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河上公章句卷四 内容: 居位第六十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鲜,鱼〔也〕。 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不敢以其精神犯人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其鬼非无精神也,非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鬼神不能伤害人。 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神〕不敢干之也。 夫两不相伤,鬼与圣人俱两不相伤也。 故德交归焉。 夫两不相伤,则人得治于阳,鬼神得治于阴,人得保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焉。 谦德第六十一大国者下流,治大国〔者〕,当如〔江海〕居下流,不逆细微。 天下之交,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 天下之牝。 牝者,阴类也。 柔谦和而不昌也。 牝常以静胜牡,女所以能屈男,阴胜阳,以〔其〕,安静不先求之也。 以静为下。 阴道以安静为谦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能谦下之,则常有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此言国无大小,能持谦畜人,则无过失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使为臣仆。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为道第六十二道者万物之奥,奥,藏也。 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善人之宝,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也。 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 遭患逢急,犹知自悔卑下。 美言可以市,美言者独可于市耳。 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也。 尊行可以加入。 加,别也。 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于凡人,未足以尊道。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 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德化淳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欲使教化不善之人。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 有罪以免耶,有罪谓遭乱世,闇君妄行形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于众也。 故为天下贵。 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 恩始第六十三为无为,因成循故,无所造作。 事无事,预有备,除烦省事也。 味无味。 深思远虑,味道意也。 大小多少,陈其戒令也。 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 报怨以德。 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 图难于其易,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及成也。 为大于其细。 欲为大事,必作于小,祸乱从小来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从易生难,从细生着。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处谦虚,天下共归之也。 夫轻诺必寡信,不重言也。 多易必多难。 不慎患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源也。 故终无难矣。 圣人终生无患难之事,犹避害深也守微第六十四其安易持,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 其未兆易谋,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 其脆易破,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 其微易散。 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 为之于未有,欲有所为,当于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 治之于未乱。 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小成大。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卑立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近至远。 为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于仁;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 执者失之。 执利遇患,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反还。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故无败坏。 无执故无失。 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从,为也。 民之为事,常于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之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终当如始,不当懈怠。 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 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色,圣人欲于德。 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眩为服,不贱石而贵玉。 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 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复众人之所过;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 复之者,使反本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 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也。 而不敢为。 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也。 淳德第六十五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智多而为巧伪。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 知此两者亦稽式。 两者谓智与不智也。 常能智者为贼,不智者为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天也。 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 玄德深矣,远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也。 与物反矣! 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与人也。 然后乃至于大顺。 玄德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 顺天理也。 后己第六十六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 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也。 是以欲上民,欲在民之上也。 必以言下之;法江海处谦虚。 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 必以身后之。 先人而后己也。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而不为重。 处前而民不害。 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心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也。 以其不争,天下无厌圣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也。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言人皆有为,无有与吾争无为。 三宝第六十七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老子言:天下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唯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 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责。 若肖久矣。 肖,善也。 谓辨惠也。 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 其细也夫。 言辨惠者唯如小人,非长者。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 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 二曰俭,赋敛若取之于己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执谦退,不为倡始也。 慈故能勇,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 俭故能广,天子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广矣。 不敢为天下先,不为天下首先。 故能成器长。 成器长,谓得道人也。 我能为得道人之长也。 今舍慈且勇,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 舍俭且广,舍其俭约,但为奢泰。 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 死矣! 所行如此,动入死地。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之性,使能自营助也。 配天第六十八善为士者不武,言贵道德,不好武力也。 善战者不怒,善以道战者,禁邪于胸心,绝祸于未萌,无所诛怒也。 善胜敌者不与,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来远以德,不与敌争,而敌自服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用人自辅佐者,常为人执谦下也。 是谓不争之德,谓上为之下也。 是乃不与人争之道德也。 是谓用人之力,能身为人下,是谓用人臣之力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能行此者,德配天也。 是乃古之极要道也。 玄用第六十九用兵有言:陈用兵之道。 老子疾时用兵,故托己设其义也。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主,先也。 不敢先举兵。 客者,和而不倡。 用兵当承天而后动。 不敢进寸而退尺。 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 是谓行无行,彼遂不止,为天下贼,虽行诛之,不成行列也。 