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吴郡志卷第十 内容: 封爵吴孙策,汉建安二年,自骑都尉袭爵乌程侯。 既破陈瑀,曹操表策为讨逆将车,改封吴侯。 (《吴书》)晋吴敬王晏,太康十年受封,食丹阳、吴兴并吴三郡。 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封皇弟岳为吴王。 慕容垂皝第五子隽,僭位,封垂吴王。 后周尉迟纲,武成元年,进封吴国公。 历位少傅、大司空。 陈后主第十子藩,封吴郡王。 唐武德三年,以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杜伏威,为使持节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安抚使。 封吴王,赐姓李氏。 唐太宗贞观十年,子恪,封吴王。 唐天佑元年,诏钱缪落起复,进封吴王。 (《吴越备史》)本朝大中祥符九年,拜参知政事丁谓乎江军节度使,知升州。 谓,郡人,建节本镇,一时为荣。 真宗皇帝赐以御制诗,尤为盛事。 详具谓《跋》中。 *御制《赐平江军节度使丁谓诗序》:卿黄阁同夤,实彰于尽瘁;碧幢临镇,方属于报功。 言当人谢之辰,特赐褒贤之作。 今成七言四韵诗一首,赐新授苏州节度使丁谓,依韵和进。 诗云:懿辞硕画播朝中,造膝询谋礼遇丰。 文石延登彰顺美,高牙前导表畴庸。 书生仗钹今尤贵,旧里分符古罕逢。 书儒买臣安敢比,黄枢早日接从容。 谓《次韵和进》云:白麻初降紫宸中,簪组相惊帝泽丰。 骤陟将坛知运偶,久尘台席愧材庸。 桑榆便觉人间别,旌戟犹疑梦里逢。 已是都城耸荣观,更颁天唱耀戎容。 又《赐御诗序》:卿名藩出莅〔镇〕,虽极于倚毗;文陛言辞,良多于眷注。 特示宠行之什,用增方面之荣。 今成五言十韵诗一首,赐苏州节度使丁谓,依韵和进。 诗云:践历功皆著,咨询务必成。 懿才符曩彦,佳器贯时英。 俾展经纶业,旋升辅弼荣。 嘉亨忻盛遇,尽瘁罄纯诚。 均逸明恩洽,畴劳茂典行。 白麻三殿晓,红旆九衢平。 虽辍凝严任,尤增倚注情。 拥旄辞帝阙,顿辔望都城。 风景高秋月,烟波几舍程。 想卿怀感意,常是梦神京。 谓《次韵和进兰》云:叨窃逢嘉会,孤单荷曲成。 高车陪上宰,密座群英。 步武清华地,优游侍从荣。 勤劬期薄,忠谨誓明诚。 方畏官箴失,俄惊宠命行。 冒恩心易感,恋圣意难平。 未副宵衣念,宁安昼锦情。 摇摇千里棹,眷眷九重城。 茜旆辉登路,琼章耀去程。 子牟牵望处,金阙玉为京。 谓《跋》云:臣谓材用无取,声猷不扬。 徒以遭遇盛明,忝冒荣宠。 掌邦计,参国政,一纪于兹。 赞皇仪〔猷〕相盛,则百礼斯举。 位重逾量,恩深积忧。 盖早负官箴,久妨贤路。 或骤掇物论,则大辜圣知。 优退是希,陈露未暇。 去年秋九月甲辰,忽奉制命,遥登将坛。 进崇秩于上公,建高牙于故里。 君亲奇遇,臣子殊荣。 授命之初,便殿赐对。 天语抚劳,睿旨温密。 至感至恋,且拜且泣。 十一日,复对于宣和门,赐御制《人谢日七言四韵诗》首;十九日朝辞于长春殿,赐御制《宠行五言十韵》诗一首,皆俾和进。 丹文绿字,亲奉于紫清。 云笈芝函,颁流于衡泌。 簪缨耸观,油素腾芳。 璧日九华,但圆首以拭目;薰弦六变,罄方与而悦心。 期大播于玉音,敢尽刊于金字。 苏台粤壤,钟阜名区。 并谨岁时,永昭盛美。 大宋天禧元年,岁次丁巳正月二十六日,推诚保德翊戴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尉、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充乎江军节度、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知升州军州事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济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臣丁谓。 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 晋吴郡太守,与会稽、吴兴三郡为真二千石,尝欲以黄门侍郎郗情为吴郡守。 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乃改临海。 苏峻平,将以孔坦为吴郡。 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领之,亦改吴兴,萧子范为蔡令,撰辞《吴郡表》,略云:全吴奧区,地迫都辇。 譬彼西京,则扶风、冯翊;方之洛下,则颍川、河内。 自非时雨之政,解绳之才,宁可奉共理之言,承河润之旨。 白乐天少时,尝言异日首获苏杭一郡,足矣。 