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吴郡志卷第十四 内容: 园亭晋辟疆园,自西晋以来传之。 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 辟疆,姓顾氏。 晋唐人题咏甚多。 陆羽诗云:辟疆旧林园,怪石纷相向。 陆龟蒙云: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 皮日休云: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本朝张伯玉云:于公门馆辟疆园,放荡襟怀水石间。 今莫知遗迹所在。 考龟蒙之诗,则在唐为任晦园亭,今任园亦不可考矣。 唐褚家林亭,《松陵集倡和》云,在震泽之西。 皮日休诗云:茂苑楼台低褴外,太湖鱼乌彻池中。 当在松江之傍也。 今吴中褚姓尚多,亦有登进士科者。 任晦园池,晦尝为泾县尉,归吴作圃,为时所称。 皮日休云:有深林曲沼,危亭幽〔砌〕物。 陆龟蒙诗云: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 不知佳景在,尽付任君宅。 盖任晦得顾辟疆旧园以为宅也。 *皮日休《任晦园亭》:任君恣高放,斯道能寡阁。 一宅闲林泉,终身远嚣杂。 尝闻佐浩穰,散性多儑傝。 欻尔解其绶,遗之如弃鞭。 归来乡党内,却与亲朋洽。 开溪未让丁,列第方称甲。 人门约百步,古木声霎霎。 广槛小山欹,斜廊怪石夹。 白莲倚澜〔栏〕楯,翠鸟缘帘押。 地势似五泻,岩形若三峡。 猿眠但腽肭,凫食时睫唼。 拨荇下文竿,结藤萦桂楫。 门留医树客,壁倚栽花锸。 度岁止褐衣,经旬唯白岭。 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屦。 请题在茅栋,留坐于石榻。 魂从清景逼,衣任烟霞裛。 阶墀龟任上,枕席鸥方狎。 沼似颇黎镜,当中见鱼眨。 杯杓悉杉瘤,盘筵尽荷叶。 闲斟不置罚,闲弈无争劫。 闲日不整冠,闲风无用笔。 以斯为思虑,吾道宁疲莆。 衮衣竞缝繀糸粲(璀璨〕,鼓吹争鞺鞈〔鞈〕。 欲者解挤排,诟者能诂摄。 权豪暂翻覆,刑祸相填压。 此时一圭实,不肯饶阊阖。 有第可栖息,有书可渔猎。 吾欲与任君,终身以靳惬。 *陆龟蒙: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 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 风烟惨无主,载祀将六百。 草色与行人,谁能问遗迹。 不知清景在,尽付任君宅。 却是五湖光,偷来傍檐际。 出门向城路,车马声辎铄。 入门望亭隈,水木气岑寂。 攀墙绕曲岸,势似行无极。 十步一危梁,乍疑当绝壁。 池容淡而古,树意苍然僻。 鱼惊尾半红,乌下衣全碧。 斜来岛屿隐,恍若潇湘隔。 雨静挂残丝,烟消有余脉。 竭来佳公子,摆落名利役。 虽得禄代耕,颇爱巾随策。 秋笼支遁鹤,夜榻戴颙客。 说史足为师,谭惮差作伯。 君多鹿门思,列此情便适。 偶荫桂堪帷,纵吟苔可席。 顾余真任涎,雅遂中心获。 但喜醉还醒,岂知玄尚白。 甘闲在鸡口,不贵封龙额。 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 沧浪亭,在郡学之南。 积水弥数十亩,傍有小山,尚下曲折,与水相萦带。 《石林诗话》以为钱氏时,广陵王元了池馆。 或云其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所作。 既积土为山,因以潴水。 庆历间,苏舜钦子美得之,傍水作亭日沧浪。 欧阳文忠公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沧浪之名始著。 子美死,屡易主,后为章申公家所有。 广其故地为大阁,又为堂山上。 亭北跨水,有名洞山者,章氏并得之。 既除地,发其下,皆嵌空大石。 人以为广陵王时所藏,益以增累其隙。 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 建炎狄难,归韩薪王家。 *苏舜钦《沧浪亭记》: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南游,旅于吴中。 始僦舍以处,时盛夏丞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函五六十寻。 