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八十五 尸解部二 内容: ◎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 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 虽是仙品之下第,而其禀受所承未必轻也。 或未欲升天,而高栖名山;或崇明世教,令生死道绝。 欲断子孙之近恋,盖神仙为难矣! 或欲长观世化,惮仙官之劬劳也。 妙道一备,高下任适,固不可用,明死生以制其定格也。 所谓隐回三光,白日陆沉者也。 又云: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凡百纵任,即不得还故邑也。 当变姓名,易容貌尔。 昔有人作此法,入林虑山,积三年而复还家也。 夫修下尸解者,皆不得反望故乡。 此谓上解之道,名配紫简三官,不得复窥其间隙,岂妄以死加之也? ----------------------------------------◎戎胡授舜十转紫金丹叙《集灵经》云:昔舜移平阳而欲出都于蒲坂,路逢北戎之胡,以柱形而触舜。 舜曰:异人哉! 而左右执胡而咨之。 舜曰:是老胡矣! 命释之。 左右舍胡令去。 胡曰:余以柱故而得见于汝君,不柱而不见于余者何? 逐不肯去。 左右以状闻,舜曰:致之左右。 不肯进,谓左右曰:天子鄙我也以命,命所继于汝君也。 然余非汝君不自致,致由于汝君。 君之至,致余,余自致哉! 遂卧为本土之歌,左右以状而告于君。 君曰:致而不来者,慢于余致也。 就人之国,慢人之本者,谅有以也。 遂命驾回之于胡所,仍卧不起。 舜就而请之曰:客抗于主,主无于主之礼,请客据客礼,朕就主事焉! 胡曰:礼也,何如而遣? 余之生也。 余不知礼而生,余之长也。 不约而长,生而不知礼,而天生之,长而不知礼,而天长之。 生长,天之道也。 礼者,忠信薄也。 今为天子,不知所生,而孜孜于礼说,恶能达生而体也! 舜闻而咤曰:胡岂圣人欤! 朕当受教。 遂礼之。 胡乃授舜《十转紫金丹方》,遂南巡于九疑,尸解而不返。 ----------------------------------------◎太一守尸夫解化之道,其有万途。 或隐遁林泉,或週游异域,或亲逢圣匠,或会遇真灵,或授箓而记他生,或交带而传仙诀,或坐死空谷,或立化幽岩,或髻发但存,或衣结不解。 乃至水火荡炼,经千载而复生;兵杖伤残,断四肢而犹活。 一足不化,五脏生华,若赵成子之类,皆名着紫府,籍在丹台,是得三官太一守尸而不泯也。 太一守尸而号务犹收,字归会昌,一名解萌,一名寄频,盖专主性命也。 ----------------------------------------◎景霄真人高圣帝君告景霄真人曰:欲刻名《玄纪回天九霄》解形之法,当以五月五日上合之时,沐浴清斋,正中入室,烧香,北向九拜,朝礼玉天。 毕,北向叩齿十二通。 思斋室之内,中有丹云焕烂于一室之内,存五老仙伯在丹云之中,披飞青之帔,冠通天玉冠,手执青文之录。 思领仙玉郎,着云锦之袍,冠七宝玉冠,手执白银之简。 思见二真,为我记名于白简之上,结录于青文之编,以我简录付监真使者,定录左仙,上刺九天帝王,七圣凡下简录定名,五老仙伯领仙玉郎化入我身绛宫之中,便祝曰:硃明南丹,庆合上阳。 天元交会,六愿内昌。 九圣七真,齐灵琼堂。 上剌玄简,结录西宫,刻书正音,明达四通。 丹云回霄,来降我房。 飞羽仪卫,翼翼光光。 左策硃凤,右挺游龙。 六辔同举,超登华堂。 五老携契,四极齐双。 长保玄晖,日月同光。 毕,又七拜礼七圣,咽七气止。 行此七年,则玄纪得道之名于上宫,九霄回映升入无形。 ----------------------------------------◎太玄阴生符《灵宝太玄阴生之符》,夏禹文,命受之于钟山真人,其祭醮服佩,皆有法在本经。 ----------------------------------------◎太极真人遗带散真人曰: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 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 既得脱去,即不得回恋故乡,及父母妻子之爱也。 惟此散化即当解之,涂于衣带之上,紧结而系之,闭息作法而去,颇易于他尔。 方药如后:水金、一大分,丹砂、二大分,水汞、三大分,庚铅四大分,黄土、五大分。 右共细研之,取九阴神水调匀,涂衣带上,紧结之,当自脱去,但见其尸卧于床箦尔。 ----------------------------------------◎轩辕黄帝黄帝者,号曰轩辕,能劾百神朝而使之。 弱而能言,圣而预知,知物之纪,自以为云师,有龙形。 自择亡日,与群臣辞。 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剑舄在焉。 