈体,来下于四,与之共天位。 九四之明,上行之五,相错成离,坤离为文,章者,文之成也。 九四上行,则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六爻并用,成丰大之庆。 五屈巳下贤,四志行乎上人,自誉之。 兑为口誉之者也。 五得正,吉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自二至上,体大壮,栋宇之象。 上六动阴,变阳为大。 丰其屋,言自处高大也。 二为家,震巽为草,丰盛周匝以掩蔽之。 蔀其家,言所居不明也。 自处高大,所居不明,以高亢自绝于人,如飞鸟务上翔于天际,岂复能降哉? 上动成离,离为飞鸟,乾为天,在外卦之际,天际也。 丰之时,九四忘其敌,巳下资初,九三与上六正应也,其能忘乎? 故三自下往,庶几发其昏暗,知处丰之道。 九三离目为见往窥之,坤户阖而不应,阒寂乎其无人声,太玄所谓外大抗,中无人也。 三于是退而自藏于坎中。 乾为岁,三自四历三爻,三岁不觌也。 丰其屋,蔀其家,自绝于人也。 三岁不觌,人绝之也。 上六动不正,凶也。 不直曰凶者,有应焉,犹冀乎下交也。 至于三岁不觌,人亦厌之,而凶至矣。 窥,小见也。 觌,私见也。 自上六言之,谓之窥,阴为小也。 自九三之上言之,谓之觌,私见也。 私不正也。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 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否之变也。 刚当居上,柔当居下。 六居五,失其所居而在外,旅也。 然六居五,柔得中矣。 得中,则其柔不过,得为旅之中道。 易传曰:中非一揆,旅有旅之中也。 柔得中,则能顺乎上下之刚,不为刚所掩而小者亨。 顺乎刚而柔失中,旅道穷矣。 坤,顺也。 君子入国,问禁兴之日,从新国之法,顺乎刚也,故曰柔得中而顺乎刚。 此以六五言旅小亨也。 九居三,未为失其所居也。 然刚自五而反居于下,犹为旅也。 居三成艮,屈其刚而止于下,自谦屈之道也。 虽止乎下矣,然九三正止而不失其正,上丽乎离之明。 君子之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丽乎明也。 正然后能丽乎明,不正,人将拒我矣。 正则吉,故曰止而丽乎明。 此以九三言旅贞吉也。 旅,难处也。 旅如六五,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在我者不失巳矣,乃可以小亨。 旅如九三,止而丽乎明,在彼者亦不失人矣,乃可以贞吉。 是以旅一也。 而再言之。 易传曰:旅困之时,非阳刚中正,有助于下,则不能致大亨。 如卦之才,则可以小亨,得旅贞而吉也。 四方固男子之事,居者必有旅也,顾处之如何耳。 夫子历国应聘,尝去父母之邦矣,去他国矣,欲浮于海,居九夷矣,盖得旅之时义也。 旅之时不一,而义者时措之宜。 知其时而不知其宜,不可也。 非大人孰能尽之? 故曰旅之时义大矣哉。 在卦气为四月,故太玄准之以装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上有火,明而止,止而不处,旅也。 君子之用刑也,虽明而止,故明而慎于用刑;虽止而不处,故亦不留狱。 明者或不慎,慎者或留狱,失旅之象也。 离有伏坎为狱兑,为刑杀,艮止慎也。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郑曰:琐琐,小也。 艮为小,动而之四,复成艮,小之又小。 琐,琐也。 初六,小人之旅,卑柔而不中正,恃应而求于四者,䙝,其细巳甚,故曰旅琐。 琐四巽极而燥,火性炎上,不能容初。 艮。 止也。 厌止妄动,往而复止,人亦厌之,志穷也。 坎险灾也。 志穷遇险,斯其所取灾也。 艮为手,有求取之象,楚申侯是巳。 曰斯曰其者,初四上下皆艮手,取灾之象,故指两爻言之。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尢也。 艮,止也。 二得位,止而得位,即次舍也。 离兑为蠃,货贝资财之象。 二巽为入,怀其资也。 童仆,一本作僮仆,艮为少男,初卑阴贱,二在上,畜之童仆也。 初于二,得童仆贞也。 童仆贞,则二亲信之而不疑。 旅在下,柔而中正,即次所遇而安也。 怀其资,得三、四、五之助也。 又得童仆贞,贞而下承之,旅如是多助矣。 故动而之外,终无尢之之者。 五兑为口,尢之者也。 初六不正而曰贞者,贞于二也,贞于主人,二巽东南,主人位也。 归妹九二利幽人之贞,贞于五也。 童仆贞,然后次舍可止,资货可有。 夫子曰:审其所以从之之谓贞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矣。 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艮,止也。 五得位,止而得位。 次,舍也。 巽木离火,焚其次也。 九三在旅而过刚,四五之所不与,则失其所止,有焚其次之象。 兑为毁伤也。 旅失其所止,亦可伤也。 初艮为童仆,九三既失其所止,以旅之故,乃巽而与下,失尊卑之宜。 初三易位,初失其正,丧其童仆,贞也。 所以丧者,为旅之义。 刚柔皆失中,旅如是,寡助,危矣。 六居三不正,危之道。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 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二三止而得位为次舍,四巽为入而未得位,行者处而巳,入对出言之为处,九四非安处也,故曰旅于处。 离兑为蠃,具资也。 离为兵,巽木贯之,斧也。 得其资以为利,得其斧以为断。 上得乎五,下得乎三之助矣。 九刚明之才,而处四履谦,能下善处乎旅,故得上下之利。 有资货焉,有器用焉。 虽不若六二,亦曰得其所矣。 然未得位也。 上不足以发五之志,下不足以致九二之贤,虽得资斧,未免为旅人,故我心不快。 兑为决,中为心,四进而上,道行于五而二应,则快矣。 孟子曰:久于齐,非我志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五在旅卦,不取君象,君不可旅也。 离为雉,雉,文明之物。 文明,人文也,圣人止乱而不以威武者也。 离为兵,伏坎为弓,伏艮为手,兵加之弓,上矢也。 矢者,射雉之器,五动,弓矢发,离坎毁而雉亡,一矢亡之也。 一矢亡雉者,五得中道,动而心中乎理之象。 然六五未当位,虽有文明之德,未可以动,上九屈体逮之,则令誉升闻而爵命之矣。 兑口在下,与之誉也。 巽为命,上卦之终,由誉而后命之始也。 未当位,终也誉命,故曰终以誉命。 五进上,其在宾师之位,乾西北宾之位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 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上九,离为飞鸟,九动变六成震巽,巽为木,震为竹苇,鸟隐其中,巢也。 上九极刚,以高亢居上,非旅人之宜。 巽木离火,鸟焚其巢,失其所也。 离目动震有声,笑也。 乐其未焚之前,柔顺谦下时也。 兑泽流于目,巽号出于口,哀于既焚之后,悔其先之时也。 上与三相应之地,上六变而正成坤,坤为牛。 九三应而上降三,二成坎,坎为耳。 上九高亢不变坤象隐,丧牛也。 易,轻易也。 火性剽疾,上九极刚,轻易也,故曰丧牛于易。 