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吴郡志卷第十五 内容: 山姑苏山,一名姑胥,一名姑余。 连横山之北,古台在其上。 *灵岩山,即古石鼓山,又名砚石山。 董监《吴地记》:案《郡国志》曰:吴山〔王〕离宫在石鼓山,越王献西施于此山。 山有石马,望之如人骑。 南有石鼓,鸣则兵起。 亦名砚石山。 又有琴台在其上。 《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 刘逵注《吴都赋》引杨雄《方言》云:吴有馆娃宫,吴人呼美女为娃。 故《三都赋》云:幸于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 今吴县有馆娃乡。 又云:砚石山有石城,去姑苏山十里,阖闾养越美人于此。 上有两湖,湖中有莼充贡。 按:此即今灵岩山。 以上皆董监〔览〕所记。 今按《吴越春秋》、《吴地记》等书云: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山。 高三百六十丈,去人烟三里。 在吴县西三十里,上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屦廊。 山上有西施洞、砚池、玩月池。 山顶之池有葵莼,夏能去熟,秋则去寒。 吴中每年暴干供进。 其池至旱不竭,葵莼今不复采。 琴台下有大偃松,身卧于地,两头崛起,交荫如盖,不见根之所自出。 吴人以为奇赏。 比年雷震,一枝已瘁。 山下,平瞰太湖及洞庭两山,滴翠丛碧,在白银世界中,亦宇内绝景。 山前十里,有采香径,斜横如卧箭云。 梁天监中,始置秀峰寺。 今为显亲崇报禅院,余在《寺》门。 天平山,在吴县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崒,高耸一峰,端止特立。 《续同经》以为吴镇,不诬也。 山皆奇石,卓笔峰为最。 山半白云泉,亦为吴中第一水,比年有寺僧师寿。 搜采岩峦,别立数亭,皆奇峭。 又于白云之上石壁中,得一泉如绕,尤清洌云。 *苏舜钦:吴会括众山,戢戢不可数。 其间号天平,突兀为之主。 杰然镇西南,群岭争拱辅。 吾知造物意,必以屏大府。 清溪至峰前,仰视势飞舞。 伟石如长人,肃立欲言路〔语〕。 扪萝绿险磴,烂漫松石古。 中腰有危亭,前对翠壁举。 石窦进玉泉,泠泠四时雨。 源生白云间,颜色若粉乳。 旱年或播洒,润可足九土。 奈何但澄彻,未为应龙取。 子方弃尘中,岩壑素自许。 盘桓择胜处。 至此快心膂。 养内聊自清,终胜甘于虎。 范师道:万物天地间,或有奇胜迹。 见赏能几人,不止今与昔。 吴门多好山,天平为峻极。 旦暮常白云,表襄皆珍石。 烟岚十里光,松桂四时色。 我因一纵迹,烦襟为开释。 感古怀君子,翻然长太息。 乐天赏云泉,诗章何历历。 垂今数百年,继者汉然寂。 间遇希文来,双旌守乡国。 行春三让原,吟哦尽所得。 子美天与才,寻幽多采摭。 赋诗五千言,平地黄金掷。 三贤固有名,山亦资辉赫。 比去还几年,不逢好事客。 杨备:久厌城居适野情,搘筇蹑屐傍山行。 人间多少崄峨路,纵是天平还不平。 香山,胥口相直。 吴王种香于此山,遣美人探香焉。 傍有山溪,名探香径。 事具《古迹》门。 *胥山,在太湖之口。 吴王杀子胥于江,吴人立祠江上,因名胥山。 详具《辨证》门。 *穹窿山,吴中山最高深处。 赤松子取赤石脂于此。 《神仙传》:赤松子,秦穆公鱼吏也。 食桂实、石脂,绝谷后于吴山升仙去。 《吴都赋》石:赤松蝉蜕而附丽。 此有寺,名福臻。 杨备《穹窿山》:吴郡名山第一山,翠微心在碧霄间。 林泉潇洒烟岚秀,直拟结庐终老闲。 *华山,在吴县西六十三里。 老子《枕中记》云: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 父老云:山顶北有池,上生千叶莲华,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长林森天,荒楚蔽日。 《舆地志》云:山上有石鼓,晋隆安中呜,乃有孙恩之乱。 比年有上人张氏,买此山以葬(亲),开凿岩石,甚奇胜。 山半有大壑曰天池,最佳处也。 《华山精舍记》杨备诗:岩屏晚树噪寒鸦,岚翠楼台释子家。 池面镜光功德水,金波影里石莲花。 洞庭包山,即洞庭山也。 传记所载,多与洞庭相杂。 《吴地记》云: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 吴王使灵威丈人人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 《郡国志》: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 东有石楼,楼下雨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钲。 