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 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 坳隆胜蛰〔慨〕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构亭北砖,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阁于户轩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 至则洒然忘归,觞而浩歌,踞而仰笑,野老不至,鱼乌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 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唯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 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 因之复能兑乎内外失得之源,沃然有得。 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 自用是〔记〕以为胜焉。 *舜钦《沧浪诗》: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乌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沧浪观鱼》: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沈追逐巧相亲,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 《沧浪静吟》:独远虚亭步石证。 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 三闾遭逐便沈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 《沧浪怀友》:沧浪独步亦无惊,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人林纡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漂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独步》: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时〔自〕宜。 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齐风知。 又《初晴游》:雨夜连明春水生,矫云浓澹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呜。 *欧阳修:于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赋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汽象古,高林翠阜相问环。 新篁拙笋添夏景,老枿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乌日夕相啾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 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烟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径人蒙密,豁兑异境无穷逞。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椭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绿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胡宿: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 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 乱草荒来绿,幽兰死亦香。 楚魂招不得,秋色似潇湘。 *胡埕:昔闻沧浪亭。 未濯沧浪水。 无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 飞桥跨木末,巨浸折胡罍。 糟床行万瓮,缭墙周数里。 废兴固在天,庶用观物理。 缅怀嘉祐世,周道平如砥。 相君贤相君,子美东南美。 如何一纲尽,祸岂在故纸。 青蝇变白黑,作俑兹焉始。 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 无忘角弓咏,茄树犹仰止。 同来二三子,感叹咸坐起。 缥瓷酹新汲,毁誉均一洗。 忽逢醒〔酲〕狂翁,一别垂二纪。 隽哉老益壮,论事方切齿。 我欲裂绛幔,推著明光里。 安得上天风,吹落君王耳。 *梅尧臣《寄题沧浪亭》: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 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 宜曰沧浪叟,老向沧浪滨。 沧浪何处是? 洞庭相与邻。 竹树种已合,鱼蟹时可缗。 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莼。 黄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 行吟招隐诗,懒戴醉中巾。 忧患两都忘,还往谁与频。 昨得滁阳书,语彼事颇真。 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 四方不可之,中上百物淳。 今子居所乐。 岂不远埃尘。 被发异太伯,结客非春申。 莫与吴俗尚,吴俗多文身。 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读书本为道,不计贱与贫。 当须化间里,庶使礼义臻。 *刘敬《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之。 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壁间草隶亦不置,剥苔堆立无弃遗。 乃知死不与人共利害,而后不为时所疑。 沧浪亭空卉木老,古石苍苍颜色好。 无陉犹能千里来,致身忽在都门道。 帝都王侯好事多,相看白悔取不早。 君不见,吴兴长史春栏衫,闭门抱恨长枯槁。 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琼之旧圃也。 老木皆阁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 王禹僻为长洲令,常携客醉饮焉。 有诗曰:天子优贤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 他年我若功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 大观末,蔡京罢相,欲东还,诏以园赐之。 京有诗云:八年帷幄竞何为? 更赐南园宠退归。 堪笑当时王学士,功名未有便吟诗。 禹傅诗石尚存。 《续经》云:旧有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岁久摧圮。 (至元丰中),犹有流杯、四照、百花、乐堂、惹云、风月等处。 每春,纵士女游观。 兵火之后,皆不复有。 今园属张循王家。 *罗隐《南园》:搏击路终迷,南山且灌畦。 敢言逃俗态,自是托幽栖。 叶长春菘阔,科圆早薤齐。 雨沾虚槛冷,云压远山低。 竹好还成径,桃天亦有蹊。 小窗飞野马,闲瓮善醯鸡。 水石心逾远〔合〕。 霄〔云〕霄分已睽。 病怜王猛畚,愚笑隗嚣泥。 泽国潮平岸,江村柳覆堤。 到头乘兴是,谁于好持携。 苏舜钦: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干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梅挚:长洲茂苑足珍材,剩买前山活翠栽。 客土不疏承帝力,几多臣节共安来。 