后三十七年,始佩苏印,又谓岂始望及。 此吴郡太守为古今贵重,于此可以慨见。 汉末〔未〕分吴、会时,但称会稽太守。 后汉始有吴郡太守。 晋时有吴国,则曰吴国内史,或曰郡守。 唐号苏州刺史,或称吴郡太守;或兼江东采访使,或称吴郡采访使。 今采摭诸史及他记载中显有名称者,立牧守条。 奉朝称知苏州,今称知平江府,事具《题名记》。 前汉朱买臣,吴郡人。 武帝时为会稽太守,治吴。 先是,东越数反复。 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险,知人不得上。 今闻南徙五百里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列兵席卷,可破灭也。 乃拜买臣会稽太守。 帝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今子如何?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军列与俱进。 初,买臣昔尝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及焉太守,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直会稽上计吏等群饮,买臣人室中,守邸与共食。 少见其绶。 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惊出,语上计掾吏。 皆醉,大呼曰:妄诞耳!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坐中惊骇,白守丞,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廊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 居岁余,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人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焉。 后汉尹兴为吴郡太守。 楚王英阴疏天下名士,有兴名。 陈瑀,以安东将军行吴郡太守。 受诏与孙策同讨袁术,将并图策,屯于海西,为策所破。 (《江表传》)许贡,为吴郡太守。 时孙策方起,贡上表汉帝,谓策骁雄类项籍,宜以贵宠召还。 若置于外,必为世患。 策候,吏得表以示策,策遂杀贡。 贡小子与客亡匿江逞,策单骑出,贡客击伤策,策病创死。 盛宪,器量雄伟,迁吴郡太守,以病去官。 孙策(定吴会,忌宪高名。 孔融)忧宪不免,与曹公书,征为骑都尉。 制命未至,为权所害。 (《会稽典录》)僮和,后汉为吴郡太守。 吴太史〔亨〕,慈之子。 历尚书、吴郡太守。 (《吴书》一名高。)谢勖,吴郡太守。 与兄承,并知名。 滕胤,有节操,自丹阳徙吴郡太守。 每听讼,察言观色,务尽情理。 人有穷宽,对之流涕。 晋谯敬王恬,忠正有干局,在朝惮之,补吴国内史。 司马允之,恬之子,为吴国内史。 拒庾揩,斩其将段方,为亘元〔桓玄〕所害。 沈充,车骑将军,吴国内史。 (见《沈演之传》。)傅咸,为吴郡内史。 吴郡顾荣与亲恭瞄曰:傅长虞劲直忠果,虽非周才,亦足贵也。 王恬,导之广。 少好武,晚节更好士。 起为后将军,转吴国内史。 王洽,导诸子中最知名。 为吴国内史,召拜领翠,寻加中书令,固辞不受,有清裁之称。 王洵,洽之子,为吴国内史。 在郡,为士庶所悦。 王劭,导之子。 有风操,为吴国内史。 子默,亦继父官。 王苍,导之子,为吴国内史。 年饥,人多饿死。 荟以仓米作檀粥,以啖饥者,所济活甚众。 召为中领军,复为吴国内史。 王谧,劭之子。 少有美誉,白侍中拜吴国内史。 未至郡,留为中书令。 袁山松,博学有文章,为吴郡太守。 时孙恩作乱,山松守沪渎城,城陷被害。 魏咏之,好学不倦,亘元〔桓玄〕篡位,协赞义谋。 义熙初,进位征虏将军,为吴国内史。 颜含,有操行,以孝闻,除吴郡太守。 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 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 南北权豪,竞招游食。 国弊家丰,执事之忧。 且当悉化势门,使反田桑。 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 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 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 邓攸,清和平简,方正寡欲。 