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等人材 内容: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现在青年同学要挑十起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要对中国文字特别留意。 近年以来,对同学们的文字教育太差了,差得已经没有办法再革命,因为没得命了,不需要革了。 所以现在要把文化的命十根重新培 养起来。 这一段很简单,我们很容易懂,但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必须要留意。 “故夫”,就是白话文的那麽,是虚字,没有实在的意义。 为什麽一定要用虚字呢? 古文是要念读出声的,念的时候声音像唱歌一样,平抑音韵,铿锵朗然,要唱着下去,中间就必须换气,所以加上虚字,既可以换气,又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 如果不加上虚字,就念不下去了,那就成了吵架一样,那就不对了。 文学境界是柔和、很美的音乐。 所以庄子拖长音韵,那麽那麽来了, 因此加上了“故夫”。 “知效一官,”注意这个“效”,有些人的知识范围有没有用处呢? 有用处,用处就是成效,效果。 他的学问知识及天生的才能,可以做一个官。 官有大有小,有些人的智慧知识,行为效果,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还可以,但不能当皇帝。 历史上很多人当宰相时了不起,结果给他当皇帝就当不好啦。 有些人做小官,味道真好,做大一点就完啦,把他压死了。 有些人做个公务员,很有效;有些搞学问写文章的人,如果叫他去修一个坏水管,他会把事情搞得更糟,他没有办法做实际的事情。 “行比一乡,”重点在“比”字。 你看庄子绝不 用重复的字,“知效一官”。 写古文,写白话文一样,每个字逻辑思考要清楚,下的定义要准确,下不准确不行,尤其是写书面文章。 绝非新闻报道,马上机器在动了,下一分钟就要出来,管他什麽话,报道出来看清楚了就算了,反正五分钟寿命,因为大家看过了报纸就丢嘛。 要写流传久一点的文章,就不能马虎了。 有些人的行为,可以在乡邻里比较比较。 我们到地方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中国外国都一样,你到一个地方打听一二,哪个人最出名,不管他是一个绅士也好,流十氓也好,他的行为在这个乡村比起来呱呱叫,真可以做一个领导作用。 所以他的行为可以“比”,在一个乡村里比起来,他是老大,是顶尖人物。 当然在一个乡里是顶尖人物,拿到国内比起来就不行啦,因为人材更多了。 “德合一君,”古代的“德”字,不光指道德好,而且一切思想行为,做人做事都好。 有的人德十性十刚好和皇帝合得很好,他两个在一起,可以搭档二十多年,如果换了一个人,怎麽都用不好。 这是人生历史的经验。 你看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有漠高祖就有萧何,萧何不碰到汉高祖,换上其它两个人就合不来,合不好。 等于男十女之间,有的夫妇就配合得那麽好,虽然天天吵架,但是吵得很艺术,没有他们这样吵啊,就不会过一辈子。 你不相信? 有这种人啊,夫妻之间吵来吵去,要是去了一个,另一个也活不长了。 另外找一个来,吵得都不是对象,吵得都没有味道,打得也没有味道,这就是“合”的道理。 做生意也一样,老板有一个忠心的帮手,他当董事长就配合得好,假如换了一个,就搞不好了。 “而徵一国者,”“徵”,经验,效果。 有的人治理国家当领袖,或者当第二号人物,他的聪明智慧能够发挥,如果叫他下来开小店,他绝对受不了,他光会大的,小的干不好。 这是“人化”,所以下面庄子加一句话:“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每个人的知识境界,“比量”不同,自己看自己都了不起。 都像那个小鸟一样,你大鹏鸟飞那麽高那麽远干什麽? 有什麽了不起? 我“咚”地一声,就跳到那个树上去了,我这样还不是也在飞。 所以用中国文学来批评就是:“自视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 我们拿镜子照照自己,都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漂亮,越看越伟大,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 由此你可以了解人生,人看自己都很可十爱十,看别人都是觉得不行,这是一定的。 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我还是对的,格老子,一定是他错了。 发布时间:2025-08-18 11:28:2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