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瑶花慢·朱钿宝》全文及赏析 内容: ●瑶花慢【作者:周密】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 方其初开,帅臣以金一瓶 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 余客辇下,有以一枝朱钿宝,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 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 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鉴赏】这是一首以咏物来讽喻政治的词作,约作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 当时权相贾似道专权坏政,政治黑暗。 开庆元年(1259)宋军败于蒙古,贾似道暗中与蒙古屈膝议和,答应割地纳款。 蒙古退兵后,贾似道又谎报大捷,骗赏邀功。 咸淳初,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围攻襄一陽一、樊城,情况非常危急。 而度宗皇帝却日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前方战事不闻不问,贾似道将告急边书匿而不报,却去西湖边大造楼阁亭馆,日日升歌纵酒。 《瑶花慢》词就是针对的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词原来有一个一百五十余字的长序,但今传的《蘋洲渔笛谱》版本却只留下了四分之一,使我们无法更多地了解本篇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殊为可惜。 扬州琼花天下无双,为花中极一品。 起首三句赞美琼花的特异资质。 朱钿宝玦,朱红色的钿饰和莹洁的玉玦. 这是美人的妆饰,连下句都是属于天上飞琼的。 许飞琼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美艳绝伦。 以飞琼比拟琼花,除了因琼字相同而引起联想之外,还有天上仙葩的意思,因此,她自是有别于人间春一色 ,而作为飞琼佩饰的朱钿宝玦,也是暗切琼花花蕊花瓣的形状色泽了。 一江一 南二句说此花名贵,还从人事上渲染。 说此花罕见,故世人亦不能辨识,只识随意把她想象似繁密的梨花和疏淡的梅花那样。 这两句也颇有深意。 一江一 南一江一 北曾未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扬州后土祠的名种琼花,天下无二本外人本难得见;二是琼花初开,当地长官便即剪下来,以金一瓶 飞骑进之天上(皇宫)、分致贵邸,故即使是在她的产地扬州(一江一 北)和传送地临安(一江一 南),一般人也难得一见。 这样,琼花与世人隔绝,她的芳心高洁无人得知,而她的心与淮山之春相联。 道出芳心二字词人于此不能无寄托,这也是词人的心。 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的淮水旁。 琼花生长的一江一 淮地区,一胡一 尘弥漫,兵戈挠攘,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 琼花开放、凋零,年复一年,而边塞将士疲弊不堪,不能出兵北上,壮志难酬,琼花也为之浩叹! 接下来金壶翦送琼枝,即言小序中所记载的地方长官每逢琼花盛开即以飞骑传送到临安皇宫中,供皇帝妃嫔们观赏。 一骑红尘,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度宗飞骑传琼花与唐明皇飞骑传荔枝作比。 作者借古讽今,规劝统治者不要再沉湎声色,否则将招致覆亡之祸。 韶华正好二句承上意,谓琼花正值盛正,被进贡到临安,能够为都城的观赏者们所赏识,也算是件幸事。 全篇结构谨密,盘旋而下,至此忽出一闲笔颇有意味。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所谓旧事,当包括古往今来诸多酣玩误国的历史教训,尤其指隋炀帝为了观赏扬州琼花,开凿运河,千里南巡,游宴无度,最终身死国亡,宗庙丘墟。 当年徜徉于扬州发兴亡之慨叹的诗人杜牧久已作古,无数治乱兴衰的往事,琼花都历历在目,一切仿佛是昨事。 而现在又有人在重演悲剧! 作者痛心疾首,竟至无话可说。 最后三句,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琼花的故乡扬州,当年曾经十分繁华。 一梦扬州本于杜牧诗十年一觉场州梦,赢得青一楼 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化于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一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淡淡一笔,却发人深醒,令人扼腕。 难怪陈廷焯和周济都对这首词十分推崇。 陈在其《白雨斋词话》中评曰:不是咏琼花,只是一片感叹,无可说处,借题一发泄耳。 周济的《宋四家词选》中也赞道:一意盘旋,毫无渣滓。 《瑶花慢》虽系咏物之作,但借花讽喻,具有强烈的政治抒一情一色彩。 作者通过咏物对象把历史与现实,指出亡国之祸迫近。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词序中公开表明词是针对进贡琼花而发,颇有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在南宋词坛上,并不多见。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13 12:01:0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