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吴郡志卷第一 内容: 沿革吴,古扬州之域也。 初,周大王三子:大伯、仲雍、季历。 季历有圣子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 大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荆蛮义之,从而归者千余家,号曰句吴,立为吴大伯。 自大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商,即封其后为二:曰虞、曰吴。 后十二世,当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灭虞。 自武王元年至虞灭,合四百七十八年。 又二世,合七十一年。 至寿梦而吴益兴,始通中国。 寿梦卒,子诸樊立,(谯周云:又名诸樊遏。)伐楚,为巢门人射伤,卒。 弟余祭(侧界反)立,余祭卒,弟余昧(莫葛反)立。 余昧卒,子僚立。 诸樊之子光杀僚自立,是为阖庐。 破楚伐越,越败吴于携李,又败之于姑苏。 阖庐伤指而卒,子夫差立。 三年,乃伐越以报怨,败之于夫椒,栖句践于会稽。 句践入臣于吴,群臣祖于浙江上。 勾践返国,厚献夫差。 夫差悦之,乃赐书,增之以封: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举今四明、三衢、嘉兴等地,悉以与越。 十四年,越遂入吴。 十八年,又败吴于笠泽。 二十一年,遂围吴。 二十三年,灭吴。 欲以夫差居甬东,夫差自刭,越遂并吴而有其地。 是时鲁哀公之二十二年也。 勾践卒,传六世至王无疆,凡一百四十余年。 楚威王伐越,杀无疆,尽取吴故地。 威王曾孙考烈王,以吴封其国相春申君黄歇,使其子为假君,留吴。 秦始皇二十五年,并天下,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于吴。 汉因之,领县二十六。 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汉改九江曰淮南,即以封布。 十一年,布诛。 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后封兄子濞为吴王。 以上三国,尽得扬州之地,吴与会稽皆在封域中。 景帝四年,濞诛,乃复为郡,治于吴。 元鼎五年,除东越。 因以其地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 阳朔元年,徙鄞,又徙句章。 顺帝永建四年,阳羡周嘉吾上书,以县远赴会难,求得分置。 遂以浙江西为吴郡,领县十三;以东为会稽郡,会稽还治山阴。 按《会稽典录》以为是年岁在己巳,刘府君上书也。 孙皓宝鼎元年,分吴郡为吴兴郡。 晋吴郡领县十一。 宋领县十二。 元嘉时,以扬州、浙江西属司隶校尉;以浙江东五郡立会州。 及始平,王子鸾初封新安王、南徐州刺史,又割吴郡属之。 《旧经》所谓大明七年,废属南徐者是也。 八年,属扬州。 齐不改,陈为吴州。 隋平陈,改曰苏州,以姑苏山为名。 大业六年,复为吴州,领县五。 唐武德四年,复为苏州,领县四。 置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 九年,罢都督,属润州。 贞观元年,隶江南道。 天宝元年,改为吴郡。 乾元元年,复为苏州,置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管苏、常、润、杭、湖、睦六州。 后移使额于润州,而苏州属焉。 乾宁之后,属钱氏吴越国。 黄巢之乱,钱镠聚兵淮南,杨行密据扬州。 镠奔,渡江据苏州,遂定浙西数州。 光启三年,六合镇将徐约攻陷苏州。 龙纪元年,镠遣其弟銶讨约,破走之。 大顺元年七月,杨行密将李友陷苏州。 九月,孙儒围苏州,十一月,陷之,杀李友。 二年,镠复苏州,诏以镠兼苏、杭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乾宁三年,杨行密将台蒙陷苏州,五年九月,镠讨平之。 梁开平二年,杨行密复围苏州;三年,镠复讨平之。 唐同光二年升苏州为中吴军。 晋天福五年,割嘉兴县为秀州。 本朝开宝八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 太平兴国三年,钱俶纳土。 【以上沿革,以《吴越春秋》、《史记》、《汉书》、《晋书》、《南史》、《会稽典录》、《十道四蕃志》、《九国志》、《吴越备史》及《旧图经》等参修。】政和三年,以徽庙节镇之所,升苏州为平江府。 分野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 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 于律为黄钟。 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 于辰在丑。 吴越分野属扬州。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大雪、冬至居之。 吴越之分野。 陈卓、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分星次分野:斗、牵牛、须女。 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人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唐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牵牛,星纪之次也。 丑初起斗九度余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斗二十四度一千七百八半,终女四度。 其分野:自庐江、九江、负淮水之南,尽临淮、广陵至于东海。 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郡。 西滨彭蠡,南涉越州,尽苍梧、南海。 古吴、越及东南百越之国,皆星纪分也。 南斗在云汉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 牵牛在南河浸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微,为越分。 岛夷蛮貊之人,声教之所不洎,皆系于狗国。 户口税租《旧经》所记详矣,前汉领县二十六,故户至二十二万,口至一百三万。 后汉领城十三,户止十六万。 自后领县浸减,又多兵乱,户口亦耗。 惟唐天宝元年,户止七万,口至六十三万,皆有奇。 然《长庆集》以为十万户,此后来增衍也。 《大唐国要图》云:唐朝应管诸院,每年两浙场收钱五百五十五万贯,苏州场一百五万贯。 观此一色,足以推见唐时赋入之盛矣。 本朝户主二万七千八百八十九。 元丰三年,户十九万九千,口三十七万九千,皆有奇,号为甚盛。 故其输帛为匹者八万,苗为斛者三十四万九千,绩为两者二万五千,免役为缗者八万五千,皆有奇。 今考孙觐《普明寺记》载,宣和间产至四十三万。 中更狄难,扫荡流离,城中几于十室九空。 中兴为辅郡,涵养生息六十年矣。 淳熙十一年,户十七万三千四十二,口二十九万八千四百有五,苗三十四万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六斗九升六合四勺五抄,夏税折帛钱四十三万九千三百五十六贯四百五十八文,上供诸色钱共一百二十三万一千二百八贯九百文。 土贡唐之土贡,考之《唐书》,所贡: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布、白角簟、草席鞋、大小香粳、柑、橘、藕、鲻皮、饭腊、鸭胞、肚鱼、鱼子、白石脂、蛇栗。 《六典》又有红纶巾、蛇床子。 《圃经》及《九域志圃叙》,唐贡:丝绵、丝布、八蚕丝、朱绫等外,又有丝布、菱、米、柑、橘、藕、灯心席、灯心草、鞋子、口味三十七,鲻鱼条、贩鱼条、鱼春子焉。 二鱼条疑即鲻皮、饭腊,春子疑即鱼子也:《大唐国要图》又载,苏州贡:丝绢、绫绢、乌眼绫衫、段罗、纡布、折皂布、柑子、橘子、菱角。 三书所载,不同如此。 本朝土贡,考之《九域图》,所贡:坐倚席、白墡、柑、橘、咸酸果子、海味、鮆鱼肚、糟姜。 《元丰土贡录》载,户部:薰橘一万五千颗,治平四年罢。 生丝鞋、皇祐敕罢。 花席二十合。 熙宁三年罢。 又云,《进奏院状》称,见今逐年进奉土产:柑、橘、糟姜、咸酸果子。 又云,今别贡葛二十匹,白石脂、蛇床子各十斤,席二十领。 以上本朝故事。 今惟遇圣节贡银五百两,绢五百匹,葛布二十匹。 发布时间:2025-08-20 14:49:4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