为吴郡太守,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时郡中大饥,攸奏赈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郡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牵攸船,不得进。 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人歌之曰:统如打五鼓,鸡呜天欲曙。 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郗鉴,讨贼帅刘征,加都贼吴郡诸军事。 刁彝,协之子。 斩仇人党以祭父墓,由是知名。 历吴国内史。 殷佑,为吴郡内史。 上笺论顾荣功高,赠典不称。 荣由是赠侍中、骠骑将车、开府仪同三司。 江灌,少知名,才识亚于迫。 自尚书中护军为吴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未拜,卒。 刘牢之,当孙恩之乱,吴郡内史亘〔桓〕谦弃郡走,牢之都督吴郡诸军事。 恩破吴国,杀内史袁山松。 牢之使参军刘裕讨平之。 张茂,有志行,为乡里所敬信,补吴国内史。 沈充之乱,遇害。 少尝梦得大象,以问占梦。 曰:君当得大郡而不善也。 象,大兽。 兽,守也,故知当得大郡。 然象以齿焚。 果如其言。 贺循,字彦先。 操尚高厉,童龀不群。 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不污。 陈敏之乱,敏破,除吴国内史,不就。 元帝为安东将军,复上循为吴国内史。 循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强宗轻之。 乃题府门:会稽鸡,不能啼。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答之云: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及邸,检校诸顾、陆,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罹罪者众。 陆托时为江陵郡都督,故下自请孙皓,然后得释:(出《世说》。)顾秘,吴国内史。 唱义传檄,以讨李辰、石冰之乱。 应詹,性质素弘雅,以学艺文章称。 由后车将车,出补吴国内史。 庾冰,亮之弟,以雅素垂风,自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国内史。 苏峻反,遣兵攻冰。 冰不能御,奔会稽。 率众进击峻兵,乘胜赴京都,封新吴县侯,固辞引受。 庾义,亮之子。 少有时誉,初为吴国内史。 时穆帝颇爱文义,羲至郡献诗,颇存讽谏。 庾希,冰之子。 自侍中出为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后死于亘〔桓〕温之刑。 蔡谟,当苏峻反时,吴国内史庾冰出奔会稽,乃以谟为吴国内史。 谟既至,与张闿、颅众、顾飏等共起义兵,迎冰都郡。 峻平,复为侍中。 桓檀,详正有望,补吴国内史。 王恺,为侍中,多所献替。 出为吴国内史。 苟蕤,山松之子。 有仪操风望,除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荀羡,蕤之弟。 资禀逸群,清和有准。 迁吴国内史。 王允之,舒之子。 苏峻之乱,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破贼韩晃于长塘,贼乎,以功封彭泽县侯。 王侃,少历显职,位至吴国内史。 虞谭,清正有检操,始为吴兴太守。 苏峻反,加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 峻平,转镇军将车、吴国内史。 徙会稽,未发,还复吴郡。 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谭乃出仓米赈救。 又修沪渎垒,以阶海抄,百姓赖之。 子啸父,隆安初为吴国内史。 兄#170382;之子谷,亦位至吴国内史。 乐谟,广之子。 南渡江,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 张敞,郡人。 亘元〔桓玄〕篡位,敞为尚书,以答事忤玄。 敞表献忠款。 事平,为吴郡太守。 事见《南史》敞子《邵传》。 而子《裕传》乃云为吴国内史。 敞子孙至宋、齐之后益昌,为吴大家云。 宋刘损,字子骞。 元嘉中,为吴郡太守。 至阊门,便人太伯庙。 室宇颓毁,垣墙不修。 损怆然曰:清尘尚可仿佛,衡宇一何摧颓? 即令修葺。 王琨,廉约忠实,立朝强正。 为吴郡太守,迁中领军。 