九丧柔顺,三不往应,坎耳伏矣。 轻易者,自塞其耳而聪不明也。 陆机羁旅:处群士之上,而不闻牵秀、孟玖之毁,其以高亢轻易而致祸乎,䷸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柔在下而承二刚,巽也。 巽为风,风者,天之号令,命者,天之令也,故巽为命。 内巽者,命之始,外巽者巽而达乎外,申前之命也。 重巽之象,唯可施之于申命。 先儒谓上下皆巽,不违其令,命乃行也。 若施之于佗,则巽已甚矣,故曰重巽以申命。 此以两体而言巽也。 巽自遁来,讼之变,六三之四,上下皆巽。 九二之刚,巽乎中也;九五之刚,巽乎中正也。 巽乎中正,则其刚不过,而所施当乎人心,是以志行乎上下,故曰刚中正而志行。 此以三、四相易而言九二、九五之巽也。 九二之刚巽乎正,则初六之柔顺之;九五之刚巽乎中正,则六四之柔顺之。 上下之柔皆顺乎刚,则物无违者而也。 二、九五之志行,故曰柔皆顺乎刚。 此以初六、六四言,大者巽,则小者无不顺也。 柔皆顺乎刚,虽无违者,然顺乎中正乃善,不然,失所从矣。 六四离目为见大人者,九五刚而巽乎中正者也。 刚巽乎中正而柔顺之,则柔者亦得其正,而小者亨矣,岂非小者之利乎。 故曰利见大人。 此以九五言巽之利也。 小者亨矣,故六四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而其道上行,故曰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徐氏王昭素考王弼注有命乃行也四字,当在重巽以申命之下,疑象或脱文,理若有之,在卦气为七月,故大玄准之以翕。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为风,风巽而入者也。 前后相随而至,则岁事行矣,故巽又有事之象。 传言八风之至,各以四十五日而成一岁是也。 君子申命谆谆者,行事也。 行事莫如巽,巽则易入。 初六进退科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巽初,行事之始也。 居卑体柔,不能自立,过于巽者也。 退则不安,进则无应,又二刚据之,莫知所从,巽为不果,故曰进退志疑也。 六变九巽成乾,应兑,乾为健,兑为决疑,志去矣。 健决者,武人之贞。 天道尚右,故兑为武人。 志疑者,不先治其志也。 君子自治其动以正,行之以健决,确乎不可移,虽千万人必往,孰能夺其志哉。 故曰利武人之贞。 志治也。 巽为工,有治之意。 易传曰:治谓修立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 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巽初,坤变乾也。 巽为木,坤西南方,乾为人,设木于西南之奥而人即安焉者,床也。 巽股变艮股,见手伏蒲,伏于床下之象。 九二不正,卑巽如此,宜有咎。 然九二刚中,其动也正,卑巽者,非为利也,将以诚意感动九五而巳,故用史巫纷若吉。 吉者,正也。 九二之动,上之五成震,震为声。 五之二成兑,兑为言。 上九宗庙,兑口出声,祝史道人之意,以达于鬼神之象。 六降于二,巫以鬼神之意告于人之象。 史巫皆尚口而巽故也。 四巽离为丝,二五升降,史巫纷若,则卑巽之意达于上下,巽在床下,何咎之有? 此子游重服,立诸臣之位,以感悟文子之道也。 二五,中也,九五未应,则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乃为得中。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频水崖与复九三频复之频同。 兑,水泽。 三,水泽之际。 九三重刚不中,在下体之上,巽极而决躁,不能巽者也。 将遂其刚亢欤,则上临之以巽,四以柔相亲,九二之刚近而不相得。 将变而为柔欤,则安其所处,惮于改过,有吝之意。 然志已穷,不得已而巽,犹人行至于水之崖,欲前得乎? 故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易传曰:虽欲不巽,得乎哉!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四无应,乘承皆刚,宜有悔。 四本遁之六二,自二之四,一变讼,二变巽,二田也。 艮为手,柔道上行,之四得位,处二阳之际,上巽于五,下巽于三,三爻皆正而相得,故田获三品。 古之田者,上杀、中杀、下杀。 为三品,三品则遍及于上下兑有刑杀之意,而又伏艮为黔喙之属。 巽为鸡,离为雉,为三品,以巽事上临下,上下与之巽而有功,虽无应也,乘承皆刚也,其悔亡矣,故曰有功也。 易传曰:天下之事,苟善处则悔,可以有功矣。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君位而正中,巽为号令,有申命之象,故举全卦以尽一爻之义。 五无应,宜有悔正,故悔亡。 动则二应之,二五皆正,故无不利。 初二不正,始未善也,五正善而有终也。 无初故申命,申命则有终,初未善也,故巽以命之。 先庚三日,变家人变益之时也。 下三爻震,震纳庚,离为日先,于此庚之使善也。 后庚三日,变噬嗑变震之时也。 震纳庚,离为日后,于此庚之,虑其未尽善也。 先庚后庚,主于中正也。 十日之次,以戊已为中,过中则变,故庚谓之更。 更而正中正则吉,此九五之所以吉欤? 蛊卦六五柔,故为蛊。 巽九五刚,乃有更变之善。 更天下之弊,其唯刚中乎!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上九以巽而居高位,处之不当,穷则变而反下。 三以重刚乘之,巽股变艮手,有恐惧自失而蒲伏于床下之象,故曰巽在床下。 离兑为蠃,具为资,所以利也。 离为兵,巽为木,贯之为斧,所以断也。 上穷反三,离兑巽毁,故曰丧其资斧。 丧其所以利,则莫或爱之。 丧其所以断,则莫或畏之,正乎凶矣。 上复位遇坎险,正凶也。 鲁自襄公三家分其民,其君四世从之,至昭公失国,无所窜伏。 盖处上极巽,尽亡其资斧,乃正凶也。 方自失之初,告之以凶,讵肯信乎䷹兑下,兑上。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说之大,民劝矣哉。 兑以一阴居二阳之上,阴说于阳而见乎外者也。 兑,巽之反,初六之上,六四之三,柔说于外,二五不失其中,以说行刚,而刚柔皆亨,故曰兑亨。 彖曰:兑,说也。 此合两体卦变而言兑也。 刚中则实,柔外则接物以和,说而正,则和而不流。 卦九五刚中而正,九二刚中,而又戒之以利贞者,二、三、四不正,不正则陷于邪謟,悔吝将至,故说道利正,非道求说不利也,亦何由亨哉? 故曰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此以两体六爻言兑也。 乾,天也;上五,天位也。 坤,顺也。 初六之上而说,顺乎天也。 三四,人位也。 六四、九三相易而说,应乎人也。 天人殊位,顺乎天者,而在于应乎人而巳。 天之说万物,阴阳相说,降而为泽,说之非其时,则亦不能说矣。 汤武之征伐,出其民于水火之中,而民大说,是所以顺天也。 知人则知天,知天则知说之道。 故曰顺乎天而应乎人。 此以上六六三两爻而言兑也。 坤为众民也。 坎为劳。 兑决。 坎为大川。 险难也。 坤为死。 以内卦言。 兑先于坤。 说以先民也。 坤众从之。 兑见坎伏、民忘其劳也。 以外卦言之。 巽股而涉大川之险。 坤化为兑、民忘其死也。 