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卷 形胜考 内容: 岱史第三卷形胜考叔曰:曷考乎形胜也? 考古今之诵说乎泰山者也。 夫自有天地以来,形胜无如泰山,故自有书契以来,诵说形胜者亦无如泰山,乃其始经见则《虞典》,岱宗两言。 有夫《虞典》,凡岳皆以方位言,惟泰山不言方位,而言岱,不言岳而言宗,固谓夫出震配乾,万物始代,储坤蟠亘,五岳推宗,其形胜甲於普天之下无两也。 嗣是而《诗》称鲁詹,《礼》称兖镇,《尔雅》称东岳,则盘其一方所推重而极言耳。 他若子、史、百家、佛经、道录,奕奕相属,炫句玄词,所谓天孙神房、洞天福地,与夫金床玉几之说,最不可穷请。 然古人於搜神纪异、秆官野史,亦所不废也。 世即有善言形胜者,或未能越此,故举凡见闻所及,并编录之,以备参考。 乃其寒暑之候,迥异於下方,里至之遥,艰难於跻陆,俱世所欲闻者,宜不厌於锁赘一石。 《舜典》曰岱宗。 按《五经通义》云:岱宗,言王者易姓受命、报功告成,必於岱宗也。 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禹贡》曰:海岱维青州。 又曰:海岱及淮,惟徐州。 按《书注》云:青州之域,东北至海,西南距岱。 又云:岱之阳,济东为徐;岱之北,济东为青。 《鲁颂》曰: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按《说苑》云:山者,宣也,言宣气生万物也,泰言高大之至也。 《尔雅》云:右陵泰丘。 或云,泰者太也,谓天地太和之气发舒於东方也。 《周礼职方》曰:河东日兖州,其镇日岱山。 按镇言其重也。 《尔雅》曰:河东岱。 又曰:泰山为东岳。 又曰: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盥生焉。 按《诗》注云:岳言山之尊也。 东方主天地生气,以方位别五岳,是为天之东柱。 《公羊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者,惟泰山耳。 《汉官仪》曰: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自下至古封禅处,凡四十里。 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问,东岩为介丘,束南岩名日观。 日观者,鸡一呜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 又东南名秦观,秦观者望见长安;昊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 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於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陆。 山南有庙,悉种梧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 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见在。 《後汉书》曰:光武封泰山,云气成官阙。 《道藏书》曰: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畸五十步,方面各四十里。 郭璞书曰:泰山在奉高县西北,从山下至顶,四十八里一百步。 《山海经》曰:泰山环水出焉,束流注於海。 《法苑珠林》曰:泰山之束有醴泉焉,其形如井,本体皆石,欲取饮者,皆洗心跪而抱之,则泉出如流,若或污慢,则泉缩焉,盖有神明以宰之也。 曾巩《二堂记》日泰山之北水,与齐之东南诸水,西北汇於黑水之湾,又西北汇於梧崖。 苏束坡《送杨杰诗序》曰:无为子尝奉使登泰山绝顶,鸡一呜见日出。 魏庄渠书曰:泰山之上有日观峰者,夜半可以跳而见浴日,弥望如铺金者,海也,绿色微茫中有若掣电者,海岛溪山相问也。 金色渐淡,日输浮动,水中如大玉盘,适海滨望而见海日是矣。 登天台之巅日华顶者,乃知此特小海耳,诸山环列外乃为大海。 泰山有日观者,观日於未出也;有月观者,观月於已役也,长安观者,西望秦问诸山也;越观也者,南望会稽诸山也。 衡山有七十二峰,亦有日观、月观,不及泰山者,当卯位也。 《岱宗记》曰:梁父,长白二山,为泰山辅岳。 《通志》曰:济南诸山,其非麓也,兖州诸山,其南麓也;青齐海上诸山,其左翼也;河束诸山,其右翼也。 斯其为泰山矣乎? 乃若山南则有汉武遗梧,天门则有五大夫松,绝顶则有秦无字碑,悬崖则有唐开元铭,斯则泰山古蹟之最优者。 《茅君传》曰: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回三十余里,名三宫空洞之天。 《博闻录》曰:泰山名蓬玄太空洞天,岳帝所居,其高四千丈,环一千里。 《五岳记》曰:束岳泰山,岳神天齐王,领仙官仙女九万人。 山周回二千里,在兖州,奉符县。 《福地记》曰:泰山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列仙传》曰:岱宗石室中,上下悬绝,其中金床玉几。 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 《博物志》曰:泰山一日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 主召人魂魄。 束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 岱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 堪舆家曰:泰山之麓水交流,孔林独茂,盖指浮漂梳洗汶渐,而言吾夫子之生也,岂偶然哉? 是故其终也,曳杖之歌泰山。 自任公姓振振,世禄罔替,则岳灵之笃於孔氏者,其有穷乎? 《胜览》曰:尝腊月冲雪登岳,至御帐,云姻模糊。 至十八盘,天宇开霁,俯瞩山腰,犹有云霭。 及下山,大雪如故。 冬春之交,诸崖谷出姻雾,寒甚,初尚可指,数.顷,则缓键蒙覆,尽失山形。 少霁,溪壑林木及楼阁檐牙,凝结冰花,珠联粉缀如画。 尝於春时,晨观山半,云布平密,绚烂一色,宛然倒看天宇。 四月以後,山多蒸湿,不可居。 五六月亦寒,衣必绵,外必炕。 早暮如深秋。 遇夏时暴雨,山半风激云涌,雷声电光,皆出其下,隐约见麓地,白波沆沸如海,顷忽云升岳颠,则上下皆雨。 人饮诸崖水,多泻,惟瑶池、白鹤、水帘、玉花、玉女数泉,甘美。 元君祠东崖一窍,泉滴如珠,昼夜出一斛许,其味尤佳。 发布时间:2025-08-23 12:58: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7327.html