昔有青童乘独飙飞轮之车,尚传至此。 其迹上有天帝坛山,山有金牛穴。 吴孙权令人掘金,金化为牛,走上山,其迹存焉。 吴王阖闾作水精宫于此,尤极水府之珍怪。 《玄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人地下,潜行通琅邪东。 《淮南子》云:断修蛇于洞庭。 《左传》云:哀公元年,夫差败越于夫椒。 今太湖东,别有夫椒山。 下有大洞天宫,潜通五岳。 又云:包山上,旧无三班,谓蛇、虎、雉。 侯景乱后,乃有虎、蛇。 《五符》云:林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 下有洞,潜通天〔五〕岳,号天后别宫。 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 吴王阖闾使灵威丈人人山,所得是也。 《真诰》云:包山下有石室银房,团百里。 又有白芝隐泉,其水紫色。 《玄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中有包山。 洞庭地下,潜通琅邪东武山,山穴道一名椒山。 哀公九〔元〕年,越败吴夫差于夫椒,即此是(也),又名洞庭山。 吴大帝时,使人行二十余里而返,云上闻波浪声,有大蝙蝠如鸟。 拂杀火穴中,高处照不见颠,左右多有道人马迹。 禹治水过会稽,梦人衣玄缍。 告治水法,在此山北钿函中,并不死方,禹得藏于包山石室。 吴人得之不晓,问孔子云:王居殿,赤乌衔集庭,此何文字? 曰:此禹石函文也。 《玄中记》又曰:吴西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室。 《战国策》曰:越王散卒三千,擒夫差于干隧。 吴郡西北,有地名干隧,是也。 句曲山闻〔问〕有灵府,洞庭四开。 古人谓为天〔仙〕坛之灵区,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遝。 众洞相通,七涂九便,四方交达。 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真君。 住在太湖包山下,灵威丈人昕入得灵宝符处也。 又云:包山下有石室银户,方圆百里,中有白芝,亦名林屋山。 今洞庭山在太湖湖中,有东西二山。 西山最广,林屋洞及诸故物悉在焉。 东山有柳毅井,为故迹。 房琯云:不游兴德、洞庭,末见山水。 兴德,杭州寺也。 洞庭景物,互见太湖门。 *皮日休《雨中游包山精舍》:松门亘五里,彩翠高下绚。 幽人共跻攀,胜事颇清便。 霎霎林上雨,隐隐湖中电。 薛带轻东腰,荷笠低遮面。 湿屦黏烟雾,穿衣落霜霰。 笑次度岩壑,困中遇台殴。 老僧三四人,梵宁十数卷。 地稀无夏屋,境僻乏朝膳。 散发抵泉流,支颐数云片。 坐行忽忘起,扪萝不知倦。 异蝶时似锦,幽禽或如钿。 篥劳还戛刃,并榈自摇扇。 俗态既斗薮。 野情空眷恋、道人摘芝茵,为余备午馔。 渴兴〔具〕石榴羹,饥惬胡麻饭。 如何事于役,兹游急于傅。 却将尘上衣,一任瀑丝溅。 *陆龟蒙: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 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 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占非雕刻。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平声]净食。 有鱼皆五尾。 有乌尽金臆。 手携鞞铎佉。 [唐言杨枝。 ]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 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加君战求胜,尚倚功乞力。 却下听经徒,[生公有听经石。 ]弧帆布行色。 林屋馆,即洞庭。 前代盖有宫馆,非今龙宇处也。 *陈沈炯《林屋馆铭》:夫玄之又玄,处众妙之极;可乎不可,成道行之致。 斯盖寂寥育冥,希微恍惚。 故非淮南八仙之图,赖卿九井之记。 至若昆山平圃,银榜栅辉。 蓬阎仙宫,金台崛起,南瞰胥台,傍连飞阁。 桂柱琼轩。 (日华)云瑞。 铭曰:大道既隐,众圣无门。 悠悠太极,谁见玄根。 祈年立秦,望仙表汉,仿佛神灵。 依稀宫观。 峨峨林屋,轮奂徘徊。 庭罗花乌,室静尘埃。 *皮日休《缥缈峰》:头戴华阳帽,手拄人夏筇。 清晨陪道侣,来上缥缈峰。 带露嗅药蔓,和云寻鹿踪。 时惊嗣鼠,飞上千丈松。 翠壁〔碧〕内有室,叩之虚石宫隆石(上户冬反下音隆)。 