长洲茂苑占幽奇,岩谢珍台人翠微。 园李露浓三色秀,径桃烟暖一香飞。 月临夕树乌频绕,风揭珠帘燕未归。 弭盖暂欢成结恋,斜阳凭褴独依依。 胡宿《(与)周元明游南园》:一遍芳菲欲满林,回塘过雨晓来深。 红妆珠佩交花影,白马春衫度柳阴。 向老追攀多强意,随时风物但惊心。 眼前百事输年少,犹解因君放浪吟。 周元明:熳烂花时锦绣张,无端下马系垂杨。 山亭水阁笙歌地,合与行人作醉乡。 程俱:王子池台迹已荒,年来华构压高冈。 长林不碍千山月,老干犹含九夏霜。 便觉乎泉冠东洛,还依绿水记南塘。 蜗庐却喜通幽径,岸帻时来一啸长。 东庄【《九国志》谓之东墅】与南园,皆广陵王元尞帅吴时,其子文奉为衙内指挥使时所创营之。 三十年间,极园池之赏。 奇卉异木及其身,见皆成阁抱。 又累土为山,亦成岩谷。 晚年经度不已,每燕集其间,任客所适。 文奉跨白骡,披鹤氅,缓步花径,或泛舟池中。 容与往来,闻客笑语,就之而饮。 盖好事如此。 【《九国志》、《吴越备史》。】*鲈乡亭,在吴江。 始陈文惠公尧佐《题松陵》诗,有秋风斜日鲈鱼乡之句。 屯田郎中林肇为令,乃作亭江上,以鲈乡名之。 陈瓘莹中主县簿,尝赋诗。 陈瑾《鲈乡亭》:中郎台榭据江乡,雅称诗翁赋卒章。 莼菜鲈负好时节,秋风斜日旧烟光。 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倚画栏傍。 *如归亭,在吴江,张先子野撤而新之。 蔡襄君谟《题壁》云:苏州吴江之濒,有亭曰如归者,隘坏不可居。 康定元年,知县事秘书丞张先始为大之云。 *七桧堂,在天庆观之东。 叶参少卿尝守吴,既谢事,因居焉,作此堂以佚老。 见其子清臣至大官。 余见《人物》条。 范仲淹诗:退也天之道,东南事了人。 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 湖外扁舟远,门中驷马新。 心从今日泰,家似昔时贫。 见子登西掖,携孙遇北邻。 白云高阁曙,绿水后池春。 樽酒呼前辈,炉香扣上真。 只应阴德在,八十富精神。 *小隐堂、秀野亭,在城北。 蒋堂尝有《过叶道卿侍读小园》诗云:秀野亭连小隐堂,红蕖缘筱媚沧浪。 卞山居士【道卿自号也】无归意,却借吴侬作醉乡。 【苏人多游饮于此园。】隐圃,在灵芝坊,枢密直学士蒋堂之居。 堂两守吴,谢事,因家焉。 自号遂翁。 圃中有岩扃、水月庵、烟萝亭、风篁亭、香严峰、古井、贪山等。 堂尝白赋《隐圃十二咏》。 结庵池上,名水月宅。 南小溪上结宇十余柱,名溪馆。 又筑南湖台于水中,皆有诗。 *《隐圃》:雅得菟袭地,清宜隐者心。 绿葵才有甲,青桂渐成阴。 独曳山屐往,无劳俗驾寻。 湛然常寂处,水月一庵深。 《溪馆》:年来纳组去,林下得身还。 泚泚清流处,童童碧树间。 渊鱼乐且静,庭鹤寿而闲。 粗有淮安趣,谁同赋小山。 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棂。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馨。 王通昔不偶,时亦坐汾亭。 《南湖台》:危台竹树间,湖水伴深闲。 清浅采香径,方圆明月湾。 放鱼随物性,载石作家山。 自喜归休早,全胜贺老还。 [贺老归鉴湖,已八十六矣。 ]峣榭水中央,兹为隐遁乡。 小园香寂寂,一派晓泱泱。 烟草碧弥岸,霜桃红压墙。 [新植桃一百本。 ]鸱夷傥居此,必未〔未必〕入沧浪。 水次揭危亭,烟堤四面平。 栽蔗延宿鹭,种柳待啼莺。 雪霁清流涨,风来夜〔野〕艇横。 轻微莫临暨〔顾〕,吾老懒逢迎。 中隐堂,在大酒巷。 都官员外郎分司南京龚宗元所居。 取乐天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 乃作中隐堂。 与屯田员外郎程适、太子中允陈之奇游从,极文酒之乐。 皆耆德硕儒挂冠而归者。 吴人谓之三老。 ***乐圃,朱长文伯原所居。 在雍熙寺之西,号乐圃坊。 圃中有高冈清池,乔松寿桧。 此地钱氏时号金谷,朱父光禄始得之,伯原营以为圃。 名德所寓,邦人珍之,因号其巷曰乐圃坊。 朱自有记。 *《乐圃记》:大丈夫用于世,则尧吾君,虞吾民,其膏泽流乎天下。 及乎后裔,与夔、契并其名,与周、召偶其功。 苟不用于世,则或渔、或筑、或农、或圃。 劳乃形,逸乃心,友沮、溺,肩绮、季,追严、郑,蹑陶、白。 穷通虽殊,其乐一也。 故不以轩冕肆其欲,不以山林丧其节。 