仙书云: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下。 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 群臣百僚悉持龙髯,从帝而升,攀帝弓及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得从,仰望帝而悲号。 故世以其处为鼎湖,名其弓乌号焉。 赞曰:神圣渊玄,邈哉帝皇。 暂莅万物,冠名百王。 化週六合,数通无方。 假葬桥山,超升昊苍。 ----------------------------------------◎宁封火解宁封者,黄帝时人也。 世传为黄帝陶正。 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 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 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 赞曰:奇矣封子,妙禀自然。 铄质洪炉,畅气五烟。 遗骨寒烬,寄坟宁山。 人睹其迹,恶识其玄。 ----------------------------------------◎玉子玉子者,姓章名震,南郡人也。 少学众经。 週幽王征之不出,乃叹曰:人生世间,去生转远,去死转近矣。 而但贪富贵,不知养性,命尽气绝则死。 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 形为灰土乎? 独有神仙度世可以无穷尔! 乃师桑子,具受众术,乃别造一家之法,着道书百有余篇。 其术以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 能起飘风,发屋折木,作雷雨云雾。 能以草芥瓦石为六畜、龙虎,立便成行。 分形为数百千人。 能涉江海,含水喷之,皆成珠玉,遂亦不变也。 或时闭气不息,举之不起,推之不动,屈之不曲,申之不直,百日、数十日乃复起。 与弟子行,各丸泥为马与之。 皆令闭目,须臾皆成大马,乘之一日行千里。 又能吐气五色,起数百丈,飞鸟过,指之即坠。 临渊投符,召鱼鳖,即皆上岸。 又能使诸弟子举眼即见千里上物,亦能久矣。 其务魁时,以器盛水着两魁之间,吹而嘘之,上直有赤光辉辉,起一二丈。 以此水治百病,病在内者饮之,在外者澡之,皆便立愈。 后入崆峒山合丹。 服之佯死,尸解而去。 ----------------------------------------◎王子乔王子乔者,週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鸣。 游伊洛之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赞曰:妙哉王子! 神游气爽。 笙歌伊洛,拟音凤响。 浮丘感应,接手俱上。 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清平吉清平吉,沛国人也,汉高皇帝时卫平也。 至光武时容色不老,后尸解去。 百余年复还乡里,数日间又尸解而去。 ----------------------------------------◎司马季主司马季主者,楚人也。 卜于长安市。 文帝时,贾谊宋忠为中大夫,曰:吾闻圣人不在朝廷,或游邅肆,试往观之焉。 见季主闲坐,弟子侍而论阴阳之纪。 二人曰: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世未尝见也。 尊官高位,贤者所处,何举之卑? 何行之污? 季主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何言之陋? 今蛮夷不服,四时不和,徒趑趄而言,相引以势,相延以利,贤者乃何羞尔! 夫内无饥寒之累,外无劫夺之忧,处上而人敬,居下而无害,君子之道也。 卜之为业,所谓上德不德也。 凤凰不与燕雀同群,公等琐琐,何足知长者乎! 二人忽尔自失,后相谓曰:道高者安,势高者危,卜而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 宋忠抵罪,贾谊感鹏,梁孝王坠马,吐血而死。 季主入委羽山大有宫中,师西灵子都,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之道》,临去之际,留枕席以代形,粗似如其真身不异也。 家人乃葬之于蜀升盘山之南,诸葛亮为其碑赞云:玄漠大寂,混合阴阳。 天地交泮,万类滋彰。 先生理着,分别柔刚。 鬼神以观,六度显明。 