古穴下彻海,视之寒鸿蒙。 遇歇有佳思,缘危无倦容。 须臾到绝顶,似鸟穿樊笼。 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风。 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片白作月〔越〕分,孤岚为吴宫。 一阵瑷谜气,隐隐生湖东。 激雷与波起,狂电将日红。 錾暂雨点大,金镐轰下空。 暴光隔云闪,仿佛亘天龙。 连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 摔为一云山,欲与昭回通。 移时却掘下,细碎衡与嵩。 神物谅不测,绝景尤难穷。 杖策下反照,渐闻仙观钟。 烟波喷肌骨,云壑阗心陶。 竞死爱末足,当生且欢逢。 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陆龟蒙:左右皆跳岑,孤峰挺然起。 因思缥缈称,乃在虚无里。 清晨跻磴道,便是孱颜始。 据石即更歌,遇泉还徙倚。 花奇忽如荐,树曲浑成几。 乐静烟霭知,忘机猿狖喜。 频攀峻过斗,末造乎如砥。 举首阂青冥,回眸聊下视。 高帆大于鸟,广墠才类蚁。 就此微茫中,争先未尝已。 葛洪话刚气,去地四十里。 苟能乘之游,止若道路耳。 吾将自峰顶,便可朝帝扆。 尽欲活群生,不唯私一己。 超骑明月干,复弄华星蕊。 却下蓬莱巅,重窥清浅水。 身为大块客,自号天随子。 他日向华阳,敲云问姓氏。 *皮日休《桃花坞》:夤缘度南岭,尽日穿林樾。 穷深列兹坞,逸兴转超忽。 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 恐是武陵溪,自闭仙日月,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 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 闲禽啼叫窱,险狭眠碑矶。 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 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 敲竹斗锋枞,弄泉争咽咀。 空斋蒸柏叶,野饭调石发。 空羡坞中人,终身无履袜。 *陆龟蒙:行行问绝境,贵与名相亲。 空经桃花坞,不见秦时人。 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愿此为好乌,得栖花际邻。 愿此作幽蝶,得随花下宾。 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 试为探花士,出作偷桃臣。 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 *张祜《洞庭南馆》诗:一径逗霜林,朱栏绕碧岑。 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 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沈。 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 *白居易《早发洞庭》:阊门曙色欲苍苍,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举影摇灯烛动,舟移声拽管弦长。 渐乔梅〔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 出郭巳行十五里,惟消一曲慢《霓裳》。 又《洞庭小湖》: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 夜含星斗分乾象,晓映雷云〔云霞〕作画图。 风动绿蘋天上浪,乌栖寒照月中乌。 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 *方干《早发洞庭》: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 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 却忆鸥夷子,当时此泛舟。 *皮日休《入林屋洞》:斋心已三门,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 洞气黑映阮,苔发红军击。 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焉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衔底龙蛇气,头上波浪声。 