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一十七 灵验部一 内容: ○宫观----------------------------------------◎真宗皇帝御制叙夫妙道本于混成,至神彰于不测。 经诰所以宣契象,宫观所以宅威灵,符箓所以备真科,斋词所以达精恳。 验徵应之非一,明肸苾之无差,诚觉悟于苍黔,而彰亶于善恶也。 朕顾惟寡昧,获纂隆平,荷祉福之咸臻,务斋盟而匪懈。 思扬妙理,普示群生。 因览杜光庭所集《道教灵验记》二十卷,其事显而要,其指实而详。 今昔所闻,盈编而有次;殊尤之迹,开卷以斯存。 冀永流传,俾列方版,庶资训范,克畅淳风。 直叙厥由,题于篇首云尔。 ----------------------------------------◎广成先生序道之为用也,无言无为;道之为体也,有情有信。 无为则任物自化,有信则应用随机。 自化则冥乎至真,随机则彰乎立教。 《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此明太上浑其心,而等观赤子也。 《书》曰:不独亲其亲,天下皆亲,不独子其子,天下皆子。 此明圣人体其道,而慈育苍生也。 恶不可肆,善不可沮,当赏罚以评之。 《经》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此圣人教民舍恶从善也。 又曰:为恶于明显者,人得而诛之;为恶于幽暗者,鬼得而诛之。 又曰:为善者善气至;为恶者恶气至。 此太上垂惩劝之旨也。 《书》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此圣人法天道,祸淫福善之戒也。 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岂独李、释言其事哉! 抑儒术书之,固亦久矣。 宣王之梦杜伯,晋侯之梦大厉,恭世子之非罪,浑良夫之无辜,化豕之报齐侯,结草之酬魏氏,良宵之殂驷带,郑玄之捽,刘兰之笔不遗,良史攸载,足可以为罪福之鉴戒、善恶之准绳者也。 况积善有余福,积恶有余殃,幽则有鬼神,明则有刑宪,斯亦劝善惩恶至矣。 大道不宰,太上好生,固无责于刍狗,而示其报应。 直以法字像设,有所主张,真文灵科,有所拱卫。 苟或侵侮,必陷罪尤。 故历代已来,彰验多矣。 成纪李齐之《道门集验记》十卷,始平苏怀楚《玄门灵验记》十卷,俱行于世。 今访诸耆旧,采之见闻,作《道教灵验记》凡二十卷。 庶广慎微之旨,以匡崇善之阶,直而不文,聊记其事。 ----------------------------------------◎饶州开元观神运殿阁过湖验饶州开元观,旧在湖水之北。 去郭二里,巨殿层楼,回轩广厦,枕湖有水阁,松径有虚亭,松竹森疏,花木秀茂。 郡人避暑寻春,为一州胜赏之所。 其后道流既少,廊庑摧损,唯上清阁大殿,斋堂三门,皆在里中。 民庶多葬于观地中,坛殿之外,尽为墟墓矣。 大中二年,郡中夜闻千万人声,如风雷之响。 及明,见开元殿阁门堂四十余间,移在湖水之南平地之内,其所布列,形势远近,殿阁相去,与旧不殊。 太守上闻,请易其名额,以旌神异。 诏旨依旧为开元观,只改上清阁为神运阁,别命崇修。 远近归心,争舍美利,遂加缮葺。 《观殿鼎新记》云,所移之地,途超二里,水越一湖,出自神功,事资圣感是也。 ----------------------------------------◎洋州冯行袭毁素灵宫验洋州素灵宫,云汉武帝为素灵夫人降真内殿,于太白之前为筑宫宇,即其地也。 