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 内容: ◎太清金液神丹经并序夫玄虚之号,既不知其名,而字之曰道。 道之为言觉,觉犹悟也。 有一夕之寝者,则有一旦之觉矣。 有大梦,然后有大寤,觉梦之极,其可略言乎! 恋生谓之弱丧,欣死谓之乐无。 乐无所乐,有不足有。 恋有则甚惑,乐无亦未达。 达观兼忘,同归于玄。 既曰兼忘,又忘其所忘,心智泯于有无,神精凝于重玄,此穷理尽性者之所体也。 独运陶钧之上,潜捴不疾之途,寂然以应万感之求,散迹以乘幽明之辙,故不可成之于一象,征之于一名也。 皇王之号,已不一矣。 道与尧孔奚所疑哉! 且教有内外,故理有深浅耳。 求之形体,则有鳞身四乳,重瞳彩眉之异。 缙云生而能言,坐朝百灵。 享国征伐,则乘云炁而驱虎豹,厌世升遐,则御飞龙而落六合。 顾视赤县之内,争让俯仰之事,扰扰乎不犹婴儿戏于一庭哉! 复有悬枕空同之上,无虑无思之客,顺风而从之,相与谈乎营神之道。 比夫经世治乱之言,则有精粗宾实之间,仿佛其户牖,未究其房奥矣。 若夫神化之趣,要妙之言,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备载于玄宗,非一毫之所宣也。 老子者,亦复畅其玄虚,纪道者也。 其神德之状,感兴所由,所以制经设教,纪载异闻,弥纶道俗,剖判三极。 先大明逆顺,然后荡以兼忘为人摄生耳。 违生则逆,养生则顺。 得顺者则不安其逆,得逆者则不详其顺,是谓死生之途,理得其一之限。 兼忘之忘,各忘其所忘,犹井蛙不乐为海鳞,林兽不愿为牛马,各受生而别,天禀异自隔也。 盛称有德,然后统之以无待此老子行炁导引,嘘吸太和之液也。 盛称吸新,必得统虚微,而吐故纳津,滑利无害,出入玄玄,呼吸无间,具其身神,不使去人也。 利用出入,群生莫见其端;百姓日用常善,不知所由。 此其权见于清明,而为万物津梁也利用者,神炁也。 神炁日为尸骸之用,而群生莫识神炁之端;神炁日为四体之用,而愚俗不知须神炁而生。 人不可须臾无炁,不可俯仰失神。 无炁则五脏溃坏,失神则颠蹶而亡。 尸得炁则生,骸得炁则全。 炁之与神,相随而行,神之与炁相宗为强。 神去则炁忘,炁逝则人丧。 百姓皆知畏死而乐生,而不知生活之功在于神炁。 是以数凶其心,而犯其炁,屡淫其神,而凋其命。 不爱其静而守其真者,固不免于綯残。 既莫期年寿,更为权见于清明。 清明者,日月之先也,既睹日月而长流,即莫知生祸迹于万物,万物既微,其有得失,咎而后生,必有津梁之关,其祸必兆,其对互生。 明人不可以不惜精守炁,以要久延之视,和爱育物,以为枝叶之福矣。 其《道经》焉,其《德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 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 缅然而不绝,光矣而不耀。 既洞明于至道,又俯弘于世教,其为辞也,深而不淡,远而可味,磊落高宗,恢廓宏致。 炜寂观三一之乐,标镜营六九之位。 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三一者,脑、心、脐三处也。 上一泥丸君,在头中,中一绛宫君,在心中,下一丹田君,在脐中。 存之则炜烨于三府,忽之则幽寂于一身。 好生者存之为乐,亡身者废之为欢也。 故炜烨寂观,三一之乐矣。 按《仙经》云:“子欲长生,三一当明。 ”道正于此。 从夜半至日中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为死炁。 常以生炁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炁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之。 日日增数,如此身神具,五脏安。 能闭炁数之,至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充盛。 