夫就佚辞劳,好生恶死,民之常情。 用之以说,乃忘四体之勤,决一旦之命而不顾,非说之以道,能如是乎? 古之人有行之者,周公之东征是也。 故曰: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民和则气和,气和则天地之和应。 说之大,天地不能违,而况于民乎? 故曰民劝矣哉。 此再合两体,兼伏爻而言兑也。 在卦气为秋分,故太玄准之以沈。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连比也。 泽水所钟,两泽相丽,重说也,说之大者也。 天下之可说而无𭣧者,无若朋友讲习之为大也。 易传曰:两泽相丽,玄有滋益。 朋友讲习,玄相益也。 兑与兑同,类为朋初,上五始终以正相助为友,兑为口为讲,两兑为习。 九五初九之君子,以朋友讲其所知,习其所行,相滋相益,体丽泽之象。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刚而处说,无偏系之私,能可否相济者也,故曰和兑。 九四疾恶六三小人,然体巽不果。 不果,疑也。 初九动而上行,以济其决,而巽毁九四相易,六亦得位而正,正则吉,故曰和兑吉。 初九远于六三,无嫌于说。 小人九四未疑也,是以能济其决否,则四疑矣。 晋訾佑实直而博。 范宣子朝夕顾之以问国事,不正其身,未有能决人之疑者,故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小人非道来说,九二比之以阳说阴宜,有悔且凶。 九二诚实自信于中,动则九五应之,信孚于人久矣。 虽比于小人,和而不同矣,何疑于相比哉? 始虽未孚,终必相说,二动而正,正则吉而悔亡,故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夫石碏、石厚,父子也,叔向、叔鱼,兄弟也,子产、伯有,同族也,虽比也,岂能说之? 易传曰志存诚信,岂至说小人而自失乎?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兑,巽之反。 初。 二三皆自外来,柔不当位而乘刚来说于二,说之不以道者也,故曰来兑。 三,高位也。 柔邪而说,高位凶矣,故曰来兑,凶。 楚费无忘,汉息夫躬,唐伾文乎! 九四,摘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离兑为羸,具货财也。 四动离为震,噬嗑为市之象。 巽变之,其于市也,为利三倍,摘贾之象。 摘贾度利而动,故又为摘度之象。 动承坎,坎,劳卦,劳未宁也。 摘兑未宁者,拟议所从,度利而未定者乎。 介者,阳刚介于三五之间也。 从五,正也。 从三,不正也。 阴阳失位为疾。 九四阳失位,六二阴失位。 九四以君子疾小人,六三以小人疾君子。 九四宜有忧矣而有喜。 九五阳得位为喜,四疾六三不与之交,动而正上从于五,则君臣相说而有喜矣。 夫唐、虞、文、武之际,得人为盛,而四族、三叔未尝,不疾君子,然不害为治者,从君子而不从小人,可不慎其所从乎! 易传曰:若刚介守正,疾远邪恶,将得君行道,福庆及物,为有喜也。 若四者得失未有定,系所从耳。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阴,消阳也。 六三在下,进而上则四五消,有剥床之象,故六三谓之剥。 九五正天位,有刚健中正之德当乎位,位与德非不足也,然孚于六三之小人,则九五危矣。 六三取说而巳,无献可替否之义,小人道长,则君子之道曰消,安得不危! 易传曰:巧言令色孔壬,舜且畏之,其可忽诸!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说道之成,六正巳辅九五刚健中正之君,宜有膏泽下于民而未光,何也? 以引六三之小人也。 三巽为绳,离为光,上六之说,三相引之,如举绳然,为山一篑之亏也。 此所以未光。 欤六三,兑之小人也。 故初九刚正者,不疑于三而行也。 九二刚中,不比于三也而悔士。 九四以三为疾,九五孚于三而厉,上六引三而一未光,小人以说进而为害,其可不虑乎䷺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五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涣,否九四之变也。 险难离散,否塞解释,刚柔皆亨,故曰涣亨。 此以卦变言乎涣也。 九二之刚,自四而来,动于险中,二阴不能陷,解难散险,又处之以中者也,险岂能穷之哉。 五得中道,出乎险外,六四之柔,自二而往,正位乎外,而以巽顺上同于五,君臣勰比,能守其中者也。 天下之难,患处之者不以道,及其出险,又或不以道守之,则乱者不解,解者复乱。 二五之刚,四之柔,处之守之,皆不失中,故曰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此以二、四、五、三爻言涣之才,所以致亨也。 天下离散,不安其居者,本于人心失中,鬼神依人而行,离散则鬼神不飨。 圣人推原其本,将以聚之,故建国设官以为民极,而宗庙为先。 宗庙者,收其心之涣散而存之也。 人孰不有父母,知报本则知祭祀出于人心,复其本心,则离散者可合,而天下无事矣,治涣之道也。 假,至也,谓五也。 上为宗庙,艮为门阙。 五,王位。 中者心之位,九五有入于门阙至宗庙,得人心而存之之象。 易传曰:卦之才皆主于中,王者极涣之道,在得其中而巳,故曰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此再以九五而言。 涣之才也。 利贞者,五也。 坎为大川,巽为木,为股,据正体,巽,四二皆为我用,以之济难,而功归于五。 言乘木有功,则利贞在其中矣。 合天下之离散,非正其可乎? 故曰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乘木有功也。 此再以九五、二四吉,涣之才也。 易言木者,三益、涣、中孚,存五行也。 在卦气为六月,故太玄准之以文。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涣然离散之象。 离散之时,天下之险难方作,先王以是享于上帝,以一天下之心,使知无二主也。 立庙以合天下之涣散,则人知反本,鬼有所归。 享于帝立庙,离散者一矣。 帝,乾上九也。 上又为宗庙。 巽股为立,坤为牛,坎为血,享于帝也。 观此则知鲁用郊晋祀,夏郊,鲁有周庙,郑有厉王之庙,非先王意也。 秦位在藩臣,胪于郊祀,天子不能制,反致文武胙,卒并天下。 杨雄曰:僭莫僭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天。 雄其知涣之说矣。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虞翻、陆震本作壮吉,悔亡。 拯,古本作拯,音承,举也。 六四得位近君,正而巽,可以济涣,然莫或助之。 初欲拯四才柔位下而在坎中,且四不相应,乃舍四用二,用二乃所以拯四也。 二刚中之才,坎为美脊之马,初二相易成震,震为作足,马美脊而作足,马之壮健者也。 四艮为手,震为起,起手以承六四,拯之象易,则足以资六四之刚而载其上矣,故曰用拯马壮,吉。 正则吉而悔亡。 初六处不当位,本有悔也。 六坤柔顺以阴求阳始涣而拯之,亦顺也。 故曰初六之吉,顺也。 五爻皆言涣,初独不言。 