年代浸远,遗址仅存。 我唐高祖既至长安,受隋恭帝禅。 是岁,梦素衣神人云,我太白之主也,居素灵台。 以荒毁为告。 诏访其地,特创台殿,命为素灵宫。 开元中,傅天师曾奉诏,斋醮于其上。 德宗幸梁洋,欲驾幸其地,又加营饰,由是材石之功,最为宏壮。 冯行袭自金州,遥统洋州武定军,命其子守之,欲毁素灵屋宇,以修公署。 工人揭瓦,皆有毒蛇,居于霤中,莫知其数。 竟无所措手,以事白焉。 冯子怒,使吏焚之。 曳薪炷火,而雷电大震,风雨总至。 群吏奔骇,数辈死之,灵迹岿然,无敢犯者。 ----------------------------------------◎文铢台二僧击救苦天尊像验文铢者,长安人也。 父母令于别业读书,为庄前堆阜之上,置书堂焉。 而性本疏诞,不乐文字,但与邻里少年,弹射飞鸟,捕格野兽,以为戏乐。 至于筌笱之具,罻罗之属、弋网罝罩、弓矢槌刃,靡不置之。 数年之间,杀获不可胜记。 忽有道士见之,谓曰:子之头何遽变也? 铢惊而问之,乃引于台下,令其窥井照之,自见其人形而兽头矣。 欲求道士悔谢,更令熟视井中,顷刻之间,身形不改,而头已百变,或鸟或兽,或蛇或鱼,铢见之,异常忧惧。 道士曰:万物营营,各贪其生,至于飞动,皆重其命。 尔反天道而杀之,当有此报耳。 每变一头,则受一生,终尔所杀之数,一一偿之,积月累日,计其寿限。 自此之后,尔身则死,乃历生异类之中,报所杀之命,百千万年,未有还复人身之日。 铢号泣求救,愿焚弋猎之具,以谢前愆,洗心改悔,不敢更犯。 道士见其诚至,乃谓之曰:我奉太上之敕,历救众生之苦,名曰救苦真人。 尔有昔缘,早合遇道,此若不救,沦陷无期。 乃以道士衣与之,令其终身修道,阴功救世,广济物命,方免前罪。 道士即踊身而起,去地数丈,立于金莲花上,左执琼碗,右执柳枝,金冠凤履,身逾三丈,通身有五色之光,上连天表,照曜一川,逡巡乃隐。 文铢乃焚罗网之具,披道士天衣,于其处立殿,制所见之像,昼夜精勤,焚香忏罪。 居十余年,又感真仙,授以药诀,令游行海内,救人疾苦,后乃得道而去。 其俗所居处,相传号曰文铢台,而救苦天尊之像犹在。 忽有僧数人游行,见之曰:既是文铢圣迹,何得有道士功德? 固知道士无良,侵我古迹,已多年矣。 因拔得大木,唯二僧共击天尊像,手折耳伤,口鼻亦坏,力击其项,未能致损,用力甚困。 二僧少歇,看天尊所伤之处,并已如旧,唯二僧口耳鼻项痛楚极甚,及看其手,亦已折矣。 匍匐号叫,告于众人,自述其事。 良久而死。 ----------------------------------------◎亳州太清宫老君挫贼验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 历殷週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常在。 武德中,枯桧再生。 天宝年再置宫宇。 其古迹,自汉宣、汉桓增修营葺,魏太武、隋文帝别授规模,边韶、薛道衡为碑,以纪其事。 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圣御容,列侍于老君左右。 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屋宇七百余间,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 咸通中,庞勋据徐州,十道征师招讨,长围将合,庞勋恐力不支久,遂领徒三千余人径来,欲夺宫所,据为营垒。 是日,避难士庶千余家咸在宫内,见黑气自九井中出,良久,昏噎一川,老君空中应现。 