数至三百,华盖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炁不复干,玉女来合,使令长生无极也。 “标镜营六九之位者。 ”六谓吐纳,御于六炁,九者,九丹之品号,太真王夫人已具记之焉。 老子云: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即长生也。 凡行气法者,内气者一,吐气者六也。 云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呵嘻咆嘘呬,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夫欲为长之息,宜长也。 息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寒,呼以去热。 嘻以去病,又以去风。 呵以去烦,又以下气。 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嘘呬者,长息之谓。 能适六气,位为天仙。 营者自然,神气谓标挹,九丹之位谓之镜,镜标在于丹经,气存则年命遐而不坠。 “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者,”此言皆行气也。 夫行气之法,先安其身,去诸忿怒,写诸愁忧,而和其气,不与意争,若不宜且止,须体和乃为之,常守勿倦。 气至则形安,形安则和息,和息则气清,气清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长息,形热则嘘口闭中而自甘香。 滋液既多,五脏长存,则寿与天地三光比年矣。 “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者,”乃是胎食导养也。 胎食之法,平旦漱口中之水而咽,取饱而已,亦长生也。 既饱而生,则五脏自灵,灵真之致,意在于此。 《仙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可长存。 ”“口为玉池太和宫,液为清水美且鲜。 ”所谓饮食自然者也。 夫养生唯气与丹,经叙婉妙,幽而难论。 昔闻师教,今述之焉。 至于空同之辞,叙明道德玄真,且巳陈之于既往,非须用之要言,故不烦复一二注,别其事,而劳费兼宣也。 将来有道,其营之矣。 冷若惠风之叩琼林,焕若晨景之晔宝肆。 其叙事也,广大悉备,曲成无遗,初若森耸,终则希夷。 陶群象于玄炉,领万殊于一揆。 其取类也,辩而不枝,博而不杂,若微而显,若乖而合,恢诡瑰奇于大方,幽隔忘异而自纳。 大哉妙唱,可谓神矣! 言理之极,弗可尚也。 至于金丹之功,玄神洞高,冥体幽变,龙化灵照。 其含枯绝者反生,挹生气者年辽,登景汉以凌迈、游云岭以逍遥。 至乃面生玉光,体育奇毛,吐水漱火,无翮而飞,分形万变,恣意所为。 塞江川不异覆箧,破山梁不烦斧斤,叱咤则云雨翳冥,指麾则丛林可移。 其神难纪,其妙叵微,大哉灵要,不可具述。 陵后生不达,未接高会,漂浪无涯,遂迄千载。 神师秉拽,拯我险津,越自困蒙,仰窥玄路。 垣然无关,而不可开,非不可开,弗能开矣。 诸弟子密视玄根,榄拔其键钥焉。 弟子赵升王长,乃顾影抚心,慨愧交集,灵鉴罔极,乃遘渊人。 玄朗内镜,卓然先拔,钻研所通,殆则上圣之奥。 侧闻其义,辄傍以为解。 复率其管窥,志诸所见,标较高旨,而斟酌之焉。 金液丹华是天经,泰清神仙谅分明,当立精诚乃可营,玩之不休必长生。 六一合和相须成,黄金鲜光入华池,名曰金液生羽衣,千变万化无不宜。 云华龙膏有八威,却辟众精与魑魃,津入硃儿乃腾飞,所有奉词丑未衰。 受我神言宜见随,九老九炁相扶持,千年之鸟水人亡,用汝求生又所攘。 太上景电必来降,玄气徘徊为我用,委帛檐檐相缱绻,使汝画一金玉断。 弗尊强趋命必陨,神言之教勿笑弄,受经佩身焉可放? 乘云豁豁常如梦。 