易传曰:涣离之势,辨之宜早,方涣而拯之,不至于涣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四巽为木,坎为揉,震为足,艮为手,在上体为肱。 揉木令曲而有足,肱据其上,机也。 二四合乃有此象。 二有刚中之才,处险而不当位,宜有悔,二能奋身出险,上奔于四,四来凭之以安,机凭之以安者也,是以悔亡。 震足动,奔也,故曰奔其机。 二本否四,在二者涣散之时也。 二之情不忘乎四,犹逃空之人不忘故国。 奔则得中心之所欲,二中者心之位也,故曰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所以致涣者,险在内也。 四五济险之位,六三处不当位,近险宜有悔。 然不与险争,动而之上,自脱于险,非拯时之涣以济人者也,其正躬卑巽以远于悔者乎! 坤为身,三上相易,折坤成巽,离目视下,鞠躬之象,故曰涣其躬,无悔。 象曰:志在外也。 之外则无悔,三上合而得正也。 蘧伯玉闻卫乱而之近,关杜泄葬叔孙豹而行之时乎? 六四,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坤为众,涣三阴群也。 四巽顺而正,居近君之位,上以巽乎五,下以巽乎二,二刚中有济,涣之才,而二阴比之。 四屈己济难,与众同患,得九二之助,阴服矣。 则散者合,异者同,共图天下之涣,是以元吉。 元吉则济涣之志光且大矣。 坎为光,阳为大也。 涣之时,用刚则不足以怀之,用柔则不足以制之。 四二协力,刚柔共济,涣而至于群,天下始可以聚矣。 五艮为山,半山为丘。 丘,聚也。 六四得九二以合其群,其心思之所存者在五。 五得位,群阴之所聚,如物之聚于丘。 五中正善群,然非四合之,亦不得而群矣。 四视二阴,等,夷也。 四正初与三不正。 坤土,思也。 所思匪若二阴之所思不正,故九二为用,二阴服之,否则涣散矣,其能效美于君有丘之实乎? 故曰涣有丘,匪夷所思。 宣王承厉王之后,天下离散,召伯之徒佐王建国亲诸侯,遣使劳来安集,涣其群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有疾者,闭塞不通,阳降阴升,浃于腠理,否者亨矣。 否乾降二,坤阴升四,降者成坎,坎水浃于上下,汗出之象,号令如之。 巽为号,阳为太,九五出号令者也。 故曰涣汗其大号。 五至三体升,有风行地上,省方设教之象。 能发新命以顺民,上下交通,险难解释,涣汗其大号也。 涣时民思其主、故王居正位乃无咎。 在他时安居不能顺动、则有咎矣。 故禹别九州而终于冀、汤胜夏而归于亳、武胜商而至于丰。 王正位、则涣散者知所归矣。 乾五为王、艮为居止也。 得正则无咎。 然九五非六四之贤、与上同志、安能发大号居其所而治哉! 易传曰:再言涣者,上为涣之时,下处涣如此为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先儒读涣其血作一句,去逖出作一句,以象考之,当从先儒。 九二,坎乾为血,血者相伤之象。 涣五爻不应,上九独应六三,六三近险,见伤,上九下应之。 三上相易,上复成坎而伤,故曰涣其血。 言上三俱伤也。 上九能去六三,远出乎险之外,自处以巽,不陷于险,则是去而远害,于义无咎。 逖,远也。 故曰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一本作去惕出。 巽为多白眼,有惕惧之象。 然象曰远害,当从逖矣。 涣时以合涣为功,上九居不用之地,故远害无咎。 系于六三而不去其伤,自取也。 若施之用事之地,则有咎。 仲由死于卫,季羔避祸而去,一也。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涣之反,㤗之变也。 㤗分九三之五以节其上之柔,分六五之三以节其下之刚。 刚柔分而有节,二五之刚得中,上下节之而不过。 所谓节者,刚柔有节而不过乎中,不过则亨,故曰节,亨。 刚柔分而刚得中,不曰柔得中者,刚得中则柔不过矣。 此以卦变二、三、五爻言节之所以亨也。 上六乘刚处险,守而不变,所以不可贞者,节之道穷也。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守而不变,苦节也。 凡物过则苦,味之过正,形之过劳,心之过思,皆曰苦。 苦节,则违情性之正,物不能堪,岂道也哉。 申屠狄之洁,陈仲子之廉,非不正也,立节太苦,不可贞也。 夫节者,为其过于中也,故节之使不失其中。 上六正而过矣,安能节乎? 故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自不肖观之,过者为贤;自中言之,过不及一也。 谓之正者,贵乎中正也。 正而失中,不可正也。 故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此以上六无应,戒苦节也。 兑,说也。 坎,险也。 人情易则行,险则止。 凡止而行,皆有险之道,节止而不行者也。 泰之九三,上行自兑成坎,以说行险也。 以说行险,虽止不失其和矣。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故曰说以行险。 此以九五言节之亨也。 九五,节之位也。 中正,节之道也。 当位以中正为上下之节,各适其宜,无所不行,故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此以九五言节亨者,当有位也。 九三一变归姝,震为春,离为夏,节之以春夏也。 再变节兑为秋。 坎为冬。 节之以秋冬也。 天地有节、则阴阳寒暑不过、而万物成于艮。 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 离兑为贝。 贝为财。 乾为金玉。 坤为民。 泰甚则人欲纵。 人欲纵则财用匮乏、百姓困穷。 故量财之所入、计民之所用。 节以制度,自下等级而上,其费有经,其敛有法,财既不伤,民亦不害。 是以天地不节,则四时不成,王者不节,则民财不生,无非节亨也。 故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此又推原卦变玄体,以尽节之义也。 在卦气为七月,故太玄准之以度。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之容水,固有限量,虚则纳之,满则泄之,水以泽为节也。 君子于民亦然,制其多寡,制其隆杀,制数度也。 制数度者,坎之象也。 律度量衡,皆始于黄钟,冬至之律,于辰为子,于卦为坎,九五以中正为节也。 乾为德,震为行,兑口为议,议德行者,恐其中而未正也。 易传曰:议谓商度,求中节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初九,六四正应也。 往来相易不穷,故曰通。 九二近而不相得,窒其所行,故曰塞。 初九,兑体刚决,动成坎,坎水为知,故知通塞。 五艮为门阙,交兑为户。 四在门阙之中为庭。 不出者,自守以正而已。 动有险,故不出户庭。 乃无咎。 不出则处也。 在言语则默亦是也。 不出而处,不语而默,虽有正应,不说也。 是之谓节。 兑为口舌,故系辞专以慎密不出言之。 易传曰:通则行,塞则止,义当出则出矣。 君子贞而不谅。 或曰:艮为门阙,又曰交兑为户,何也? 曰:兑为户,震为门,艮土在启闭之际,故为门阙。 乾始于子,至丑直艮,至寅成泰。 泰者,天地交通,至夘直震,故震交艮为门。 震即乾之辟户也。 是以雷发声,蛰虫开户。 坤始于午,至未直坤,至申成否。 否者,天地闭塞,至酉直兑,故兑。 