坐在郡用朝舍钱饷二宫诸王,及作绛袄奉献军用,左迁光禄大夫。 袁珣,为吴郡太守,谧曰贞。 珣弟子粲,旧名湣孙,幼孤,好学有清才。 随珣在郡,拥弊裘读书,足不逾户。 欲有与珣子顗婚,珣曰:顗不堪,政可与湣孙婚耳。 张永,废帝时,自侍中领安成王师,出为吴郡太守。 事具《人物》门。 张岱,永弟,齐建元初,为吴郡太守。 高帝手敕加护军,以家为府。 事具《人物》门。 张绪,元徽中,自侍中为吴郡太守。 事具《人物》门。 张怀,宋升明中,以诛刘遐授吴郡太守,封义城侯。 齐明帝时,复为太守以拒王敬则。 怀事具《人物》门。 顾琛,吴人,孝建初,为吴郡太守。 以起义功,封永新县五等侯。 废帝即位,为吴郡太守。 王昙生,大明中,为吴郡太守。 又见《顾琛傅》。 顾顗之,吴人。 为吴郡太守,不低意于幸臣,蔡兴宗嫌其风节过峻。 事见《人物》门。 羊玄保,历吴郡太守。 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 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 柳世隆,字彦绪,为吴郡太守。 居母忧,寒不衣絮。 王僧达为吴郡太守。 王慈,字伯窍,少有内润之称。 历吴郡太守。 王诞,字茂世。 为宋武帝太尉长史,帝甚仗之,复为吴国内史。 母忧去职。 江夷,字茂远。 宋初。 历吴郡太守。 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 以兄疾去官,历任以和简称。 王思远,为吴郡丞,行郡事,时称得人。 详见《官吏》门。 褚渊,字彦回。 宋明帝时,历侍中,为吴郡太守。 帝寝疾殆,驰使召之,托以后事。 受顾命,辅幼主。 褚澄,字彦道,彦回弟,尚宋庐江公主。 历宫清显,尤善医术。 建元中,为吴郡太守。 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谓白:汝有重疾。 答白:病冷五年。 澄为诊脉口:汝病非冷非熟,当是食白渝鸡子过多所致。 令取苏一升煮服之,始一服,乃吐出一物,如升〔卵〕涎,裹之动。 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 澄曰:此未尽。 更服所余药,又吐得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都差。 当时称妙。 张充,自尚书仆射出为吴郡大守。 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 事具《人物》门。 宗室安陆昭王钙,字景业,仕宋为吴郡太守。 政有能名,竞陵王子良与之书曰:窃承下风,数十年来,姑苏未有此政。 武帝嘉其能,累迁官。 宗室南康县侯子恪,字景冲,有文学。 建武中,为吴郡太守。 大司马王敬则反于会稽,以奉子恪为名,子恪逃之。 梁大通二年,复为吴郡太守,卒。 江斅,字叔文,有风格,不降意权幸。 历吴郡太守。 何叔度,尚之之父。 义熙中,为吴郡太守。 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谢举,字言扬。 与兄览齐名,江淹目为二龙。 大同三年,为吴郡太守。 先是。 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何吴郡。 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 尝要何征君讲《中论》,何难以巾褐人南门,乃从东门进。 致诗往复,为《武丘山赋》。 题于寺。 王规,字威明。 神峰标映,时称俊人。 为吴郡太守。 简文帝为作谢章曰:驾吉祥之车,入句吴之地,驱缇扇之马,抚奉德之乡。 制锦何阶,棼丝方始。 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 俄召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余人,诣阙请留。 表三奏不许,求于郡立碑,许之。 袁君正,字世忠。 美风仪,早得时誉。 为吴郡太守。 侯景乱,率所领赴援。 君正当官有名称。 君正子宪,字德章,朝野严惮,详练朝章,迁吴郡太守。 以父任固辞。 改授南康内史。 李元履,幼有操业,甚闲政体。 仕梁,为吴邪太守。 宗室南浦侯推,字智进。 清敏好文,历吴郡太守。 所临必旱,吴人号旱母。 然侯景之乱,握节死之。 宗室南海王大临,大宝元年,除吴郡太守。 时张彪起义会稽,或劝大临投之。 大临曰:彪若成功,不藉我力。 如其挠败,以我说焉。 不往,二年遇害。 发布时间:2025-08-20 15:37: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