有时若服匿,逼仄如儿绷。 俄尔造平淡,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铸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情。 云浆湛不动,裔〔琼〕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勺〔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罂。 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篑〔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廾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去声]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绿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刑。 却怪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陆龟蒙:知名十小天,林屋当第九。 [人间三十六洞天,知名其十耳。 余二十六天,出《九微志》,未行于世。 ]题之以左神,理之以天后。 [林屋洞,为左神幽虚之天,即天后真君之便阙。 ]魁堆僻邪辈,左右专备守。 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唯君好奇士,复啸忘情友。 致伞在风林,低冠入云窦。 中深剧苔井,傍坎才药臼。 石角忽支颐,藤根时东肘。 初为大幽怖。 渐见微明诱。 屹若造灵封,森如达仙薮。 尝闻白芝秀,状与琅花偶。 又坐〔闻〕紫泉光,甘如酌天酒。 [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何人能挹嚼,饵以代浆糗。 却笑探五符,徒劳步双斗。 真君不可见,焚盥空迟久。 眷恋玉碣文,行行但回首。 *王禹僻《洞庭山》: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乌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李弥大《游洞庭山》:昔白乐天为姑苏太守,游洞庭山,题诗翠峰寺,有笙歌画舟之句。 绍兴王子,弥大守平江,阅月而罢。 片帆来游,首访翠峰,追怀古昔。 拟乐天体,聊继其韵。 时异事别,各遂所适之乐尔。 诗云:山浮群玉碧空沈,万顷光涵几许深。 梵刹楼台嘘海蜃,洞天日月浴丹金。 秋林结绿留连赏,春坞藏红次第吟。 拟泛一舟追范蠡,从来世味不关心。 崦里,傍鼋山。 下有良田二十顷。 *皮日休《崦里》:崦里何幽奇? 膏腴二十顷。 风吹稻花香,直过鼋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 塍畔起鷿鹈,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 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老,生计于此永。 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 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陆龟蒙:山横路若绝,转楫逢平川。 川中水木幽,高下兼良田。 沟塍堕微溜,桑柘含疏烟。 处处倚蚕箔,家家下渔筌。 呆犊卧新笯,野禽争折莲。 试招搔首翁,共语残阳边。 今来九州内,未得皆恬然。 贼阵始吉语,狂波又凶年。 吾翁欲何道,守此当安眠。 笑我掉头去,芦中间刺船。 余知隐地术,可以齐真仙。 终当从之游,庶复全于天。 石板,在石公山前。 *皮日休: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立当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陆龟蒙:一片倒山屏,何时隳洞门。 屹然空阔中,万古波涛痕。 我意上帝命。 持来压泉源。 恐为庚辰官,囚怪力所掀。 又疑广袤次,零乱旋惊奔。 不然遭霹雳,强半沈无垠。 如何造化于,便截秋云根。 往事不足问,奇踪安可论。 吾今病烦暑,据箪常昏昏。 欲从石公乞,[石板,在石公山前。 ]莹理乎如蹒。 前后植佳〔桂〕桧,东西置琴樽。 尽携天壤徒,浩唱羲皇言。