庞勋徒党迷失道路,自相蹂践,蕲水桥断,尽溺死水中。 逡巡开霁,贼党无孑遗矣! 广明中,黄巢将领徒伴欲焚其宫,亦有黑雾遍川,迷失行路。 又有草贼遍地,自欲凌毁太清宫,迷路,乃往亳州城下,因围逼州城,攻打弥急。 刺史潘稠望宫焚香,以希神力救护。 顷之,黑雾自宫中而来,週绕城外,腥风毒气,闻者顿仆,密雪交至,寒冻异常,死者十有五六。 初攻城之时,有神鸦无数,衔接贼箭,投于城中,贼辈已加惊异。 既而城内朗晏,城外风雪,贼人惧此神力,解围而去,寻亦散灭。 潘稠奏云,自大寇犯阙之后,群凶诛殄已来,大小寇逆,前后一十八度,欲犯太清宫。 或迷失道途,或龙神示见,终挫凶计,宫城晏然。 所庇护居人,不知其数。 请移真源县,就宫安置。 敕旨恐移县就宫,必多秽渎,县依旧所宜,准万年例升为赤县。 仍降青词,修斋告盟。 ----------------------------------------◎週真人居上经堂基验週真人,名太玄,陶隐居弟子也。 年二十一而得道,先于隐居证位。 其所居,即今紫阳观,处茅岭之前,平陆爽垲,实为福地。 堂侧一片地稍高,如旧屋基,而无砖甓踪迹。 太玄于其上植花木,时见有人,高冠褒衣,或三或二。 亦有介金之士,明月静夜,立于其中。 家有小儿,名小豆,才五六岁,游戏其上,逡巡有人送置庭中,如是者数四,而无伤损。 一旦问陶君,说此祥异。 陶曰:晋朝许君旧宅乃上经堂,基正当其地,速作静室,为焚香之所,不可亵渎也。 太玄因问:上经所安之地,何神明如此耶? 陶曰:三洞宝经所在之地,万灵侍卫,百神朝揖,岂可不尊之耶? 太玄曰:真经已去,其地久虚,而犹真灵卫之耶? 陶曰:上经所安之地,地祇守之七百年;法宇之地千年;正一所安之地,善神护之三百年。 经法虽去,年限未满,所以然耳。 太玄遂作静室,每旦夕香灯,而不敢于此室朝拜存修,恐法位高卑,有真凡之隔尔。 ----------------------------------------◎魏夫人坛十僧来毁九遭虎噬验魏夫人坛,在南岳中峰之前,巨石之上。 是一片大石,方可丈余,其形方稳,下圆上平,浮寄他石之上。 尝试一人推之,似能转动,人多即屹然而定,相传以为灵异。 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雰灵气,弥覆其顶。 忽有衲僧十余人,秉炬挟杖,夜至坛所,欲害缑仙姑。 入其居处,仙姑在床上,而僧不见,乃出诣坛所,推坏夫人坛。 轰然有声,若已颠坠,回烛照之,元不能动,知其灵异,奔迸遁去。 及明,有至远村者,大都不过走十余里。 十人同志,九人为虎噬杀。 一人推坛之时,不同其恶,遂免虎害。 乃以其事白于村乡之人,远近惊异焉。 ----------------------------------------◎严皪掘洪州铁柱验洪州铁柱,神仙许真君所铸也。 晋朝豫章,有巨蛟长蛇水兽,肆害于人。 许君与其师吴君,得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术,制御万精。 自潭州井中,奋剑逐蛟,出于此井。 君出谓吴君曰:此井之下,蛟螭所冗,若不镇之,每三百年一度,为民之害,后来复何人制之? 役鬼神运铁数百万斤,铸于井中,溢于井外数尺,屹若柱焉。 于井之下,布巨索八条,以锁地脉。 自是钟陵之境,无妖惑之事,无垫溺之灾。 誓之曰:后人坏我柱者,城池淹没,江波泛溢。 人皆知之,固不敢犯。 或有渔人敲柱上铁,用坠其网,所损颇甚,近亦官中禁之。 严节制江西,信诽毁之词,使人掘铁柱,将欲碎之。 