季主得道后,常读《玉经》,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辉,颜如少女,须三尺,黑如墨。 有子二人,男名法育,女名济华,乃俱在委羽山,并读《三十九章》。 ----------------------------------------◎鲍叔阳鲍叔阳者,广宁人也。 少好养生,服桂屑。 后与司马季主俱在委羽山,师西灵子都太玄仙女,得尸解之道。 ----------------------------------------◎徐弯徐弯者,吴郡海盐人也。 少有道术,能收束邪精。 钱塘杜氏女患邪,弯为作术召魅,即见丈夫着白? 夹葛单衣入门。 弯一叱之即成白龟。 一旦为群从兄弟数人登石崎山斫春柴,日暮弯不返。 明旦寻觅,见弯在山上,腋挟镰,倚树而不动。 或向前抱,唯有空壳。 ----------------------------------------◎董仲君董仲君者,临淮人也。 少行气炼形,年百余岁不老。 常见诬系狱,佯死,臭烂生虫。 狱家举出,而后复生,尸解而去。 ----------------------------------------◎龙述龙述,不知何许人也。 于金山得神芝,实如梧桐,治而服之,日二刀圭。 服二年得仙,尸解而去。 ----------------------------------------◎王方平王远者,字方平,东海人也。 举孝廉,除郎中,稍加至中散大夫。 博学五经,兼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逆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如握已成。 汉孝桓帝闻之,连征不出。 使郡国逼载以诣京师,低头闭口,不肯答诏,乃题宫门扇四百余字,皆记方来。 帝恶之,使人削之,外字适去,内字复见,墨皆彻入材里。 方平无复子孙,乡里人累世传事之。 同郡故太尉公陈耽为方平架道室,旦夕朝拜之,但乞福愿,不从学道也。 方平在耽家三十余年,耽家无疾病死丧,奴婢皆安然,六畜繁息,田蚕万倍,仕宦高迁。 后语耽云:吾期运当去,不得复停,明日日中当发。 至时,方平死。 耽知其化去,不敢下着地,但悲啼叹息曰:先生舍我去,我将何怙? 具棺器烧香,就床着衣。 至三日三夜,忽然失其所在,衣带不解,如蛇蜕也。 方平去后百余日,耽薨。 或谓耽得方平之道他去,或谓方平知耽将终,故委耽去也。 方平东入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 ----------------------------------------◎栾巴兵解栾巴者,蜀郡人也。 好道,不修俗事。 太守诣与相见,屈为功曹,待以师友之礼。 尝谓巴曰:闻功曹有神术,可使见否? 巴曰:唯唯。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状,须臾失巴。 而闻壁外作虎声,而虎走还功曹宅,乃巴尔。 后入朝为尚书,正旦大会,而巴后至,而颇有酒态,酒至又不饮,即西南噀之。 有司奏巴大不恭,诏以问巴。 巴顿首曰:臣乡里以臣能治鬼护人,为臣立生庙。 今旦耆老皆令臣饮,不得即委之,是以颇有酒态。 适来又观臣本郡大火,故噀酒为雨以灭之。 诏原复坐,即令驿书问成都。 果信云,正旦日,雨自东北来,而有酒气。 后为事而诛,即兵解也。 ----------------------------------------◎女真赵素台赵素台者,汉幽州刺史赵熙之女也。 熙少有善行,济穷困,救王惠等族诛,有阴德数十事。 熙得身诣硃陵,儿子得遁化游洞天,素台在易迁宫中,已四百年,不肯移去,自谓天下无复乐于此处也。 数微服游行,盻山泽以自足也。 ----------------------------------------◎女真程伟妻汉期门郎程伟妻者,能神通变化。 伟当从出而无衣,甚愁之。 妻即为致两缣,无故至前。 伟好作黄白,连时不成。 妻乃出其囊中,以少药投其所以煎,水银须臾成银。 欲从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 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刘忄画刘忄画者,不知何许人也,长大多须,垂手下膝。 久住武当山,去襄阳五百里,旦发夕至。 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 用药多自采,识草石,乃穷于药性。 雍州剌史刘道产忌其臂长,于襄阳录送文帝。 每旦槛车载往蒋山采药,暮还廷尉。 忄画后以两短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 忄画焚之。 一夜失忄画,关钥如故。 门吏行夜,得忄画,送还廷尉。 