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出格的高人 内容: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上面提到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君”,“而徵一国者”这四等人材,而且都是领袖人材。 什麽叫领袖? 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 你看有的人做小老板蛮好,像我有个同乡的朋友,开馆子发了大财,慢慢他要开大公司,结果不到三年就一蹋糊涂,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一个人,十爱十国奖券中了二十万,我说你要小心啊! 可是他一下要做大生意,还不到八个月,二十万光了,最後还要去坐牢,所以他的命就是二十万。 因此这四等人,他们的范围就是如此,这些人“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自视甚高,可是碰到另外一个高人,这个人叫“宋荣子”。 这一类的高人,古代称为出格的高人,超出了人格范围以内,因为他没有个格,没有范围可以范围他。 “犹然笑之,”就笑这四种人,看不起他们。 庄子在下面就提倡了一个隐士思想,他不是有意在提倡。 中国文化的道家思想推崇一种特殊的人,这在中国文化中非常特殊,影响了我们的历史。 在拨乱反正的时代,国家民族到了最艰难困苦的时候;这一类隐士,在幕后都起了大作用。 《论语》上也提到,孔子碰到几个隐士,如楚狂接舆等,每个都把孔子駡得晕头转向,最後孔子只有赞叹一番:“鸟兽不可以同群”! 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对隐士非常崇敬。 什麽叫“鸟兽不可以同群”? 鸟类是高飞的;它要高飞就高飞去吧;野兽是生活在山林里的,自然就在山林过他们的生活。 这些高人,该飞的飞了,该住山的跑了。 而我们呢? 既不能高飞,也不想入林,还是规规矩矩在人世间做个人吧! 这是孔子捧隐士的话。 而后世儒家就引用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在駡那些隐士是禽十兽,这是完全把书读错了。 孔子只讲“鸟兽不可以同群”,他没讲这些隐士是禽十兽啊! 这是后世儒家乱加的,这就叫读书不老实。 下面标榜了一个人格,普通人可以通过修养变成什麽样的人呢?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 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 这里提出了第五种人格。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的人都恭维他:你了不起! 喊万岁,跪下来捧他,他理都不理。 他既不想了不起,也不想起不了。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駡他、反对他,他决不改变自己的方向。 达到这一种人格很难了,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很难找到这样的人。 孔子在《易经·文言》里对“潜龙勿用”的解释,“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就是要有特立独行的修养,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 可见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同一个道理。 只是庄子的文章笔法华丽飘逸,汪洋惝恍,显得更美一点,孔子只说了一句,十温十柔敦厚,方正朴实。 这就是齐鲁孔孟文章舆老庄南方楚国文章不一样的地方。 “定乎内外之分,”“分”是份量。 什麽是我? 什麽是他? 什麽是物? 什么是心? 他对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 “辩乎荣辱之竟。 ”他对于人世间什麽叫做真正的光荣,什麽叫做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 自己遭到了耻辱,绝不因为现实社会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生活中钱多了当然很光荣,倒霉了谁都看不起,他一概不管,因为这个现象与他本身独立的人格不相干,所以他能辨别得很清楚。 “斯已矣。 ”这些人了不起啊。 儒家标榜的圣人、贤人、君子就做到了这种程度,庄子也非常佩服。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 ”这句话妙了,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方面,历史上的高人隐士不是屡时有的,不容易看得到,可能几百年才出一个;第二种解释,这些高人隐士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一些地方不同意。 “数数”,没有常常认为都同意了。 就像现代西方的民十主政治思想里的,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可以保留这一票不投。 说到隐士思想,在这里我们插一段题外话。 挂在这儿的这幅对联,是道家的陈搏写的。 陈搏道号希夷,他早已被道家推为神仙的祖师。 一般民间通称,都叫他陈搏老祖。 他生当唐末五代的末世,一生高卧在华山修道。 五代末期有个皇帝,历史上称为周主,很了不起很十精十明,当时周主几乎统一了中国,可惜三十九岁就死掉了。 周主曾经找陈搏帮忙,陈搏婉言推辞了。 陈搏有一首名诗:“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豪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从这首七言律诗中,很明显地表露陈搏当年的感慨和观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陈搏生当乱离的时代,在他少年或壮年时期,何尝无用世之心。 只看得透彻,观察周到,终于高隐华山,以待其时,以待其人而已。 “紫绶纵荣争及睡,”周主请他当宰相当军师都不干。 “紫绶”,古代做大官,穿紫袍,系玉带,我们看戏就知道,戏中的大官出来,在腰里挂那个带子,好像有水桶那麽大,这并不是为了把衣服捆紧,而是拿来做官阶的装饰。 “朱门虽豪不如贫。 ”富贵人家的房子门口,都是用最好的红油漆粉刷的。 可是陈搏认为世界上最享福的是穷,一无牵挂。 接着是他当时看到的情况:“愁看剑戟扶危主,”因为陈搏生在唐末到五代的乱世之中,几十年间,这一个称王,那一个称帝,都是乱七八糟,一无是处。 但也都是昙花一现,每个都忙忙乱乱,扰乱苍生几年或十多年就完了,都不能成为器局,所以才有“愁看剑戟扶危主”的看法。 同时又感慨一般生存在乱世中的社会人士,不知忧患,不知死活,只管醉生梦死,歌舞升平,过着假象的太平生活,那是非常可悲的一代。 因此便有“闷听笙歌聒醉人”的叹息。 因此,他必须有自处之道,“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高卧华山去了。 这是隐士思想的代表作。 我们小的时候都晓得:“彭祖年高八百岁,陈搏—睡一千年。 ”他老人家睡醒了一问:“我那个老朋友彭祖呢? ”“已经死掉了。 ”“短命鬼,才活了八百岁就死了。 ”你们看,这幅字就是他写的,很有神仙味道乙,实际上陈搏是介乎道家和儒家之间的人物。 宋朝的大儒邵康节,从他那里接受了《易经》的学问。 他高卧华山,等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了当起皇帝来了,他正好下山,骑驴代步,一听到这个消息哈哈大笑,笑得从驴背上跌到地下来,人家问他怎麽搞的? 他说从此天下太平了。 他是万事都有未卜先知之明的。 这一类人物,就是“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 ”你懂了这种历史,就会对“未数数然也”一句,有臭豆腐一样特别的味道了。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他还没有建树,还没有得道呢。 这—段;庄子提出来的是“人化”。 也就是人的真“比量”的境界。 但这还属于俗谛,还不属于真谛。 发布时间:2025-08-18 11:32:4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