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老子第四十四章 内容: 原文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①? 得与亡孰病②? 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 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 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 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注释1、多:轻重的意思;货,财富。 2、得:指名利;亡,指丧失性命;病,有害。 3、甚爱必大费:过于爱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费。 4、多藏必厚亡:丰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5、知足不辱:今本没有“故”字,据帛书补之。 引语此章与十三章同样,是讲人之尊严的。 十三章是以宠辱荣患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说明人要自重、自爱。 这一章是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 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 评析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 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 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 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讲的是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 本章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 “知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 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 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他希望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柄之人,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 “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对物质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会以身试法。 “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丰厚的贮藏必有严重的损失。 这个损失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 发布时间:2025-08-12 12:19:0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