孔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又称: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可谓至德也已。 余尝以乐名圃,其谓是乎。 始钱氏时,广陵王元尞者。 实守姑苏。 好治林圃,其诸(子)徇其所好,各因隙地而营之,为台、为沼。 今城中遗址颇有存者,吾圃亦其一也。 钱氏去国,圃为民居,更数姓矣。 庆历中,余家祖母吴夫人,始构得之。 无大父与叔父,或游焉,或毕焉。 每良辰美景,则奉板与以观于此。 厥后稍广西坝,以益其地,凡广轮逾三十亩。 予尝请营之,以为先大父归老之地。 熙宁之末,新筑外垣,尽覆之瓦。 方将结宇,而亲年不待。 既孤而归,于是遂卜居焉。 月葺岁增,今更数载。 虽敝屋无华,荒庭不毙。 而景趣质野,若在岩谷,此可尚也。 圃中有堂三楹,堂家〔旁〕有庑,所以宅亲党也。 堂之南,又为堂三楹,命之曰邃经,所以讲论六艺也。 邃经之东,又有米廪,所以容岁储也。 有鹤室,所以畜鹤也。 有蒙斋,所以教童蒙也。 邃经之西北隅有高冈,命之曰见山冈。 (冈)上有琴台,琴台之西隅有咏斋,此予尝拊琴赋诗于此,所以名云。 见山冈下有池,水人于坤(维),跨流为门,水由门萦纡曲引至于冈侧东为溪,薄于巽隅。 池中有亭曰墨池,余尝集百氏妙迹于此而展玩也。 池岸有亭曰笔溪,其清可以濯笔。 溪傍有钓渚,其静可以垂纶也。 钓渚与邃经堂相直焉。 有三桥:度溪而南出者,谓之招隐;绝池至于墨池亭者,谓之幽兴;循冈北走,度水至于西圃者,谓之西碉。 西圃有草堂,草堂之后有华严庵。 草堂西南有土而高者,谓之西丘。 其木则松桧、梧柏、黄杨、冬青、椅桐、柽柳之类。 柯叶相蟠,与风飘扬。 高或参云,大或合抱。 或直如绳,或曲如接,或蔓如附,或偃如傲,或参如鼎足,或并如钗股,或圆如盖,或深如幄,或如蜕虬卧,或如惊蛇走。 名不可以尽记,状不可以弹书也。 虽雪霜之所摧压,飙霆之所击撼,槎牙摧折,而气象未衰。 其花卉则春繁秋孤,冬晔夏倩,珍藤幽藐,高下相映。 兰菊猗猗,蒹葭苍苍。 碧藓覆岸,慈筠列砌。 药绿所收,雅记所名,得之不为不多。 桑柘可蚕,麻纡可缉。 时果分蹊,嘉蔬满畦。 标梅沈李,剥瓜断壶。 以娱宾友,以约亲属,此其昕有也。 予于此圃,朝则诵牺文之《易》,孔氏之《春秋》,索《诗》、《书》之精微,明《礼》、《乐》之度数。 夕则泛览群史,历观百氏。 考古人是非,正前史得失。 当其暇也,曳杖逍遥,陟高临深。 飞翰不惊,皓鹤前引。 揭厉于浅流,踌躇于平皋。 种木灌园,寒耕暑耘。 虽三事之位,万钟之禄,不足以易吾乐也。 然余观群动,无一物非空者,安用拘于此以自赘耶? 异日,子春之疾瘳,尚平之累遣。 将扁舟桴〔湖〕海,浮游山岳,莫知其所终极。 虽然此圃者,吾先光禄之所遗,吾致力于此者久矣。 岂能忘情哉! 凡吾众弟,若子若孙,尚〔世〕克守之。 毋颓尔居,毋伐尔林。 学于斯,食于斯,是亦足以为乐矣,予岂能独乐哉。 昔戴颙寓居,鲁望归隐,遗迹迄今犹存。 千载之后,吴人犹当指此相告曰:此朱氏之故园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朔,吴郡未伯原记。 红梅阁,在小市桥。 天圣中,殿中丞吴感所居。 吴有姬曰红梅,因以名阁。 又作《折红梅》词,传于一时。 蒋堂亦有《吴殿丞新葺两圃》诗,有深铄烟光在楼阁,旋移春色入门墙之句。 吴死,阁为林少卿家所得。 ***三瑞堂,在阊门之西枫桥。 孝子姚淳所居,家世业儒,以孝称。 苏文忠公往来,必访之。 尝为赋《三瑞堂》诗。 姚氏致香为献,公不受,以书抵虎丘通长老云。 姚君笃善好事,其意极可嘉。 然不须以物见遗,惠香八十罐,却托还之。 已领其厚意,实为他相识所惠,皆不留故也。 苏轼诗:君不见,董召南,隐居行义孝且慈。 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焉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五柳堂,胡稷言所居。 在临顿里,陆龟蒙之旧址也。 如村,胡峄所居。 峰父稷言作五柳堂,至峄又取老杜宅舍如荒村之句,名其居曰如村。 范家园,在雍熙寺后,范周无外所居。 逸野堂,在昆山,老儒王僖所居。 僖累试不利,以读书自娱,教其侄孙葆为名儒。 至今此堂为邑人所称。 醉眠亭,在松江,李无晦所居。 李本湖人,徙居松江。 高尚不仕,以诗酒自娱。 治园亭,号醉眠。 ***漫庄,在毗村,处士顾禧所居。 禧弃官高隐,读书以老,乡人贵重之。 后其居有名。 