交艮为户,兑即坤之阖户也,是以雷收声,蛰虫坏户。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极,至中也。 二动历四,应五成震,震为门,四在门阙之中为庭,二以中应五之中极也。 当其可之谓时,故曰时极。 时极者,时中也。 九五刚中当位,酌民情以为节。 九二有刚中之德,动而应以趋节之时,则中正之节达于下矣,得时极也。 若说于三,阴与五异,趋固而不知变,门庭可出而不出,是得时极而自失之也,所以凶者,其节不正也,故圣人戒之。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三柔不当位,说而失中,不能节之以刚者也。 有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三不能节,则乘刚失位,以说从人而巳不能堪焉,故忧发于口,咨嗟而巳。 三变而刚,刚不失节而上自应,夫何忧哉! 易传曰:节可以免过,而不能自节以致可嗟,将谁咎乎? 此爻与离之九三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累而意同。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节,止也。 凡止物有险之道,险非人情之所安。 上三爻皆处险,六四当位履正,安于处险,以顺承上而止物焉,安于节也。 六四能安于节者,以承上中正之道,以此节下,下必应之节,道行乎上下而亨,亨则通矣,非中正岂能安其节哉! 易传曰:节以安为善,强守而不安,则不能常,岂能亨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节者,理之不可得而过者也。 九五居位,以中为制节之主,安行于上而不动,甘节也。 五自泰九三变以说行险,有甘之意。 先王建国宅中,均道里,制邦域之时乎正则吉,二说从之,往有尚也。 尚,配也,往有配乎中也。 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往有尚也,故九二不出门庭,凶。 彖言当位以节,中正以通,爻止言居位中,何也? 彖言九五一爻,此言九五、九二相易也。 易传曰:巳则安行,天下则说从,节之至善者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节过乎中,居险之极,人所不堪,下无说而应之者,苦节也,不可贞,贞则凶,其道穷也。 上九固守乎正,不知俯而就中,则悔亡。 五,中也。 悔则穷,能悔则亡,凶矣。 易传曰:悔亡,损过从中之谓也。 节之悔亡,与他卦之悔亡,辞同而意异䷼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中孚自遁来,讼之变也。 二五不应,六三孚于上,六四孚于下,二爻在中而孚中孚也。 易传曰:中孚者,信之本;中实者,信之质。 夫信之未彰无形矣,其中巳有信也,非中虚乎? 静而正,发而当,反诸已而不怍,断然如金石之不可易,非中实乎? 故曰:柔在内而刚得中。 此以三、四、二、五言中孚也。 上巽施之,下说从之,巽说相与,不期于孚而孚焉,犹鸟之孚鲲也。 巽伏于上,说从于下,不动而柔者化,刚者应,拚然而飞矣。 化邦之道,不几于是乎。 坤在上为邦国,外巽内说,感之以诚信,久而自化,不为而成也。 其象巽离化坤,巽离者,万物化成之时,故曰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此总六爻而言中孚也。 豚鱼,六四也。 中孚六四,即讼坎之初。 坎为豕,其初为豚。 三兑为泽,四巽乎泽为鱼。 六四一爻具豚鱼之象,而在中孚之中,信及豚鱼也。 先王之交万物,无非信也。 取之必有时,用之必有节。 风有驺虞,信及豚也。 颂有潜,信及鱼也。 动物之蕃息者,莫如豚鱼。 信及豚鱼,上下草木鸟兽无所不及,而至诚之道,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如是乃吉。 六四,正也,正则吉信,至于赏罚而示之者末矣,非心服也,其终必凶,故曰豚鱼吉。 彖曰:信及豚鱼也。 此以六四言中孚也。 坎为险难,初越二三,涉坎成巽,巽为股,涉,大川也。 兑泽而为大川,决而成川也。 巽为木兑金刳其中,舟虚也。 舟虚者,中虚之象。 九五体巽其中虚,不以好恶之私累其心,其下说而不违,利以济难也。 夫乘木之利,乘桴不如乘舟,重载而乘险者,不如虚舟之为安。 仗诚信而蹈大难,犹乘木而其中枵然,岂复有风波之虞哉? 古之人虚巳遊世,五兵兕虎不能害,用此道也。 故曰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此以四五言中孚之功也。 天之道不言而善信,四时自成,万物自生,正而巳矣。 正,诚也。 六四之正,乃应乎天者,以其心正,其心正则其意诚,乃应于天之道,非人为也,故曰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此以六四、初九相应,言中孚也。 初九本九四,乾在上,为天之象,在卦气为冬至,故太玄准之以中。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上有风,泽中应之,中孚也,中乎信也。 中孚自讼,变坎为狱,九四之初坎成兑,兑为口,议狱也。 议狱者,议其狱情之正否也。 艮六变成中孚,艮体尽矣,为游魂,游魂,死之象。 震为反生缓死也,缓死者,未必死也。 君子议狱缓死,则好生之德孚于上下矣。 传曰: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出轻刑,解稽留。 法此象乎?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中孚之初,戒在审慎其所信。 初九、六四,正应也。 初宜信四,而初四相易,以失位为忧,以其有忧也,故虞度之。 虞乃不失其正应,故吉。 虞度而得其所从宜,诚一不贰,有它则择利而动,心无所主,惑矣。 燕谓三也。 雷在泽中,有燕息之象。 三非初之正应,初与三同体,说乎阴而往应之,为有它初之三,归妹象。 毁而不燕,以其贰也。 初九所以虞吉者,得其所从,其志未变于三,变于三矣,何燕之有? 九二,呜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讼离为飞乌,变震为鹤。 说卦震为鹄。 鹄,古鹤字也。 穆天子传、列子皆以鹄为鹤。 鹤震声,感兑鸣于正秋,九二之象也。 九二刚实而中,中孚之至者。 九居二,鸣鹤在阴也。 坤为母,巽四为子。 四与二同体震,而九二阳为大,六四阴为小,故四有子之象。 二四志同,二鸣而四和,二,中也。 四亦中虚心之象,其应岂强为哉。 出干中心愿而巳矣。 荀子所谓同焉者合,类焉者应,故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巽为命,五出命者也。 阳为美好,好爵者,爵命之美。 吾四自谓也。 我四谓五,犹曰我君也,尔亲乎二也。 二诚于中,四自和之,若曰我君有好爵,吾与尔共靡之,非二有求于四也。 四于五,其疏附之臣乎? 靡,子夏传陆绩作縻,巽为绳,縻系之象,当作縻。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庄子曰:吾无食,我无粮。 古人文章相错而成,此爻所谓我吾亦然。 