攘无臂,虽欲大怒,若无臂可攘也。 扔无敌,虽欲仍引之,若无敌可仍也。 执无兵。 虽欲执持之,若无兵刃可持用也。 何者? 伤彼之民罹罪于天,遭不道之君,愍忍丧之痛也。 祸莫大于轻敌。 夫祸乱之害,莫大于欺轻敌家,侵取不休,轻战贪财也。 轻敌,几丧吾宝。 几,近也。 宝,身也。 欺轻敌者,近丧身也。 故抗兵相加,两敌战也。 哀者胜矣。 哀者慈仁,士卒不远于死。 知难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恶柔弱,好刚强也。 言有宗,事有君。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之反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德之暗,不见于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希,少也。 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德,不以示人也。 知病第七十一知不知上,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 ,不知知病。 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夫唯能病苦众人有强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苦众人有此病,以此非人,故不自病。 夫圣人怀通达之知,托于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忠正,各守纯性。 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著,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 爱己第七十二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威,害也。 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 大害者,谓死亡也。 畏之者当爱精神,承天顺地也。 无狎其所居,谓心居神,当宽柔,不当急狭也。 无厌其所生,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 托空虚,喜清静,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伐本厌神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无欲,则精神居之不厌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知己之得失,不自显见德美于外,藏之于内。 自爱不自贵。 自爱其身以保精气,不自贵高荣名于世。 故去彼取此。 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 任为第七十三勇于敢则杀,勇敢有为,则杀其身。 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不敢有为,则活其身。 此两者,谓敢与不敢也。 或利或害,活身为利,杀身为害。 天之所恶。 恶有为也。 孰知其故? 谁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是以圣人犹难之。 言圣人之明德犹难于勇敢,况无圣人之德而欲行之乎﹖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 不言而善应,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 不召而自来,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 繟然而善谋。 繟,宽也。 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所网罗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制惑第七十四民不畏死,治国者刑罚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 治身者嗜欲伤神,贪财杀身,民不知畏之也。 奈何以死惧之? 人君不宽刑罚,教民去情欲,奈何设刑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当除己之所残克,教民去利欲也。 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孰敢? 以道教化而民不从,反为奇巧,乃应王法执而杀之,谁敢有犯者﹖老子疾时王不先道德化之,而先刑罚也。 常有司杀者。 司杀者,谓天居高临下,司察人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 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 天道至明,司杀有常,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斗杓运移,以节度行之。 人君欲代杀之,是犹拙夫代大匠斲木,劳而无功也。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手矣。 人君行刑罚,犹拙夫代大匠斲,则方圆不得其理,还自伤。 代天杀者,失纪纲,不得其纪纲,还受其殃也。 贪损第七十五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税食下太多,民皆化上为贪,叛道违德,故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为也。 是以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人民所以侵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 是以轻死。 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 夫为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也。 戒强第七十六人之生也柔弱,人生含和气,抱精神。 故柔弱也。 其死也坚强。 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也。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和气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气去也。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观之,知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强大之兵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 木强则共。 本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 天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 天道第七十七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天道暗昧,举物类以为喻也。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言张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举下,损强益弱,天之道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损有余而益谦,常以中和为上。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道则与天道反,世俗之人损贫以奉富,夺弱以益强也。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言谁能居有余之位,自省爵禄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也。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圣人为德施,不恃其报也。 功成而不处,功成事就,不处其位。 其不欲见贤。 不欲使人知己之贤,匿功不居荣,畏天损有余也。 任信第七十八天下莫柔弱于水,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莫能胜水而成功也。 以其无以易之。 夫攻坚强者,无以易于水。 弱之胜强,水能灭火,阴能消阳。 柔之胜刚,舌柔齿刚,齿先舌亡。 天下莫不知,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折伤。 莫能行。 耻谦卑,好强梁。 是以圣人云:谓下事也。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人君能受国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其社稷,为一国之君主也。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人君能引过自与,代民受不祥之殃,则可以王天下。 正言若反。 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和大怨,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 必有余怨,任刑者失人情,必有余怨及于良人也。 安可以为善? 言一人,则先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 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 但刻契为信,不责人以他事也。 有德司契,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无德司彻。 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有亲疏,唯与善人,则与司契同也。 独立第八十小国寡民,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 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 器谓农人之器。 而不用,不征召夺民良时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君能为民兴利除害,各得其所,则民重死而贪生也。 政令不烦则民安其业,故不远迁徙离其常处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入游娱也。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无怨恶于天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去文反质,信无欺也。 甘其食,甘其蔬食,不渔食百姓也。 美其服,美其恶衣,不贵五色。 安其居,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 乐其俗。 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相去近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无情欲。 显质第八十一信言不美,信者,如其实也。 不美者,朴且质也。 美言不信。 美言者,滋美之华辞。 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 善者不辩,善者,以道修身也。 不彩文也。 辩者不善。 辩者,谓巧言也。 不善者,舌致患也。 山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浊其渊;辩口多言,亡其身。 知者不博,知者,谓知道之士。 不博者,守一元也。 博者不知。 博者,多见闻也。 不知者,失要真也。 圣人不积,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为人施设德化,己愈有德。 既以与人己愈多。 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而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 发布时间:2025-08-15 12:45: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