章宪:何许明人眼,松间见古堂。 泉声到棐几,山影覆绳妆,爱酒陶元亮,听蛙孔德璋,纷纷战蛮触,丘壑信难忘。 蜗庐,在城北,中书舍人程俱致道所居。 俱政和间自监舒州茶场,上书论时政,不合,来家于吴。 葺小屋,号蜗庐。 中有常寂光室、胜义斋,尝赋《迁居蜗庐》诗。 及蜗庐后隙地,种植竹、菊、凤仙、鸡冠、红苋、芭蕉、水〔冬〕青等七咏。 *《迁居蜗庐》:有舍仅容膝,有门不容车。 寰中孰非寄,是岂真吾庐? 不作大耳兄,闭关种园蔬。 茅檐接环堵,无地可灌锄。 不作下扫翁,一室谢扫除。 平生四海志,投老狐蹄枯。 愿从素心人,不减南村居。 萧然冰炭外,傲睨万物初。 坐视蛮触战,兼忘糟粕书。 聊呼赤松子,伴我龟肠虚。 又《葺蜗庐吴下》:四海无庐著此翁,故营松竹尽囊空。 明知计出柏马下,正拟身全木雁中。 东郭易成生草舍,南村先怯卷茅风。 向来豪气今如此,敢与元龙较长雄。 复轩,在吴县之黄村。 处士章宪自作记,谓葺先人之庐,治东廉之轩,以贮经史百氏之书,名之曰复,以警其学。 其后圃,又有清旷堂,咏归、清閟、遐观三亭,以慕古尚贤,各有诗。 *《复轩记》,其歌云:洞视兮八荒,了无物兮往无旁。 往古来今兮无际,起复代谢兮不失吾常。 复乎,复乎,吾所寓兮广莫之野,而无何有之乡。 《清旷堂》:吾慕仲公理,卜居乐清旷。 兹焉惬吾愿,名堂以自况。 我无适俗韵,且乏食肉相。 何许寄吾生,栖迟翳穷巷。 境幽有经行,心远无得丧。 从容大化中,信是羲皇上。 《咏归亭》:吾慕曾夫子,舍瑟言所志。 所志则非邦,独契圣者意。 暮春春服成,从我才一二。 风乎林岫间,所乐有余味。 邈矣千载上,神交得冥契。 当知结驷非,不易穷阎是。 《清閟亭》:吾慕韩昌黎,文章妙百世。 体物语尤工,赋竹夸清閟。 唯我独好之,则亦有深意。 虚中可受道,贯时无险易。 复若魏文贞,直节而妩媚。 伊余清閟中,赏玩有遗味。 《遐观亭》:吾慕陶靖节,处约而平宽。 涉园自成趣,矫首复遐观。 我亦散游目,俯仰天地间。 云烟自舒卷,湖岭相回环。 永与形役谢,岂且有俗虑干。 想像斜川游,千载乃相关。 臞庵,在松江之滨。 邑人王份有超俗趣,营此以居。 围江湖以人圃,故多柳塘花屿。 景物秀野,名闻四方。 一时名胜喜游之,皆为题诗圃中。 有与闲、乎远、种德、及山堂四堂。 烟雨观、横秋阁、凌风台、郁峨城、钓雪滩、琉璃沼、曜翁涧、竹厅、龟巢、云阙、缬林、枫林等处,而浮天阁为第一,总谓之臞庵。 份字文孺,以特恩补官。 尝为大冶令,归休老焉。 题诗甚多,不可悉录。 录其尤著于此,俾其家世保焉。 *徐作开庵:藜苋幽入室,丘园隐者居。 一原青障合,万木绿阴疏。 手把归田赋,腰悬种树书。 桑麻连畛秀,纲罟人溪渔。 蒙与义:一岛风烟水四围,轩亭窈窕更幽奇。 眼中泉石论溪买,行处壶觞逐境移,倦马虺隤前日路,寒松偃蹇旧年枝。 自嗟老去殊痴绝,一月春愁废作诗。 吕本中:伊洛富山水,家有五亩园。 花竹绕涅涧,不让桃花源。 清时足真赏,户〔启〕门开层轩。 一朝胡尘暗,故家希复存。 莽苍走万里,始及吴市门。 庵庐据形胜,冰壶贮乾坤。 亭榭著仍稳,不见斧凿痕。 主人更超迈,云梦八九吞。 植杖邀我坐,笑语清而温。 坐令车马客,稍识山林尊。 十年老朝市,渐见两目昏。 求田与问舍,姑置不复论。 但愿从我公,不使世谛浑。 苏庠:王郎臞庵摩诘诗,烟花绕舍江绕篱。 石渠东观了无梦,笔床茶龟行相期。 古人已往不可作,甫里顾有今天随。 东邻蟹〔西〕舍肯着我,请办蓑笠悬牛衣。 《浮天阁》:臞庵主人天与闲,回栏飞阁临沧湾。 晴波渺渺雁行落,坐见万顷穿云还。 百年有底付鸟翼,未暇着脚鸳鸾闲。 径须呼酒浇砚磊,莫遣暝色霾烟鬟。 玉蟾飞入水晶宫,万顷琉璃碎晚风。 诗就云归不知处,断山零落有无中。 秋落空江动碧虚,黄〔荻〕芦洲渚雁飞初。 我来欲访鸱夷子,为挂西风十幅蒲。 《平远堂》:柳外西风六幅蒲,野塘睡鸭对春锄。 如何唤得王摩诘,画作江南咽雨图。 寒芦淅浙催秋晚,浦雨溟溟忆去年。 它日未埋黄上陌,为君重赋补亡篇。 《草堂》:笛卧松江明月,蓑披笠泽归云。 若道青霄快活,王侯何事如君。 王铚:全家高隐白云关,事不萦怀梦亦闲。 乃交撑渔市散,隔江城郭是人间。 向子諲:仙翁五十鬓犹青,高卧柴门昼亦扃。 茅舍已忘钟鼎梦,蒲轮休过薜萝亭。 阴森门巷先生柳,寂寞江天处士星。 晚岁田家农事了,闲抄甯戚《相牛经》。 沈与求:地控三州界,池开十丈莲。 桑麻无杜曲,松菊有斜川。 别浦归帆远,他山晚照妍。 江湖春水阔,幽兴白鸥前。 程子山:待月凝云关,垂竿雪钓滩。 虚窗摇冷翠,杰阁耸高寒。 笼养千龄鹤,炉烧九转丹。 