忄画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勿钉棺也。 既被杀,后数日,文帝疑其言,使开棺,不见尸,有竹杖云。 ----------------------------------------◎张玄宾张玄宾者,定襄人也,曾举茂才。 始师西河苏公,受服术,行洞房白元之事。 后遇樊子明于少室山,授以遁变隐景之道。 昔在天柱山,今来华阳内,为理禁伯主诸水雨官。 玄宾善谈空无,无者,大有之宅,小有所以生焉。 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 有有亦无无焉,无无亦有有焉。 所以我目都不见物,物亦不见。 无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 于是无则无宅也。 太空亦宅,无矣。 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也。 其所论端据如此,桐柏诸灵仙亦不能折之。 自云:昔于蓬莱遇宋晨生论无,粗得其意也。 ----------------------------------------◎王嘉兵解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久在于东阳谷口,携弟子登崖冗处,御六气,守三一,冬夏不改其服,颜色日少。 苻坚累征不就。 坚寻大举南征,以弟融为大将军,遣人问嘉。 嘉曰:金坚火强。 仍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而不言。 坚又不解,更遣人问:世祚如何? 嘉曰:未央。 坚欣然,以为吉征。 明年岁在癸未,坚大败于寿春,遂亡秦国,是殃在未年也。 以秦居西为金,晋都南为火,火能铄金也。 嘉寻移嵩高山,姚苌定长安,问嘉:朕应九五不? 嘉曰:略得之。 苌大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 遂斩之及二弟子。 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 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苌寻亡。 ----------------------------------------◎阴君传鲍靓尸解法鲍靓,字太玄,陈留人也。 少有密鉴,洞于幽元,沉心冥思,人莫知之。 按《洞天记》云:靓及妹并是先身七世祖李湛、张滤者,俱杜陵北乡人,同在渭桥为客舍,积行阴德,好道希生,故福逮于靓等,使易世变炼,改氏更生,合为天伦,根胄虽异,德阴者同。 靓学明经术纬候,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得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 晋大兴元年,靓暂往江东,于蒋山北道见一人,年可十六七许,好颜色。 俱行数里,此人徐徐动足,靓奔马才及已渐远。 因问曰:相观行步,似有道者。 此人曰:吾仙人阴长生,太上使到赤城。 君有心,故得见我尔。 靓即下马,拜问寒温,未及有所陈。 阴君曰:此地复十年,当交兵流血。 计至苏峻乱,足十年。 君慕道久矣,吾相当得度世尔。 仙法,老得仙者,尸解为上。 上尸解用刀,下尸解用竹木,皆以神丹染笔,书《太上太玄阴生符》于刀刃左右,须臾便灭所书者面目,死于床上矣。 其真身遁去,勿复还家,家人谓刀是其人也。 用竹木如刀之法。 阴君乃传靓此道。 又与靓论晋室修短之期,皆美一为十,广十为百。 以表元帝,托云推步所知,不言见阴君所说,是阴君戒其然矣。 ----------------------------------------◎折象折象,字伯式,广汉人也。 少好黄老之业,后师东平先生虞叔雅,亦得道者也。 笃尚养生,玄默无言。 家世丰财,以为多藏厚亡无益,散千金以赈贫苦。 或谏之,象曰:昔窦子文有言:“我之施物,乃逃祸,非避时也”。 知者咸服焉。 自刻亡日,尸解如蛇蜕而去。 ----------------------------------------◎吴猛吴猛,字世云,豫章人也。 性至孝,小儿时在父母膝下,殊无憍慢色。 夜寝在父母边,未曾离也。 夏月多蚊虻,不摇扇。 有同寝人见猛在,不患蚊虻,问其故。 猛云:恐蚊虻去我及父母尔。 得道后,登庐山,与三弟子越三石梁,至一处,高堂多珍玩,不可识。 弟子乃窃取一物,欲以示世人。 还见向经梁化小如指,须臾昼昏。 猛知弟子有过失,使送还,方得度。 后太尉庾亮迎猛至武昌,便归,自言算讫。 未至家五十里亡,殡后疑化,弟子开棺无尸。 ----------------------------------------◎左慈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 少明五经,兼通星纬。 