迅霆大击,江波遽溢,掘未二三尺,城池震动,内外惊惧,撰方信之,焚香告谢而止。 柱侧道院为其所毁,近亦再修矣。 ----------------------------------------◎王峰吴行鲁毁掘成都龙兴观验成都龙兴观,即后週至真观也。 基址广袤,四面通街,大殿讲堂、玉华宫碑碣皆在。 有王峰者,事颖川王,于小蛮坊创置私第。 以基地卑湿,乃使力役者劚观门土墙,及广掘观地,取土数千车筑基址,土木未毕,已数口凋亡。 一旦自衙归宅,于其门外,见二黄衣人,曰为观中取土事,要有对勘。 应答之间,下马而卒。 其观内有钟楼,曰灵响台,有门楼宏壮,制度精巧。 节度使吴行鲁,奏移门楼于天王寺,拆其钟楼,遗踪胜赏,并为毁荡矣。 顷年驾在蜀,明道大师尹嗣玄,云行鲁之吏,因疾入冥,数日复活,言见行鲁为鬼吏所驱,般运龙兴材木,铁锁击械,昼夜不休,木才积垛,又却飞去,如是摙运,不知何年当得息尔。 欲求子孙为立观门,赎其罪,子孙贫窘,固不及尔。 ----------------------------------------◎刘将军取东明观土修宅验刘将军者,隶职右神策军。 居近东明观,大修第宅,于观内取土,筑基脱墼,计数千车。 功用既毕,刘忽得疾沉绵,旬日稍较,忽如风狂,于其阶庭之中,攫土穴地,指爪流血,而终不已。 骨肉扶救之,似稍歇定,又须匍匐冗土,似有驱迫之者。 时闻为物捶击痛楚之声,但流泪呜咽而已。 问之竟无所答,日又沉困垂命,巫医殚术,略无徵应。 偶召瞽者筮,云求道法救之。 刘素不信道,未尝有道士过其家。 妻子既切,因诣金仙观,请符理之。 置符于床前,又焚数道,和水饮之,刘乃言曰:我以无知,犯暴道法,取东明观土,修筑私舍,地司已奏天曹,罚令运土填陪,不知车数,计我独力般运,三二百年,恐未可足。 稍或迟怠,冥官考责,鞭挞极严,卒无解免之日。 言讫,呜咽号叫,若有所诉,一家闻之,俱为嗟痛。 其妻子就东明大殿上,焚香祈乞,续买净土五千车,填送所穿坑处,设斋告谢,求赐宽赦,疾乃稍定。 一旦又自言曰:天符有敕,穿掘观土,修筑私家,虽已陪填,尚未塞责,有十二年禄命,并宜削夺,所连累子孙,即可原赦。 是夕遂死。 余按道科,凡故意凌毁大道,及福地灵坛,殃流三世。 今刘生以陪填首谢,罪止一身,得不为戒尔。 ----------------------------------------◎南康王梦二神人告以将富贵验南康王、太尉、中书令韦公皋,为成都尹相国张公之爱婿,而量深器大,举止简傲,不狎于俗。 张家奕世相家,德望清贵,张族皆轻侮于韦,以此见薄,亦未之悟也。 忽梦二神人谓之曰:天下诸化,领世人名籍,吾子名系葛璝,禄食全蜀,富贵将及,何自滞耶? 勉哉行矣! 异日当富贵,无以葛璝为忘也。 由是韦有干禄之志,谋于其室,室家复勉励之,以妆奁数十万金,资其行计。 既达秦川,属岁饥久雨,因知友所聘,署陇州军事判官。 俄而驾出奉天,郡守奔难行在,皋率土客甲士,馈輓军储,以申扈卫。 以功就拜防御使,复请赴觐行朝,德宗望而器之。 既平寇难,大驾还京,以功检校右仆射、凤翔节度使。 恳让乞改西川,乃授西川节度,与张公交代焉。 拥师赴任,张假道归阙,以避其锋。 既而累年蜀境大穰,金帛丰积。 南诏内附,乞为臣妾,威名益重,而贡赋不亏,朝廷倚注,戎蛮慑伙。 由是请许南诏置习读院,入质子学生,习《诗》、《书》、《礼》、《乐》。 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南诏得其手笔,刻石以荣其国,而葛璝之事,久已忘矣。 又梦二神人曰:“富贵而忘所因,其何甚耶? 公梦觉,流汗惊骇。 久之,乃躬诣云林,炷香祷福。 