不须论许事,心目自清安。 壁上烟萝子,窗前鸿素书。 短篱开窈窕,嫩竹转扶疏。 世事霜前叶,声名涧底樗。 柴桑陶靖节,日暮荷归锄。 何偁:多羡王居士,心闲事事幽。 山从天未见,江近枕逞流。 春圃千葩秀,霜林百果收。 更能穷物理,濠上看鱼游。 地占松江胜,为园不种瓜。 幽深清磬响,高下石栏斜。 花密蜂随蝶,林深雀啅蛇。 胜如摩诘画,不是季鹰家。 柳外长虹卧,江边小市圆。 水摇千嶂影,窗纳五湖天。 隔岸谁家圃? 开帆何处船? 非关台榭好,此地最堪怜。 霜落川原淡,风高木叶丹。 云垂千顷白,月堕一江寒。 礼佛因成塔,焚香旋筑坛。 竹声过小院,杂佩响珊珊。 沙暖鸳鸯困,江寒翡翠愁。 红莲秋的历,短棹晚夷犹。 处世长无累,端居百不忧。 时时明月下,横笛倒骑牛。 僧道举:竹里蓬茅掩棘扉,主人诗瘦带宽围。 种成苜蓿先生饭,制就芙蓉隐者衣。 柳絮春江鱼婢至,荻花秋渚雁奴归。 小溪短艇能容我,先向溪隈筑钓矶。 溪南溪北绕清漪,舍后舍前围短篱。 九九算来成底梦,休休归去复何疑。 添丁见客走赊酒,阿买能书供赋诗。 丘壑政非公子事,绮纨当预少年知。 李弥正《和祝镒韵》:劳车发危阪,倦艘失飞湍。 滔滔褦襶子,疾走殊未阑。 鹤仙摆〔罢〕名宦,结庐松江干。 笑拍萍风浮,瞬视草露溥。 图川不愧辋,序谷宁无盘。 门岂俗驾拒,室无哀筝弹。 按行松菊间,淡然有余欢。 莲巢众香聚,浮天百忧宽。 秋光敛洲渚,暮翠笼峰峦。 我来挟良朋,道故盟未寒。 练〔缅〕颜仰孤标,耐久同苍官。 终当役薪水,刀圭却衰残。 陈棪:季鹰雅志本江湖,胡为人洛诚计疏。 一杯莼羹入归梦,岁晚仅饱松江鲈。 何如王郎十亩宅,一生江头枕江碧。 西风落日弄烟波,却笑陶朱计然策。 我来访君春已深,江花江柳翻绿阴。 相携三径拾瑶草,为问客来何苦心。 固知此事君计得,我被微官苦相逼。 劝君谨勿语弹冠,便恐纷纷北山檄。 沈□:清江绕槛白鸥飞,坐看潮痕上钓矶。 松菊未荒元亮径,芰荷先制屈平衣。 窗前枫叶晓初落,亭下鲈鱼秋正肥。 安得从君理蓑笠,棹歌相趁人烟霏。 乐庵,在昆山县东六里圆明村,侍御史李衡彦平归老所居。 衡本江都人,避地居昆山。 志气卓荦不群,学问通性理。 登第后,治县有声。 召对,累迁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出典大藩。 俄引年而归,作此庵,以经史图画自娱。 岁余落致仕,以侍御史同知贡举,复告老。 年几八十,起居不衰。 时过诸#59410;腾邑中,已复还庵。 清修绝俗,给事惟一苍头。 俄,旬余不食。 谢去医药。 手书敷十纸,遍别亲旧,敕其子不得随俗作佛事。 书讫,掩户萧然而化。 其家刻其遗书,总一大轴,士大夫宗敬之。 范文正公义宅,在雍熙寺后。 *钱公辅撰《范文正公义田记》: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 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瞻。 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 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 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 葬者以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人粳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仕而家居俟代者预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之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以至于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至今修其业,承其志,如公存也。 公虽位充禄重,而贫终。 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唯以施贫活族之仁,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弊车赢马以朝,陈桓子觞之曰:君位之上卿,禄之百万。 