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花犯·赋水仙》全文及赏析 内容: ●花犯·赋水仙【作者:周密】楚一江一 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一騷一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沈烟熏以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鉴赏】这是一首咏水仙的词。 南宋末咏水仙的词不少,这是其中较好的一首。 上阕主要描写水仙的绰约风姿。 起三句楚一江一 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楚一江一 ,楚地之一江一 河,此处应指湘一江一 。 湘娥,帝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湘水女神。 水仙种于布小鹅卵石的水盆中,叶丛中挺生花茎,上开白色带黄的伞状花。 根茎色白如玉,茎叶初生含绿色,上面也渗些水,便使人觉得浴露凌波,为之神爽。 水仙这冰清玉洁的样子,便如湘一江一 边上,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凌波现身一样,仿佛还在无言地落泪。 下句说淡然春意。 水仙花生于冬春之一交一 ,含有淡淡的春意,淡然也就是不粘滞于尘事,不着意于色相。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作问语,是从鉴赏者角度写的。 水仙独临东风而立,美好的情思寄托给谁呢? 自然是无所寄托的;拟人则是高洁难有知音。 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 湘娥凌波微步,带起香云,描写水仙在水中的倩影。 《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 虽然不是秋天但凌波的水仙散出无限轻冷的寒意,在春天气氛中给人以秋感。 高观国《金人捧露盘。 水仙花》: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却嫌着色相。 上阕结尾两句: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看她凌波微步,观者的思绪不禁随之飘远,想起汉宫前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在明月下的亭亭玉影。 下阕暂离水仙本身,主要抒写由水仙引发的联想,赞美水仙国色多情甘受寂寞的高洁。 冰弦,指筝。 《长生殿。 舞盘》: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 此处喻水仙,水仙如冰弦,弹来怨情更多。 以有声的冷弦比无声的水仙,此种通感手法可收到奇效。 赵闻礼《水龙吟。 水仙》:乍声沈素瑟,又含香有恨,招魂无路,瑶琴写怨。 幽韵姜凉,暮一江一 空渺,数峰清远,比较这句写的辞繁,意思是一样的。 张炎《西一江一 月。 题墨水仙》:独将兰蕙入《离一騷一》,不识山中瑶草,与此处用意相似接下三句: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水仙春思悠远,韵味深长,但很少有人赏识这种国香风味。 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 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已寄此意。 相将共、岁寒伴侣,尽管无人赏识水仙的国香风味但水仙并不由此改变心态,仍保持高洁心态,可与松、竹、梅岁寒三友媲美。 小窗净、沈烟熏翠袂,水仙摆在明净小窗前,沈香的烟缭绕着水仙抽出的绿叶。 翠袂,喻水仙叶。 结尾两句别写一种意境: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当人一觉幽梦醒来时,只见灯影中有一支一身上带有点点露珠的水仙花。 如此清简隽永的画卷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诗词咏物的情况是比较多的。 大凡咏物,此物必有可咏可赞可思可慕之物,或坚贞或高洁,名为咏物,实则寄托自己的感情。 但也有只注重诗词技巧和感性体验的。 诗咏物晚唐为多,词咏物南宋末为多。 这种情况都是在难以干预政治衰亡情势下,以咏物作为排遣愁思、净化心灵的手段。 水仙不过是盆景,词人想象为比湘妃还要美的水中仙子。 这种凝神观照,摆脱凡思,运用想象和技巧去写词,好处是描写物象的清高再来鼓舞自己,缺点是可能因玩物而自失。 南宋末咏水仙,境界多为幽峭,刻画是一精一细的。 周密此词皆写水仙,然而没有出现水仙二字,每每以他物作比。 而且命意用辞清远,如淡然春意,凌波路冷秋无际,这两句在传神方面很有独到之处。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14 11:33:1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