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 内容: ◎古龙虎歌 ──阴君真人注四者混沌,五行之祖一曰曾青为使,使为气,气为筋;二曰阴中阳,为日之魂,魂为日之精,精为阳,阳为父,父为胞衣;三曰从白液化为坚冰,冰是阴中阳,阳为骨,骨凭气而化白液,白液化为髓;四曰水银,为内之炁化为血,血化毛发,毛发凭皮肤为匡郭而成质。 可知三个月成形,十个月生,余两个月沐浴,合一年终。 质禀天成象,递用五行而轮转,得名天地至宝。 如人受天地正气,亦为至人。 我大道仙人药宝,不同在世有价之宝。 只如世间所用金、银、珊瑚、玛瑙、真珠之类,并量其功价,以贵贱论之。 唯我仙丹,象日月之光明彻,此时法天象地之宝,令人服之,可得长生,天地齐毕。 皆是凭自然混沌之气,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如在碧潭之中,即是自然之道也。 学仙之士,勿令错用意,妄将变黄白药错服食。 如道士得我自然之道,四气混沌至药,但服食一千日,则知神化路不远矣。 如四气不足,即为神化无凭,亦象至人,日月不足,岂为至人? 乃知至人合天地文理为圣,世人以时物文理为哲。 哲者,自为圣人乎? 乃自明其道,采世间机运动,以功成法焉。 量其作事根性远近,时至尽化为灰烬。 唯我三清宫神化药宝,即得保命长生,天地齐毕。 其道不合传之,如传在得人,付之。 缘道本无形,以五行气相侵为根。 人本无志,而心为志。 如心恶即言凶,言凶即行疏,行疏即道不成。 所以三品之丹,付贤不付愚。 愚者心暗于世,终日览仙方书诀而念之,不得其道性,性由心也。 休粮、服气、导引、忘治、谷神魂魄,魄凝神定思一法,已上并是道之空门,宝非长生之理。 九鼎之丹,用四时火气,张设文武,不绝火侯,而晚成大器,实贵难货,至人难识也。 铅为匡郭,週遭祐助。 青瑶为使,能调风雨曾青能为一切金丹使,使为气,气为筋,筋成大力焉。 夫药不至者,由曾青之力为使。 如人不食即无力,食象气,气象使,无食力,乃事不解矣。 夫功皆从力而生成大壮矣,药无力,即无灵而安身。 白液金花,水生龙虎龙虎本从虚无气中相承,龙虎正道感化,运得四时大地,成象之器。 然龙虎自然生,犹四时薰蒸,各有所归。 生于无始,启道本元者,得名龙虎。 龙虎缘阴阳二性和合相吞伏之气所知,从虎气中生有象之质,自然修善去恶,即成之,三一升腾,必定规矩三者,准上三丹田,各有归魂守一之法,论至药门中四气,筋骨血肉相承之法,不差毫厘,勿令其阴阳时侯差错。 每月初发火,从一日数九九之法,此三一法,并是内三一之法,用十二个月火侯,管十二时,配十二位,行九宫,象八卦,合五行。 黄帝于皇人处请问三一之门,因此流传口诀,受之如世世有仙士付之,亦勿令载于书,方诀止以口付之。 若不依此三一规矩,纵解万般小法,能变黄白救世,财宝如积山,亦未免身死矣! 终不是保命之法,学而知之者为善矣! 。赫然还丹,日月光顾。 星辰透明,云中见路其还丹成,赫然分明。 亦如木中有火,火虽不露其色,如青中带赤气,服之一千日,化肉质,换骨通灵,安身定魂,反老成少,感天神助之通神明,不得辄妄泄露,却如未得道之日,可以成道矣。 虽未满阴功之间,且得度世不死矣。 可知大道无迹,不失其根本,人不失其父母之遗体。 阴此一方外,其妄制伏水银黄白,不得为真道之门也。 诀中思深,会者有数。 百岁之间,生死不住。 仙士传之,递相保护。 哀哉流言! 更无别故诀中至药,教人长生之门。 至药与世宝别,仙人药宝,千炼万化。 金丹再炼,令人服食,可得神灵,得长生之路,所以我惜时、贵命、轻财也。 愚者即惟贵世之有财宝,救一朝一夕妻妾荣华,行尸走鬼轻命,而时至自灭亡,百岁之间,死者莫知其数。 元君所以哀哉! 世人流行药中,妙道已化,真人勿令妄运动,各令四人归业,守道安贫,共成宝命之药。 亦名卯酉二八,二八成一斤之数。 白液,白雪是也,白雪压冰是也。 所以言将卯酉二八,合入二性,同于丹砂,勿令常人知之。 以火候九九,午之位也。 然三一中云,三日一候,三三如九数足,其紫带黑色者,元君赞之,惜于后世仙士所论歌诀,原明于师,勿令心二,可以长生备矣。 可知天本无亲,以心为亲;天本无私,以心为私;天本无灾,由人与,非天与。 人学不违于师,子莫逆于父母,即天道长久矣,即人师转备矣。 所以论至事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明然可增其福,大不杂矣。 若骨多即肉不胜骨,肉多即骨不胜肉,骨肉俱由筋可壮,其力犹增也。 如无力,即如有袋不盛物,岂能立焉? 无婴儿不恋母,婴儿失母,即如药无筋,为药由主力也,无力自无神化之功。 