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 食化 内容: 七夺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 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而王者夺其一,卿士夺其一,兵吏夺其一,战伐夺其一,工艺夺其一,商贾夺其一,道释之族夺其一,稔亦夺其一,俭亦夺其一。 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苎之衣,稼云毕而饭橡栎之实。 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义,斯不义之甚也。 而行切切之仁,用戚戚之礼,其何以谢之哉! 巫像为巫者鬼必附之,设像者神必主之,盖乐所响也。 戎羯之礼,事母而不事父;禽兽之情,随母而不随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盖乳哺之教也。 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不嗜。 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判,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 食之道非细也。 养马养马者主,而牧之者亲;养子者母,而乳之者亲。 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禄也;子母非所爱,而爱之者哺也。 驽马本无知,婴儿本无机,而知由此始,机由此起。 所以有爱恶,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 丝纶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纟孛。 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已,至于刑戮。 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杀害非民原而鞭挞者训之。 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虎将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觊其生。 以斯为类,悲哉! 奢僭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饥,耻之甚也。 又不肯矜人以,饱愧之甚也。 既起人之耻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 而金笾玉豆,食之饰也;鼓钟戛石,食之游也;张组设绣,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 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 所以奢僭由兹而起,战伐由兹而始。 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燔骨嚼燔骨者,焦脣烂舌不以为痛;饮醇酎者,哕肠呕胃不以为苦。 馋嗜者由忘于痛苦,饥穷者必轻于性命。 痛苦可忘,无所不欺;性命可轻,无所不为。 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饥求人之饥。 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 能知其道者,天下胡为乎叛? 食迷民有嗜食而饱死者,有婪食而鲠死者,有感食而义死者,有辱食而愤死者,有争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 殊不知官所以务禄,禄所以务食;贾所以务财,财所以务食。 而官以矫佞馋讟而律死者,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务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迁怨于辈流,归咎于江海,食之迷也。 战欲食之欲也,思监梅之状,则辄有所咽而不能禁;见盘肴之盛,则若所吞而不能遏。 饥思啖牛,渴思饮海。 故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 当战之际,锦绣珠玉不足为富,冠冕旌旗不足为贵,金石丝竹不闻其音,宫室台榭不见其丽。 况民复常馁,民情常迫,而论以仁义,其可信乎? 讲以刑政,其可畏乎? 胶竿执胶竿捕黄雀,黄雀从而噪之;捧盘食享乌鸟,乌鸟从而告之。 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至食者无所不同。 故蛇豕可以友而群,虎兕可以狎而驯,四夷可以率而宾。 异族犹若此,况复人之人。 庚辛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槛,登之者其声“策策”焉。 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堂堂”焉。 二氏俱牧鱼于池中,每凭槛投饥,鱼必踊跃而出。 他日但闻“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饵亦踊跃而出,则是庚氏之鱼可名“策策”,辛氏之鱼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兴亡疮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饥谓之疮,比饿谓之火,盖情有所切也。 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垢无殊,而人常食之。 饱犹若是,饥则可知。 苟其饥也无所不食,苟其迫也无所不为。 斯所以为兴亡之机。 雀鼠人所以恶雀鼠者,谓其有攘窃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谓其怀盗贼之心。 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下得不恶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 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 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馁也由夺其哺。 呜呼,惜哉! 无为牛可使之驾,马可使之负,犬可使之守,鹰可使之击,盖食这所感也。 猕猴可使之舞,鹦鹉可使之语,鸱鸢可使之死斗,蝼蚁可使之合战,盖食有所教也。 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人陷,雁可使之触纲,敌国可使之自援,盖食有所利也,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卫,高尚可使之屈折,夷狄可使之委伏,盖食有所奉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暨乎万族,皆可以食而通之。 我服布素则民自暖,我食葵藿则民自饱。 善用其道者,可以肩无为之化。 王者猎食者母,分乳者子。 全生者子,触纲者母。 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 王者衣缨之费、盘肴之直,岁不过乎百万,而封人之土地,与人之富贵,百万之百万。 如咂王之肌,如饮王之血。 乐在于下,怨在于上,利归于众,咎归于王。 夫不自贵,天下安敢贵;不自富,天下安敢富? 鸱鸢有智者悯鸱鸢之击腐鼠,嗟蝼蚁之驾毙虫,谓其为虫不若为人。 殊不知当歉岁则争臭毙之尸,值严围则食父子之肉。 斯豺狼之所不忍为,而人为之,则其为人不若为虫。 是知君无食必不仁,臣无食必不义,士无食必不礼,民无食必不智,万类无食必不信。 是以食为五常之本,五常为食之末。 苟王者能均其衣,能让其食,则黔黎相悦,仁之至也;父子相爱,义之至也;饥饱相让,礼之至也;进退相得,智之至也;许诺相从,信之至也。 教之善也在于食,教之不善也在于食。 其物甚卑,其用甚尊;其名尤细,其化尤大。 是谓无价之宝。 发布时间:2025-08-11 15:02:2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