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内容: 【原文】王曰:“呜呼! 封,汝念哉! 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2),绍闻衣德言(3)。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 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4)。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于天(6),若德裕乃身(7),不废在王命(8)。 ”王曰:“呜呼! 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 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12),乃其民。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校惠不惠(13),懋不懋(14)。 ’已! 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 ”【注释】(1)这篇论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对他德训诫辞。 当时,周公刚刚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发动德叛乱。 他要求康叔吸取历史教训,“明德慎罚”,治理好殷民,巩固已经取得德政权。 这篇诰辞反映了周公德统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献。 这里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2)在:观察。 祗:敬。 遹(yu):遵循。 乃:你,指康叔。 文:指文王。 考:父。 (3)绍:继。 闻:旧闻。 (4)丕:大。 惟:思。 商:指殷商。 耇(gou):老。 耇成人:指殷商遗民。 宅:度,揣测。 训:顺,顺眼。 (5)别:另外。 康:安。 (6)弘:大。 (7)德裕:德政,恩德。 (8)废:停止。 在:完成。 王命:指周的统治。 (9)恫:痛。 瘝(guan):玻(10)敬:谨慎。 (11)棐(fei):辅助。 忱:诚。 (12)豫:安乐。 (13)惠:顺服。 (14)懋(mao):勉力。 (15)服:责任。 应:受。 (16)宅:定。 作:振作。 新:革新。 【译文】王说:“是啊,封! 你要好好考虑! 现在臣民都在看着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亲文王的传统,依据他的遗训来治理国家。 你到殷后,要广泛寻求殷商遗民的心态,懂得怎样使他们顺服。 另外,你还要访求古时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宁。 要比天还宽宏,使臣民体验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说:“啊,年轻的封! 治理国家要经受痛苦的磨难,可要小心谨慎啊! 威严的上天辅助诚心的人;这可以从民心表现出来,小人却难以治理。 你去那里要尽心尽力,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才能治理好臣民。 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使不努力的人努力。 ’啊! 你这年轻人,你的职责重大,我们君王受上天之命来保护殷民,你要协助君王实现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读解】这一段训诫体现了《康诰》的两个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 明德尚德是为了实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归顺。 归顺人心,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改造思想,使旧人脱胎换骨成为新人。 杨绛先生曾用“洗澡”来比喻这个过程,老外则叫做“洗脑”。 归顺人心谈何容易! 打江山易,改造江山也容易,只有归顺人心难。 对殷朝遗民来说,纣王固然残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族类的全体。 他们也有过自己圣明的先王成汤,有自己的血缘亲情习惯风俗文化传统,这是不可征服、不可同化的。 用公毕竟是贤明君主,深知不可能凭武力÷暴政来迫使殷民“洗澡”,所以谆谆告诫康叔研究学习先王圣哲德治德经验,用来归顺殷民的人心。 对被“洗澡”的人来说,脱胎换骨是极其痛苦的。 “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来割断“毛”和“皮”的关系,割断浓于水的血缘。 但总有些人做不到,人还在,心不死,伺机举事,比如武庚的叛乱。 不知道康叔去了殷地后是否办过学习班,是否要求过背诵周公语录,反正他的任务够艰巨的,也够棘手的。 发布时间:2025-08-17 12:02: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