见汉祚之将尽,天下向乱,乃叹曰:值此衰运,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矣! 乃学道术,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 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曹公闻,召取关一室中,使人守视,断谷,日与二升水,干年乃出之颜色如故。 曹公乃欲窥杀之,慈知之,乃求乞骸骨。 曹公曰:何忽尔? 慈曰:知君欲杀,故乞去尔。 曹公曰:固无此意,君欲高尚其志,亦当不久相留。 乃为设饮。 慈曰:今将分旷,愿乞分杯饮酒。 公曰:善。 是时天寒,温酒酒尚冷。 慈解剑以搅酒,须臾剑都尽,如人磨墨之状。 初,曹公问慈求分杯饮酒,谓慈将使公先饮,以余酒与慈。 拔簪以画杯酒,酒即中断,其间相去一寸许,慈即饮其半送与公,公不喜,未即为饮。 慈乞饮尽之,以杯掷屋栋,杯便悬着栋动摇,似飞鸟之俯仰,若欲落而复不落,举坐莫不属目。 杯良久乃堕地。 诸人乃视杯,已失慈所在,寻还问所常住处。 曹公欲杀之,知慈足以免死,乃敕外收慈。 慈走入群羊中,而奄忽失之。 后有人见慈住处,乃往白公。 公又遣人收之,得慈。 慈非不能隐,故令世人知其神尔! 于是受执入狱,狱吏欲拷诘,户中有一慈,户外有一慈,不知当拷何者? 曹公闻而恶,使将军引出市杀之。 须臾有七慈,相似如一。 官收得六慈,失一慈。 有顷,六慈皆失。 于是奏上,乃令闭四市门而索之。 或不识慈,问慈何如人? 曰:一目眇,着葛巾青单衣。 见有此人便收之。 正尔视之,一市数万人,皆眇一目,葛巾青单衣,无非慈者,竟不知所收。 曹公令捕得,逐人便斩。 后数日见慈,便斩,头断,以白曹公。 公大喜,言果左慈头也,就而视之,一束苑尔,还视其尸,亦失所在。 人有从荆州来,见慈在荆州矣。 ----------------------------------------◎王延王延,字子玄,扶风始平人也。 九岁从师西魏,大统三年丁已入道,依贞懿先生陈君宝炽,时年十八。 居于楼观,与真人李顺兴特相友善。 又师华山真人焦旷,共止石室中,餐松饮泉,绝粒幽处。 后週武帝钦其高道,遣使访之。 焦君谓曰:世道陵夷,伫师拯援,可应诏出,以弘大法,吾自此逝矣。 延来至都下,久之,请还西岳,居云台观。 週武诏修所居观宇,以山高无土,运取为劳。 延默告玄真,愿有灵贶。 忽于观侧岩间涌土,取之不竭。 又山上无油,延置一瓮,为贮灯油之器,一夕自满,累岁燃灯,用之不减。 既居山顶,杜绝人寰,每有人来,宾客将至,即有二青鸟先来报之。 其鸟如乌,常飞左右。 延每登仙掌莲峰,摄衣前行,如履平地,常有猛兽驯卫所止。 其《三洞玄奥真经玉书》,皆焦君所留,俾后传于世。 週武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玄教之中,亦令澄汰。 而素重于延,仰其道德,又召至京,探其道要。 乃诏云台观,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 又敕置通道观,令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 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藏。 由是玄教光兴,朝廷以大象纪号。 至隋文禅位,置玄都观,以延为观主。 又以开皇为号。 六年丙午,诏以宝车迎延于大兴殿,帝洁斋请益,受智慧大戒。 于时丹凤来仪,飞止坛殿。 诏以延为道门威仪之制,自延始也。 苏威、杨素皆北面执弟子之礼。 仁寿四年,告门人曰:吾欲归止西岳,但恐帝未悉耳。 是年九月,委化于玄都观,体柔香洁,俨然如生。 白鹤群飞,彩雾徊合,异香之气,闻于远近。 炀帝初即宝位,闻之尤加叹异,赐物百段,钱二十万,设三千人斋,送还西岳,所至之处,奇香异云,连属不散,入圹之日,但空棺而已,得解化之妙焉。 ----------------------------------------◎王叟王叟寓居冀氏县四十余年,不知其所来,状貌七十余矣。 常以针割理疾,无不效者。 乡里传其所用针砭,异于常医。 有患邪疾者,以刃开其喉,取一物如蝘蜒,头足并具,独少尾而已。 叟曰:此物形状足,则人必死矣,幸去之速也。 疾即愈。 有背转急痛如束缚者,以刃割其背数寸,去两腋下筋各截尺余,其疾遂巳。 或问针割者,皆不言觉有割之痛,而疾立除矣。 如此得效者,历年不可胜纪。 忽谓人曰:余明年夏初将有所适,不可复住矣。 及期无疾而卒,邻里之间,但闻香气累月。 及瘗葬之时,棺轻若无物,皆以为尸解仙矣。 发布时间:2025-08-14 14:50: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