而弊车赢马,是隐居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 齐国之土,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家。 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广。 子尝爱晏广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序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尹为近之。 今观文正公之义,其与晏子比肩矢。 然晏厂主仁,止于生前。 而公之义,垂于身后。 其规模远举,又疑其过之。 嗟乎! 世之人都〔居〕三公位,享万钟禄。 共邸第之雄,与马之盛,声色之侈,妻孥之富,止乎一己。 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战,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而廪稍之充,奉养之厚,足乎一己。 而族主人操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赒人乎! 是皆文正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遥陲,功名满天下。 后必有良史书之者,予可无书也。 独书其义田以别于世云。 *《义宅记》:吴门范氏,白唐柱国丽水府君居厂灵芝坊,今在雍熙佛寺之后。 五世孙文正公,少长北地,皂祐中守杭,始至故乡。 访求宗族,买田千亩,作义庄以瞻之。 宅有二松,名堂以岁寒,阁曰松风,囚广其居以为义宅。 聚族其小,义庄之收亦在焉。 中更兵毁,族党星散,故基榛芜。 编民豪据,为军填,为场圃。 僦直无几,甚失初意。 粟无所储,寓于天平山坟寺,倍有往来给散之劳。 寻复圮废,改置城中,及寄他舍,病此久矣。 自公长于监簿而下,义五世而至良器。 一门,谓二弟曰:先君奉议念此有年,齐志而殁。 吾侪当有以振起之。 慨然自任,思图其新。 于是历告居民,尽除僦直,约期而遣之。 不服者诉于郡、于监司,以致上达台省、提刑。 临川何公异,太守四明郑公若容,咸义此举,力为主张。 由是悉得故地,周一千四百八十丈。 首捐私帑,缭以垣墙。 创建一堂,仍扁岁寒,以词文正。 结屋十楹,以处贫族。 就立新仓,寝复旧观。 庀役于庆元二年之季夏,中秋告成。 不愆子素,观者无不叹息。 亲掌出纳一年,以为后式。 选族子之廉谨者二人继之。 详具要东,以补旧规,揭于堂上。 田籍之传远者,俱刻之石,以为永久之计。 介弟之柔,续世科于百二十有四载之后。 尤勇于义,既力赞其兄谋之,属钥为记始末〔末〕。 钥不佞,先祖少师收恤宗族,有意于此,而岁不与。 伯父杨州始为之,虽不及文正公之盛。 而寒宗之贫者赖以自给,亦四十余年于兹。 先工部欲附益之,清贫终身,犹未果也。 见范氏家法,为之愧叹。 是举也,衍文正公累世之遗泽,伸无奉议九原之余恨。 又以绵范氏无穷之休,岂且不伟哉! 呜呼,文正公奋身孤藐,未尝赖宗人毫发之力。 既达,则阖族受解衣推食之恩。 天祐范氏。 三子鼎贵,皆以宏才高谊,上继父风。 后人得维持凭借,以保其家。 良器一布衣,而决意兴起。 不惟义宅载新,义庄亦复整饬。 剔蠹省费,又为数世之利。 用心如此,后其兴乎。 呜呼! 文正初立规矩,止具给予之目,仅设预先支请之禁。 不数年,忠宣公已虑其废坏,故治平奏请圣旨违犯义庄规矩之人,许令官司受理。 又与右丞侍郎,自熙宁以至政和,随事立规,关防益密。 今之规约,又加密矣。 一门同姓,为此义事,其难如此。 况天下之大,思所以为亿万世之计者,又可忽乎。 呜呼! 衣冠之族,不免饥寒者甚众,颐如范氏之宗派而不可得。 今坐享饱暖者几人? 若人人如良器用心,更相扶持,以永其传,则善矣。 若曰,是我所当得者,而不思所自来,甚者反为蠹于其间。 则文正诸公实临之,其闻于有司。 曰公元者,盖今之族长云。 三年立秋,显谟阁直学士、太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奉化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楼钥记并书。 发布时间:2025-08-20 15:56:0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