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 一山皆青石,温润光莹,扣之琅琅有金玉声。 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石而出,不知其数山如剥皮矣。 旧有神女祠。 *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 苍苍烟树闭古庙,中有蛾眉成水仙。 水府沈沈行路绝,蛟龙出没无时节。 魂同魍魉潜太阴,身与窄山长不减。 东晋永和今几代,云发素颜犹眄睐。 阴沈灵气静疑美,的砾龙绡杂琼佩。 山精水魅不敢亲,昏明响像如有人。 蕙兰琼茅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 舟客经过奠椒醑,巫女南音歌楚些。 碧水冥冥空鸟飞,长天何处云随雨。 红蕖绿蘋芳意多,玉灵荡漾凌清波。 孤峰绝岛俨相向,鬼啸猿鸣垂女萝。 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云没烟消不可期,明堂翡翠无人得。 精灵变态状无方,游龙宛转惊鸿翔。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始知仙事无不有,可惜吴宫空白首。 禹期山,在太湖中。 旧说禹导吴江,以泄具区,会诸侯于此。 *思夫山,在太湖中。 旧说秦有逸人居此,采药不回。 妻念之而死,后人哀之,以名山。 踞湖山,即横山也。 在城西南十五里,以其背临太湖,若箕踞之势然。 钱氏有国日,造寺于山下,曰荐福寺。 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或以寺名名之。 山有五大坞,《图经》又名五坞山。 五坞,旧名不雅。 皇祐五年,节度推官马云三游此山。 求其林涧之美,峰壑之秀,云景之丽,泉石之怪。 因其物象,各以美名名五坞。 踞湖,即总五坞之众名,为六题焉。 *《踞湖山》:山临太湖上,寺隐青萝问。 五坞洞壑邃,众峰屏障环。 浓岚面光彩,惊波背潺湲。 云归定僧寂,月伴樵夫还。 林墅掩蒙密,级磴容跻攀。 钱氏建生社,此地为家山。 芳佳坞森森,芳桂树团团。 削青玉春花,飞涧户秋实。 坠岩曲霜条,封翠紫风叶。 《摇香绿》:下有幽栖人,结茅避世俗。 学仙读丹经,好道探药钮。 植根满群峰,不使樵斧触。 [坞,仇道所居也。 ]《飞泉坞》:高崖落飞泉,深源味冷冽。 云津留玉乳,石髓澄金屑。 淙淙危磴响,滴滴苍藓缺。 溅沫洒明珠,满涧融寒雪。 岩夫就漱饮,姬子临浣洁。 不独愈痼疾,自可清内熟。 《修竹坞》:檀乐遍岩川,幽谷气象鲜。 风声自宫征,秋籁成管弦。 夕霭起碧雾,晨曦生绿烟。 花繁紫凤饱,质劲苍虬挛。 藤萝交密荫,仰不见云天。 欲访桃源路,坞坞疑相连。 《丹霞坞》:东涧岩谷秀,粲然金碧丽。 亘野丹气明,向曙霏烟霁。 磴泻红玉泉,林纫赤凤髻。 日赤诸峰上,月皎半天际。 幽谷纡绛缯,层崖萦锦罽。 羡此山居人,萧然远尘世。 《白云坞》:君寻白云坞,最近林涧西。 永日抱幽石,因风度清溪。 炎随夏景变,凉高秋气凄。 素霭生巘崿,练光带虹霓。 润泽施天下,还返故山栖。 深惟贤士志,出处可与齐。 《访踞湖山人仇君隐居》:鸡犬眠云白日空,暮春花木满川红。 茶瓯香沸松林火,药杵声清石涧风。 玉帛未闻招处士,神仙今喜识台翁。 夕阳半局残棋在,醉倚岩边紫桂丛。 秦余杭山,即阳山也。 越人吴,夫差昼夜驰走,达于秦余杭。 饥得生稻而食之。 曰:是公孙圣所言,不得火食走幸惶耶? 呼公孙圣,三呼三应,夫差大惧。 有顷,越兵大至,遂擒之。 山,吴王旦食于,即此山。 东狱、西狱二山,在太湖中,吴王于此置男女二狱。 【杨备:雷霆号令雪霜威,二狱东西锁翠微。 仿佛酆都丛棘地,岩扉应是古园扉。】粟山,一名新石头山。 上有飞泉石松,有吴先主刻题处。 石杵西有金,古于山采金。 刘道真《记》云:县西有名山,绝顶之上有石甑。 一人摇辄劲,与千人不异。 【《吴地记》】会骸山,相传带海有此山。 传有金牛。 昔有兄弟三人共凿求之,坎崩同死。 因以会骸为名。 【《吴郡缘海四县记》】虞山,在常熟县。 海虞县西六里有虞山,上有仲雍冢。 海虞,即常熟也。 【陆道瞻《吴郡记》】鹤阜山,亦名岝崿山。 世传禹治水时,令童男童女入太湖,引出此山,欲以填水。 至鹤邑墟,不肯进,因此以名。 或云,即师子山也。 胥女山,有白石山。 小鸡山,在震泽西。 出胥门西行四十里,过光福市,市西五里上山也。 陆龟蒙采樵之处。 陆山,有石匮。 故治山,一峰上有碑,云是徐水曹坛天帝曲水之曹。 旱牵牲至塘顶汜之,则有暴水洗塘。 长樯山,秦始皇凿山以造帆樯,因名。 发布时间:2025-08-20 15:57: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