雄雌之黄养三宫,泥丸真人自溢充,绛府赤子驾玄龙,丹田君侯常丰隆,三神并悦身不穷。 勿使霜华得上通,郁勃九色在釜中。 玄黄流精隐幽林,和合阴阳可飞沉,飞则九天沉无深。 丹华黄轻必成金,水银铅锡谓楚皇,河上姹女御神龙,流珠之英能延年。 华盖神水乃亿千,云液踊跃成雪霜,挹而东拜存真王,陵为山称阳为丹,子含午精明班琏。 是用月炁日中官,明朗烛夜永长安,天地争期遂盘桓。 传汝亲我无祸患,不相营济殃乃延,冥都书罪自相生,先死父母何其冤! 为子祸上考不全,祭书置废于明宣。 玄水玉液硃鸟见,终日用之故不遍。 山林石室身自炼,反汝白发童子咽,太和自然不知老。 天鼓叩鸣响怀抱,天中之山似头脑,玉酒竞流可大饱,但用挹焉仍寿老。 千年一剂谓究竟,丹文玉盛务从敬,见我外旨巳除病,何况神经不延命? 祸入泄门福入密,科有天禁不可抑,华精庵蔼化仙人。 连城大璧愈更坚,长生由是不用牵,子将不信命九洲,祕要思之飞青天此《太清金液神丹经》文,本上古书,不可解,阴君作汉字显出之,合有五百六字。 ◇作六一泥法矾石戎盐卤咸? 石右四物,分等烧之,二十日止,复取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凡七物,分等,视土釜大小自在,令足以泥土釜耳。 合治万杵讫,置铁器中,猛下火九日九夜,药正赤,复治万杵,下细筛,和以醇酽苦酒,合如泥,名曰六一泥。 取两赤土釜,随人作多少,定其釜大小,以六一泥涂两土釜表里,皆令厚三分,日中暴之十日,期令干燥。 ----------------------------------------◎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一名飞轻,一名飞流。 取好胡粉铁器中火熬之,如金色,与玄黄等分,和以左味,治万杵,令如泥。 更令以涂中上下,两釜内外,各令厚三分。 暴之十日期干,无令燥拆,拆即辄以泥随护之。 取越丹砂十斤,雄黄五斤,雌黄五斤,合治下筛。 作之随人多少,下可五斤,上可百斤。 内土釜中,以六一泥密涂其际,令厚三分,暴之十日。 又捣白瓦屑下细? 徒,又以苦酒、雄黄、牡蛎一片,合捣二万杵,令如泥,更泥固济,上厚三分,暴之十日,又燥。 如入火更拆,拆半发者,神精去飞。 若有细拆,更以六一泥涂之,密视之。 先以釜置铁? 上令安,便以马畐烧釜,四边去五寸,然之九日九夜。 无马畐稻米糠可用。 又以火附釜九日九夜,又当釜下九日九夜,又以火拥釜半腹九日九夜,凡三十六日药成也,寒之一日发视,丹砂当飞着上釜,如奔月坠星,云绣九色,霜流炜烨。 又如凝霜积雪,剑芒翠光,玄华八畅,罗光纷纭。 其炁似紫华之见太阳,其色似青天之映景云,重楼蜿蜓,英采繁宛。 乃取三年赤雄鸡羽扫取之,名曰金液之花。 若不成者,更烧如前法,又三十六日,合七十二日,理无不成。 要即通火令以时,不可冷热不均,均则三十六日而成,不复重烧之也。 釜坼则无神,服之无益。 泥之小令出三分,乃佳。 又当猛其火,增损之以意矣。 平旦,澡浴薰衣,东向再拜,心存天真灵官诸君,因长脆服如黍米,复渐小豆。 上士七日登仙,下士七十日升仙,愚民无知,一年乃仙耳。 若心至诚谒,斋盛理尽,容旦服如三刀圭匕,立飞仙矣。 但道士恐惧,或虑不精,便敢自服三刀圭,即看神丹烈验。 初服三刀圭,皆暂死,半日许,乃生,如眠觉状也。 既生后,但复服如前粟米之法,知其贤愚之日限也。 凡巳死者未三日,以神丹如小豆一粒,发口含服立活。 先以一铢神丹投水银一斤,合火即成黄金,不可用,当再火之。 金成筒盛丹,《丹经》以绣囊裹之。 先净洁作苦酒令酽,不酽不可用也。 既成清澄,令得一斛,更以器着清凉处,封泥密盖,泥器四面,使通而半寸许。 以古称称黄金九两,置苦酒中,百日可发,以和六一泥用之,名曰金液也。 金在醯中,过三七日,皆软如饵,屈伸随人,其精液皆入醯中,成神炁也。 百日欲出金,先取冷石三两捣为屑,绞三斗冷水,徐徐出金,清一宿,金复如故。 初发器中取金,勿手挠之,挠则金软碎坏,若无金者,亦可借用,若土釜大则醯多,不限之一斛也。 又随醯多少,或减损金两数也。 