如会者,一言见三枝枝条;不会者,即经历千书万诀,不免为愚人。 好求仙求黄白,不寻读仙书,究其至宝者多,好黄白,未见一两,不觉身亡。 贤者好其至药,虽未见药之玄门,且积善如然。 神无爱利之心,守道安贫,天不可罚矣。 善庆从人师,自感其至,且从羲轩之前后。 累代求仙者,得之几人哉。 ○又歌曰:生成数极一百八,阴气相从自凝结。 赫然紫色成还丹,服饵长生不可说。 ○又歌曰:丹砂一味更无别,子母相生无休歇。 人世不知费财宝,悟者为之大还诀。 ○源真铭:有诀不彰,有序不述。 得之感之,可传可说。 ○药异名:一名土之父,二名水之母,三名号黄牙,四为七十二石晶。 ○又歌曰:黄芽天生物,子母相汩没,子母不相抛,母向子中出。 ○和合相假歌:玄之又玄在眼前,阴中有阳道自全。 阴阳不离得和合,练之服之得神仙。 ○又歌曰:一名准中成,二号大道名。 采续不断,添之自灵。 ○又药歌: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 数尽阴阳尽,得之终不言。 ○又歌曰:甲子下火当旬候,辩得子母仍依旧。 旬候数足自週旋,从此堪为两分首。 ○又药歌:一名真源秋石,二名大道精魂。 还丹采之合宜,离尘是真仙客。 ○又歌曰:日月非我形,阴阳自成质,乾坤造化中,六合皆归一。 ○又室歌:坛灶为宫,濛之又濛,一旬方一候,一沐又还濛。 数足自灵圣,乾坤处处通。 ----------------------------------------◎金丹金碧潜通诀神室者,丹之枢纽,众石父母,砂汞别名,出阳入阴,流曜二方,列数三轴,法象水火。 制犹王者,武以讨叛,文德怀柔,土德为王,提剑偃戈,以镇四方。 坎离数一二,南北独为经,故冠七十二名之长。 刚柔禀自然,金火当直事,水土相含受,雄雌并一体,用之有条理。 变化既未济,终即复更始。 初九为期度,阳和准早晚。 週历合天心,阳爻毕于己。 正阳发丙午,自丁终于亥。 水火列一方,守界成寒暑。 东西表仁义,五行变四时。 如是阴阳之互用,顺三一而得其理。 神室设位,变化乎其中。 神室者,上下釜也;设位者,雌雄配合之密也。 变化为砂汞,砂汞者,金土二用。 二用无定位,张翼飞虚危,往还性不定,上下以为常。 独居不改化,独处于中宫。 包囊众石,为丹祖宗。 有无相制,硃雀炎空,紫华耀日,砂汞没亡。 诀不辄造,理不虚拟,约文申奥,叩索神明,演爻征卦,五行为讽。 坎雄金精,离雌火光,金火自伐,水土相克,土王金乡,三物俱德。 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黄帝之功也。 金火者,真也。 丹术着明,莫大乎金火。 穷微以任化,阳动则阴消,混沌终一九,宝精更相持。 药有三百八十四铢,铢据一斤为十六两也。 金精一化,青龙受符。 当斯之时,神室炼其精,火金相运推。 雄阳翠玄水,雌阴赩黄金。 阴阳混交接,精液包元气。 万象凭虚生,感化各有类。 众丹灵迹长,莫不由于是。 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三五以相守,飞精以濡滋。 玄女演其序,戊己贵天符,天符道渐剥,难以应玄图。 故演作丹意,乾坤不复言。 丹砂硫汞父,戊己黄金母。 钟律还二六,斗枢建九三,赤童戏硃雀,变化为青龙。 《坤》初变成《震》,三日月出庚,龙虎自相寻。 《坤》再变成《兑》,八日月出丁,上弦金半斤。 《坤》三变成《乾》,十五三阳备,圆照东方甲,金水温太阳,赤髓流为汞,汞者弄明珰。 月盈自含亏,十六转将减。 《乾》初缺成《巽》,平明月见辛。 《乾》再损成《艮》,二十三下弦。 下弦水半斤,月出于丙南。 《乾》三变成《坤》,《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月没于乙地。 《坤》乙月既晦,土木金将化。 继《坤》生《震》龙,《乾》、《坤》括始终。 如上三十日,《坤》生《震》、《兑》、《乾》,《乾》生《巽》、《艮》、《坤》,八卦列布曜,运移不失中。 调火六十日,变化自为证。 神室有所象,鸡子为形容。 五岳峙潜洞,际会为枢辖。 发火初温微,亦如爻动时。 上戴黄金精,下负坤元形,中和流汞情,深合应三才。 乾动运三光,坤静含阳气。 神室用施行,金丹然后成。 可不坚乎! 炼化之器,包括飞凝,开合灵户。 希夷之府窟,造化之泉源。 阳气发坤,日晷南极,五星连珠,日月合璧。 金砂依分,呼吸相应。 华盖上临,三台下辅,统录之司,当密其固。 火炼中宫土,金入水北方,土水金三物,变化六十日。 自然之要,先存后亡。 或火数多,分两违则,或水不定,同处别居。 