遂命工度木,揆日修崇,作南宫飞阁四十间,巨殿修廊,重门邃宇,范金刻石,知无不为。 支九陇租赋,于山下列屯输贮,糗粮山积,匠石云趋。 自制碑刊于洞门之侧,上构层楼。 焚僮七十人以供洒扫,良田五百亩以赡斋储。 在镇二十余年,封以王爵矣。 即本命丁卯,属葛璝化也。 ----------------------------------------◎果州开元观工匠同梦得材木验果州开元观接郡城,颇为爽垲,以形胜之美,选立观额。 虽州使旋具结奏,而制置之,内犹阙大殿。 州司差工匠及道流,将溯嘉陵江,于利州上游采买材木。 临行,道流工匠同梦有人云:硃凤潭中有木,可以足用。 如此者三。 因聚议曰:梦兆如斯,必有大商货木,氵公江而至,可踌躇三五日以伺之,或免远适,颇以为便。 一匠曰:吾于硃凤山下江中寻之,莫有商筏已到来否。 即往山下寻求,潭水澄澈,忽见潭底有木。 因使善沉者钩求,得梓木千段。 构成三尊殿,钟楼经阁、三门廊宇,咸得週足。 又市砖甃坛,内有黄赤色者,疑其火力未足,弃而不用,信宿皆化为金,起观之费,过于丰资。 殿宇既成,将塑尊像,又于白鹤山观,掘地得铁数万斤。 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 远近祈祷,立有徵验。 起观道流何氏家,世代丰足,今为胄族焉。 至今负贩之徒、锥刀求利者,每以三日五日,必诣圣像前,焚香祈祐。 或阙而不精信者,即贸易无利,货鬻不售焉。 ----------------------------------------◎北都潜丘台崔相国应梦修观验北都潜丘台,有古观焉。 像设精严,楼台宏丽,地形显敞,迥出于都城之中。 制创多年,久无崇葺,风号雨渍,日以倾摧。 相国崔公彦昭,常梦野步寻幽,至古台之下,翅首仰望,其上有紫气氤氲,样光四照,无登蹑之路。 良久,复聆天乐笳箫之音,寻访之意弥切,但四隅陡绝,咫尺万里。 忽前有金桥如梯,层级宽博,遂攀梯而上。 中路三四级,板阙栏摧,跻登不得,即见巨手金色,引指而接之,公握指未定,已登台上矣。 徘徊四顾,唯古殿欲摧,荒坛芜没,叹嗟数四。 复到天尊之前,认金桥乃座前之桥耳,金手乃天尊之手耳。 不复闻天乐之声,亦绝紫气之像,因言曰:岂天尊有所付嘱耶? 何变化如此也? 天尊忽言曰:子即居此地,无忘摧残也。 俄而惊觉。 旬日,授北都留守到镇。 干月恍恍然,似有所失,似有所疑,因命驾纵游,用摅其志。 闻潜丘台不远,造而观焉,唯古殿摧残,深草堙翳。 乃瞻拜天尊,见仪像侍卫,宛若曾所游睹。 徐视座前,金桥在焉,栏折板断矣。 复睨金臂及指,皆醒然顿寤,即前之所梦也。 施俸金,募工役,革故之弊,鼎新其宇,惟殿屋且久,随其古制,增修而已。 其余垣墙廊宇、坛庭门房、图缋丹雘、赭垩金翠,靡不毕备焉。 缔构之功、香花之献,郁为一时之盛也。 ----------------------------------------◎相国刘瞻梦天尊言再居相位验相国刘公瞻,南迁交趾,道过江陵。 既登扁舟,将欲解缆,回首道左,见像设甚严,而朽殿倾圮。 问其名,即真符玉芝观也。 入门升阶,拜手潜祝。 是夕,舟中梦青童前导,登大山之上,松径连延,崖巘奇秀,芳芝幽草,好鸟灵花,灿然在目。 行一里许,见元始天尊,坐宝花座上,瞻仰粹容,乃玉芝殿中天尊也。 拜祝曰:某得罪圣朝,窜逐且远,非敢怨望,但祈生还尔。 天尊曰:尔之青简,列于方诸矣,何忧于世难乎! 再居相位,而后得道。 自此斋一旬,戒三日,则蛮陬瘴海魑魅之乡,无所惮矣。 辰未已午,与子为期也。 自是刘公南征,至湖岭间,所在籓方,劳问相继。 旋得金帛,寓信于荆帅,特创天尊殿,斋? 