易传曰:至诚无远近幽深之间,唯知道者识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敌者,势均而不相下也。 艮之彖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言六爻势均,当应而否。 故子夏传曰:三与四为敌。 盖三四同体而异意,近而不相得。 六三不正,小人也。 六四正,君子也。 三小人不见信于君子,而志在得四。 四终不可得。 震为鼓。 三动鼓而进、将以张之也,而四不应。 既罢而退、将以诱之也,而四不来。 三动离为目、兑泽流目、或泣以感之、而四不忧。 巽为长。 震为声。 兑口为言。 长声以永其言。 或歌以乐之,而四不悦。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小人之情状尽矣。 四守正,终莫得之,处位不当,无以取信于君子也,岂能强得之哉!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四处当位近君,其道上行,成孚者也。 讼,离为日,坎为月,坎变震,月在东也;离变兑,日在西也。 月东日西,望也。 五在中,四为几望,阴道之盛,盛则敌君,祸败必至,不可不戒。 古者驾车四马,两服为匹,两𩥵为匹。 不能四马,则驾两马,曰骈。 骈亦匹也。 四震为作足马,四应初成坎,坎为美脊之马。 两马匹也。 震坎阳卦,类也。 四之上绝其类而不应,则马匹亡矣。 孚道在一,四上从五,亡其匹则绝系应之私,无敌君之祸。 易传曰:系初则不进,其能成孚乎?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九五在上,六四在下,君臣之位正也。 九五刚健中正,六四柔巽正而顺,君臣之德当乎位也。 五四君臣相孚,上下固结,如挛然,相易以致用,故无咎。 挛,拘挛也。 五四相易,有巽股艮手、离目相就拘挛之象。 夫忠为令德,苟非其人不可。 君臣之际,非位正德当,其孚如是,岂能无咎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巽为鸡,刚其翰也,柔其毛也。 翰,羽翮也。 震为声,上动反三成兑,鸡振其羽翮而后声出于口。 翰,音也。 乾五为天,六三往上阴为虚,翰音登于天也。 鸟之类声闻于天者,鹤也。 鸡无是实,虚声闻于上,虽登于天,须臾则反,其可长乎。 巽为长,三之上巽毁,何可长也。 不信之极,正乎其凶,故曰贞凶。 张载曰:信之无实,穷上必凶。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 可小事,不可大事。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过与中孚相易,其卦四阴二阳。 阳为大,阴为小。 小者,过也。 六五过四而亨于外,六二过三而亨于内。 盖事有失之于偏,矫其失,必待小有所过,然后偏者反于中。 谓之过者,比之常理则过也。 过反于中,则其用不穷而亨矣。 故曰小过亨。 彖曰:小者,过而亨也。 此以四阴之中举六二、六五言小过也。 小过自临来,明夷变也。 临九二之三、六三之二成明夷,二过乎三也。 明夷初九之四成小过,五过乎四也。 二过乎三,正也。 五过乎四,不正也。 不正者,矫其失而过正也。 正者,时所当过,过所以就正也。 所谓时者,临之兑,秋也;震,春也;明夷之离,夏也;坎,冬也;小过之艮,终始也。 过与时行,而六二之正不动。 于六二不动,乃能小过而亨,利贞也。 君子制事以天下之正理,所以小过者,时而巳。 譬之寒或过于阴,暑或过于阳,冬裘夏葛,无非正也,故曰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此以六二言小过也。 二五之柔,皆得中也。 五得中得尊位,过而在上者也。 二得中得正,过而在下者也。 巽为事正则吉。 小过之道,不以位之上下,于小事有过而不失其正,则吉,柔得中也。 九四刚失位,九三刚而不中,震为作,阳为大。 作大事非刚得位、得中不能济。 失位则无所用其刚。 不中则才过乎刚。 是以小过之时、不可以作大事。 故曰小事吉、不可作大事。 此以二三四五言小过也。 明夷离为鸟。 初往之四、自下而升、有飞鸟之象。 四易坤成坤震。 震为声。 声往于上而止于下,飞鸟遗音之象。 巽为风,飞鸟遗之音。 逆而上则难,顺而下则易。 上逆也,故不宜上。 下顺也,故宜下。 小过之时,事有时而当过,所以从宜,不可过越已甚,然亦岂能过哉。 譬如飞鸟溯风,决起而上腾,其音安能远过俄顷而止矣。 大者如是则吉,不然必凶,时不可犯也。 故曰有飞鸟之象焉。 飞乌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此复以初九之四言小过也。 中孚肖乾,小过肖坤,故二卦为下篇之正。 郑康成曰: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 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 法于乾坤。 以卦气言之为立春,故太玄准之以差。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 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雷出地上,其壮乘乾。 山上有雷,小有所过也。 君子有时而小有所过者三。 巽乎上下而过,行过乎恭也。 震巽为号啕,而上六过之,丧过乎哀也。 巽为高,坤为吝啬。 处高而吝啬,逼下巳甚矣。 初六过之用,过乎俭也。 时当小过,君子不得不小有所过,以矫正一时之过。 考父之过恭,高柴之过哀,晏平仲之过俭,非过于理也,小过乃所以为时中也。 初六,飞乌以凶。 象曰:飞乌以凶,不可如何也。 明夷离为乌,初之四,飞乌也,以如师能左右之曰以。 四动体而躁,初,艮体不正,柔而止,不当过也。 有应在四,为四,所以不当过而过,其过至甚,如飞乌迅疾,虽欲救止,不可如何,其凶必矣。 坎为可,四以之坎毁不可也。 兑口如何也,与鼎信如何也同象。 是谓恶成而不及改者。 易传曰:小人躁易而上应助过速且远,不容救止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三乾在上为父,四为祖。 五坤阴居尊位,配乎祖妣也。 曰祖曰妣,既,过之称。 六二中正,祖,尊也,妣亦尊也。 祖不中正,于义当过。 妣,中而过之,义不可也。 过则失中矣,故遇之。 遇不期而会,五不应二,以中相会,故遇之。 言过而适与中相当也。 五,君之位,坤居之。 坤,臣也。 过而适及于臣之分则可。 过而及于君,过臣之分也,于义为有咎,故不可不戒。 易传曰:遇,当也。 过臣之分,其咎可知。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三刚正而应上六,应则过五。 五,中也,中不可过,三戒在小,不忍用刚以过中,故弗过。 宜,正己自守,防小人则吉。 兑泽坤土,止之防也。 三不防,乃舍所守从之,刚过乎中,上或戕害之矣。 离为戈兵,巳动失正,戕之也。 戕者,外伤之如何? 兑口也,与初六如何同象。 不能守正,见戕于外,其凶果如何也。 晋阳处父易狐射姑之班,伯宗言于朝,而诸大夫莫若,皆过之而弗防,改及于难。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 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四不当位,以刚履柔,为得宜矣,故无咎。 