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周易說卦傳第九 内容: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 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分隂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 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 往者順知,來者逆是。 故易逆數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昔者聖人之作易,原其元而傳其理也。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萬物興焉。 夫造者之大德也。 幽深而無形,神運而明備,物得生成也。 故聖人揚其幽於神明,而為治道之始也。 蓍也者,神也。 虚而周也。 含其數而無太極之象也。 物始兆,故參無以有之,曰天。 兩而形之,曰地。 依其數而推之,得四象之生成焉。 人理之變化焉,始見者隂陽也。 易而變之,而得其時,故天道成也。 故聖人以之立卦,乗氣散化而為形。 用而之事,曰剛柔也。 兼地道而成也。 因而重之,生爻。 兩儀分而萬物作。 聖人為之主焉,故上和順於道德,可以生而化象其隂陽也。 下以施布於仁義,可以養而制用,其柔剛也。 故原其始,致其終,窮其理而盡得天下之理。 靜而順其時之,命而行也。 聖人之作易也。 將以順性命之理也。 故立天之道,曰隂與陽,氣之始也。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形之變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德之偕也。 合兩而後成也,故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也。 隂陽者,相生而為之化也。 未始相離也。 陽為君焉,物之始生,陽也。 陽始生而濳於隂也,子之建也。 雖曰陽之生,未有其位,故爻之初為無,其實陽之兆也。 隂耦也,兩成之有其位也,其道卑焉,故爻之二為隂也。 隂過則陽生,三竒數也。 三而小成一卦之主也。 故爻之三為陽也。 陽變則隂生,位承上也,地之數也。 故爻之四為隂也。 數之積隂之變,則陽生也。 天之數也,而得其中,而下富其民也。 故爻之五為陽也。 陽極則消而為隂,氣終則道窮也。 故曰無位也。 此天道之變,隂陽相更,聖人象之而分隂陽,迭用剛柔。 故易六爻位而成文也。 定天地之位,合二物之交,通山澤之氣,雷風相薄而大,水火相革而生,重錯八卦以觀其所適,而天下之理得矣。 如日月之更也,如四時之代也。 古今往來其道一也。 故往者從而數之來者,逆而前之。 是故逆數者,易之智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首而倡之,坤以藏而成之。 觀其□合之所以而象之,思其爻變之道而懼之,可以逆其數而違諸悔也。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 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離也者,明也。 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 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兌,正秋也。 萬物之所說也。 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 言隂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 正北方之卦也。 勞卦也。 萬物之所歸也。 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 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 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說萬物者,莫說乎澤。 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旣成萬物也。 帝者,造化之主,天地之宗,無象之象也。 不可以形智索。 因物之生成始終其顯,其出入焉。 參而主之者,陽也。 是故出乎東,春之建也。 陽動於下,萬物震之而生也。 故震東方之物。 齊乎巽物之長,齊而布生鮮潔,區别而不相亂也。 物方長,貌強而下柔也。 故下柔而巽之,待其大者不可以不巽,故巽東南之物也。 離也者,明也。 萬物之貌,始大皆明,而相見中柔順也,可以治之矣。 是以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 坤也者,地也。 萬物皆致養焉,物之雜也。 外盛而中未盈,養之而後成者也。 故順而求役,而致養之。 故坤為西南之卦也。 兌,正秋也。 外柔而中壯也,萬物之盛而咸說也。 故兌為正西之物也。 乾,西北地也。 陽之老,隂薄而爭興也。 故戰也。 萬物衰而落其榮也,故乾為西北之物也。 坎者,陽胎於中而隂盛於外,水之卦也。 水幽隂之物也,水流而不已也。 萬物之所歸也。 故物之生,先聚水而質其死也。 水涸而枯槁,故其勞卦,為北方之物也。 艮四時之終,萬物之所成,止於艮也。 終則有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為東北之卦也。 神也者,妙得其萬物變化之理,而為言也。 故聖人之治天下? 得其為帝之道。 合其神用,不失其終始,則? 為帝於天下而定其大位也。 故動萬物者。 莫疾乎雷,可以震動而肅也。 橈萬物者,莫疾乎風,可以觀民而行令也。 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明其所行,自竭其情,敬其所履,而不可亂也。 說萬物者,莫說乎澤,外柔而接之中,剛以濟之,民咸說其義。 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審利以安之生,貨以聚之。 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限其所止則力不匱,而? 生其始也。 此得其一象之像也。 故使水火異物而相濟,雷風相與而益大,山澤殊形而感化,此其兼象之像也。 天地以是變化,聖人以是興作,然後? 盡成萬物也。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乾為馬,健速之物也。 坤為牛,至順而□任重也。 震為龍,濳動而變於隂也。 巽為雞,體多陽輕舉之物,主於下也。 隂巽而不□逺也。 坎為豕,濕處卑穢之物也。 離為雉,陽周而明中柔而文也。 雉處髙潔而文煥也。 艮為狗,外剛而□搏噬,禁止内柔而□附人也。 兌為羊,内多陽很而不□害物也。