丹砂、雄黄、雌黄、先捣,下重绢筛治令和合,着密器中。 又令器上口如火也。 又取云母粉二十斤捣,下细筛,布于地,令上见天。 以穿蚛桑叶十斤布着云母上,酉时以清水三斗洒桑叶上,即毕。 冥出丹砂,露器于桑叶上,发其盖隐彰。 日欲出,还丹砂盖,在于室中,别以席覆桑叶于地。 如此七日,从甲子斋日始,讫辛未日旦,于是黄龙、云母液尽入丹妙中。 天雨屋下为之,露丹砂,当每谨视护,或恐虫物秽犯之多。 反侧丹砂,令更见天日。 讫,又治一万杵闭锁。 须申时俱内土釜中,筒令平正。 勿手抑之令急,急则难飞。 ----------------------------------------◎祭受法祭受之法,用好清酒一斗八升,千年沉一斤,沉香也,水人三头,鸡头也。 皆令如法者,若用之。 治取米令净洁,其米或蒸或煮之随意,用三盘,盘用三杯,余内别盘盛。 座左右烧三香火,通共一座,令西北向。 主人斋七日或三日讫,施祭,祭在子时,洁衣服,三再拜,谨请九天皇王,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太上真人,虚无丈人真官,太丹玉女,天一君王,中黄夫人九皇真神,下降某郡乡里某甲室中,因又三再拜三叩头三自搏曰:今日吉辰,斋志奉迎太上诸君丈人,乞停住华辇,憩驾须臾。 因重上香,少顷,又三再拜。 良久而跪,某以胎生肉人,枯骨子孙,久沦愚俗,积聚罪考,祸咎深重,愆过山岳,唯乞太上解脱三尸,令百厄除解。 今奉属太上道君,永为神民,常思清虚,以正秽身,思遇因缘,得开玄路。 即日受先师告某《金液之经》,披省妙祭,萧然反生。 乃知天尊灵贵,非世尸所陈,岂其顽朴,可得希闻? 是不敢轻秘,故祀启天神至尊一书,委帛一传之誓,已备如本科。 将辄抱佩永年,无泄无漏。 唯愿太上大道诸君丈人当扶某一身,使享寿延年,所向诸会,早得从心,神药速办,? 妻遁山林。 别启告祈,高上诸皇,以合丹液之英,依传授之科,敬受师节度。 言毕,又九叩头九自搏,令徐徐声才出。 若不能讽诵本咒文,可执卷读之也。 又重上香、酒,毕,送神,起立稽首曰:上烦九天真王,又一拜,起曰:上烦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又一拜,起曰:上烦九气丈人,又一拜,起曰:上烦太上真人,又一拜,起曰:上烦虚无丈人真官,又一拜,起曰:上烦太丹玉女。 又一拜,起曰:上烦天一君王。 又一拜,起曰:上烦中黄夫人,又一拜,起。 凡拜祭讫,其食不得与俗人食之矣。 以写经纸墨笔砚,别着祭左右,并启白之曰:今以此纸写丹经,乞愿常无毁败。 则祭盘当用生姜各三两着盘上,合九两也。 其余甘果珍肴,随心所增损耳,亦无从厚也,家贫此为限也。 明日所不解者,当一二口诀求解释之。 祭时,勿令俗人近其房室,屏之为佳。 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用;无卤咸者,取好清酒微火煎之,令如饴饧之坚者,然后令与矾石,? 石分等而用之,此是二物不可得而代之耳,且自不及真物之坚密也。 但当小厚其泥也,此代是穷极也。 ◇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金液还丹仙华流,高飞翱翔登天丘。 黄赤之物成须臾,当得雄雌纷乱殊,可以腾变致行厨。 灵人玉女我为夫,出入无间天同符。 其精凝霜善沉浮,汝其震惊必来游凡六十三字,本亦古书难了,阴君显之。 作金液还丹之道,其方用大铜筒开孔广三寸半,令筒厚四分,高九寸。 二枚,其以一枚为盖,盖高五寸也。 治熟? 石一斤,铅丹半斤,夫? 石先火烧二十度,捣万杵,又铁器中,猛火九日九夜,复万杵下细? 徒,调之以淳苦酒,和之如泥,涂铜筒裹,令上下俱厚四分,是第一涂也。 修之法,即复当以雄黄,雌黄之精,以淳醯和,复涂两筒里,令厚半分,此第二涂也。 第三次霜雪也,其上筒盖亦如下筒法涂之,内霜雪不满寸半已。 药内霜雪中,以上筒盖之,再用代赭瓦屑如前以涂其会,牢涂之,无令泄,泄则华汋飞去,已复涂之。 