廊宇,选精介焚修之士以居之。 于是再徵,入掌钧轴,洎厌俗弃世,果符梦中之言,岁辰亦无爽矣。 ----------------------------------------◎李蔚相国应梦天尊修观验李相国蔚,拥旄汴州,兼太清宫使。 每翘心玄关,思真念道。 一夕,梦野步郊外,丛箔间见奇光五色,中有天尊像,顶光半缺,手握玉芝,状如白莲花,而圆茎修细,芝有八秀。 历历详记,注于心目。 翌日,因送宾出郊,顾见有道像暴露,问其所,即玉芝观也。 相国异之,回镳而礼谒。 莎莠盈庭,萧蒿蔽路,披榛而后进。 所睹尊像,与梦同焉。 虽不握玉芝,而名与梦叶,遂广加崇饰焉。 巨殿森沉,飞梦甍烜赫,斋宫讲肆,月牖霜坛,前阚通街,雄临郛郭,为籓方之壮观焉。 噫! 开元皇帝,尊祖奉先,耽玄味道,精诚上彻,祯贶下通,得真符于灵峰,产玉芝于内殿。 因敕大镇重地置观,以真符玉芝为名。 封太白山为灵应公,改华阳为真符县。 上瑞已彰于昔日,嘉徵复显于兹辰。 所以相国名臣,皆符吉梦,夷门渚宫之完葺,自非大道应灵,其孰能与于此乎! ----------------------------------------◎郑相国还愿修宁州真宁观验宁州真宁县通圣观,即开元皇帝梦二十七真,得刻石真像之所置也。 岁祀浸深,旋已摧毁,边徼素寡,道流缮修之事,因已旷绝矣。 相国司空郑公畋,登龙之年,偶尝游礼,赋诗三十韵,以纪其故实,亦冥祝曰:异日官达,必冀增修。 洎入掌丝纶,尊居钧轴,枢机少暇,前愿都忘。 一夕,梦游洞府之中,群仙赏玩,奏钧天广乐,以恣嬉游。 俄而幢节羽卫自天而下,使者一人降曰:太上有命,徵还上清。 于是群仙或控鸣鹤,或驾飞龙,腾跃而去。 相国亦欲振袂骞飞,一仙人回首笑曰:还毕真宁之愿,然后可此来尔。 既觉,省忆真宁修观之事,乃辍鼎食之资,为缔构之费。 邠帅李尚书偘,命都校以董其事,十旬而灵观鼎新矣。 相国尝话斯梦,以为洞天者,罗川之洞也,群仙者,二十七真也。 惊其忽忘,懋此巨功,信大道之明徵矣。 ----------------------------------------◎段相国报愿修忠州仙都观验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前汉真人王方平、后汉真人阴长生得道升天之所。 芜没既久,基址仅存。 晋代高先生首为崇构。 太元中姚泓再加缮饰,其后梁隋共葺,国朝继修。 华阁翔虚,丹檐照日。 黔、荆、蜀、梓元戎重臣,或弭棹登临,必命修葺。 相国邹平、段文昌旅寓之年,邅回峡内,时因登眺,炷香稽首,祝于二真曰:苟使官达,粗脱栖迟,必有严饰之报。 自是不十岁,拥旄江陵。 视事之初,已注念及此。 俄梦二真仙,若平生密友,引公登江渚之山,及顶,乃阴君洞门矣,二真亦不复见。 翌日,施一月俸钱修观宇,一月俸为常住本钱。 常俾缮完,以答灵贶。 ----------------------------------------◎楼观赤光示人以避难验楼观者,週康王大夫尹喜宅也。 在京兆盩厔县神就乡闻仙里,居终南之阴。 观内有週穆王、秦始皇、汉武帝所置殿宇,及秦始皇墨迹。 尹喜、灵井、老君、支革树升天台,晋宋谒板,秦汉铭记,历代存焉。 大唐将受命,义师起于河东,观内有赤光属天者六七夜。 广明庚子,寇犯长安,观中有光,如义宁之岁。 近车驾幸凤翔,盩厔将陷,观中复有光景之异。 由是避难士庶,多投观中,灵迹岿然,人莫敢犯。 高祖时,赐号为宗圣观焉。 发布时间:2025-08-14 17:23:0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