四下应初则过二,二,中也,弗可过也。 知二不可过,乃与五遇,五亦中也,弗过二则与中适相当,遇得其道矣。 若去柔用刚,进而之五,往则危厉,故必以用刚为戒。 往之五成离,戈兵之象,不动兑为口戒也。 小人过君子之时,不戒而用刚,鲜不为祸。 故丁宁之既曰必戒,又曰勿用永贞。 当随时处顺,不可固守其正,是以终无咎也。 然盛衰相循,无小人常过君子之理。 巽为长。 陆震曰:小者之过,终不可长也。 戒而慎之,以俟其复。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兑泽之气上而为云,兑,盛阴也,故为密云。 泽降为雨。 小过自明夷变初九,往四成兑,泽气已上而未降,云虽密而无雨,故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言阴过阳,君子之泽未能下也。 四在内外之交而见天际,郊之象。 四,兑西也。 五,震东也。 巽风扬之云,自西往东,由阴而升,阴唱则阳不和,不雨之象,故曰自我西郊。 三公位。 明夷三坎为弓,离为矢。 初之四成巽,巽离为丝,以丝系矢,弋也。 弋取之器也。 坎兑为穴,坎,幽隐也。 艮为手,取也。 彼谓二,六二在穴中,有中正之德,处于幽隐。 九三君子俯而取之,往助于五。 然六二六五同为阴类。 三虽取之,岂能济大事乎。 小过之时,柔得尊位,二阳在下,为阴所过,不能成功。 三下取二,用力多矣,亦岂能济哉。 谓四阳为我,二阴为彼,以阳为主也。 若中孚阳谓阳,则谓五曰我,自谓曰吾,谓二曰尔,尊卑之义。 小畜彖曰: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其辞与小过六五同。 盖小畜所畜者小,小过则所过者小,皆不可以作大事,过之则畜之矣。 二卦虽殊,而大者为小者所畜,而不得施则一也,故关子明曰:小畜一卦之体,当小过一爻之义。 然则畜之一也,小大之时异焉。 上六,弗遇过之,飞乌离之,凶,是谓灾眚。 象曰:弗遇过之,巳亢也。 上六不与五相当,失中也。 又动而过之则甚矣,而况处小过之极,于时为巳亢乎! 故曰弗遇过之。 上动成离,离为飞乌,为目,巽为绳,以绳为目,罔罟之象,其违理过常,犹乌飞过甚,自离于罔罟,故曰飞乌离之。 凶。 动则不正,故凶。 离有伏坎,灾也。 弗遇过之,灾乃自取,非天也,人也。 而曰灾眚者,过之极,穷之灾也,于时已亢也。 人事过越如此,使知时而守正,未必能免已亢故也。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 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初吉,柔得中也。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自泰来,丰九四变也。 泰兑为泽,九二之四成丰,四已济险,而小者未尽亨,九四之五则小者亨矣。 于济为既,其卦三阴得位,三阳下之,大者既济,小者亦亨。 子夏传曰:阳巳下阴,万物既成。 不曰小亨,而曰亨小者,大者之济为亨小者,而济非为巳也。 禹思天下之溺,犹己溺之。 稷思天下之饥,犹巳饥之。 亨至于小,则小大毕亨,故曰既济亨。 小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 彖文当曰既济亨小,小者亨也,脱一字。 此以三阳下三阴而言既济也。 以阳下阴,非正也,亨之也。 刚,君子也;柔,小人也。 刚柔不失其正,君子小人各当其位,无犯分躐等之非,守既济之道也,故曰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此以六爻当位而言既济也。 自泰至贲,二复三变。 始于二之四成丰,次四之五成既,济其终五之上而成贲。 济天下之难莫若刚,过刚亦不可以济,失人心也。 方济之初,以柔济刚,则其柔得中,刚者为用,天下之难有不济乎。 此既济之初所以吉。 正则吉也。 既济矣。 上六变艮成贲,艮,止也。 止而不进,不复有为,文饰而巳。 济终则极,衰乱复起,终以乱也。 盖其道巳穷,故曰初古终乱。 彖曰初吉,柔得中也。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终始,时也。 治乱者,道之穷通也。 晋隋有天下,不旋踵而乱,不知终止,则乱之戒也。 易传曰:唯圣人为能通其变于未穷,不使至于极也,尧舜是也,故有终而无乱。 此推原卦变,以九五一爻言既济之终始也。 在卦气为十月,故太玄准之以成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火相逮而后济。 天地之道,以坎离相济。 以日言之,曰降则月升,以月言之,日交则月合。 以岁言之,寒来则暑往。 皆既济也。 坎上离下,既济矣。 然既济之极,水火将反其初,故既济之象,未济藏焉。 君子不可不思虑以豫防其患。 坤土为思,坎为险。 难,患也。 土防水防也。 在既济之时而防险难,豫也。 思患而豫防之,则难伏而不作。 或曰:五动坤变坎成震,体豫而未济之象毁矣。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三坎为轮,初卦后为尾。 初九刚而离体,炎上有应进于上,其志必锐,时既济矣,动而进不巳,必至于咎,故戒之。 初动之四成艮,艮为手曳也。 坎轮在水火爻中,火欲上,水欲下,亦曳也。 曳其轮不轻进,尾濡坎水不速济,止之于初,持重缓进,以全其刚,而不至于极,则于既济之义为得矣,故曰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二坤为舆,三坎为轮。 二之五离变震,坤离为文,震为竹,竹有文,蔽车之前者,茀也。 离为妇,妇人乘车,不露见,有茀乃可以行。 五于既济之时,安其位,无动而有为之意。 二虽有文明中正之德,不得遂其行,妇丧其茀也。 五坎为美脊之马,二五相易,震为作足之马,逐也。 五不下二,二当以中道自守,故戒以勿逐。 逐则失其素守而不正。 七日得自二数之至上为五。 复自初数之至二凡七日,以中道也。 中道者、天地之所不能违。 故坤极生乾,七日必复。 而况人乎。 易传曰:自古既济用人盖鲜矣。 以唐太宗之用言,犹怠于其终,况其下者乎! 虽不为上所用,而中正之道无终废之理,不得行于今,必行于异时。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坤为鬼、为方,五坎为险,帝系有鬼方氏,鬼方盖国名,小国于既济之时,恃险不来。 九五离体,有戈兵,用九三往伐之。 坤为年,自四数之,历三爻,三之上成巽,巽为入,入其险也。 上之三成坤,顺也。 既入其险,鬼方来顺,三年克之也。 克,难辞也。 九三刚正,君子也。 上六之三,柔而不正,小人也。 高宗中兴之贤君,伐鬼方氏之小国,历时之久,至于三年而后克之,其力亦惫矣,况用小人乎? 坎为劳重,坎惫也。 小人非贪欲不为其祸,至于残民肆欲,遂丧其邦,故戒以小人勿用。 爻言勿用小人,象曰:惫者,圣人虑后世勤兵于远托,高宗久伐以济其欲,劳民动众,三年克之,虽高宗行之亦惫也。 六四,𥜗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四,坎水也。 初之四成巽,巽木在水上,舟之象。 四未交初,巽毁坎,见舟漏也。 四坤为裳,𥜗,裳也。 初乾为衣,艮为手。 袽,塞也。 离日在下,终日也。 兑为口,戒也。 