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乾為首,尊在上也。 坤為腹,無不藏也。 震為足,動在下也。 巽為股,巽於下而隨足也。 坎為耳,陽明在其内也。 離為目,陽明照於外也。 艮為手,外剛而? 執止也。 兌為口,外柔而□說人也。 乾天也,故稱乎父。 坤地也,故稱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 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 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天也,父之道也。 坤地也,母道也。 二氣相求,氣勝而男女生也。 乾之初配坤,而得長男,曰震。 乾生於坤也。 坤之初配乾,而得長女,曰巽。 坤生於乾也。 乾之再配坤,而得中男,曰坎。 坤再配乾而得中女,曰離。 乾三配坤而得少男,曰艮。 坤三配乾而得少女,曰兌。 二氣相推而八卦著矣。 男女之道備矣。 天下之情見矣。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氷,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乾為天,剛健無狀,為萬物之宗也。 為圎,周萬物也。 為君為父,尊莫大也。 為玉為金,至堅剛也。 為寒為冰,氣極嚴結而為堅也。 為大赤,陽老赤甚也。 良馬,馬之極善也。 老馬,馬之極久也。 瘠馬,無膚其堅骨也。 駁馬,堅猛之至也。 為木果,木剛物也,老而為實生之本也。 乾老陽也,其道極也,故健之極長,極堅,極老,皆取象也。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釡,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衆,為柄,其於地也為黒。 坤為地,地有形之大柔順而承天也。 為母,有生育之功也。 為布,衣服之出也。 為釡,熟生之因也。 為吝嗇,□藏也。 為均,至柔而順而無偏也。 為子母牛,順而育也。 為大輿,□載也。 為文,旣形而文著矣。 為衆,隂二也,民之道也。 純隂,故為衆也。 為柄,執而用也。 物由之而生,本之而用也。 其於地也,為黒,至隂之色也。 坤有形之大也。 物生之本也。 有容藏之義焉,有生化之道焉,故是類者皆取象也。 震為雷,為龍,為玄黄,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莨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震為雷,動於隂也。 為龍,龍隂中之畜也。 為玄黄,玄,天色,黃,地色。 陽始生於隂,雜而為蒼色也。 為旉,陽重而始華也。 為大塗,剛動而上柔順之可以縱其行也。 為長子,初有陽也。 為決躁,剛動之性也。 為蒼筤竹,蒼色,性貞堅而節上虚也。 為萑葦,類於竹也。 其於馬,為善鳴,聲震於深也。 為馵足,白足也,陽明之色而在下也。 為作足,動於下也。 為的顙,馵足之馬必的顙,陽下應於上中也其於稼,為反生,物始生反,甲而出也。 其健往而皆柔動而必屈也。 為蕃鮮,下本堅强則未滋而色澤,震剛下動也。 物之始生,下之堅白皆取象也。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髙,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巽為木,剛巽柔而不固,可以柔曲直也。 為風,剛巽柔,柔巽剛無其體而相從也。 為長女,隂生於初也。 為繩直,從物之形而施其制也。 為工,巽物之才而為器也。 為白,素可以施衆采也。 為長,可以制為下也。 為進退,巽於物不自執其志,從時而進退也。 為不果,巽從於物,不決成也。 為臭,羶馨從物之風,巽下執其體,故為臭而巳也。 陽也者,首也。 而巽志於柔,其體虚其精,薄其道,虧也,故於首則寡髮矣。 於顙,則廣而無容矣。 於目,則少其精眸也。 為近利,以剛巽柔利求少物也。 柔而羸剛,則利三倍剛,而巽柔行權可也。 巽而不反,巽其窮也,則為妄躁之兆也。 巽者,陽巽於隂,不自任其志也,故可以行權而制事也。 故木以曲直之,風以随之,故可制之物從小之道,皆取象也。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曵,其於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坎為水,上下皆隂而陽在柔中,剛而有信也。 履之以冝乗其柔順而有功也。 用之失道則没溺矣。 水之象也。 為溝瀆,陽處兩隂之閒,隂深之象也。 為隱伏,藏於隂中也。 為矯輮,為弓輪,二隂之柔,濡之而雖剛可以屈直為曲也。 為加憂,為心病,陽心也。 陷於柔,故加憂而心痛也。 為耳痛,陽明在内耳也,陷困於柔,故耳痛也。 為血卦,血隂類也,傷於中而流血於外,陽傷於血赤也。 其於馬也,為美脊,陽在中也。 為亟心,陽居内其心速也。 為下首,柔居上也。 為薄蹄,為曵柔,在下非强行之物也。 其於輿,為多眚,本末弱不? 堅也。 為通剛,得中雖陷之終通也。 為月,中隂之精而中明也。 為盜,居隂之中,隂竊之物也。 其於木也,為堅多心,中剛也。 故陽陷於隂也,陷而終通,故為陷也。 其於善,則中善也。 其於病,則終病也。 故中剛之物,皆取象焉。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離為火,陽盛而上下皆發也。 為日,陽之精發於外也。 為電,光耀為隂,發於隂之外也。 為中女,隂生於中。 為甲胄,為戈兵,外剛而為悍也。 其於人,為大腹,隂氣伏於内也。 為乾卦,陽盛而液不通於外也。 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骨剛於外也。 其於木也,為科上稿木,為顚,則槁中而虚也。 離,陽盛於外,故至炎之物。 外剛中柔之類,皆取象也。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剛極髙而終止山之象也。 為徑路,小路也,可止行其中也。 為門闕,止出入之所也。 為果蓏,少陽實止於地,不得象於木果也。 為閽寺,止守其禁,止也。 為指,□執止也。 為狗,□守止也。 為鼠,止於人也。 為黔喙之屬,上剛啄剛而□啄止其物也。 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剛小而生節木之堅也。 艮,少陽生也。 陽得卦,終於其所也。 □止而小堅者,皆取象焉。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毁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隂以居上,剛得其潤,上潤下堅,澤之象也。 為少女,三求而得也。 為巫,柔而不正而在。 闕   发布时间:2025-08-15 13:49: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