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 内容: 【原文】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②,无傲从康③。 古 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④。 王播告之修⑤,不匿厥指(6),王用丕 钦(7)。 罔有逸言(8),民用丕变。 今汝联聒聒(9),起信险肤(10),予弗知乃 所讼(11)。 “非予自荒兹德(12),惟汝含德(13),不惕予一人(14)。 予若观火,予 亦拙谋作(15),乃逸(16)。 若网在纲(17),有条而不紊(18);若农服田(19),力 穑乃亦有秋(20)。 汝克黜乃心(21),施安德于民(22),至于婚友(23),丕乃敢 大言汝有积德(24)。 乃不畏戎毒于远迩(25),惰农自安,不昏作劳(26),不。 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27)。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28),惟汝自生毒(29)。 乃败祸奸宄(30),以自灾 于厥身。 乃既先恶于民(31),乃奉其恫(32),汝悔身何及? 相时憸民(33), 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34),矧予制乃短长之命(35)? 汝曷弗告朕, 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36)?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 灭? 则惟汝众自作弗靖(37),民非予有咎。 ” 【注释】 ( ①盘庚是汤的第十世孙,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 他为避免水患,复兴殷, 商,率领臣民把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往殷(今河南安阳)。 此举遇到了 来自各方面的反对,盘庚极力申说迁都的好处,前后三次告喻臣民,终于完 成了迁都。 《盘庚》(分上、中、下三篇)记述了这次迁徙的经过。 上篇记述 盘庚迁殷之前告诫群臣的话,中篇是盘庚告诫殷民的话,下篇是迁都后盘庚 告诫群臣的话。 历代学者大都认为《盘庚》三篇是殷代的作品,具有很高的 史料价值。 ②猷:为了。 黜:除去。 心:指私心。 ③从:纵,放纵。 康:安逸。 ④惟:想。 任:任用。 旧人:指世代做官的人。 共政:共同 管理政事。 (5)王:指先王。 播台:公布命令。 修:施行。 (6)匿:隐瞒。 指:旨,意旨。 (7)丕:大。 钦:敬重。 (8)逸:过失,错误。 (9)聒聒(guo):拒绝别人的好意而自以为是。 (10)信:伸,伸说。 险:邪 恶。 肤:浮夸。 (11)讼:争辩。 (12)荒:废弃。 (13)含:怀着,藏着。 (14)惕:施,给予。 (15)谋作:谋略。 (16)乃。 则。 逸。 过错。 (17)纲:网的总绳。 (18)紊:乱。 (19)服:从事。 (20)力穑:努力收获 庄稼。 (21)黜乃心:去掉你们的私心。 (22)实德。 实惠的德行。 (23) 婚: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24)丕乃:于是。 (25)乃。 如果。 戎:大。 毒: 毒害(26)昏:努力。 (27)越其:于是就。 (28)和:宣布。 吉言:好 话。 (29)惟:是。 毒。 祸根。 (30)败。 败露。 奸宄(gU1):做坏事。 (31)先:引导。 (32)奉:承受。 恫(dong):痛苦。 (33)相:看。 时:这。 憸(xian):校(34)发:说出。 逸口:从口中说出错话。 (35)矧(shen): 况且。 制:操纵,掌握。 (36)恐:恐吓。 沈:煽动。 (37)靖:善。 【译文】 王这样说道:“来吧,你们各位! 我要告诫你们,教训你们,为的是要去掉你们的私心,使你们不要傲慢放肆并追求安逸。 从 前我们的先王,也只考虑任用世家旧臣共同管理政事。 先王向群 臣发布政令,群臣都不隐瞒先王的旨意,先王因此对他们非常看 重。 大臣们没有错误的言论,因而臣民的行动大有变化。 现在你 们拒绝别人的好意而又自以为是,到处散布邪恶浮夸的言论,我 真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是什么。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世家旧臣的美德,只是你们欺瞒了 我的好意,不能处处为我着想。 我对这一切像看火一样地一清二 世,如果我又不善于谋划,则是过错。 就像只有把网结在纲上,才 会有条有理不紊乱;就像农民只有努力耕种,才会有秋天的好收 成。 你们能够去掉私心,给予臣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至于你们 的亲戚朋友,那么你们才敢说你们积有恩德。 如果你们不怕自己 的言论会大大毒害远近的臣民,就像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 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那就不会有黍稷收获。 “你们不把我的善言向百姓宣布,这是你们自生祸害。 你们所 做的一些坏事已经败露,这是你们自己害自己。 你们既引导人们 做了坏事,就要由你们来承担痛苦,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 看 看一般的小民吧,他们还顾及到我所劝诫的话,担心说出错误的 话,何况我掌握着你们的生杀之权呢? 你们有话为什么不告诉我, 却用流言蜚语相互煽动,恐吓蛊惑臣民呢? 就像大火已在原野上 燃烧起来,使人无法面对接近,还能够扑灭吗? 这都是你们做了 许多坏事造成的,不是我有过错。 ” 【读解】 这是盘庚对他的臣僚们进行规劝,责备他们不恪守先王的旧 规矩,态度傲慢,贪图享受舒适,还以谣言蛊惑民心。 盘庚的良 苦用心日月可鉴,顽固的臣僚们作何感想,不得而知,而他们的 丑恶嘴脸却清晰可见。 大凡能做臣僚的人,总是其先辈或本人有功于国于民,才会参与国政,享有功名利禄。 有了功名利禄,就会滋生骄奢淫逸,目中无人,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就敢于胡作非为,骑在别人头上 拉屎拉尿。 腐败就是由此产生的。 尧、舜的太平盛世、清明政治 已一去不复返了,接踵而来的是日甚一日的腐败。 古代政治腐败大概有两个重要根源:一是人治和世袭制造成 了庞大的特权阶层,从天子下至芝麻官,无不如此。 二是专制制 度为人性丑恶的一面和弱点提供了温床。 盘庚大概不会想到这些。 他请出先王和旧时制度,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理由,毕竟血缘、 祖先、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纽带作用,毕竟腐 败的官员内心总是有所畏惧,否则就真的是“和尚打伞,无法无 天”了。 话说回来。 争论不过起于迁移国都,而实质是盘庚试图对日 益腐败的政治机器动手术———“去奢行俭”。 用意虽好,却是治标 不治本。 再出现腐败,又往哪儿还? 迁来过去,总不会还出地球, 更要紧的是根子在制度和人身上。 不作开膛剖肚的手术,是无法 真正解决问题的。 当然,盘庚迁殷的结果,的确带来了商王朝暂时的兴盛,用 今天的话说,他算得上是个改革者。 他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制约, 能力排众议,推行自己的设想,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耐心。 他 采用的是文的一套——一规劝说服,而不是武的一套,他显然知道; 迫使人顺从容易,而要使人真心诚意地顺从,就难多了。 从这个 意义上说,迁都的成功,也是盘庚征服人心的成功。 因此,盘庚 是值得称赞的。 此外,这篇经典性的劝诫文,为我们的汉语成语增添了一些 词汇,比如予若观火,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燎原之火。 这从一 个侧面说明,改革者要有文化,有智慧,见多识广,了解民心所 向,才可能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事业才可能成功。 发布时间:2025-08-16 12:49: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