刚柔亢行,不相涉入。 非火之咎,责谴于土。 土镇中宫,笼罩四方。 三光合度,以致太平。 五脏内养,四肢调和。 水涸灭影,含曜内明。 金水相莹,润色沉耀。 调火温水,发之俱化,道近可求。 土水独相配,翡翠生景云,黄赤混其精,紫华敷太阳,水能生万物,圣人独知之。 金德尚白,炼铅以求黄色焉。 为生中宫,黄金不飞灼,土烟云起后。 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 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 炼银于铅,神物自生。 银者金精,铅者北灵。 水者道枢,阴阳之始,始故生银。 铅化黄丹,寄立五金。 为铅外黑,色禀北方,内有银精。 披褐怀玉,外似狂夫。 银为铅子,子隐铅中。 汞者铅子,子藏母胞。 素真眇漠,似有似无。 灰池炎灼,铅沉银浮,洁白见宝,可造黄金。 壳为金精,水环黄液。 径寸以混三才。 天地初分,混若鸡子。 圆高中起,状似蓬壶。 关闭微密,神运其中。 炉灶取象,固塞週坚。 委曲相制,以使无虞,自然之理,神化无方。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 何况鸡子,配合而生! 金土之德,常与汞俱。 自《火记》不虚作,已下重解前文。 丹术既着,不可更疑焉! 故演此诀,以辅《火记》焉! 庶使学者取象。 下文云,文字郑重说与世人,岂不熟思? 是其义也。 ----------------------------------------◎阴丹慎守诀叙曰:世上之人,率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同。 然不自防,悔将无及。 仙经曰:夫人临终而思迁善,病成而方求药,天纲已发,何可追之? 故贤哲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来之祸,理未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 道者炁也,炁者身之主。 主者精也,精者命之根,故爱根重炁,然后知几乎生矣。 《黄庭经》曰:方寸之中谨盖藏,三神还精老复壮,养子玉树命如杖,急固子精以自偿。 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 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 长生久视,未有不爱精保炁而能致之也。 阴丹,百御之道,世莫得知。 虽务于炁,而不绝欲者,亦未免殆哉! 故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 修养君子,深宜自省也。 ----------------------------------------◎大还心镜《寒山子至诀》云:但悟铅真,药必自神;但记汞正,药如自圣。 修之合圣,天地同庆;得因师传,为道之经。 所以古之圣人,不直言之,托之《週易》,寄之五行,合之符契,真仙之理,莫若大丹之神欤! 大凡人间之大丹,疑误万端,有智者了解,用之一神,所以秘易成难,贵道不可轻也。 昔三圣遗言,着之金简,名曰《参同契》,世皆写之,悟无一二。 得其理者,未敢造,明其事者犹豫因循,疑来,倏忽而迈,荣华闪目,金玉萦心,财色介怀,百年空弃,长生之道,罕有留心,不知为色欲劳神,光阴侵岁,以此之故,递有多疑。 或至人述以远近之丹,愚者便说秦皇汉武。 秦皇即口是心非,贪情肆欲,汉武乃虽慕玄境,心在色情,何得而长生不死? 何不言黄帝与上古人乎? 黄帝传玄女还丹之术,言补金汞于丹田。 后人不诀,真宗误入御女之道。 岂太上仙女,必无对心说传色之心? 愚者感之,仿于万古,其歌诀书在《金丹论》中者,得可明矣。 余早年慕道,幸得传真,克奉仙师,亲承旨教。 只论铅汞之妙,龙虎之真。 去四黄之大非,损八石之参杂,要在铅汞。 合天地之元纪,包日月之精华,上冠于乾,下顺于地,总七十二石,统天地精光,修炼成丹,服之延驻,何不信乎? 且五谷既能救命,岂可不奉神丹? 黄精犹服长生,勾吻服之必死,目击可见,真圣奉之。 然神丹至宝,万人之中,得者皆宿契道合,久留心志,非一朝一旦可致耳! 然还丹之灵,不救自刑之祸,圣人慈愍,不救宿业之殃。 此亦在人心弘道旨,又不可信任狂,非惑之神术乎! 今以《大丹心镜》者明心,彼心明,丹中至药不惑他物。 物非其类,丹必不灵。 心非道心,修成必祸,此深可戒而省己修性也。 