巽为不果,疑也。 六四近君而正,明于防患,资初九之贤,弥缝九五之阙,终日相戒,如奉漏舟,不唯自竭,而初九助之,如有裳及衣,袽塞其漏,苟可以豫防者无不为,斯能济乎重险矣。 制治保邦之道,患至而后虑之,无及己心,有所疑,知祸乱之源,必先事而塞之,乃保既济之道,故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易传曰:不言吉者,方免于患也。 既济之时,免患足矣,无复有加矣。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 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泰震为东,兑为西,三四邻也。 兑为刑杀,坤为牛,坎为血,离为夏,震为声,上为宗庙,九二之五、有长子奉祀、东邻杀牛、西邻礿祭之象。 杀牛、盛祭也。 礿尚声、薄祭也。 盛不如薄者。 时也。 二五均有中正之德。 然二未济有进也。 九自五来、二以虚受、故曰实受其福。 正吉。 阳为大吉、大来也。 五既济、无所进也。 盈则当虚、故曰不如西邻之礿祭也。 理无极而不反者,既济极矣,时巳往矣,五以中正守之,能未至于反而巳。 易传曰:至于极,则虽善处无如之何矣。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上既济之极,以刚处之,犹恐其反,六安其位而不变,必有颠陨陷溺之患。 上反三乾为首,濡于坎水之中,济而至于水,濡其首,危极矣。 济之穷也,其可长乎? 巽为长。 易曰:既济之终,小人处之,其败可立而须也。 ䷿坎下,离上。 未济,亨。 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 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自否来,既,济之反也。 否塞之时,六二之柔得中而上行,天地相交,否者亨矣。 柔而不中,则介于二刚,其能亨乎? 故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此以二五言未济也。 艮坎为狐。 小狐,初爻也。 艮之初爻为小狐,犹中孚之豚。 亦初爻也。 尔雅曰:𧰙,汔也。 诗曰:汔可小康。 郑康成曰:汔,几也。 四为坎险,五为中,出险也。 初往之四,几济而未及于五,未出中也。 狐首轻尾重,老狐听水,负尾而济,其刚不息,是以终济卦以成卦言之,上为首为前,初为尾为后。 以画卦言之,初为始为卒,上为终为末。 上九,刚也,初六,柔也。 小狐不度而进,未能审慎,其前则刚,其后乃柔。 四坎濡其尾,往无攸利,以其刚不足,不续终也。 然则济险者,其在于审慎始终,如一刚健不息者乎? 孟喜曰:小狐济水,未济一步下其尾,故曰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 此以初六、九四相易,言初六之柔不足以济险难也。 未济六爻虽不当位,而刚柔相应,苟量力度时,虑善而动,上下内外相与,未有不济者也。 故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此以六爻申未济,有可济之理也。 在卦气为十一月,故太玄准之以将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 居方未济,自否变否,艮止也。 慎之象,离为明辨也。 火,阴物也,居南;水,阳物也,居北。 二物有相济之理。 火上水下,各居其所,未济也。 君子观此,慎辨万物,使各居其所,有辨然后有交,辨之以正其体,交之以致其用。 不辨则不交,有未济乃有既。 济,而未济舍既济之象。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卦后为尾,坎水濡之,濡其尾也。 初处险下而上有应,其志欲动,在未济之时,刚动则出险于济为得其分量矣。 极,分量之极也。 初柔,九二又以刚在前阨之,虽有应可动,而柔不能动,吝也。 于是而欲济,是亦不知极也,犹兽欲济而力柔,水濡其尾则不能举,终亦不出乎险矣。 坎水为知。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坎为轮,二往五应,艮为手,曳其轮也。 坎轮在水火爻之中,水欲下,火欲上,亦曳也。 二,中也。 九二之五,中以行正也。 未济时,六五柔处尊位,五所赖者。 九二刚中也。 刚非臣德之正也。 刚或好犯,恭顺之道或有不足,故戒以曳其轮,则缓进以尽恭顺,于臣为中,于道为上。 行中以行正者,正未必中,中以行正则尽矣。 易传曰:唐郭子仪、李晟当艰难未济之时,能保其终吉者,用此道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三处险中,唯至刚乃可以出险。 六柔不当位,未济也。 以柔而行,外援上九,则乾首没于坎中,沦胥以溺之象,虽正亦凶,窦武何进是也,故曰征凶。 三四非应,当未济之时,三资其助,四近而勰力,巽股出险,利涉大川矣。 九四,贞吉,悔亡。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九居四有悔,动而正,正则吉而悔亡。 四动体震,震为威怒,坤为鬼方,坎为险,四近君,刚而明,有济之道,初恃险未顺,四用其威怒以入其阻、伐鬼方也。 自三至初历三爻。 坤为年。 三年而后顺。 克之也。 克、难辞。 艮山坎川、坤土、田赏之象。 坤四为国、阳为大。 有赏于大国、非贞吉悔亡、其志于上下乎。 二卦言伐鬼方者、借此以明必济之义。 天下之弊、固有盘结而难去者。 四凶顽民,历世既久乃能去之,故曰贞吉悔亡。 易传曰:古之人用力之甚者,伐鬼方也,故以义动而远伐,至于三年,然后成功而行大国之赏,必如是乃能济。 四居柔,故戒以此。 六五,贞吉,无悔。 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六五,文明之主,柔居尊位,悔也。 虚中而下九二,二往五正,以刚济柔,故贞吉无悔。 坎为光,君子之光,谓九二也。 五离为明,二与五应,光明相烛,有孚也。 晖者,光之散。 管辂曰:日中为光,朝日为辉,朝日初出,其光辉散也。 言二五未交,其德晖之所及巳孚于上下则吉。 济险难者,君必刚正,臣必有不言之信,然后委任笃下,无间言,功,济天下而无后患,不然,凶必至矣。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 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上孚于三,三震坎为酒,上反三成兑,坎流于兑口,有孚于酒也。 三之上得正,无咎也。 未济之极,无极而自济之理,非刚健之才,得时得位,上下孚应,终不济也。 上九君子有才而不当位,与六三相应,而无可济之资,以其有孚矣,相与饮酒,乐天顺命,以俟可济之时,则于义无咎。 上反三,乾首濡于酒中,则从乐眈肆,亦不知节矣。 坎兑,节之象也。 有孚若然,失是义矣。 晋、魏之交,士多逃于曲蘖,无济时之志,以故世复大乱。 圣人之戒,不其深乎! 易传曰:人之处患,知其无可柰何,而放意不反者,岂安于义命者哉!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发布时间:2025-08-11 13:54: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