宜于阴熇洁处令其大干,置于芦苇火,马通火中央,作铁竖安之,筒令去地高三寸,糠火亦佳也。 火前后左右去筒皆三寸,不可不审详精占也。 如是后至十日更近,左右前后各二寸。 如是二十日复便近,火去筒一寸。 如是至三十日左右,前后五十日,名曰黄金。 黄金者,中神药,可以成黄金也。 如是又火二十日,合七十日,药成,名曰赤金。 所谓赤金者,此中神药可成赤金,名曰金液还丹。 即欲作黄金,取还丹一铢,置一斤铅中,即成真金矣。 亦可先内铅于器中,先火为水,方内刀圭赤药其器中,临而观之,五色飞华,紫云乱映,蓊郁玄黄,若仰看景云之集也,名曰紫金,道之妙矣。 其盖上紫霜名曰神丹,服食以龙膏泽和之,令如大豆大,平旦以井华水服之,日一丸。 七十日,六丁六甲诸神仙,玉女皆来朝之,侍左右前后导引。 服百日,恍惚往来,无间出入,移时至矣。 百五十日,玉女皆谒侍,旦夕为其侍,易形如真玉之色,得变化自在,常见按摩,致诸行厨宝物也。 金主为肌肉,还丹为血脉,主致神,上下无极,出入无间,得与日月神相见。 又旦旦当漱华池玉浆,便常饱溢。 玉浆,口中液也。 玉浆主为骨髓筋肉,益人精炁上升,不劳不倦,长生久视。 龙膏泽者,桑上露,着桑叶上,平旦绵拭取之。 煮大干枣取上清汁,合驾羊髓,分等煎以为枣膏,亦可长服,令人填满有美色。 铜筒亦可大作,向者所作寸数,是还丹之一剂耳,增损随宜也。 作枣膏法,一剂用三斗大干枣,六斗水煮之,令枣烂。 又内三斗水,又煮沸,合用九斗水。 绞去滓,清澄之,令得三斗。 乃内驾羊髓六斗投汁中,微火更煎如饴状。 无驾羊髓者,驾羊膏亦得可用。 取雄黄、雌黄精之法,雄黄雌黄各一斤,细捣治万杵,一筛得所用。 六一泥固士釜以着其上下合之。 即取新烧瓦屑合并和,泥釜固济,无令泄炁。 暴令燥,坼,又泥之。 次以苇薪三日三夕,烧釜底及左右也。 盛精华上着如霜雪,即成矣。 若筒大亦可作,取釜盖上精霜雪者用之。 作霜雪之法,取曾青? 石、石硫黄、戎盐、凝水石、代赭、水银等七分,合治万杵,不须筛也。 以淳醯和浥浥,则淖自适,即置土釜中,封泥皆如泥神丹土釜法。 又以代赭,白瓦屑涂,固济,不可令泄也。 事事如封前者无异。 以苇火炊其下及左右四日四夜,小猛之,神华霜雪上着,以三岁雄鸡羽扫之,名曰霜雪。 可加丹砂、雄黄、雌黄三种,并与前分等,合为十种也,名曰金华凝霜雪。 如此,还丹之道毕矣。 还丹不先祭,作不成,又斋三日,以清酒五斤、白脯一二斤,祠灶神矣。 铜筒用芦苇者,是天马极当用苇耳,要宜须马通火也。 苇火自难将视。 至于烧雄黄、雌黄之精及烧霜雪,自宜用苇火,不与铜筒火同也。 金华凝精霜,正可服使人不死耳,非是霜雪,不中内者铜筒中用也。 霜雪所用曾青、戎盐、凝水石皆贵药,不可用交代,非真则药不成也。 《泰清金液神丹》凡五百七十六字,第七字,《金液》凡五百六字,《还丹》凡六十三字。 郑君曰:夫仙人飞沉,灵验难论,实非凡庸可得窥窬。 自丹经神化者,着在实验。 是故天尊真人,隐秘此道。 夫真谛二事不相离,愚人返迷,故见示之高远,然达者亦奚不以方寸知之? 故见示其文,为不达者耳,其智岂限耶! 经非有求仙之志,固不授也。 是以太真夫人犹语马君云: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 如浅希近求,则房户闭坚。 真人尚宝惜如此,岂是下流所宜与哉! 阴君缮书数通,封付五岳。 若好道之人,能潜身山林,精思至味,其能久于其道者,神仙自当开发石笈,显然而示之。 自非笃志慕道者,于是丹经秘要,便永藏峻岫矣! 马阴二君,何但仙人而已! 至于观察纬度,知国存亡,审运命之盛衰,验未然之必然,覆生民之大慈,作群方以定物,名始接圣齐光,玄照万品,可谓朗矣! 可谓神矣! 弟子昔闻得道真人传说,所言往往称叹,教其宝练,乃异人同辞,岂可令清真之音,坠而不书乎? 故书二君神光,见世之言,自汉灵以来,称说故事,附于元纪丹经载之焉。 诸有道者,可揽以进志也。 发布时间:2025-08-14 13:19:4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