论大丹唯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合天机也;一金一石谓之丹,亦合天地也。 一金者,真铅中白虎是也;一石者,丹砂中水银是也。 陶? 直真人云:若用世间水银化白烟。 此真言也。 神符白雪门马真人曰:汞与水银别,迷人用之拙。 即知此言,从凡化圣,圣不离凡,因凡入圣,凡中有圣,圣中出凡;即知水银,本在丹砂中,出合铅,汞成至宝,色还本丹,丹更不能却归水银,即真汞矣。 既至真汞,即从凡入圣,可以统领万灵,即马真人云“汞与水银别”也。 自后之学者寡学,生疑至此矣。 陶真人云:若言非世间水银。 又云:砂产于金也,汞生于铅也,此非世间,何不审之妙旨矣! 自古真人皆从凡入圣,与大丹同契,以至上升。 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阴一阳龙虎二物。 铅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车,金生于水,金数四,水数一,共为五也。 汞是青龙,东方木,木生火,木数三,火数二,丹砂火之名,二与三共为五也。 五土无定位,四季立名。 水与金共五,木与火共五,故曰三五道还丹,道之玄也。 还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者圣人乎! 可为造化在乎心,变转自由耳。 不知真诀,假如念诵真歌,不遇师受,终无成理。 余忆昔年迷谬,徒历山川,一事不为,虚弃财货。 忽然指悟,如醉醒焉。 目前可致烟霄,足知大道不远。 盖人秘易为难,恐愚者侮之容易,即天官减? 弄,神道夺寿。 故《真人诫经》云:世皆延年,为人身命,渐被阴境侵之,以至阴死也,岂阳生之神术乎! 夫不修行益生,损人侵物,何长生乎! 虽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传其非人乎! 《科仪》云,希长生,还丹取。 成大丹,不可不知炉鼎也。 知炉鼎,又不可不知火候也。 知火候,又不可不知心也。 既知心,又虑多难与宿殃也。 万一自知,又不可妄传授于人也。 道不传即废,传非人即殃。 故知万妙不得其心也。 心为出世之宗,丹为延年之药,服之阳宫,即阴司落名,已后纵往,亦神解上仙,此真圣之言不惑矣! 余悟古贤真旨,至《参同契》、《金碧经》、《古文龙虎传》,三圣遗文,众真歌诀,不离真妙之铅汞乎? 恐后之有疑未决者,更序之于心镜,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涤学者凝滞之旨,晓愚者惑诳之说,悟而见受,可披青云,可致朗月当明序而说之,知不惑众者矣。 ----------------------------------------◎太清神丹中经叙元君曰:元君者,上帝之师也。 其人大神,能调和阴阳,驱役风雨,进退五星,斟酌寒暑,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隶之焉,人生死咸由之矣。 犹言,本亦学道,服神丹之所致也,非自然尔,况小兆乎! 勉力求生,勿得懈怠。 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贤者勤之,吾不虚言。 元君曰:凡言圣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学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 但德有优劣,官有尊卑,故虽神、虽圣、虽仙,犹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 天神之自然生者,则但言神不言神人。 言神者,以光气为体,言人者,犹有骨肉也,但已得道,能隐翳变化不见闻耳。 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来大神之处,则位为真人;若得补天曹官职,乃位为神人也。 老子及太一问元君曰:凡服神丹而长生者,岂神灵候之乎? 将自药之力也? 元君曰:长生之事,功由于丹。 丹之成,由于神。 神不祐,则作丹不成也。 故将合丹,必正身心,守善不履罪过,神明哀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寿无已矣。 发布时间:2025-08-14 14:02:0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