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藝第七 内容: 琉球之學,自中山王察度始。 厥後閩人從裔世傳其業。 雖然洪、永之間賜閩人於其國,以比歲徃來朝貢,故賜其善操舟者耳。 察度始使其子侄及陪臣子弟入于大學。 如閩人子弟家,本在内地,不因肄業於其鄉先生,歸,即得爲通事,累陞長史、大夫者,徃徃不絕於今。 其文彬彬可以觀者,則察度之化遠矣。 國無文字。 俗相傳云:昔有天人降,而教人以文字,其體如古篆。 然【出袋中所錄,云:昔有天人降,而教人以文字,其地近于中城。 厥後城間之人凶日起宅,天人又降,召問占者以不告其凶。 對曰:「彼人不問,故不告。」即怒曰:「汝知其凶,亦何不告。」乃分裂其書而去,唯存其半,字猶百餘,以占凢事,吉凶甚驗。 葢此占卜書也。 美嘗觀于文字,其體若古篆。 古俗凢稱天人,不係此地之人也。 未知其爲何國字。】中世以來,始傳此間文字。 明初,其王察度請以子侄及陪臣子弟入于大學。 成化間,王尚眞以官生蔡賓等五人肄業南雍。 學既成而還,即爲通事,累歷文職。 自是之後,凢章表文移,皆其所掌焉。 國中所用文字,一如此間之俗,亦有善於歌詞者。 【閩書曰:陪臣子弟,與凢民之秀,則諸士大夫教之,以儲長史、通事,習華言入貢。 餘不慧者,宗倭僧學蕃字而已。 間有學詩,僅曉聲律偶對。 又世㳒錄云:經籍無五經、有四書,以杜律虞註爲經。 觀其俗,今皆不然。 讀書作字,賦詩詠歌,亦有可以觀者。】凢學之㳒,王親已下品官子弟皆入國學。 學有孔廟,每春秋釋奠焉。 凢民子弟,則皆學於鄉校云。 【俗間子弟,皆自實語教始,庭訓式目等書次之。 醫士方伎之術,亦有所傳,而非其所長也云。】 发布时间:2025-08-17 16:39: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